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初三几何课本119页例2反映了圆外切四边形边之间的关系,“圆外切四边形的两组对边的和相等”这就是圆外切四边形的性质,用这种性质就可以解决题目中涉及圆外切四边形的问题,现举例如下: 例1.已知梯形ABCD,AD∥BC且AB=CD=8cm,边AB、BC、CD、DA与⊙O分别切于点E、F、G、H,⊙O的直径为6cm,求S_(梯形ABCD)。 解:连结HO并延长,则HO⊥AD∵AD∥BC∴OH⊥BC得HO的延长线必过F点,即HF是⊙O的直径,也是梯形的高,由圆外切四边形性质得AD+BC:AB+CD,∴AD+BC=8×2=16(cm),∴S_(梯形ABCD)=1/2(AD+BC)HF=1/2×16×6=48(cm~2)  相似文献   

2.
三对对棱都相等的四面体称为等腰四面体。等腰四面体具有一些特殊性质。在等腰四面体ABCD中,设BC=AD=a,AC=BD=b,AB=CD=c,且令P=(1/2)(a+b+c),k~2=(1/2)(a~2+b~2+c~2),l=ab+bc+ca,n=abc。以BC、BD、CD为棱的侧面间的二面角是α、β、γ,△BCD、△ABC、△ABD、△ACD的面积依次是S、S_1、S_2、S_3,四面体的体积为V,外接球半径为R,内切球半径为r,等腰四面体ABCD性质可以列举如下:  相似文献   

3.
题目:(2001年无锡市27题)如图1,已知在梯形ABCD中,AD//BC,BC=3AD,E是腰AB上的一点,连结CE,(1)略.(2)设△BCE和四边形AECD的面积分别为S1和S2,且2S1=3S2,试求BE/AE的值.  相似文献   

4.
题 如图.设点P是单位正方形ABCD的内部或边界上的任意一点.三角形ABP、BCP、和DAP的内切圆圆心分别是人、I_1、I_2、I_3和I_4.其内切圆半径分别是r_1、r_2、r_3和r_4;(规定:当P在某条边上或某个顶点上.例如P是AB边上的点时.△ABP的内心I_1就是点P.且 r_1=0.r_1~1= ∞).又设ABCD的中心为O点,两条线段I_1I_3与I_2I_4相交于T点.  相似文献   

5.
定理梯形的两条对角线和两腰所在的两个三角形的面积相等,且这个面积是梯形两条对角线与两底所在的两个三角形面积的比例中项。证明:如图1,梯形ABCD中,AD∥BC,记∠AOB=a,△AOD、△BOC的两面积分别为 S_1、S_2,内三角形面积公式可知:S_(△ABC)=S_(△DBC), ∴ S_(△ABC)-S_(△BOC)=S_(△DBC)-S_(△BOC), ∴ S_(△AOB)=S_(△DOC)。又S_1·S_2=1/2OA·ODsina·1/2OB·OCsina =1/2OA·OBsina·1/2OD·OCsina =S_(△AOB)~2。应用上面的定理,解决一类作图题和与梯形面积有关的竞赛题。  相似文献   

6.
<正>1试题呈现(安徽中考第10题)如图1,E是线段AB上一点,△ADE和△BCE是位于直线AB同侧的两个等边三角形,P,F分别是CD,AB的中点,若AB=4,则下列结论错误的是()。A.PA+PB的最小值为331/2B.PE+PF的最小值为231/2C.△CDE周长的最小值为6D.四边形ABCD面积的最小值为331/22解法探究  相似文献   

7.
[知识要点]1 等腰梯形的性质有: (1)      ;(2)      ;(3)       等腰梯形的判定方法有: (1)      ;(2)       2 三角形的中位线定理:      ;梯形的中位线定理:      四边形典型考题解析图1例1 (2003 年江苏省徐州市)如图1,在梯形ABCD 中,AB=CD, AD∥BC,点E在AD 上,且EB=EC 求证: AE=DE 略证 在梯形ABCD中,∵AB=CD,∴∠ABC=∠DCB 在△EBC中,∵EB=EC,∴∠EBC=∠ECB ∴∠ABE=∠DCE 又∵ AB=CD, BE=CE, ∴△ABE≌△DCE ∴AE=DE 例2 (2003年杭州市)如图 2,EF为梯形AB…  相似文献   

8.
一、把四边形问题转化为三角形问题来解例1 已知:四边形ABCD中,∠B=∠D=90°,AB=4·CD=2,∠A:∠C=1:2,求AD和BC的长. 解:延长BC、AD交于E.则△ABE,、△CDE为直角三角形.  相似文献   

9.
276.设P是正△ABC内一点,分别作P关于直线AB、BC、CA的对称点C_1、A_1、B_1,并设△ABC、△A_1B_1C_1的面积分别为S、S′,试证:S′≤S。证:如图1,设正△ABC的边长为x,P到三边BC、CA、AB的距离分别为a、b、c,△PB_1C_1、△PC_1A_1、△PA_1B_1的面积分别为S_1、S_2、S_3,那么S′=S_1+S_2+S_3,且因∠A_1PB_1=∠B_1PC_1=∠C_1PA_1=120°,所以 S_1=1/2·2b·2c·sin120°=3~(1/2)bc, S_2=3~(1/2)ca,S_3=3~(1/2)ab。因正三角形内任一点到三边的距离之和等于此正三角形的高,即a+b+c=3~(1/2)/2x,于是S′=3~(1/2)(bc+ca+ab)≤3~(1/2)·1/3(a+b+c)~2=3~(1/2)/3·(3~(1/2)/2x)~2=3~(1/2)/4x~2=S。  相似文献   

