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红楼梦》描写的是以女性为主的女子世界,书中的男人形象基本上是一些不学无术的不肖之徒,这是曹雪芹反对封建礼教、封建制度思想的体现,也是《红楼梦》一书问世后,屡遭封建正统势力封杀、禁止、而受到广大读者欢迎,并被称为“天下第一奇书”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2.
作为“乐府双璧”之一,古诗《孔雀东南飞》为世人展示了一场追求婚姻自由而不能得到的爱情悲剧,表现了个人情感与封建伦理道德之间的冲突。通过探讨《孔雀东南飞》的文化内涵,来揭示封建伦理道德本身无法克服的内在矛盾。  相似文献   

3.
《孔乙己》是鲁迅在“五四”前夕继《狂人日记》之后写的第二篇白话小说,是又一篇讨伐封建制度的战斗檄文。小说通过对孔乙已这个清末备受科举制度摧残的下层知识分子形象的塑造,控诉了腐朽的封建教育、科举制度的罪恶,揭示了封建社会的世态炎凉,具有深刻的思想性和高度的艺术性。  相似文献   

4.
鲁迅先生在小说《祝福》中,通过塑造祥林嫂这一饱受奴役与摧残的人物形象.反映了辛亥革命失败前后我国农村悲惨的社会现实.深刻批判了封建“四权”——政权、族权、神权、夫权对旧中国女性的压迫.控诉了封建制度的罪恶.揭露了封建礼教的吃人本质。读罢此文.我们在为祥林嫂悲惨命运扼腕叹息之余,又深深地感叹作者高超的写作艺术。  相似文献   

5.
林黛玉和薛宝钗是两个对立的艺术形象 ,代表了两种不同的思想意识倾向和生活道路。宝黛之间在爱情上的纠纷 ,实质上是反映了思想上的冲突 :一个是积极拥护封建制度 ,一个是极力反抗封建制度 ,钗黛俩人的政治立场和思想倾向具有鲜明的对立性。薛宝钗热忠于功名富贵 ,把自己的希望与年青人的出路完全寄托于封建统治阶级 ,强调“男人们读书明理 ,辅国治民 ,这便好了”;以“仕途经济”规劝贾宝玉 ,要他攻读时文 ,见宝玉不听 ,就冷冷地旁敲侧击。这些都说明她对封建制度是由衷地拥护和支持的。而黛玉却纵容宝玉“调脂弄粉”从不以“仕途经济”相…  相似文献   

6.
《红楼梦》为中国古典四大名著之一 ,作家用惊人的笔触 ,刻划了众多人物形象 ,每个人物形象各具性格特色。其性格化语言描写对人物形象塑造具有深远意义 :表现了极为深广的社会内容 ;寄托了作家丰富、深刻的思想感情 ;描绘了封建贵族官僚家庭由盛而衰的过程及封建制度的维护者和叛逆者之间尖锐的冲突和斗争  相似文献   

7.
《红楼梦》描写的是以女性为主的女子世界,书中的男人形象基本上是一些不学无术的不肖之徒,这是曹雪芹反对封建礼教、封建制度思想的体现,也是《红楼梦》一书问世后,屦遭封建正统势力封杀、禁止、而受到广大读者欢迎,并被称为“天下第一奇书”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8.
顾小卫 《广西教育》2013,(6):52-52,54
《孔乙己》是鲁迅先生继《狂人日记》之后的又一部反封建主义力作。如果说《狂人日记》是对整个吃人的封建制度的彻底否定,那么,《孔乙己》则是从封建教育制度受害者的角度来批判封建制度的。孔乙己这个形象一降生,就注定了孤独。他是一个喜剧式的人物,但却有着悲剧性的命运,孤独伴随了他的一生。如何解读孔乙己的孤独?新课程理念下,在教  相似文献   

9.
(一)“自觉反抗”之类论调有多少? 小说《祝福》是鲁迅传世名作,祥林嫂是世界“文学画廊”中一个鲜明生动、永存不朽的艺术形象。祥林嫂是怎样一个典型呢?不少《祝福》研究者认为。祥林嫂是自觉清醒的反抗者.她是劳动妇女“抗击和搏斗”“封建制度”的典型。例如林非在《鲁迅小说论稿中》写道:“祥林嫂以自己全部的精神力量,默默地抗击着封建制度对她的摧残。  相似文献   

10.
《小脚》选取了“小脚”这一个极平常的对象来写沉重的家庭意识冲突,角度独特,极富寓意,以平常的形象描绘,“悟出不凡的道理甚至独特的哲理”,“发现人类存在的精神困境、问题”,即“小脚”这一封建之物,不能承受现代家庭结构意识的变异,两者的冲突必然酿造一场悲剧.  相似文献   

11.
《圣经》,英文名为TheHolyBible,由古希伯来民族文字写成的《旧约全书》和用希腊文字写成的《新约全书》两部分组成。它在世界文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影响深远.堪称人类历史上最有影响的一部文集。记载着耶稣降生及其传道、受难、复活的一些传说,其主要思想是“人如何摆脱罪恶.使心灵得到净化和完善,最终归向上帝”。《圣经》中的主要冲突是“善”与“恶”的冲突,上帝与撒旦的冲突是核心,这一点从《圣经》开篇《创世纪》起就不断体现出来,亚当、夏娃因为受到蛇的诱惑而偷吃禁果是这种冲突的第一次。此后,《圣经》中的每一个故事几乎都是这种善与恶的原型情节冲突的再现。《圣经》是基督教的经典。它不仅是英语的文化源头之一.而且是英语习语的宝库。  相似文献   

