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考察制造业与服务业之间的互动机制有助于寻找产业发展的一般规律、服务于产业结构规划和产业政策制定.本文将制造业与服务业的关联效应和间接效应纳入一个理论框架,构建制造业与服务业互动机制模型.在此基础上,探讨了陕西省制造业与服务业的相互依托关系和现存的问题.结果表明,陕西省制造业与服务业呈现出显著的互动关系,但关联效应仍处于初级水平.  相似文献   

2.
目前制造业的国际分工格局正在发生深刻变化,美德等工业强国纷纷制定以智能制造为核心的再工业化战略,我国制造业面临发达国家高端制造回流以及中低端制造向东南亚国家转移的"双向挤压",加快我国制造业转型升级、提升全球竞争力已迫在眉睫。以现代信息技术服务业和制造业为内生变量,选取我国2002—2015年时间序列数据建立一阶差分VAR模型,运用协整检验、脉冲响应函数、方差分解等工具分析现代信息技术服务业与制造业之间的融合促进关系,结果表明二者之间存在长期均衡关系并且出现了一定程度的融合互动发展,现代信息技术服务业已经成为制造业转型升级的助推器。  相似文献   

3.
目前制造业国际分工格局正在发生深刻的变化,美国、德国等工业强国纷纷制定以智能制造为核心的再工业化战略以重振制造业。与此同时,我国制造业正面临高端制造向发达国家回流以及中低端制造向东南亚国家转移的“双向挤压”。在此严峻的形势下,加快我国制造业转型升级,提升全球竞争力已迫在眉睫。文章以我国现代信息技术服务业和制造业为内生变量,选取2002--2015年时间序列数据,建立一阶差分VAR模型,运用协整检验、脉冲响应函数、方差分解等工具深入分析现代信息技术服务业与制造业之间的融合促进作用。结果表明:现代信息技术服务业业与制造业之间存在长期均衡关系,二者之间已经出现了一定程度的融合互动发展,并且现代信息技术服务业已经成为制造业转型升级的助推器。  相似文献   

4.
以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的互动发展关系为基础,结合生产性服务业的特点认为集聚是生产性服务业发展的一种重要方式,并对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化发展的内在动因与外在动因进行了分析,最后立足于我国产业经济发展的实际,对以集聚方式促进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的互动发展进行了深入探讨。  相似文献   

5.
装备制造业与生产性服务业在国民经济中占据重要位置,两大产业高度相关、深度互补,互动发展成为两者发展的必然趋势.围绕装备制造业与生产性服务业互动发展机理展开系统研究,从社会分工、价值链和生态群落等角度分析装备制造业与生产性服务业融合发展的动因;从分立、互动、融合3个层次分析装备制造业与生产性服务业的互动发展过程,并在此基础上从互动基础因素、互动条件因素和互动环境因素分析装备制造业与生产性服务业的互动发展影响因素,最后给出本文的结论和建议.  相似文献   

6.
以我国装备制造业与生产性服务业的互动效率为研究对象,基于两大产业互动作用展开研究,分析了装备制造业与生产性服务业互动影响因素,建立互动效率评价指标体系;在此基础上,针对性地选择DEA作为互动效率的评价方法,并构建相应评价模型;以我国30省市及细分行业截面数据为基础进行实证研究,揭示我国装备制造业与生产性服务业互动效率现状、特征及规律,并在此基础上提出加强两大产业关联、改善产业资源投入结构、加强产业技术研发和创新、提升产业管理水平和大力发展现代生产性服务业等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7.
借鉴国内外研究的理论观点以及服务业与制造业发展的现状与趋势,对我国生产服务业与战略性新兴产业之间的产业关系进行探索,通过理论推演得出二者要"互动与融合"发展的产业关系。采用投入产出模型,设计用于评价产业互动与融合发展状况的评价指标,依此测度并量化分析生产服务业与战略性新兴产业之间产业关系的内在运作现状。通过对全国以及江苏省、湖南省和陕西省的生产服务业与战略性新兴产业互动与融合发展状况的测度分析,发现战略性新兴产业在驱动生产服务业发展时,二者互动与融合并不显著。为改变这种状况,我国生产服务业与战略性新兴产业,均应由制造业驱动向服务经济驱动转变,以便使二者达到高端生产、高端服务的"微笑曲线"价值链两端。  相似文献   