10.
球台的体积公式是 V=1/6πh(3r_1~2+3r_2~2+h~2 其中r_1、r_2分别为球台上、下底面的半径,h为球台际高。如果把公式变形为 V=1/2h(πr_1~2+πr_2~2)+1/6πh~3=1/2(S_1+S_2)h+V′这里S_1,S_2分别为球台上、下底的面  相似文献   

11.
已知:梯形ABCD中,AD//BC,AM=MB,DN=NC.求证:MN//BC,MN=1/2(AD+BC).课本上的证法是连结AN并延长,交BC的延长线于E.如图1,证AN=NM,由MN是否△ABE的中位线来证明.下面介绍另外五种证法.  相似文献   

12.
一、填空题(每空5分,共40分):1.若多边形从一个顶点出发的对角线有13条,则这个多边形的内角和是,这个多边形是边形;2.若一个三角形与一个梯形等积且等高,三角形的底边长为28cm,则梯形的中位线长为3.若等腰梯形的上、下底长分别是4cm、16cm,腰与下底成45°角,则此梯形的面积是4.如图1,E、F分别为平行四边形ABCD的边BC、CD的中点,O是对角线AC、BD的交点,连结AE、BF,则图中与△ABE等积的三角形(△ABE除外)有个;5如图2,在梯形ABCD中,E是腰CD的中点.若梯形的面积为32cm’,则凸ABE的面积为6在梯形ABCD中…  相似文献   

13.
1 面积问题的几个相关结论结论 1 如图 1 ,梯形ABCD中 ,AB∥CD ,AB≠CD ,对角线AC、BD相交于O ,分别记梯形ABCD、△AOB、△BOC、△COD、△DOA的面积为S、S1、S2 、S3、S4 ,则有结论 :( 1 )S1S3=S2 S4 ;    ( 2 )S2 =S4 =S1S3;( 3 )S =S1+S3;( 4 )S2 =S4 ≤ 14S。    图 1        图 2证明  ( 1 )由图 1 ,显见 S1S4=S2S3=BOOD,得  S1S3=S2 S4 。( 2 )由图 1 ,显见S2 =S4 ,故由 ( 1 )得  S2 =S4 =S1S3。( 3 )由 ( 2 ) ,S =S1+S2 +S3+S4 =S1+2S1S3+S3=(S1+S3) 2 ,故S =S1+S3。( 4 )S …  相似文献   

14.
题目阅读材料:如图1(1),△ABC中,AB=AC,P为底边BC上任意一点,点P到两腰的距离分别为r_1、r_2,腰上的高为h,连结AP,则S_(△ABP)+S_(△ACP)=S_(△ABC).即1/2AB·r_1+1/2AC·r_2=1/2AB·h.所以r_1+r_2=h(定值).  相似文献   

15.
计算菱形面积时,如果已知其对角线长,可运用公式S_(菱形ABCD)=1/2AC·BD.公式的证明如下:如图1.设对角线AC、BD相交于点O.由菱形的对角线互相垂直,知AC⊥BD,从而OD、OB分别为△ACD、△ACB中AC边上的高,因此有S_(菱形ABCD)=S_(△ABC)+S(△ADC)=1/2AC·OB+ 1/2AC·OD=1/2AC·BD.  相似文献   

16.
利用课本习题举一反三,触类旁通,是培养自己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和发散性思维能力的一个有效途径.几何第一册214页上有这样一道题:△ABE 与矩形 ABCD 有公共边 AB,顶点 E 在矩形的边 CD 或其延长线上,求证:S_(ΔABE)=1/2S_(矩形 ABCD).问题的证明只需用三角形和矩形的面积公  相似文献   

17.
数学题集锦     
设△ABC中顶点A、B、C所对的三边是a、b、c,同一平面上另有两点P_1、P_2,令 AP=a_1,BP_1=b_1,CP_=C_1,AP_2=a_2,BP_2=b_2,CP_2=C_2,求证: aa_1a_2+bb_1b_2+cc_1c_2≥abc。中国科技大学杨路老师在1979年第一期的《中学数学教学》里对这一题给予了复数证法,现用三角形面积来证明它。证明:以BC为转轴,将△BP_1C翻转180°得对称△BDC,同法得△BFA、△AEC。连P_2D、P_2E、P_2F,则由三角形面积公式 S=1/2ab sin C可得: S_(△A2)=1/2AF·AP_2sin∠FAP_2  相似文献   

18.
“如图1,在梯形ABCD中,若AD∥BC,AC和BD交于点O,则S_(△OAB)=S_(△OCD)”(部编几何第一册P.215)。由此题容易推出:S_1·S_2=1/2OA·OD·sin(180°-α)·1/2  相似文献   

19.
106.△ABC的三条中线AD、BE、CF将其分成六个小三角形,这六个三角形的内切圆半径按逆时针方向排列依次为r_1,r_2,r_3,r_4,r_5,r_6,试证: 1/r_1-1/r_2 1/r_3-1/r_4 1/r_5-1/r_6=0. 证:设△ABC的重心为G,面积为1,显然被分成六个小三角形的  相似文献   

20.
<正>张角公式如图1,设直线ACB外一点P对于线段AC、CB的张角分别为α、β,则sin(α+β)/PC=sinα/PB+sinβ/PA.证明因为S_(△PAB)=S_(△PAC)+S_(△PCB),所以1/2PA·PB·sin(α+β)=1/2PA·PC·sinα+1/2PC·PB·sinβ,两边同除以1/2PA·PB·PC,即得所证等式.下面举例说明它的应用.例1如图2,已知BP:PQ:QC=3:2:1,AG:GC=4:3,则BE:EF:FG=___.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