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1999年9月中旬的一个夜晚,我在中华路附近的地摊书市上淘书,一本泛黄的石印线装书映入眼帘,书耳上书"般若波罗蜜多心经述记",心里不由一动,这可是佛教经典文集啊!  相似文献   

2.
李培文 《图书馆论坛》1998,(2):78-79,70,53
石印是一种平版印刷术,清道光初年由传教上输入我国,同治末年开始为出版界所接受,至民国年间,印行了大量书籍,并掀起了一场古书翻印热潮,为保存文献,嘉惠学者起了重要作用。然而随着石印术的淘汰,石印书籍也逐渐被人们淡忘。在图书馆界,石印本著录混乱、概念不清,以致一些很有价值的石印本得不到充分利用。为此,本文试对石印、石印的出版史作一些简单介绍,并就石印本的版本鉴定、著录标准提出自己的认识,以求在图书馆界唤起对石印书籍的重视。1石印的原理与基本的制版方法石印术是在1796年由奥匈帝国人逊纳菲尔德发明,是一种…  相似文献   

3.
尽管中国的石印小说存在的时间不超过百年,其产生约从1866年上海文宜书局石印的<镜花缘>开始,终止大致在20世纪40年代初.当然在小说石印停止之后,石印书籍还间有出版.日本学者丸山浩明曾对中国石印版小说做了开拓性的研究工作,他在1999年发表了<中国石印版小说目录>,[1]计有800多部石印版小说.  相似文献   

4.
石印技术在我国近代出版史上得到广泛应用,对于近代大量书籍以及画报等出版物的印刷具有很重要的推进作用。本文对中国近代石印术及石印书报的发展进行简要论述。  相似文献   

5.
我国古籍浩如烟海,汗牛充栋。研究古籍,就不能不讲到版本。我国的印刷术有两千多年的悠久历史,因而古籍的版本不少,一种书往往有几种甚至十几种、几十种不同的版本。在雕版印书发明以前,书籍都是手写的。我国雕版印书起于唐代,随着雕版印刷术的发展,北宋毕升发明了活字印刷术。到了近代,西方的印刷技术才逐渐传入我国。因此,我国的古籍图书总体上形成以雕版印刷形式为主,多种形式(活字、石印、影印等)并存的局面。  相似文献   

6.
《清大一统史略》十一卷日人佐籐楚材编清光绪二十八年(1902)世界译书局石印本首册衬页有墨笔题识五行,文录下: 吾国国史,国内未之见及。东夷作此,以补其缺。然而,彼邦之注意我国,于斯可见,文化侵略由来渐矣,望国人见是书而景悟焉。铁民偶笔丁巳七夕按:是书封面及书内有吴复曾的印章和签名,铁民盖其号也。清朝国  相似文献   

7.
杨守敬先生从日本带回一卷手写杜注左传残卷。杨氏以为是出自北齐人手笔,宣统元年在上海石印成册,定名为《北齐人书左氏传》(我看是唐人手笔)。其跋语中说"其注末每多之也等字,亦是六朝旧习"。  相似文献   

8.
石印脞说     
在石印技术引进中国之前,雕刻木板是主要的制版方法,直到十九世纪后期,它已延续了上千年。版材由木质到石质的变化,是印刷术发展的一个飞跃。"自清末传石印法,中国出版界,遂开一新纪元"。石印平版印刷的出现,标志着印刷史上一个新阶段的开  相似文献   

9.
曹之 《图书馆论坛》2005,25(6):347-348
我于民国三十三年(农历甲申岁,公元1944年)出生于黄河南岸,黄河水哺育了我难忘的童年。总角之年。即嗜书如命。先父在旧社会念过私塾,家里有几册线装书。四岁那年,母亲撒手西去,几册发黄的线装书伴我度过了苦难的岁月。我最喜欢的一本是《绘图千家诗》,这是一册石印本,上图下文。手写体.油光纸。在先父的指点下.我学会的第一首诗是唐代杜牧的《清明》。  相似文献   

10.
据《扬子晚报》消息:不久前,江西省靖安县文化馆干部何标瑞在该县一干部家中发现一部《红楼梦》续集袖珍本。书名为《全像圆梦》,共4集30回,约14万字,石印、竖排,无标点。正文前,配有贾政、贾宝玉、林黛玉等10多位主要人物的画像。作者署名为长白临鹤山人。具体创作年代不详。作者后裔  相似文献   