12.
诞生在不同文化语境中的《红楼梦》与《狂人日记》,他们的思想价值取向,分别构成了20世纪中国家族小说的远传统与近传统。两个作品的思想倾向的首要方面是反封建,但着眼点和支点不同,就主要方面而言,《红楼梦》以百科全书的规模,从封建的生产关系入手,其批判的主要支点是对封建制度文化“吃人”本质的揭露;《狂人日记》的着眼点是封建的意识形态,其批判的支点是对封建精神文化反人道本质的揭露。两个作品反封建的目的都是为了“人的解放”,但《红楼梦》追求的是人的社会地位与生存方式的解放,《狂人日记》追求的主要是个体精神的解放。《红楼梦》要解放的人主要是青年女性,《狂人日记》要解放的人主要是孩子。两个作品都揭示了家族内部的反叛力量与家族的矛盾,但两个作品对家族内部反叛力量与家族关系的认识不同。《红楼梦》中家族内部的反叛力量与家族是“剥离”的关系,在剥离中凸现了反叛者的反封建性;《狂人日记》中家族内部的反叛力量与家族是紧密相连的关系,在联系中显示了反叛者反封建的复杂性。  相似文献   

13.
《红高粱》、《老喜丧》、《红白喜事》等中国现代文学作品,从不同侧面给我们描绘了中国封建婚俗及传统丧葬的生动画面。以《红高粱》为代表的文学作品,一方面揭示了封建买卖婚姻的残酷无情的本质;另一方面也使我们了解了封建制度下人们的价值取迥等文化观念。而以《老喜良》为代表的描绘传统丧葬的文学作品,则使我们不仅了解中国丧俗的一般环节及形式,也使我们看到了老喜丧是悲与喜,生与死的悲喜剧。而这些同样也渗透着中国风俗文化的因素。  相似文献   

14.
巴金是一个有着强烈的历史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的作家,他的小说《家》揭露了封建体制的罪恶。但这只是小说意蕴的一部分,因为这部小说不仅仅揭示了制度之恶,还展示了人性之恶,很多发生在这个封建大家庭中的悲剧,其根源往往不只是罪恶的封建制度,还有源于人性深处的恶。小说对人性恶的呈现构成了《家》的另外一层意蕴。  相似文献   

15.
《孔雀东南飞》是我国现存古代最早的一首长篇叙事诗,也是古乐府民歌的代表作之一,与北朝的《木兰辞》并称“乐府双璧”。全诗375句,1785字,沈归愚称为“古今第一长诗”。本诗以时间为顺序.以刘兰芝,焦仲卿的爱情和封建家长制的迫害为矛盾冲突的线索,或者说按刘兰芝和焦仲卿的别离——抗婚——殉情的悲剧发展线索来叙述,揭露了封建礼教破坏青年男女幸福生活的罪恶,歌颂了刘兰芝,焦仲卿的忠贞爱情和反抗精神。  相似文献   

16.
《红楼梦》中的三位被冠以“贤”称号的女性;贾元春、薛宝钗和花袭人.在封建女教的熏陶下.自觉接受“女子无才便是德”、“三从四德”和“男尊女卑”等奴役女性的思想,成为封建礼教的守道者.但她们的这些“贤”的美德并没有给她们带来好的命运.反而成为即将灭亡的封建宗法社会里的殉道者和牺牲品。  相似文献   

17.
红楼三题     
康乾盛世是封建"末世"的回光反照,资本主义因素正在增多增强。但没有形成什么"市民阶层"。贾宝玉不是"将要转换着的社会中即将出现的新人的萌芽",而是个抑封建之尊、不满封建制度的人物。读《红楼梦》,可提高文化修养,更可形象化地了解封建社会。  相似文献   

18.
本文主要从四个方面对《金瓶梅》的思想内容进行论述:一是暴露封建统治阶级的腐朽荒淫和颓败的世风;二是展现新兴商人兴业发家的方式和历程;三是揭露、批判社会政治的黑暗腐败;四是反映“趋钱附势”的炎凉世态。旨在说明此书是一部反映封建制度衰危、资本主义萌芽的明代后期社会的世情书,而不应简单、片面地斥其为“淫书”。  相似文献   

19.
《红楼梦》小说提出了封建制度、封建文明的传承危机问题,回答了造成这种危机的原因,是基于封建皇权自身的矛盾,封建吏治的腐败,性秩序的混乱,有自由主义倾向的新人的出现。  相似文献   

20.
小说的冲突式结构,是西方戏剧性小说的一个基本类型。本运用黑格尔关于古典戏剧结构的理论.通过对《傲慢与偏见》和《呼啸山庄》等经典作品的艺术分析,揭示出冲突式结构的三个美学特征:以人物“不同目的的冲突”作为“结构的中心”.情节的趋势“是奔向最后结局的不断前进”;“把史诗和抒情诗结合成一体”.并让“人物取他自己行动中的果实”;采用加速或减速以及场景限定.实现对小说时空的戏剧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