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 毫秒
1.
分析了人文素养的涵义,指出人文素养在人的成长中居于基础地位。结合工作实际,对电大开放教育中如何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进行了阐述,对教师和学生分别提出了要求和建议。  相似文献   

2.
为适应新形势的发展需要,为了培养真正合格的国家建设人才,笔者认为在语文教学中,必须既要注重学科的工具性,又要关注其人文性,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人文情感、人文理想,弘扬民族的人文精神.文章就此问题,谈谈粗浅的见解。  相似文献   

3.
语文教学的根本目的是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要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应当从以下三个方面着手:首先,把传授知识与塑造人格结合起来,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其次,教师要充分发挥人格魅力,用情感和爱心塑造学生美好的心灵;最后,强化阅读,通过作品感染学生,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这样日积月累、循序渐进,才能使学生成长为高品质人才。  相似文献   

4.
新课标下的“综合性学习”作为一条独线,贯穿于教材的始终,成为本次语文课改的亮点。综合性学习以语文学科为核心,注重语文学科与学生学习生活的整体联系。它以自主活动为主要形式,重视学生的主动参与,在学生感兴趣的活动中全面提高语文素养。如何在综合性学习中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呢?  相似文献   

5.
语文教学要在传授文化知识的同时,注重培养学生的人文意识,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本文提出人文素养的培育应当从内容上及教育形式这两个方面对小学语文的教学进行变革,从而达到提高小学生人文素养的目标。  相似文献   

6.
一、语教学对人教育的作用 所谓人素养,是指由知识、能力、观念、情感、意志等多种因素综合而成的一个人的内在的品质。表现为一个人的人格、气质、修养。而人素养教育就是人类优秀的化成果通过知识传授、环境熏陶以及自身实践使其内化为人格、气质、修养。  相似文献   

7.
正一、苏教版语文教材中古诗词内容的特点苏教版语文教材在一定程度上对古诗词有较为全面的收录,不仅收录了公认的经典古诗词,对反映当时人民生活与精神状态的富有时代感的作品也进行了收录。在形式安排上为学生提供了较大的自主学习空间,为高中语文教学工作提供了良好的素材,有利于增强学生对古文的鉴赏能力,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作为教材中的重要章节,苏教版古诗词教学目的不仅要求学生掌握一定的古诗词基础知识,还要求学生具备一定的人文艺术性与审美眼光,学生在学习后可以自主鉴赏优秀古诗词作品,从这些作品中了解古人的生活状态与人  相似文献   

8.
《中学生物教学》2019,(10):24-25
从生物学实践出发,将生物学史实资料融入教学,不但可以帮助学生树立学习目标、陶冶学生的情操,还能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  相似文献   

9.
徐乐 《现代语文》2007,(9):49-49
《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指出:"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语文素养是学生学好其他课程的基础,也是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的基础"。新课程标准不仅直接指导着教法实践的方向,还强调课堂主导思想必须  相似文献   

10.
11.
耿忠良 《文教资料》2010,(23):59-60
为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语文教师不仅要提升自身文化底蕴,而且要注重充分挖掘优秀作品中的人文资源,使学生在解读作品的过程中接受熏陶,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积淀人文精神。  相似文献   

12.
高职院校过分重视专业技能和职业能力的培养模式忽视了人文教育。人文教育的缺失已成为阻碍学生全面素质提高的一大忧患。为此,高职语文教学的定位应有别于本科,着眼于高职生人文素养的培养和提升。高职语文教育应通过语文教育丰富学生的思想,担负起传承优秀传统文化、弘扬人文精神、陶冶审美情操等多方面的重任。  相似文献   

13.
人文素养的培养是初中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也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目标。强调语文教学中的人文素养培养,是因为它在丰富学生文化内涵、提升学生精神境界、培养学生成才方面有着积极的影响。  相似文献   

14.
人文素养、人文精神是人类普遍的自我关怀,本文旨在通过教学实践,从四个方面对学生进行人文素养的培养进行探讨:弘扬传统优秀文化,为人文精神夯实底座;养成阅读习惯,为学生人文精神获得源头活水;重视引导作用,让学生人文精神的成长道路来有个称职的导演;发挥主体作用,让学生成为人文舞台上的主角。以此引导学生广泛涉猎,去思考人生的目的、意义、价值,去追求人类智慧的理想和完美,实现语文教学的崇高境界。  相似文献   

15.
向启新 《湖北教育》2003,(21):28-28
1.课堂教学要启迪和渗透人文精神 学生的灵性、悟性、理性和人性的养成,课堂教学是最好的阵地。任何丢失人文精神培养的课堂教学,都将是不完全的、工具化的。人文精神存在于各种外显和内蕴的课例文本之中,教师借助于这些符号得以沿袭和传承,从而通过课堂教学构成师生的观念和价值的文化组合。 有人说,每一个汉字后面都跟着一个灵魂,教师应该是  相似文献   

16.
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作为一名教师,需要传授给学生的不仅是知识技能,更重要的是道义,是培养学生健康的人格。那么,作为语文教师,更应该利用学科优势做好人文素养的培育工作,让语文课堂成为一片滋养灵魂的沃土,让我们的学生在课堂上铸就高尚的道德情操。  相似文献   

17.
<语文课程标准>中明确了语文教学的基本理念:"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语文教学要关注人的发展,重视开发语文课程丰富的人文内涵,培养学生的人文素质,承担起培养高素质人才的重任.  相似文献   

18.
人文素养的培养具有渗透性、感染性、发展性.因此,培养学生人文素养关键在于教师用自身的形象魅力感染和熏陶学生,用文学作品中的人物形象影响和教育学生,鼓励学生在教学的实践中去锻炼、提升人文精神.如此,学生才能在不断的学习与实践中提高认识、增强能力、更好地完善自己,做一个有较高人文素养的人.  相似文献   

19.
以人为本是现代教育最基本的理念,而人文素养的培养正是这一理念在语文学科的具体体现,但是,传统的语文教学却片面突出语文学科的工具性,忽视人文性,导致了教育过程中人文教育的丢失。《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顺应改革需要,把语文课程性质界定为: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20.
钱伟春 《考试周刊》2013,(30):33-34
语文教学要想从被学生"对抗"的困境中走出来,充分彰显语文的人文性是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最佳途径。文章本着引导学生亲近语文、热爱语文的宗旨从提高教师自身的人文意识,营造充满人文性的课堂氛围,引导学生人文性地参与语文教学等方面充分彰显语文教学的人文性对引导学生亲近语文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