8.
林略  杨俊萍  但斌 《科技管理研究》2007,27(10):74-75,71
生产性服务业是现代服务业乃至整个国民经济中发展的重点,对经济的发展起着重大的推动作用。在分析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的发展关系和我国生产性服务业发展方向的基础上,提出了我国面向制造业的生产性服务专业化集聚的发展策略,并结合具体实例对面向制造业生产性服务的主要类型进行了集聚化发展分析。  相似文献   

9.
分工、互动与融合:服务业与制造业关系演进的实证研究   总被引:90,自引:1,他引:90  
陈宪  黄建锋 《中国软科学》2004,46(10):65-71,76
本文从分工的角度,深入考察了服务业与制造业之间关系的动态演进。在探讨服务业增长、发展的历史过程及原因的基础上,分析和验证了服务业与制造业之间相互依赖、相互作用、良性互动的关系,并研究了近年来二者出现的融合态势。  相似文献   

10.
以制造业与服务业的互动效应为理论框架,构建了二者的共生演化模型,并以"义乌商圈"和"柯桥商圈"为例对产业集群与城市化的共生演化路径进行实证分析。研究发现:(1)在特定区域(城市)空间内,制造业与服务业之间不仅存在互惠效应,而且还存在相互排斥的挤出效应;(2)(生产性)服务业的发展依赖于制造业,但不完全受制于它,尤其随着城市规模的扩大,现代服务业的发展逐渐呈现出较强的独立性和主导性;(3)制造业与服务业的演化路径由二者的互动效应决定,二者的互惠效应越强,区域(城市)的整体经济容量就越大;(4)地方政府应致力于为制造业与服务业的互动发展创造有利环境,根据不同发展阶段、不同产业结构合理安排产业发展的优先顺序,并在都市圈经济背景下有针对性地实现"制造业服务化"和"服务业制造化"。  相似文献   

11.
基于上海市2003—2017年科技服务业与制造业的相关数据,构建VAR向量自回归模型与ECM误差修正模型,从变量平稳性检验、协整检验、Granger因果检验、脉冲响应、方差分解等五个维度分析样本指标数据间的长短期动态作用机制,实证研究了上海市科技服务业与制造业的产业发展互动关系。研究结果表明,上海市科技服务业与制造业之间存在长期稳定的均衡关系;科技服务业的发展是影响制造业发展的格兰杰因,反之不成立,两个变量之间存在长期的正向互动影响效应;上海市科技服务业的发展对制造业的发展产生了较为显著的长期波动影响,但二者之间的互动融合发展成效有待进一步优化与完善。  相似文献   

12.
生产者服务业脱胎于制造业母体并服务于制造业,两者分离的经济动因是成本优势,分离的表现形式是生产者服务业外包,产业主体地位关系演变形成各种产业关联状态。由于我国目前生产者服务业与制造业的互动发展态势明显,文章提出了基于国内市场的具有核心竞争力的完整NVC构建,以及发挥基于嵌入GVC习得的专业分工杠杆效应,建立NVC和GVC无缝链接的发展路径构想。  相似文献   

13.
从知识密集型服务业与装备制造业互动融合动因入手,从专业服务分工、技术发展与创新、企业竞争力提升、用户核心需求4个方面对两产业互动融合发展动因进行了分析。分析了知识密集型服务业与装备制造业的互动融合发展过程并将其划分为3个阶段,即初步互动阶段、深度合作阶段和全面融合阶段。归纳总结出影响知识密型服务业与装备制造业互动融合的影响因素,即互动融合基础因素、互动融合条件因素和互动融合环境因素。在此基础上运用回归分析的方法对这些影响因素进行检验,最后给出本文的结论和建议,如大力开展科研创新、加强知识技术的人才储备、鼓励装备制造业服务环节外包以及加大知识密集型服务业对装备制造业的中间投入等。  相似文献   

