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通过重新阐释柏拉图的洞穴喻,艾丽丝·默多克对隐喻中所蕴含的人作为认知主体与被看“客体”之间的关系做了进一步的分析.以此来批评现代道德哲学对于人的道德现实状况描述的不足;与此同时,默多克对“善”的“现实化”描述肯定了它对于处理“我”与“他者”之间关系的重要性.并且为当代小说的现实主义创作指明了方向。  相似文献   

2.
《钟》是英国当代女作家艾丽丝·默多克的一部力作。以“钟”为统领的意象性构造,使作品具备了“诗性”韵味与感染力。意象手法的成功运用,不仅真实形象地展现了人物复杂的内心世界,而且深化和拓展了小说的主题与想象空间,从而使小说具有了永恒的艺术魅力。  相似文献   

3.
《钟》是英国著名女作家艾丽丝·默多克早期一部颇受瞩目的小说,神话原型模式的引入构成其最重要的诗学特征。神话原型的精妙“移用”既拓展了小说的想象空间,又深化了其中的哲理意蕴,从而使小说具有了恒久的魅力。  相似文献   

4.
英国当代作家默多克有着颇为独特的小说批评观念,其丰富的小说创作吸收了以往各个时期的小说创作思想和技巧。尤其需要注意的是,默多克小说文本中的对话性形式可以视为她一些小说的突出特征。《黑王子》的外结构与内结构的巧妙设置,类似元小说的侵入式话语,叙述语式中的对话性形式充分体现了文本的对话性,这些特征使《黑王子》成为一个"众声喧哗,疑点重重"的后现代文本。  相似文献   

5.
在20世纪英国作家艾丽丝·默多克的小说中,自然是一个不可或缺的角色,甚至常常成为主角和主题。《大海啊,大海》直接以自然事物命名,成为默多克自然书写的一个典范。在这部小说中,自然书写不仅体现在俯拾皆是的自然景物描写方面,更直接决定了人物塑造、结构安排,并凸显了自然的拯救功能。  相似文献   

6.
把偶在看作人和世界存在的本质,把道德意识看作人作为个体存在的基本模式,是艾丽丝.默多克文学创作的出发点,同时也是促成她小说修辞"类型化"的根本原因。这些文学创作中的表现不仅有着深厚的现实基础,更是由默多克自己独特的价值观和审美趣味所决定的,是一种长期累积形成的写作模式和思维惯性。  相似文献   

7.
艾丽丝·默多克小说中经常使用男性第一人称叙述视角。其男性人物的性格与行为特点方面使得他们的叙述本身带有解构性,这种叙述视角对其道德主题也起到强化作用。文章采用了女性主义、心理分析与新柏拉图主义的一些理论方法多视角对这一独特的男性第一人称叙述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8.
代际关系书写是艾丽丝·门罗小说创作的重要内容之一。艾丽丝·门罗以家庭代际关系的变迁为视角,由小见大,从19世纪中期移民代、末期新生代到20世纪初转型代、中期过渡代等四代家庭中的三类家庭代际关系为纵向线索,借助不同代群之间的代际关系勾勒出100多年间加拿大民族国家的社会建构历程。艾丽丝·门罗在小说中展现了英语裔苏格兰移民在北美新大陆殖民地文化传承模式下不同代际关系的时代性,揭示个体所处社会语境对于每一代群自身的客观影响,指出不同历史文化语境中代际冲突存在的普遍性和必然性。  相似文献   

9.
英国小说家艾丽丝·默多克的小说《独角兽》,以现实主义的基调实验了后现代主义小说创作的新模式。本文分析了《独角兽》所体现的哲学主题的后现代性和哲学思想的非中心化、反主体化和视角化,讨论了作品的开放性、不确定性及多元性等后现代特征,并从福柯的权利与话语理论观点出发,探讨了小说从传统男性中心话语向女性话语转向过程中的后现代特征,并以默多克在《独角兽》中跨体裁的文本构建和多维空间叙事技巧等为着眼点深入研究了该作品的后现代叙事策略。《独角兽》的后现代性对20世纪50年代迷茫的英国文学产生了积极的启示作用。  相似文献   

