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阅读教学应重视文本细读。从标题、结构、关键词句、细节描写入手,有助于快速打开文本细读的钥匙,切实提高阅读效率。  相似文献   

2.
3.
刘亚莉 《天津教育》2022,(2):141-143
<正>在初中阶段,由于每一篇课文都包含着丰富的知识点,这为语文教师的教学增添了诸多难度。面对一篇文章,教师很容易产生力不从心的感觉,不知道从何下手,才能更好地完成教学任务。在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找准“切入点”至关重要,如果将每一次阅读教学比作是一场“外科手术”,只有找准部位、快速切入,才能提高“手术”效果。因此,探讨文本切入点的选择策略可谓势在必行,以下是具体分析:  相似文献   

4.
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对话必须在尊重、理解文本的基础上进行。然而,当前很多教师在备课时往往借助教参写教案,忽视了对文本的深入挖掘和理解。这样的阅读教学多了些凝重,少了些灵性。因此,时下一种新的阅读观——文本细读,对阅读教学的重要价值已经得到语文教育界的广泛认可。所谓文本细读,是指读者对作品文本的详细阅读。它是文学批评的一种重要方法,其原理同样可以指导我们的教学实践。诚如钱梦龙老师所言:“每教一篇课文之前,我总要反反复复地读,或朗诵,或默思,或圈点,或批注,直到确实‘品’出了味儿,才决定教什么和怎样教。”  相似文献   

5.
袁东升 《现代语文》2010,(11):48-49
语文教师,应该能够用自己的智慧对文本去做独特的领悟、探索和发现,带领学生走进文本的世界,去领悟文本的无穷魅力。但是,纵观现在的语文课堂,有的老师在作者生平和时代背景上口若悬河,可一进入文本内部,就顾左右而言他;  相似文献   

6.
朱光潜先生在《美学》里有这样一句话:慢慢走,欣赏啊。这里把"走"换成"读",就变成了文本细读的定义:慢慢读,欣赏啊。在课堂教学中,首先需要语文老师从字、词、句等语言材料的释读入手,细致分析文章的表达手法、修  相似文献   

7.
吴亮 《学语文》2011,(1):79-79
在当前语文课堂教学设计中,不少老师把新颖的教学形式放在一堂课准备的首位。而把教学内容居于次要位置。甚至有的老师把教学形式是否“奇”作为新课程改革背景下语文新课堂的标志。商品的外包装虽然可以吸引买家的眼球。但它永远不能取代商品内容的实质,也就是说包装纸再漂亮好看,  相似文献   

8.
阅读教学的过程就是一个对话的过程,是老师和学生、编者、文本的对话;也是学生和老师、编者、文本的对话。要完成这些对话,老师就必须尊重文本、认真研读文本,领会作者的心思和编者的用意,从而在教学的过程中表明教者的立场,把握学生的思想走向。  相似文献   

9.
章梅香 《学周刊C版》2011,(1):208-208
文本细读,用朱光潜的话说,就是“慢慢走,欣赏啊!”你走马观花,囫囵吞枣,蜻蜓点水,那怎么成?你首先要有一种从容的心态,不急不躁,不温不火,慢慢读,慢慢品,慢慢嚼,慢慢赏,那才能读出味道来。文本细读不仅是一个发现的过程,也是一个体验的过程。文本细读是对教师言语智慧和精神境域的一种修炼。通过文本细读,我们的精神触角将会变得越来越敏感,越来越深刻,越来越诗意。从这个意义上说,文本细读实在是升华自己的过程。那么,教师应该如何进行文本细读呢?  相似文献   

10.
伍火震 《学语文》2011,(2):19-20
细读文本关键在潜心涵咏,涵咏必须从语言文字入手。语文教育的前辈叶圣陶说得好:“一字未宜忽,语语悟其神。”提醒我们对文本中的每一句话、每一个词、每一个字都不能轻易放过,要细细体会它们的作用。在这个基础上,“披文以人情”,与作者产生情感上的共鸣。以自己的心灵为触角去探索另一个或熟悉或陌生的心灵世界,从而产生一种灵魂与灵魂的碰撞,情感与情感的互动。  相似文献   

