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基于元认知理论框架的英文写作元认知知识由个体知识、 任务知识、 策略知识三个变量构成,当这三个变量共同作用于个体认知活动中的某项具体写作行为时, 促使写作行为发生的学习模式会对学习者的英文写作过程产生影响。本文基于一项同伴互评学习模式下的英文书面评语写作活动的实证个案研究,探讨了同伴互评学习模式与英文写作元认知因素的关联及学生的英文书面评语的话语倾向对写作元认知知识构建的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2.
由于国内关于同伴互评对学生英语写作影响的研究相对匮乏,则本文通过量化分析方法和访谈对英语专业三年级学生的210份书面反馈进行探讨性研究,考察了反馈类型、纠错种类以及学生对同伴互评所持的态度。结果表明,同伴互评书面反馈类型呈现多样化,但绝大多数学生书面反馈属于纠正型。纠错种类主要是针对语法形式进行的纠正和修改,同时还兼顾文章的思想内容、统一性、连贯性等其他方面。学生书面评语及访谈表明学生对同伴互评的态度是肯定的,且本研究对写作教学中的同伴互评有一定启示。  相似文献   

3.
同伴互评能够促进学习者高阶认知能力的发展。文章采用认知网络分析法,以课程进程中四次作业的同伴互评评语为分析对象,从时间序列视角探索同伴互评对学习者知识建构的过程影响与差异影响,剖析出在高校课程教育中"以评促学"的作用机理。研究发现:同伴互评能有效提高学习者深层次的知识建构,帮助学习者在更高阶认知结构上进行知识构建;在同伴互评策略支持下,高、低元认知自我调节能力水平学习者与整体学习者的知识建构过程趋同,即都经历了从浅层学习到深度学习的发展过程;但是,对于高水平元认知自我调节能力组学习者而言,同伴互评在提升学习者认知结构的综合性和深层次的建构方面,有更加明显的作用。  相似文献   

4.
《现代教育技术》2016,(5):77-82
文章将同伴互评用于教育技术"专业英语"课程写作评价,分析评语类型、评语采纳、认可程度之间的关系。文章对通过两轮同伴互评活动所得的749条评语进行了编码分类,并利用AMOS软件分析了同伴互评观察变量间的因果模型,得出:分析和修改两种评语类型显著影响认可程度;认可程度与评语采纳之间有显著的因果关系;当评语呈现修改导向时,该评语更易被学生采纳。探究不同类型的评语对学生"专业英语"论文写作素养能力的影响、对评语类型进行适当引导的干预研究等,均为后续研究提供了可能。  相似文献   

5.
方静 《教学月刊》2014,(8):14-16
正评价是中学英语写作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英语课程标准"指出,学生应在评价中发挥主体作用。然而,传统的以教师为主体的评价方式剥夺了学生的主体性,在封闭的写作评价中学生没有参与。因此,他们缺乏对于自己作文的思考和认知,没有写作的积极性。基于此,笔者认为,在中学英语写作教学中,应积极开展同伴互评的评价反馈方式。同伴互评又称为同伴反馈、同伴反应、同伴评论、同伴评估等。[1]在同伴互评中,学生结对或是结成小组,阅读同伴的作文,提出问题并给出相应的评语或建议。同伴互评能帮助学生增强读者意识,降低写作焦虑,弥补自己作文中的不足,促进文本  相似文献   

6.
运用独立样本T检验的研究方法,在对同伴互评在英语专业一年级学生写作课的功效进行实证研究基础上,通过同伴互评对学生写作能力影响的评价,发现大部分同学对写作课上同伴互评的教学模式持肯定态度,表明同伴互评是英语写作教学的一种有效方式。  相似文献   

7.
同伴互评是英语写作教学的重要方法,同伴互评充分调动学生间的交流和互动,改变了学生在学习文章写作中的被动地位。通过实验研究发现,同伴互评较好地提高了学生英语写作的水平和评阅文章的能力。教师在此后的英语写作教学中应充分运用这种方法,力图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受益。  相似文献   

8.
笔者教授的英汉笔译课采取同伴互评实验,本研究就某翻译作业同伴互评的情况采取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结论是同伴互评对翻译教学有积极的功效,具有可行性和可靠性。实验学生于学年初和年终填写了完全相同的两次问卷,这两次问卷和针对该作业学生的反思体现了同伴互评的可行性,主要是增强了对原文的理解并改善译文的结构和语言。按照译文的准确性、创造性、目的性三大类,对比学生的互评评语与教师评语,体现出同伴互评的可靠性。但是本研究也显示,具体的互评操作程序还有待研究,比如对学生互评前的培训,以及评改时的组织,优化互评组等问题。  相似文献   

9.
通过运用实验法和调查法对同学间相互批改作文以提高学生英语写作流利性、复杂性及准确性功效的研究发现,同伴互评策略的使用能提高学生写作的复杂性和准确性;绝大多数学生喜欢获得同伴反馈,认为对自己是有帮助的。可见,同伴互评对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有积极的功效。  相似文献   

