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我国已经建立了高校毕业生公共就业服务平台,但联动机制的缺乏使得公共就业服务没有发挥应有的作用,造成高校毕业生在就业中难以获得有效的帮助.发挥高校毕业生公共就业服务的协同作用,需要构建多方参与的战略联合机制、打造服务流程的再造机制和构建公共就业服务的监督评估机制.  相似文献   

2.
公共就业服务是促进社会充分就业的重要途径,也是我国基本公共服务的重要组成部分。由于就业工作需要进行统一的规划和指导、劳动力市场供需失衡、就业中存在弱势群体和特殊群体,政府应承担起提供公共就业服务的责任。目前,我国地区、城乡公共就业服务不均等的状况较为突出,其原因主要包括:地区公共就业服务投入不均衡,城乡二元结构导致农村公共就业服务投入不足,劳动力市场发育不完善。为此,迫切需要完善公共就业服务均等化的政策法规体系,加强公众对公共就业服务均等化的认知,加大政府对公共就业服务的投入力度,统筹城乡公共就业服务制度,完善网上公共就业服务体系。  相似文献   

3.
2012年的公共就业和人才服务专项活动紧紧围绕"服务民生、促进就业"主题,紧密结合"为民服务创先争优"活动,以帮助高校毕业生实现就业、促进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解决困难人员就业问题为重点,联合有关部门、团体,继续组织"就  相似文献   

4.
2008年。为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会议精神和《就业促进法》有关要求,进一步加强公共就业服务。劳动保障部协同有关部门将在全国组织实施“就业援助月”、“春风行动”、“民营企业招聘周”和“大中专技校毕业生就业服务月”四项公共就业服务专项活动,进一步加强公共就业服务,促进就业工作。[编者按]  相似文献   

5.
如今,"以创业带动就业"已经成为各级政府和领导解决大学生就业问题的重要方法和措施之一.而各级科技园区也在积极探索着如何更好地为大学生创业就业提供帮助和服务.让我们高兴的是,许多科技园区内不仅有缓解企业初创期资金需求的专项孵化基金,还有为孵化企业提供技术咨询、产品检测、产品开发、技术培训等服务的公共技术服务平台;不仅有针对孵化期企业的专业知识培训,还有覆盖面广、注重实效的各种优惠政策.  相似文献   

6.
我国省市公共就业与创业服务体系应根据本省市实际情况,着力解决突出存在问题,尽快建立"覆盖城乡、惠及全民"的城乡一体化公共就业与创业服务体系。基本内容为:优化公共就业与创业服务资源配置;建立健全统一、开放、公平、诚信、竞争、有序的人力资源市场;加强全省公共就业与创业服务信息化网络平台建设;创新就业援助载体,重点完善针对弱势群体或就业困难群体的街道和社区就业援助体系;依托公共就业服务体系,建立公共创业服务体系。  相似文献   

7.
新生代农民工就业培训有利于增进就业、促进新生代农民工市民化和尊严实现。我国新生代农民工就业培训服务中政府和市场失灵的存在,使得新生代农民工培训需求转化为现实困难重重。新生代农民工就业培训服务的模式创新,需要超越政府或市场的单一思维,按照需求取向、效率、财政平衡、再分配公平、责任和适应性等原则,重塑新生代农民工就业培训服务的制度基础和组织基础,将"政府发现公共偏好和获取资金的优势"与"市场和社会组织生产和递送服务的优势"结合起来,形成政府—市场(企业)—社会共同参与的合作治理,以保障新生代农民工就业培训服务高水平、高质量供给。  相似文献   

8.
高校毕业生就业服务月活动是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为离校未就业高校毕业生提供公共就业服务,促进他们就业的一项专项服务活动。7月3 1日,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在云南昆明举行201 2年全国第八届高校毕业生就业服务月活动启动仪式。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副部长信长星出席启动仪式并致辞。信长星针对目前我国高校毕业生就业的实际问题指出,各地公共就业人才服务机构要将离校未就业的这部分毕业生作为重点对象,全面实施好服务  相似文献   

9.
毕业生就业质量是衡量高校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指标,面对当前新形势下,就业市场供需矛盾不断加大,毕业生就业观念、就业压力、就业信息上不对称等问题日益凸显.面对新形势下高校毕业生就业所面临的挑战,高校需发挥精准就业服务的内涵及优势,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六个精准"的就业服务.  相似文献   

10.
2008年爆发的金融危机转化为经济危机后,使各国大学生就业压力愈加突显.理解经济危机对各国大学生就业的影响,分析各国缓解大学生就业压力的应对措施,对于完善我国公共就业服务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1.
近年来,河南省公共就业服务工作在促进就业、维护社会稳定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但是长期存在的就业压力和严峻的就业形势对河南省公共就业服务工作提出了更高要求。本文认为,应该从健全公共就业服务职能、建立长效稳定的财政投入机制、明确公共就业服务机构职能、加快公共就业服务的网络化建设、提高服务质量等五个方面来完善河南省公共就业服务体系,以便充分发挥公共就业服务制度的作用,帮助更多就业困难人员实现就业。  相似文献   

