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生成"是相对"预设"而言的词语,"预设"简而言之就是"预先的设定",如教学计划、教案等都是预设的产物。"生成"是指事物的发生、形成,任何课堂教学过程都是师生共同活动下生成的过程,它具有动态性、建构性、多面性的特点,"生成"有利于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没有"生成",课堂会变得封闭僵化,没有活力。在课堂中,教师不能机械地按原先确定的一种思想教学,而要及时捕捉那些无法预见的教学因素、教学情境等信息,利用可生成的资源开展教学,使课堂处在动态和不断生成的过程中。  相似文献   

2.
贝思思 《中学教育》2010,(11):36-40
当课堂教学不再简单地被看作是教师讲授知识、学生接受知识的过程,开始关注教学过程中"人"的因素,关注教师与学生的互动,学生与学生的互动,教学过程便或多或少地生成出一些新元素。这些新元素引导着教学过程成为师生共同经历真实生命的过程。在此背景下,本文在对"资源"做出解释的基础上,探讨"资源"生成对于教师、学生及教学的重要意义,分析当前课堂教学中"资源"生成面临的尴尬问题,并以教师为着眼点探究课堂教学中促进"资源"生成的教学智慧。  相似文献   

3.
在新课改中,教学成为一个动态生成的过程,这就需要学生真正参与到教学中,需要他们通过动口、动手、动脑、亲自体验、感悟知识生成的过程。在此过程中,学生不再是单纯的、被动地接受知识的"工具"和"容器",而是课堂活动的积极参与者,是课堂的主体,  相似文献   

4.
高金花 《数学教学》2014,(11):27-29
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共同发展的互动过程,也是预设与生成、封闭与开放的矛盾统一体.传统课堂把"生成"看成一种意外收获,新课程则把"生成"当成一种价值追求,教师有备而来,顺势而导,才能有课堂精彩的"生成".但课堂精彩的生成首先源于教师"开放的预设".  相似文献   

5.
著名教育家叶澜教授指出:"要把教学过程看作是师生为实现教学任务和目的,围绕教学内容,共同参与,通过对话、沟通和合作活动,产生交互影响,以动态生成的方式推进教学活动的过程。"可是,在传统的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往往习惯凌驾于学生之上,呆板地执行事先编制的教案,在一味地追求结构严谨的教学方式中,不知不觉地忽略了课堂的生成。  相似文献   

6.
教育界最具感召力的声音,是叶澜先生提出的"让课堂焕发出生命活力".要使物理学科前奏科学教学焕发生命的活力,一定要尊重学生真实的内心体验和情感;尊重学生行为和选择;尊重学生异想天开与奇思妙想.为实施"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以及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维目标的整合.最优地生成有效的科学概念和规律、更好地教书育人、启智求真.  相似文献   

7.
传统教学认为,上课就是执行教案所"预设"程序的过程,把"生成"看成一种意外,而新课程则把"生成"当成一种追求;传统课堂把处理突然"生成"的情况看成一种"教育智慧",而新课程则把"生成"当成彰显学生课堂生命活力的基本要求。那么如何更好地促进课堂教学中的动态"生成"呢?本文就此谈谈看法。  相似文献   

8.
随着新课标的实施,"生成性教学"理念被不断地推广,"课堂生成"备受关注。但是,不论是在与一线教师交流的过程中,还是浏览中国期刊网上的相关文章,笔者都发现不少教师在对"课堂生成"的认识上存在误区,这严重影响了他们的教学行为,也  相似文献   

9.
王继梅 《学子》2012,(12):44-44
一、"预设性与生成性"的辩证关系1.预设是教学的前期准备生成是在预设的情景下突然发生的,不具备可预见性,它是对预设的一种补充、延伸或提升,有人称之为"实时生成"。新课程要求我们在重视教学目标是否完成的基础上,更加重视学生的主体参与意识,更加重视教学过程中的生成性,把教学看成是一个活的、流动的进程,一个充满着人的情感、有...  相似文献   

10.
课堂是开放的,教学是生成的,教学过程是"静态预设"在课堂中"动态实施"的过程。在新课程背景下,处理好"预设"与"生成"的关系是提高课堂教学效益的关键所在。我们应在精心预设基础上追求课堂教学的动态生成与主动建构,使预设与生成相辅相成、相得益彰,用智慧将教学演绎的更加精彩!  相似文献   