14.
本文构建了联立方程模型实证分析了该地区两者间的互动程度。研究表明:先进制造业与现代服务业间存在双向互动关系,且现代服务业对先进制造业的推动要高于先进制造业对其的拉动。  相似文献   

15.
黑龙江省是我国重要的装备制造业基地之一,但是近年来的发展遇到了一些障碍.结合实际,分析了生产性服务业和装备制造业的关系,并提出了发展生产性服务业振兴黑龙江装备制造业的相关对策.  相似文献   

16.
工业4.0时代,信息产业作为经济创新发展的支柱产业,对当下经济增长的贡献日益显著。探究信息产业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具有重要现实意义。上海作为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城市,信息产业发展迅速。因此针对上海市信息产业结构,将信息产业主要分为信息制造业、信息销售业、信息服务业3大类,根据信息产业结构与经济增长发展现状,运用灰色关联度的分析方法,分析了上海市信息产业结构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信息产业和经济增长之间的关联度非常高,其中信息服务业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联度最大,其次运用协整检验和格兰杰因果检验,对1997—2016年上海市信息服务业产业总值和上海市生产总值进行实证研究。结果表明信息服务业对上海市经济增长具有一定的推动作用,但其互动机制作用不明显。最后从优化信息产业内部结构、注重发展现代信息服务业、促进信息服务业和信息制造业融合发展、以创新驱动信息制造业升级带动信息销售业发展等方面提出了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17.
李伟庆 《今日科苑》2010,(16):77-78
生产性服务业是工业化后期阶段发展最快的产业,作为中间投入要素的生产性服务业已越来越多地融入制造业;制造业企业活动的外置又带动了生产性服务业的发展。本文在探讨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的互动机制的基础上,提出推动二者互动发展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8.
本文首先界定了生产性服务业的内涵和外延,并根据分析的需要重新调整组合了国民经济部门数据,把生产性服务业划分为劳动密集型、资本密集型和知识技术密集型三大类。利用历次的投入产出表和延长表系统地计算了直接消耗系数、完全消耗系数、影响力系数和感应度系数,在此基础上分析了不同类型的生产性服务业与其他主要产业部门的关系,以及它们在我国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得出结论:生产性服务业总体与其他产业的联系比较弱,而与制造业特别是先进制造业的产业关系最为密切,不同类型的生产性服务业与其他产业的关系表现出一定的差异性。并提出相应的发展政策建议:增加生产性服务业的有效需求,优化需求结构,调整供给结构,促进与其他产业的良性互动。  相似文献   

19.
本文阐述了在前后向联系的基础上,制造业结构、规模与技术水平影响生产性服务业发展的机理,并利用中国2005—2014年30个省份的面板数据和随机前沿模型对理论进行了实证检验。实证结果表明:技术密集型制造业的发展对现代生产性服务业有显著的正向推动作用,但资本密集型制造业占比的上升对现代生产性服务业无显著影响;通过前后向关联,制造业规模的扩大和研发投入的增加可以对现代生产性服务业产生溢出效应;在传统生产性服务业的发展过程中,制造业结构、规模与研发投入发挥的作用都不显著。制造业对传统生产性服务业的低需求是造成这一现象的重要原因。本文认为与制造业前后向关联不强、技术交流与合作不紧密是我国生产性服务业发展滞后的重要原因,并提出相应的意见建议。  相似文献   

20.
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互动综述与展望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首先系统阐述了生产性服务业的内涵与外延,在此基础上综述了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互动的需求、空间布局等外在表现形式,继而从分工、价值链、创新与共生四大视角探寻了两者互动的内在机理,最后本文从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互动的外在表现形式与内在机理两方面阐述了未来研究的可能方向及趋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