12.
为落实国务院关于进一步改善农民进城就业环境的有关要求,改善农民工就业服务,劳动保障部部署各地于2005年春节后,针对农民工集中返城求职的情况,组织实施了以"开放一批公共职介机构,推荐一批诚信民办职介机构,表彰一批优秀民办职介机构,打击一批非法职业中介组织"为主要内容的"春风行动",取得了良好成效.  相似文献   

13.
文章对青年志愿服务与大学生就业同轨的模式进行了初步研究,从我国志愿服务的现状、大学生就业观念的偏差、二者的内在联系探讨了同轨模式的基础.结合江苏大学青年志愿服务与大学生就业的实践操作,从"志愿式"就业模式的在校培养和毕业后培养两个层面,提出在新形势下推进青年志愿服务与大学生就业的同轨运行,拓宽大学生就业渠道.  相似文献   

14.
在新的就业形势下,高校在大学生就业中的职能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由过去的"管理为主"转变为当前的"服务为主".高校对大学生就业的服务职能主要体现在以下五个方面:指导职业规划、实施创业教育、进行就业指导,拓宽就业渠道、搭建就业平台.  相似文献   

15.
随着2008年奥运会的开展,公共体育服务项目逐渐被提上了日程,而以"三农"问题为根本的建设新农村是社会主义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因此加强乡镇公共体育服务建设成为了一种提高农村建设发展的新的模式.本文通过对乡镇公共体育服务建设进行概述,分析乡镇建设公共体育服务体系的意义,从而思考乡镇公共体育服务建设理论体系的相关问题,提出相关策略.  相似文献   

16.
公共文化服务与管理专业于2016年在全国范围内的高职院校开设.文章通过对东中西部15所院校专业建设情况和8所院校毕业生就业情况进行调研,分析当前公共文化服务与管理专业建设存在的问题,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明确人才培养定位、校际协作助力课程建设、校企合作建立实践教学体系、多维度健全师资队伍结构的建议,为公共文化服务与管理专业...  相似文献   

17.
随着治理理论和实践的发展,公共危机的化解已由政府独揽的"管理",向多元合作的"治理"转交.当今社会,由于公共危机的频发性、复杂性、高破坏性,它已成为政府和社会各界日益关注的重大问题.志愿服务凭借其自身的优势和特点,有效弥补了危机治理过程中的"政府失灵"与"市场失灵",并成为一种不可或缺的社会力量.但在我国的公共危机治理实践中,由于志愿服务起步较晚,制度化水平低,机制不健全等,志愿服务面临不同程度的困境.构建一个系统、完善、科学的公共危机志愿服务机制,不仅有助于有效预防和缓解公共危机,有助于志愿服务活动的可持续发展,更关系到我国社会的稳定与和谐. 已由政府独揽的"管理",向多元合作的"治理"转交.当今社会,由于公共危机的频发性、复杂性、高破坏性,它巳成为政府和社会各界日益关注的重大问题.志愿服务凭借其自身的优势和特点,有效弥补了危机治理过程中的"政府失灵"与"市场失灵",并成为一种不可或缺的社会力量.但在我国的公共危机治理实践中,由于志愿服务起步较晚,制度化水平低,机制不健全等,志愿服务面临不同程度的困境.构建一个系统、完善、科学的公共危机志愿服务机制,不仅有助于有效预防和缓解公共危机,有助于志愿服务活动的可持 发展,更关系到我国社会  相似文献   

18.
大学生就业市场失灵直接导致了毕业生人力资源配置的低效率和不合理,其突出表现为人才高消费、就业市场分割、不同用人单位供需比严重失衡等,进而引发教育资源和人才的巨大浪费。市场失灵是市场机制自身存在的问题,而就业服务公共产品供给缺失问题则是大学生就业市场失灵的主要原因。由于政府与高校负有就业服务公共产品供给的职责,因而它们有责任克服人才供需双方的信息不对称现象,调整人才培养机制,消除不公平就业政策,打破就业市场分割状况。  相似文献   

19.
陕西省2008高校毕业生就业服务月专项活动启动,全省11个市区将同时展开为期一个月针对高校毕业生的就业服务活动。今年陕西省高校毕业生有28万人,加上中专、高职、中技等毕业生,全省高校及各类毕业生总人数近40万。为有效促进就业,陕西省决定开展为期一个月的就业服务活动。活动期间,各级公共就业服务机构将免费为高校及各类毕业生提供就业政策咨询、创业培训、岗位信息、职业介绍和职业指导服务。  相似文献   

20.
构建科学规范的绩效考核指标体系和考核模式,是推进公共文化服务绩效考核工作顺利开展的关键。为此,需要从公共文化设施、公共文化服务供给、公共文化制度保障、公共文化反馈评估四大方面对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绩效考核指标体系进行思考和设计,构建"四位一体"的公共文化服务绩效考核新模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