10.
王小丹 《英语教师》2022,(21):162-165
介绍自我评价和同伴互评。阐述相关理论依据,包括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和合作学习理论。探索九年级英语作文自评和互评的实施步骤:教师告知学生中考英语作文的评分标准—以短文改错为抓手,引导学生自评—借助量表进行同伴互评—教师二评。分析自评与互评的注意事项,包括科学、合理分组;统一批改符号,指导写作评语;了解批改的重要性,增强评改责任心;以激励性评价为主。  相似文献   

11.
同侪互评是二语写作教学中的重要手段。本研究调查同侪互评在非英语专业英语写作教学中的应用情况和效果。调查结果显示,大部分学生对同侪互评持积极态度,认为互评可帮助提高自己的写作水平,并会利用同伴的反馈意见对作文进行修改。同时,教师评阅和反馈仍然会得到学生更多的倚重。研究还发现,对同侪互评的态度及对同伴反馈的利用与学生的英语水平相关。总的来说,互评活动得到了学生的认可,对写作教学有积极作用,但互评较为费时,且受较多因素影响,需在实施过程中进行合理的组织和控制。  相似文献   

12.
在注重实践技能的今天,英语写作教学逐渐突破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模式,转向以学生为中心的过程法英语写作教学,而同伴互评模式便是过程法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正是通过对在中外合作项目中高职英语写作同伴互评过程的调查,综合高职学生英语写作能力的实际水平,探究同伴互评模式实施中的优缺点,进而加强对学生互评过程的规范和引导,趋利避害,以期提高互评的效率,增强学生的写作能力。  相似文献   

13.
同伴互评有助于提高学生的英语写作能力,本文就如何有效实施同伴互评活动做了讨论,通过对同伴互评的实证研究,旨在探讨依据英语写作中的常见错误制定评分细则开展同伴互评活动的积极意义,对同伴互评的具体实施提供一套行之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4.
同伴互评是过程写作教学中必不可少的一个环节。国内外的相关研究结果论证了它的优点和局限性。在此基础上,用实证研究的方法探讨在中国非英语专业写作教学中引入同伴互评的可行性和有效性。研究结果表明:学生认可同伴互评的方式,信任同伴具有客观评价他人作文的能力。同伴互评不仅有效地提高了学生的写作水平,同时还培养了学生对写作的兴趣以及责任感和合作学习精神。  相似文献   

15.
通过一项同伴互评写作教学实验,采用《二语写作焦虑量表》,对179名被试进行了教学实验前后的对比研究,考察同伴互评对于大学生英语写作焦虑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同伴互评能够显著降低学生的总体写作焦虑、躯体焦虑与回避行为;非常显著地降低认知焦虑。  相似文献   

16.
赵芳 《鄂州大学学报》2023,(1):36-38+56
英语写作是学生语言能力的综合体现,我国大学英语教学多采用结果教学法,教师在课堂上往往关注写作结果而忽视写作过程,导致学生不能及时和准确地获得教师的写作反馈,因此作文中的问题难以及时得到更正。同伴互评是英语过程教学的重要步骤,教师关注学生的写作过程,帮助学生在写作的过程中发现容易出错的问题,指导学生改正错误。为了分析同伴互评和教师反馈在英语写作教学中的差异,文章以山西金融职业学院两个会计班的大一新生为实验对象,开展了一学期的教学实验,实验结果表明:对照班学生的后测成绩并不存在显著差异(p>0.05),而实验班的后测成绩存在显著差异(p<0.05),这说明为期一个学期的教学实验对学生的写作成绩产生了影响,同伴互评能够有效提升学生的写作水平,在英语写作教学中应加强同伴互评教学模式的运用。  相似文献   

17.
同伴互评对非英语专业学生写作水平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同伴互评是过程教学法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次调查研究表明,在英语写作教学过程中有效实施同伴互评能够改变学生对写作的态度以及提高写作水平。  相似文献   

18.
本文基于当前八年级英语写作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论述同伴互评理论在八年级英语写作教学中的应用,建议教师运用同伴互评挖掘学生潜能,培养学生英语写作兴趣,锻炼学生合作探究能力和互评能力,进而提高学生的英语写作能力。  相似文献   

19.
应用文写作是高职英语写作教学的难点,过程中加入同伴互评能够让学生更有主动性。本研究以"投诉信"为例,编制应用文写作中同伴互评模式的测量评价表,并对其信度和效度进行测试。结果表明,信度和效度均达到较理想的要求。高职英语应用文教学进行同伴互评的过程中,"同伴互评模式"测量评价表,可作为测量评价工具使用。  相似文献   

20.
文章运用实证的方法对大学英语写作教学中同伴互评的书面反馈内容进行了为期十八周的实证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学生的书面反馈可以分为三步即:内容评价、文章修改意见、以及鼓励期望等内容。学生反馈中存在的问题主要表现在误评、漏评等方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