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 毫秒
1.
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质疑山西/王向辉李白的《梦游天姥吟留别》是一首优美的抒情诗,在教学参考书中,有这样的说法:“诗中‘古来万事东流水’‘且放白鹿青崖间’表现对人生的伤感情绪和逃避现实的态度,反映了作者思想的消极一面。”我认为这个评价失之简单,不完全...  相似文献   

2.
《梦游天姥吟留别》又名《别东鲁诸公》,是我国唐代著名的浪漫主义诗人李白的杰作,写成于唐玄宗天宝四年(公元745年)。天宝三年(公元744年)李白在唐都长安受权贵们的排挤,被放出京。第二年,李白将由东鲁南游越中,这首诗是行前书赠友人的。全诗托以梦幻,设以虚境,用梦游天姥的浪漫主义的奇特想象,寄以情怀,向山东诸公申明心迹。  相似文献   

3.
杨军 《现代语文》2005,(10):23-24
<梦游天姥吟留别>又名<别东鲁诸公>,是我国唐代著名浪漫主义诗人李白的一个名篇,写成于唐玄宗天宝四年(745).  相似文献   

4.
余卫东 《学语文》2006,(3):34-34
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见卷首)所创造的神奇梦幻的意境,千百年来为无数文人墨客所倾倒。纵观这首浪漫主义诗篇,从诸如“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等神来之笔中。流露出诗人政治上的不得意和对权贵的不妥协态度。诗篇中那瑰丽多彩的梦境更是活化了诗人奋力抗争、昂扬向上的诗情。  相似文献   

5.
李白 《学语文》2006,(3):1-1
海客谈瀛洲,烟涛微茫信难求;越人语天姥,云霞明灭或可睹。天姥连天向天横,势拔五岳掩赤城。天台一万八千丈,对此欲倒东南倾。  相似文献   

6.
正李白是我国唐代伟大的诗人,他一生诗思锐敏,创作繁富,其中有很多名篇巨制。《梦游天姥吟留别》是李白的代表作之一,其美学色彩历来被人们称道,它以自身独特的情感结构的美的形式感染着后来的许许多多读者,启发着人们积极向上、乐观进取。《梦游天姥吟留别》中蕴藏的"形象美""情感美""意境美"和"形式美"四个方面,是其浪漫主义创作风格美学色彩的集中体现。一、惊心动魄的形象美黑格尔说:"艺术之所以异于宗教和哲学,在于艺术  相似文献   

7.
对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一诗的意旨,古今论者虽不乏仁智之见,但却似嫌缺少了一些对诗歌文本的解读。本文以诗歌“留别”的题目为切入点,认识“别”之既别“东鲁诸公”又别(诀别,决裂)权贵的双重意义;再探讨诗人如何以真实的笔法表现梦境的虚幻和以梦境的虚幻突出现实的虚幻,结合诗末出现的“权贵”,追寻其在诗中的表现,以此解读出诗歌否定现实,追求自由,不事权贵的意旨。  相似文献   

8.
《梦游天姥吟留别》一诗作于天宝四年(745),为诗人出翰林之后所作。彼时李白刚经历了人生最大的一次失败,结束了他失意的京城生活,被玄宗赐金放还。离开长安之后,他曾与杜甫、高适游梁、宋、齐、鲁,在东鲁家中居住一段时期后又要踏上寻梦之旅,故与东鲁诸友话别而作此诗,因此,这首诗又称《别东鲁诸公》。  相似文献   

9.
李白的名诗《梦游天姥吟留别》选入高中课本并被作为基本篇目已有多年,对它的研究也已相当深透。这里我只提出几个小问题,供大家参考。 一、游仙诗 《李太白全集》(清人王琦注,中华书局出版)序言正确地指出,这首诗是一首游仙诗。这一点,教材与教参都没有说明。 《现代汉语词典》说,游仙诗是“古代借描述仙境以寄托个人怀抱的诗歌”。此说不能令人满意,因为它并没有把这类诗的本质特征充分揭示出来。梁代萧统的《昭明文选》在卷二十一游仙类中收录了晋人郭璞的《游仙诗》七首,唐人李善注云:“凡游仙之篇,皆所以滓秽尘网,锱铼缨绂。”“滓秽”就是污秽,“锱铢”则为  相似文献   

10.
《梦游天姥吟留别》是唐朝大诗人李白的一首浪漫主义代表作。这首诗的题目又为《别东鲁诸公》。诗人天宝三年自长安放还山东,与杜甫同游梁宋,又游齐鲁,后来,准备再去会稽,就在这南下前别山东朋友时写了此诗。全诗表现了诗人对现实生话的不满,幻想得到自由,也表现了他对于封建官僚政治的失望,因而引起的激情和苦闷,对作威作福权贵们的蔑视。透过丰富多姿的想象,我们可以看到诗人对于人类美好生活的向往。  相似文献   

