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以天然鳞片石墨为原料,高锰酸钾为氧化剂,制备可膨胀石墨,经微波膨胀得膨胀石墨。研究了不同反应时间、反应温度和配比对膨胀容积的影响。用所制备的膨胀石墨为原料,采用氧化还原法制备石墨烯,然后采用原位聚合法制备聚苯胺/石墨烯复合材料。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X射线衍射(XRD)对所制备样品进行表征。研究结果表明膨胀石墨经过氧化还原处理后得到纯度较高的石墨烯,并且石墨烯与聚苯胺之间的分散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2.
本文采用HNO,和H3PO。混酸作为插层试剂,以鳞片石墨为原料制备无硫膨胀石墨。研究了混酸中磷酸,硝酸体积比、氧化剂高锰酸钾与石墨质量比、混酸体积与石墨质量比对膨胀体积的影响。分别采用XRD、SEM分析鳞片石墨膨胀前后物相变化和微观形貌的变化,并结合EDS分析样品元素组成。结果表明:最佳工艺条件为磷酸傍肖酸体积比3:1,高锰酸钾/石墨质量比0.1:1,混酸体积/石墨质量5:1(m垤),其膨胀体积最大可达220m垤。氧化插层后,层间距发生变化’可能有大量层间化合物的生成。膨胀后可以观察到生长良好的膨胀石墨蠕虫状缠绕空间,结合-EDS分析得出结论,本方法可以制备出高膨胀倍率石墨,并避免了硫元素的引入。  相似文献   

3.
无硫可膨胀石墨制备方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研究了一种以重铬酸钾为氧化剂,在发烟硝酸的作用下,与天然鳞片石墨反应,制备无硫可膨胀石墨的新方法,最佳反应条件为:石墨(g):浓硝酸(mL):重铬酸钾(g)=1:20:0.14,室温条件下反应45min,膨胀容积达350mL/g,经检验产品不含硫.  相似文献   

4.
以0.074 mm天然鳞片石墨为原料制备膨胀石墨,采用超声波辅助机械搅拌法对加入分散剂的膨胀石墨分别处理15min、30min、45min、1h、1.5h、3h进行石墨片的制备,利用SEM及拉曼光谱对制备出的石墨片进行表征,分析时间对超声波辅助机械搅拌法制备纳米石墨片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当超声辅助机械搅拌1 h时就可制备出石墨片,通过拉曼光谱分析,制备出的石墨片属于纳米级的,当超声波辅助机械搅拌超过1h,随着时间的延长,石墨片又会出现团聚现象。  相似文献   

5.
石墨炔是一种全新的碳族材料,1968年著名理论家Baughman通过理论计算证实了石墨炔结构的存在,2010年我国中科院院士李玉良团队在世界上首次大规模制备出了石墨炔薄膜。本文统计分析了石墨炔相关专利申请的时间、地域、主体、技术等专利信息,概述了石墨炔的制备、掺杂、复合功能化以及应用方面的专利技术发展信息,揭示了石墨炔技术的未来发展趋势,为国内科研院所和企业在石墨炔领域的基础研究以及产业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本文分析了我国石墨产业转型升级需重点解决清洁高效开发、突破深加工技术瓶颈等问题,并从基础研究、前沿技术和应用技术三个方面提出了石墨产业科技部署的相关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7.
论述了柔性石墨复合增强垫片的基本结构、冶金管道系统的应用和性能特点。研究表明柔性石墨复合增强垫片具有良好的压缩回弹性能、密封性能和耐热性能,适合石油、化工、金属冶炼等高温高压行业使用。  相似文献   

8.
我们研究了十八硫醇表面修饰石墨稀及其作为重金属传感器的应用。在忽略石墨稀表面由于底层非晶质二氧化硅介质基座产生的粗糙的情况下,烷醇分子可以在单层石墨稀表面自组装成大尺度的高度有序的单片层。  相似文献   

9.
《科技风》2015,(14)
新型的碳元素材料石墨烯,由于其特殊的结构和优秀的物理性质,已经成为了材料科学和凝聚态物理学领域的热门研究对象。随着研究的深入,研究人员正在对石墨烯的衍生物越来越产生兴趣。本文除了介绍了石墨烯的基本特性和应用研究外,还介绍了两种具有应用潜力的石墨烯衍生物——石墨烷和石墨炔的物理性质,以及其可能超越石墨烯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0.
随着电动汽车的快速发展,对锂离子电池的负极材料有了越来越高的要求。目前商用锂离子电池的负极材料还是以石墨为主,但是石墨负极的理论比容量较低(为372 mAh/g),严重限制了锂离子电池的能量密度。硅的理论比容量高达4 200 mAh/g,被认为是最有前途的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之一。然而,硅负极材料在锂化的过程中会伴随着巨大的体积膨胀效应,导致电极材料破裂和粉碎,从而大幅度降低电池的循环稳定性,并且硅的电导率不理想,也限制了其倍率性能和循环性能。用石墨烯对硅负极材料进行改性,有望缓解其电极材料的体积膨胀以及导电性差的难题。本文重点阐述了石墨烯对于硅基负极材料的性能提升机理,期望对未来石墨烯改性硅基负极材料的制备和研究提供思路。  相似文献   

