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围绕军队档案系统应急机制的建立与运行这个中心,论述了建立档案系统6项应急机制的意义、内容和工作方法,提出了通过制定和落实制度丽有效运行应急机制的观点。  相似文献   

2.
田进 《中国广播》2014,(10):1-1
近年来,在我国历次自然灾害等重大突发公共事件的应急处置中,广播及时传达政令、发布权威信息、引导社会舆论、积极协助救灾,发挥了不可替代的独特作用。作为国家应急管理的重要手段和应急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应急广播的建设对于我国这样一个自然灾害多发的国家,不仅十分必要,而且十分迫切。  相似文献   

3.
向立文 《档案与建设》2021,(9):31-35,30
当前我国档案应急管理工作在应急预案、应急管理规范、应急演练工作以及重要档案异地备份工作等方面取得了长足进步,但应急预案的体系还不够完整,应急法律规范还不够完善,应急物资保障还不够充分,应急培训教育也没有实现常态化.从完善预案、优化机制、健全法制、加强宣教、务实保障五个方面,提出我国档案应急管理工作的优化路径,为我国档案应急管理工作的开展提供有益参考.  相似文献   

4.
应急广播是指在自然灾害与突发事件频发的社会背景下,能够在第一时间将可能造成的危害信息传递到民众,是一条迅速快捷的信息传输通道,是政府应急管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国家应急体系中指挥调度、组织动员、信息发布的重要手段。本文主要对广电网络中的智能应急广播系统技术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5.
国家应急广播体系规划与建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效杰 《中国广播》2014,(10):11-13
应急广播除了发布预警消息外,在发生自然灾害和突发事件的时候,广播电视可以向公众提供动员指挥、协调救援,应急广播是国家应急体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应急广播体系由体制、机制、法制、预案和应急信息网五个部分构成。应急广播信息传输流程分四步:制作播发、调试分发、传输覆盖、终端接收。目前正在编制修订的《国家应急广播技术白皮书》,将会指导开展应急广播的相关工作。未来我们要建立中央、省、市、县四级国家应急广播体制,确定各级广电部门承担应急广播信息发布的职责。  相似文献   

6.
陈航 《军事记者》2003,(10):17-18
军事新闻工作的应急反应机制,是为应对突发事件而设立,依照中央军委的指示,在总政治部的统一部署下,集中组织协调军队各大媒体(解放军报、新华社军分社、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军事宣传中心、解放军电视宣传中心)及军内各大单位的媒体宣传机制。回顾近年来对突发性事件的处理,军事新闻的应急反应机制都在其中发挥了非常重要的作用。以’98年抗洪报道来说,军队媒体是第一批进入一线的。特大洪水突如其来,人们自然特别关注水情、汛情、险情和灾情,以及沿江军民能否战胜洪水渡过难关。军队媒体每天以最紧张的动作,把汛情、险情和灾情以及军民抗洪抢…  相似文献   

7.
林凡 《东南传播》2018,(7):13-15
建立和完善突发公共事件应急体系,是全面加强应急管理工作的重要基础,而应急体系中很重要的一个组成部分就是应急广播体系.统一联动、可管可控、安全可靠的应急广播体系,能有效提升政府应急管理能力,最大限度减少社会公共资源和人民群众生命财产损失.本文作者长期在广播一线工作,认为国家应急管理部成立是加快推进福建省应急广播体系建设的良好契机,可借此快速提升应急广播服务水平,促进福建省广播电视资源整合和事业发展;作者还根据国家关于应急广播体系建设的总体思路和要求,结合福建省广播电视实际情况,提出了构建福建省应急广播体系的思考.  相似文献   

8.
本文以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中国之声"国家应急广播"在四川雅安芦山地震中所发挥的作用为例,对突发灾难事件中应急广播的重要作用以及我国应急广播发展现状、规划进行了阐述。应急广播具有灾害发生前提前预警、灾害发生中指导救援、灾害发生后抚慰心灵等重要作用,是国家应急体制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加强应急广播体系建设迫在眉睫。  相似文献   

9.
速览/国内     
《新闻实践》2014,(10):4-6
首届中国应急广播大会在北京召开 中国广播报9月18日报道:由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主办、中央人民广播电台承办的首届国家应急广播大会——“2014中国应急广播大会”9月16日在北京召开。应急广播是在面临突发公共事件时,通过广播向公众传递紧急信息的一种手段。作为应急管理的重要手段,应急广播日益得到世界各国的广泛关注。我国应急广播体系主要由“三制一案一网”构成,即国家应急广播体制、国家应急广播机制、国家应急广播法制、国家应急广播预案和国家应急信息网。  相似文献   

10.
曹轲 《青年记者》2021,(17):8-10
应急传播体系的构建、应急传播能力的提升,必须上升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层面,融入应急管理现代化、应急管理信息化的系统升级之中,从而提升媒介化治理水平,增强整体风险防范能力。  相似文献   