11.
刘雪涛 《考试周刊》2011,(84):166-167
"动态生成"是新课程改革的核心理念之一。追求动态生成的品德课堂,必须关注学情,设计弹性方案,开放教学过程,才能促进学生主体积极参与,将回归生活、开放的品德教学生动有效地展现在课堂上。这样教学才会真正走进学生内心,  相似文献   

12.
"生成"与"教学"相连构成了一种新的教学形态,它反对的是教师对学生的一味"塑造"和一些带有"指令性"的话语,它强调了教学的过程性,突出教学个性化建构的成分,追求学生的生命成长,是一种开放的、互动的、动态的、多元的教学形式。所以,生成教学既不是教师预先设计好的、在教学过程中不可改变的僵死的计划,也不是学生无目的的、随意的、自发的活动。它是在师生互动过程  相似文献   

13.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教学是预设与生成、封闭与开放的矛盾统一体.""生成"是新课程倡导的一个重要的教学理念.现代教学论也指出: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一个动态过程,在这个动态的发展过程中,通过师生的信息交流实现相互沟通、相互影响、相互补充,从而达成共识、共享、共进.  相似文献   

14.
季刚 《考试周刊》2012,(1):42-43
新课程改革要求教师树立新的教材观和教学观。教师应消除"教材本位"的思想,变"教"教材为"用"教材。在语文课堂上,教师可以根据学生学习的现实情况灵活地调整、生成新的超出原计划的教学流程,使课堂教学处在动态和不断生成的过程中,以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但在新课改的大好春光中,"乱花渐欲迷人眼",有些教师迷失了方向,追逐那种热热闹闹、花里胡哨、哗众取宠的所谓"好看"的课,而轻视甚至无视文本的  相似文献   

15.
马凤萍 《考试周刊》2011,(82):64-65
教学过程是一个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交往互动与不断变化发展的动态过程,具有生成性和不可预测性。应该"提倡生成"、"驾驭生成"。语文教师要设计有的放矢的教学思路,营造和谐宽松的学习氛围,进行灵活有效的课堂处理,采取恰当多样的课堂评价,这样就能促进生成,让课堂因生成而精彩。  相似文献   

16.
生成是新课程理念下课堂教学的主要特征。生成性教学,就是指在弹性预设的前提下,在教学的展开过程中,由教师和学生根据不同的教学情境,自主建构教学活动的过程。生成性教学使过去单调、刻板、枯燥的课堂变得越来越情境化、生活化、活动化,有利于实现新课程理念所倡导的从"教师中心"向"学生中心"的重心转移。那么,如何在课堂教学中更好的生成呢?  相似文献   

17.
随着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逐步推进,课堂教学正发生着实质性的变化。课堂是开放的,教学是生成的,教学过程是"静态预设"在课堂中"动态实施"的过程,生成不是对预设的否定,而是对预设的挑战——精彩的生成源于高质量的预设。只有把"预设"与"生成"融为一体,让预设与生成实现"零距离"的和谐共舞,我们才会步入理想课堂境界。  相似文献   

18.
郭利 《南昌教育学院学报》2010,25(5):103-103,105
教学过程中动态生成的课程资源与其他课程资源相比,具有自身的特性。教学过程中动态生成的课程资源随着教学情境的发展而变化,与静态的课程资源不同,它是流动的、是瞬间的,其存在也是短暂的。教学过程中动态生成课程资源所具有的这一特性无疑增加了人们对其发掘和把握利用的难度,若教师能够具备敏锐的洞察力和随机应变的教学机智,抓住教育时机,对此作出"零时"反应,及时地捕捉、激活和利用,他们就会成为重要的和生活化的课程资源。本文笔者通过自己的教学实践,谈谈如何充分有效地开发和利用教学过程中的地理课程资源。  相似文献   

19.
俞瑾 《教师》2011,(22):42-42
《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教学是不断生成的,在课堂教学中,在师生相互合作、相互碰撞中不断生成新的教学资源、教学内容、教学程序,乃至教学目标。在这一过程中,常会出现一些"意外"情境和"独到见解"。但不管是突发性的,还是诱发性的课堂生成资源,每个教师应随时关注课堂动态生成的这些惊喜,把生成的信息灵活运用,变为课堂教学...  相似文献   

20.
何瑜 《考试周刊》2011,(93):33-34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教学是预设与生成、封闭与开放的矛盾统一体。""生成"是新课程倡导的一个重要教学理念。语文教师所追求的生成是师生在课堂中精彩的互动过程,教学不是完全根据教师的预设按部就班地进行,而需要充分发挥师生双方的积极性。随着教学活动的展开,师生的思维和文本不断碰撞,创造的火花不断迸发,新的学习需求、方向不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