11.
航海的朋友谈起那仙山瀛洲 ,口口声声称赞它烟雾笼罩确实难以寻求。越地的朋友谈起那神奇的天姥 ,云中的霞光忽明忽暗有时才能目睹。天姥山连接着苍天就像横在半空 ,它的山势超过了五岳遮掩了赤城的高耸。天台山听说约有四万八千丈 ,面对它就像要拜倒在它脚下的小弟兄。听到赞颂天姥山的神奇和高峻 ,我就想凭着这做梦到吴越去旅行。这一夜那空中皓月朗照 ,我就在镜湖上飞渡飘飘。湖中水映射着月光荡荡 ,我身影在月中恬然徜徉。这月光一直把我送到剡溪 ,可见我的心里有多么甜蜜 !剡溪的水流真清晰 ,一起一伏地荡着向远去。剡溪的猿声真凄厉 ,…  相似文献   

12.
李白的《梦游天姥吟留别》写于唐玄宗天宝四年。这时诗人已经离开长安,在山东一带游历了一年多,出于对祖国名山胜水的向往和对仙风道骨的追求,他将南下吴越去漫游。这首诗就是离开山东去江浙之前写给驻留此地朋友的。诗题一作《别东鲁诸公》。李白早年具有“使寰区大定、海县清一”的宏伟理想。他不屑科举进士而傲啸山林、仗剑漫游,交结四方名士,企望一举达到“为辅弼”的目的。天宝元年由于道士吴筠引荐,玄宗数诏示李白,宣他进  相似文献   

13.
盛唐诗人李白以其豪迈奔放的气势、洒脱不羁的气质、傲世独立的人格和充沛激烈的感情为中国文化贡献了大量杰出的浪漫主义不朽诗章。  相似文献   

14.
蒋文东 《学子》2004,(4):55-55
电视连续剧《大唐歌飞》中,李白作为剧中人物之,其济世报国、傲岸不屈、蔑视权贵、有所为有所不为的思想屡有表现。这不禁令人联想起他那首脍炙人口的佳作——《梦游天姥吟留别》,  相似文献   

15.
最近,中央电视台第八套节目正在播出连续剧《大唐歌飞》。李白作为剧中人物之一,其济世报国、傲岸不屈、蔑视权贵、有所为有所不为的思想屡有表现。这不禁令人联想到他那首脍炙人口的佳作——《梦游天姥吟留别》,诗中那瑰丽奇幻的梦境,使无数人为之倾倒。然而,对于作者在诗中表现出的思想如何评价,却众说纷纭。本文仅就此作出简析。  相似文献   

16.
《梦游天姥吟留别》这首诗写于 74 5年 ,通过分析发现 ,在这首几百字的诗歌里 ,我们可以找到李白这种思想形成的多方面的原因。一、诗人浪漫而率真的个性一般人认为 ,无论构思和表现手法 ,这首诗都堪称是浪漫主义杰作 ,本文不再赘述。那么 ,李白为什么是一个浪漫主义诗人而不是其他的某一种风格的诗人呢 ?我们认为 ,这是由他的性格决定的。因为“哪里有本我 (Id) ,哪里就得有自我 (Ego)”(弗洛伊德 )。他的个性、言语豪放不羁 ,做事不拘礼俗 ,喜怒形于色 ,是一个十足的性情中人。对瞧不起的腐儒 ,讥讽其学问为“白发死章句” ,嘲笑其步态是…  相似文献   

17.
《梦游天姥吟留别》这首诗写于745年,通过分析发现,在这首几百字的诗歌里,我们可以找到李白这种思想形成的多方面的原因。  相似文献   

18.
李白的《梦游天姥吟留别》是一首记梦诗,也是一首游仙诗,该诗别出心裁地用“梦游”这一奇特方式来构思全诗;现实中的天姥山在李白笔下被夸大了,展现出的是一幅幅瑰丽变幻的奇景;通过外在的形象美去探寻内在的情感美,这些有助于我们自身素养的提高。  相似文献   

19.
何文志 《学语文》2002,(2):19-20
《梦游天姥吟留别》是唐代大诗人李白的代表作之一,后世关于这首诗歌主题思想的议论颇多,多数学者认为诗歌抒写了李白“对名山仙境的热烈向往”。“向往名山仙境”一说之所以为前修时贤所认同,是因为此说有三个看似充分有力的证据:其一,李白其人好游;其二,此诗为李白即将南游名山之时所作;其三,诗歌以大部分篇幅描写了天姥山之美和神仙世界之乐。不过,笔者思之再三,窃以为三个论据均不坚实,“向往名山仙境”六字并不能概括作品的全部内容  相似文献   

20.
<正>《梦游天姥吟留别》作为李白的名篇,其主旨一直是扑朔迷离的。梳理下来,较早出现的应该是明代唐汝询的《唐诗解》中所持的"世事虚幻说",清代陈沆《诗比兴笺》中的"回首蓬莱宫殿说"。上世纪六十年代以来,学界有人认为主要表现了李白对神仙的向往和追求,反映了诗人在政治上的失意以及追求个人解脱的苦闷,这样的解读一段时间内成了主流意见。后来,诸多高校教材中甚至将这种意见演变成了"以神仙世界的美好来反衬上流社会的丑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