11.
档案工作突发事件应急预案是有效应对突发档案安全事件、快速恢复档案工作正常运转的重要手段。本文通过对陕西烟草商业档案工作突发事件应急预案建设现状客观描述,分析陕西烟草商业在档案工作突发事件应急预案建设中存在的不足,并有针对性地提出了完善陕西烟草商业档案工作突发事件应急预案建设的对策。  相似文献   

12.
程建军 《中国广播》2014,(10):14-15
无线电管理跟广播密切相关。无线电管理在国家应急管理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本文结合无线电管理工作,介绍了无线电和应急管理、应急广播的频率资源以及应急广播体系建设的情况。  相似文献   

13.
档案工作突发事件应急预案编制是档案安全体系建设的重要内容之一.档案工作突发事件应急预案编制工作要统筹规划、科学布局、明确要求、规范流程,确保应急预案的科学性、系统性、完整性和规范性,从而提升档案部门预防和处置各种突发事件的能力.  相似文献   

14.
最早兴起于西方的“建设性新闻”概念,在我国有着本土化优势,其内涵与我国主流新闻媒体历来坚守的“党性原则”“维护最广大人民群众利益”“积极向上的舆论引导”等方针具有一致性。本文以北京交通(应急)广播实践经验为例,立足新媒体时代传播语境,将“建设性”要义与应急新闻报道相结合,从“积极情绪”“记者身份转化”“公民参与”等角度分析探讨作为国家应急体系重要部分的应急广播如何实现主流媒体专业价值及社会价值。  相似文献   

15.
大数据时代突发事件应急管理情报分析人才培养初探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意义]我国应急管理部的组建预示着国内应急管理人才培养和能力建设进入新时代。探讨大数据时代突发事件应急管理情报分析人才培养旨在促进中国突发事件应对能力建设。[方法/过程]通过文献调研和网络调查,分析国内当前应急管理情报分析人才培养存在的问题与不足,提出相应建议。[结果/结论]发现随着大数据时代来临,国内突发事件应急管理与情报分析工作与人才需求日益旺盛、要求不断提高,国家应出台应急管理情报人才相关的法律,建立和健全相应的制度,制定统一的培养标准,规范课程体系,加强师资与专业方向建设,增加交流与合作的协作培养模式,进行培养效果评估等,以培养出一批应对突发事件的情报分析专业人才队伍,从而提升应急管理效率和水平。  相似文献   

16.
面对突如其来的重大灾害、重大疫情以及其他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出版工作具有深远的社会意义。建立应急出版机制,需要从建立快速反应机制,建立应急出版专家作者群,建立应急出版编辑加工工作体制,建立快速印刷、物流配送工作流程四个方面着手,同时要求出版工作者时刻保持应急出版意识,将工作做在前面,保证在突发重大危害事件发生后以最短时间完成应急出版工作。  相似文献   

17.
我国是一个自然灾害多发的国家。现在,国家在应急管理方面已经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但是还有许多需要构建和完善的地方,广播就是在这应急体制当中最重要的一个通信环节。这次芦山地震当中,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做出了非常好的应对,有创意、有效果地进行了应急广播实践,特别令人振奋。  相似文献   

18.
我国地域辽阔,人口密集,又是农业大国,当自然灾害等突发事件发生时,如果没有健全的预警机制很容易给广大的人民群众带来经济损失和人员伤亡。为此,近几年我国正在大力推广和建设村村响应急广播系统,其高效、安全且及时的预警功能对防范自然灾害、推动我国救灾减灾的建设工作有重要意义。本文主要从县级角度对如何建设好村村响应急广播系统进行了分析研究,希望能够对村村响应急广播系统的大范围推广和应用有一定的促进意义。  相似文献   

19.
《中国传媒科技》2013,(6):12-12
6月7日,国家应急广播中心召开芦山应急电台工作总结研讨会。 会议总结应急广播的全新模式,就内外部联动机制的建设、应急广播节目内容的设计、新媒体传播的角度、技术设备的保障、应急机制的建设、应急体系的构建等问题进行讨论,并对国家应急广播中心下一步工作计划提出要求:一是要不断挖掘应急广播的特殊作用和思考对内外机制的有效衔接;二是要更加细化、由近及远,  相似文献   

20.
随着各行业信息化建设的不断发展,信息安全已经成为信息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当信息系统遭遇各类安全事件,就如何保证系统的安全稳定、如何做好应急响应与处理工作是本文所关注的。本文通过对信息系统应急预案的总则、组织机构及职责、应急处理流程三个方面的描述,论述了如何编制信息系统应急预案;通过实施有效的应急演练,提高信息系统各级运维组织应对安全事件的响应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