11.
田金星,副教授,1954年生于河北省新乐市。1973—1976年9月在原武汉理工大学即湖北建筑工业学院学习选矿工程专业,1976年至今先后任武汉理工大学资环学院助教、讲师、副教授。其主要研究方向:石墨材料在环境保护方面的应用研究,复杂难选非金属矿的浮选分离研究,尤其是天然鳞片石墨的选矿、提纯、深加工以及新型柔性石墨材料的研究、开发与应用方面的各种问题。  相似文献   

12.
膨胀石墨是一种高碳新材料,理化特性有较强的吸附性能,透水透气,人体不吸收、无刺激,可做为烧伤创面的外用材料。 碳及碳素材料用于人体工程的研究,可追塑到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活性碳成功用于烧伤和冻伤创面;以后相继开始内服治疗腹泻;血液过滤;碳纤维及碳/碳复合  相似文献   

13.
随着我国经济建设速度的快速发展与经济基础性设施的建设力度不断加大,我国对于非金属性产业资源需求也越来越大,石墨是非金属资源中的重要资源。我国的石墨储量占全球储量的三之一,所以我国石墨资源的利用与生产工艺对于国民经济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目前,我国的石墨新型技术开发与利用已进入一个高速发展阶段。许多新型的石墨产品与新型技术得到了较高的利用与发展。目前,在我国石墨开发利用中出口价格相对较低、高端石墨产品几乎空白、石墨矿区的保护不利。本文主要是从石墨的分类及应用入手,着重分析了我国石墨行业发展主要途径及石墨行业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对石墨资源的前景做了展望。  相似文献   

14.
中国天然石墨未来需求与发展展望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高天明  陈其慎  于汶加  沈镭 《资源科学》2015,37(5):1059-1067
天然石墨是传统工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所必须的矿物原料,成为支撑高新技术发展的重要战略资源。本文从天然石墨消费的主要部门,核算各产业石墨的需求量及未来发展方向。对耐火材料、钢铁铸造、密封材料、制动材料、润滑剂、吸附剂、电池电极等产业的未来需求预测,结论为:到2020年中国石墨需求量将达到100万t,是2010年的1.42倍;耐火材料行业需求量将减少,而密封、制动材料,润滑、吸附剂及电池电极等行业需求将翻番。石墨烯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但2020年前石墨烯产业难以改变天然石墨的消费格局。未来石墨的消费格局决定了中国石墨产业将从材料级产品向专业级产品深加工方向发展,重点培育电碳石墨材料产业链和新兴材料产业链,开发石墨红外电热材料、石墨高分子材料添加剂、氟化石墨、各向同性石墨等产品。  相似文献   

15.
利用内蒙古某石墨矿的激电测量成果,分析激电测量在石墨勘查中的应用,充分利用石墨的高极化低阻特征进行激电剖面和激电测深工作,利用测量成果给地下石墨矿赋存位置提出指导意见,并进行钻孔验证。  相似文献   

16.
随着时代的进步和我国社会的快速发展,我国的科学技术也得到了长足的发展。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也使得其对于矿石检测的技术在不断上升。石墨作为一种被广泛使用的一种常见矿石其软度极高并且具有极好的化学稳定性,因此无论是我们考场使用的铅笔还是润滑剂或者是耐火材料都离不开对于石墨的应用。我国的石墨产量在世界都处在领先地位,每年都会大量的石墨进行出口,为我国创造丰厚的回报,但是由于石墨的全硫含量直接影响到石墨的价格,因此我国的石墨价格深受其影响,而我国的石墨内全硫含量的测定尚属于一个较为困难的事情,因此我国加快对于石墨及产品中的全硫含量测定就成为了一项极为重要的工作。  相似文献   

17.
在我国,天然石墨是一种非常重要的战略物资,存在非常明显的资源优势。晶质石墨是我国非常有优势的石墨种类,大约占据了全世界储量的2/3,我国可以说是世界上最大的石墨输出国家,每年的出口总量大约20多万吨。我国的晶质石墨大多为鳞片石墨。但是相比之下微晶石墨的储量则占据世界总储量的10%,分布集中。近年来,天然石墨的价值开始得到人们的认可,受到了国家相关部门的重视,特别是资本也开始进入这个产业。碳材料在21世纪将会得到全新的发展和应用。在未来,电子、航天等高新技术的发展水平越来越高,石墨材料的发展水平将会不断得到提升。  相似文献   

18.
七马架石墨矿位于黑龙江省萝北县,为大型晶质石墨矿床,该矿床发育有17条石墨矿体,呈似层状、层状产出。本文详细的研究了矿石矿物及化学成分特征,分析了其对选矿的影响,为下一步选矿方工作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9.
阐述了无机膨胀型防火涂料的定义及原理,分析了无机膨胀型防火涂料的防火性能及其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20.
针对叶丝气流式膨胀生产及应用过程中存在的造碎严重和耐加工性差等问题,采用正交试验法对工艺参数进行优化研究,系统分析各参数对烟丝膨胀质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入口叶丝水分28%、燃烧炉温235℃、回风蒸汽流量220kg/h时,有助于提高气流式膨胀出口叶丝填充值,降低造碎,提高其耐加工性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