11.
12.
文本细读不等同于挖掘教材.是针对教材教法提出来的全新概念。文本细读就是引发对语言的敏感,倾听文本发出的细微声响:文本细读就是打开自己的生命,对文本的每一句话、每一个词,甚至是每一个标点符号,都保持一种高度敏感和警觉,读出课文背后的意思,用自己的言语经验、言语感悟、言语智慧乃至言语人格去与文本对话,与学生对话,唤醒学生的言语生命意识,促进言语生命的发展。  相似文献   

13.
文本细读不等同于挖掘教材,是针对教材教法提出来的全新概念.文本细读就是引发对语言的敏感,倾听文本发出的细微声响;文本细读就是打开自己的生命,对文本的每一句话、每一个词,甚至是每一个标点符号,都保持一种高度敏感和警觉,读出课文背后的意思,用自己的言语、经验、言语感悟、言语智慧乃至言语人格去与文本对话,与学生对话,唤醒学生的言语生命意识,促进言语生命的发展.  相似文献   

14.
郭勇 《教育文汇》2010,(1):39-39
《少年王冕》我上了多次,教起来照说是轻车熟路了。课文围绕着一个中心主题“孝心”,写了“辍学放牛”和“学画荷花”两件事。全文脉络分明,语言朴实无华。学生只要读上两三遍,即能感到少年王冕的“好学”和“孝敬”。难道在这个层面上就戛然而止吗?这天晚上,我又一次打开课本,再感受一下王冕,细读一次课文,看能不能再往前走一步,走到学生的前面,走到学生无法抵达的地方。  相似文献   

15.
求解数学题的关键在于准确快速地找到解题的切入点,那么,如何寻找解题的切入点呢?文〔1〕做出了一些有益的探索,本文结合实例再谈一些具体做法.1.紧扣定义理解定义、掌握定义、活用定义是解题的一把金钥匙,也是寻找解题切入点的一条重要途径.【例1】若点M( x,y)满足(x 3)2 (y-1  相似文献   

16.
2009年S月23以4日,由辽宁省大连市西岗区教育局和北京博学方弘教育科技发展中心联合主办的“全国首届‘诗意语文’实践策略高级研讨会”在大连举行。  相似文献   

17.
《囚绿记》一文为苏教版九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第二篇课文。本单元要求为“读书动笔”,即要求学生熟悉并运用各种不同符号标记课文内容,用简洁话语表达自己的思考评价,以此促进阅读中的感悟、体会和思考。本文的阅读教学导读设计,重点不在分析段意、概括文意,而在从文本语言即词语、句子表达的语气、感情意味等入手,引导学生细读文本,加以揣摩,运用上一课已学的标记符号圈点评论,围绕以下几个问题层层推进,理解课文,体会作者微妙丰富的情感世界,引导学生对文本意义深入解读。一、绿色的选择阅读文章1-4段,由词语入手圈点体会、思考评注…  相似文献   

18.
每一个文本都有各自不同的价值所在,有的传递着丰富的人文内涵,有的在表达形式上带给我们启示。针对不同的文本,课堂上如何引领学生品悟文本最核心的价值,是我们教师在备课时必须思考的。教师只有正确解读了文本,把握了文本的主旨,并在设计教学时对文本有准确的定位,  相似文献   

19.
徐亚英 《教师》2010,(16):23-23
深入、准确地细读文本,不仅是语文教学的需要,更是一个人享受阅读,品味文学之美的过程,下面以《将相和》为例谈谈我是怎样细读文本的。  相似文献   

20.
朱婷 《南昌教育》2009,(11):21-21
细读文本,品味文本真情是让语文课堂充满浓浓语文味的一条途径。只有细读,才能真正读懂文字背面含着的意思。才能实现与作者的心灵沟通,才能将文本蕴含的感情感同身受,才能与文本产生情感共鸣。怎样做,才能实现对文本的细读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