11.
冯金牛 《图书馆杂志》1999,18(10):37-38
在中国近代出版史上,产生于清代光绪年间的石印画报是一种独特的连续出版物。说它独特,主要是因为有以下两个特点:一是石印画报大多是报纸的附属出版物,或是报纸的附赠品,由报社发卖,或随报赠阅,流传很广,影响很大;二是石印画报从一出现就致力于反映社会时事新闻,介绍外国科学知识,贴近社会,贴近时代,被称做“新闻画”,图文并茂,浅显易懂,极受读者欢迎。 据统计,辛亥革命以前,有70多种石印画报问世。(点石斋画报)可称是中国近代出版史上最早的石印画报。该画报创刊于光绪十年(1884年),由(申报)馆属下的点石…  相似文献   

12.
石印大约在1832年由外国传教士带入我国,严格讲与我国文化发生关系,是1879年点石斋的活动开始。现在我们影印古籍用胶印。胶印源自石印,而且在版面设计上也跟随当时。  相似文献   

13.
在上海图书馆的库房里,珍藏着一套面世于1909年8月16日的《图画日报》,其每日一刊,共出版了404期,于1910年8月停刊。在中国近代出版史上,随着石印技术在我国的运用,产生了一种有特色的出版物——石印画报。据上海图书馆冯金牛先生统计,辛亥革命以前,就有七十多种石印画  相似文献   

14.
清廷石印《古今图书集成》旧档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子冶 《出版史料》2003,(1):61-63
朱批光绪十六年十月十四日军机处奏片奕勖等跪奏:为遵旨石印书籍酌拟办法,恭折仰祈圣鉴事。本年六月间臣等面奉谕旨:著照殿版式样石印《图书集成》。臣等查,石印书籍,以上海商人办理最为熟悉,当即电知上海道聂缉椝,就近饬商估计,详细声复,以凭办理。叠据电复,价值之增减,以印书之多寡、纸张之大小为断。  相似文献   

15.
正2003年,延庆县档案馆征集到了清光绪乙未孟夏(1895年4月)积山书局的石印本《精选巧搭大观》16册。书册小巧,每册长13厘米,宽7.5厘米,厚0.8厘米,文字均为工整的蝇头小楷撰写,需依靠放大镜才能看清楚字迹。书中共收集了7000多篇范文,358万多字,涉及6000多名作者。  相似文献   

16.
1890年清廷拟采用石印技术印制《古今图书集成》,历经四年终于印制完成100部及黄绫本一部。此100部石印图书集成学术界多认为遭遇火厄,存世不多。但通过对史料的梳理,发现这100部石印图书集成不仅没被火焚,且散布国内各省,甚至走出国门,传播到世界各地。本文意在澄清学术界对之遭到火灾的不实之说,还原其传播分布的原貌。  相似文献   

17.
知识与趣味     
学术界一直认为,我国最早的文字横排书是光绪二十八年(1902年)商务印书馆出版的严复著《英文汉诂》。其实,现存最早的文字横排书应是光绪十年(1884年)上海点石斋石印出版的《士民通用语录》。该书系中英文对照读物,按照中国传统的文字竖排习惯排版肯定不行,于是便只好横排。横排便出现了这样有趣的现象,英文从左向右排,中文却从右向左排。虽然阅读极不方便,但却遵循了中西文的不同传统。该书的版式可谓是中西文化冲撞下的“畸  相似文献   

18.
左建 《兰台世界》2013,(13):144
<正>石印是德国A·逊纳菲尔德于1798年发明的平版印刷法,其主要方法是用药墨将文字写在药纸上,再将药纸上的字迹移置到石板上,然后滚刷油墨便可把字印在纸上。19世纪初,石印技术就已经在欧洲普及。中国采用石印印法最早的是法人翁相公于同治十三年(1874年)在上海徐家汇设立的土山湾印书馆[1]39。该馆主要印刷宗教图书,其印书不  相似文献   

19.
《河南图书馆学刊》2005,25(5):F0002-F0002
本书为民国二十三年(1934)偃师树德图书馆石印本,乔荣筠篡。本志略共一册,详细记载了偃师的地理、物产、建置、政教礼俗等风土乡情。《中国地方志联合目录》共收录有五部,其中就包括本书,故较为珍贵。  相似文献   

20.
我最初看的《野叟曝言》是石印的小字本,我那时只有十二三岁,只记得那个石印本并没有残缺不全的情形。我所见的第二个本子是申报馆铅印本,似乎也没有残缺不全的样子。最后得见的光绪辛巳(七年,1881)常州活字本,似是最早的印本。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