10.
加拿大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艾丽丝·门罗对家庭伦理叙事情有独钟,手足伦理作为家庭伦理的组成部分,贯穿她的家庭伦理叙事。手足伦理是一种非常重要的、让人无法割舍的亲情伦理关系,是人类情感的重要支撑。门罗将手足间的竞争、友爱、疏离等关系嵌入小说作品中加以体察,揭示出现代手足伦理关系的多元化状态,表现出对构建和谐手足伦理的强烈渴盼。  相似文献   

11.
12.
马克思主义自由观视阈下人的虚拟自由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克思主义认为自由是人的实践和认识活动的状态,是在历史活动中形成和发展的,是人的内在尺度和外部世界的尺度之间的辩证统一。人的虚拟自由是人在虚拟社会里按照自己在虚拟社会关系体系中所处的地位和权利,在不妨害他人的地位和权利的条件下,能够按照自己的意志和愿望自主进行的虚拟实践活动,从而实现自己发展所需要的一种利益状态,包括虚拟活动自由、虚拟关系自由和虚拟个性自由等。  相似文献   

13.
<戴蕾斯·拉甘>是左拉自然主义的杰作.小说从左拉所推崇的实证主义理性出发,在生理心理机制与社会环境内容两大方面探讨了人性中有关欲望、邪恶、懊悔的主题.在作品展示"外部环境"和"内部环境"冲突的同时,左拉的自然主义创作个性也逐渐显现出来.  相似文献   

14.
当代人物质生活富裕的同时,精神领域出现了很多问题。人们容易获得快乐,也容易失落,常常出现焦虑、孤独等悲观情绪,冷漠看待生活。仅仅站在道德层面进行灌输的方法并不能解决根本问题。萨特自由观恰好描述了人们在追求自由时,内心的焦虑体验,深刻反映人们产生不良情绪的原因是因为人们身处"看似自由,实则不自由"的状态,并且通过自欺逃避"自由"。精神领域的问题的救赎最终只有通过精神,我们应该面向问题本身,进而"本真的生活"。  相似文献   

15.
艾丽丝·默多克是英国战后有名的哲理小说家,她把严肃的道德思考与故事性极强的情节巧妙地糅合在一起,以小说叙事的形式来阐释和图解自己的哲学观点和伦理思想.在她的小说中,许多重要的角色如"善"、"恶"、"宗教"等类型的人物频繁出现,因此对她小说中的类型化人物作一分析,对于全面把握其创作意图大有益处.  相似文献   

16.
斯宾诺莎把自由与必然统一起来,区分了"强制的必然"(外在的必然)和"自由的必然"(内在的必然),自由就是一种必然,是"自由的必然".人具有自我保存的本性,每个人都应该保持自己的存在,这是人的自然权利,这种自我保存的力量是人获得自由的基础.人们要成为自由人,就必须依据理性的指导而生活.  相似文献   

17.
孟子不乏凭借一己之力扭转世道的狂想,但由于人欲及天命的阻隔,这种随心所欲的自由无法实现。于是,孟子便将对自由的追求由向外转为向内。他通过践行仁义礼智,转化人的求富贵利达之欲,他将道德人格的完善作为奋斗的目标,从而使天命无法左右该目标的达成,孟子由是获得了意志的自由。这种意志自由是道德意志的自作主宰,人既以道德良知战胜横流的人欲.又以道德良知抗拒泛滥的流俗。  相似文献   

18.
萨特看到了人在任何处境中都是自由的,但他没有看到人在不同的处境下有不同程度的自由。他看到了人在任何处境下都要对自己的行为负责,但他没有看到不同的人在不同的处境下有不同的责任。他认为人是他自己所造就的,他没有看到社会环境对人的本质的形成所起到的巨大作用。  相似文献   

19.
经济公平是整个社会公平的基础,自由则是比经济公平更广更高的视角。自由有多方面的含义和实质内容,从自由的视角看待公平,才能在实质上说明评判社会公平,并解决协调公平与效率关系的难题。以自由看公平,会发现在现有社会经济条件下,可以更好地促进社会公平和社会进步,这就必须采取如罗尔斯所述的区别对待原则,为此,必须发挥国家和政府的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