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作文是生活的反映,学生的作文又以他们已有的生活经历、情感体验及一定的习作水平为前提。可以说.没有生活.就没有作文。来源于生活的作文素材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能充分调动学生说和写的主观能动性。生活犹如泉水,源泉丰盈永不枯竭.没有生活.作文就如无源之水.无根之木。  相似文献   

2.
真情源于体验。情感体验式作文教学源于学生的真切体验,学生容易有话可说、有情可抒。写好情感体验式作文,对学生习作有很大帮助。这类作文赋予了学生作文以真情,使文字有了"温度",有了"灵魂",能够促使学生逐渐地会作文、喜作文。学写情感体验式作文可以从阅读指导、习作课指导、周记练笔指导入手,在体验生活、体验阅读、体验指导、体验练笔、体验活动中获得多方体验。学生在情感体验式作文过程中,发掘作文情感的"源头活水",进而以写好情感体验式作文为突破口,喜欢习作,写好习作。  相似文献   

3.
黄义 《广西教育》2011,(20):53-53
所谓生活化作文,就是教师通过研究和实践,创设条件来丰富学生的生活,让学生在学习、生活中学习写作,提高认识生活、表达生活的能力的一种写作训练方式。这是解决当前中学生的作文弊端,提高学生写作水平的重要途径。一、作文内容生活化内容充实是中学生作文的一项基本要求。内容是指写进文章的人物、事件  相似文献   

4.
小学生作文的主要毛病是内容空洞、言之无物,原因何在呢?一是学生不会观察,不会想象,即形象思维能力十分薄弱;二是他们的生活知识和常用词汇十分贫乏。据此,笔者借鉴多年教学经验,提出了“生活模型”的作文教学形式,即将生活与作文结合起来反映周围生活的作文训练,其灵魂在于通过生活诱发学生的创作情感。  相似文献   

5.
作文往往是学生生活感悟、情感体验、才智灵性的一种综合体现。面对学生作文中的虚饰、矫情 ,有人归纳为“学识贫乏 ,生活积蓄贫乏 ,思想情感贫乏”。因此 ,作文教学不仅需有知识、方法、示例的分析指导 ,更应从学生的年龄、经历、兴趣、爱好等方面着手 ,发现、捕捉生活与学生情感的切入点 ,用生活激活作文课堂教学 ,拨动学生心灵的琴弦 ,从而带动学生兴趣盎然地进入创作最佳状态。一、无欲不举笔 :创设突发情境 ,激活学生的创作激情班级是学生生活的主要场所。在一个班风纯正的班级里 ,集体活动常常能充分调动和激发学生的热情 ,如果语文教…  相似文献   

6.
作文是学生倾吐生活积累的过程,是学生实际生活的反映。学生作文首先接触的是题目。题目新颖且有鲜明的色彩,饱含着激情,才能使学生的写作情感在心中激荡起来。反之,命题不考虑学生的生活积累,不考虑能否引起学生作文的兴趣,在一定意义上讲,会抑制学生的写作心理,压抑学生的作文情感,“只有儿童的心底流出来的命题,儿童才能以极大的兴趣对待它”。叶圣陶先生这句话说出了作文命题的真谛。因此,作文命题要充分考虑儿童的心理和需要,符合学生的生活积累。触动学生的心弦,诱发学生的情感,才能激发他们的作文积极性和主动性。作文命题要注意“四性”:  相似文献   

7.
作文能力是语文能力的综合体现,学生在阅读中的发现与领悟.在思考中的焦虑与收获,在生活中的喜怒与哀乐.无不可以通过作文来体现与完成。学生通过作文来反映生活、抒写性灵、发表见解。他们的作文呈现的是真实诚挚的情感体验、鲜活生动的生活画面、认识世界的独特感悟。  相似文献   

8.
生活是一本无字的书,山水草木、花鸟鱼虫、阴晴圆缺、悲欢离合都是书.读得多了,自然会有所思、有所悟,久而久之,生活会使作文变得充实、快乐.学生真正走进社会生活,多了社会阅历,必然会有很多对生活的认知与感悟,作文当然就有话可说了.  相似文献   

9.
丁峰 《课外阅读》2011,(11):358-359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要求“中学生写作要感情真挚,力求表达自己的独特感受和真切体验。”每个人都有自己不同的阅历和经历,不同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所以,中学生所写出来的作文也就理应是百花齐放,百家争鸣。可是当下很多的中学生所写出的的作文不是字里行间露真情,而是字字句句编瞎话,既没有个性化思想的展示,也没有真实情感的表达,读来只能让人如同嚼蜡,索然无味。文章从引导学生关注生活、指导学生用心观察、教会学生博览群书多记El记、组织各种各样的体验活动等各方面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培养学生的作文情感,丰富学生的作文情感。  相似文献   

10.
学生如果对作文有了兴趣,便会产生极大的写作热情,从而提高写作能力。培养学生的作文兴趣:①明确作文的重要性;②例题贴近生活,从“我”写起;③走向生活,走进自然;④打破定势,营造轻松氛围;⑤鼓励调动。  相似文献   

11.
情感培养是作文教学成败的关键环节,因此,作文教学应引导学生观察纠验生活,培养学生情感;作文命题要新、活,诱发学生情感发生;要注意表扬,激发学生学作情感;用情感教育培养学生学作兴趣。  相似文献   

12.
潘英 《青海教育》2004,(3):43-43
传统作文教学忽视了培养学生感受生活的能力,学生没有生活感受,作文就缺乏源头活水、材料不足,以至写起来思路狭窄,内容匮乏,久之,学生便害怕作文,厌恶作文,自然作文水平就难以提高。契诃夫说:“谁要想描写人和生活,谁就得经常亲自熟悉生活,而不是从书本上去研究它。”艺术大师罗丹说:“美是到处都有的,对于我们的眼睛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学生作文材料单调“无米下锅”的主要原因是:他们对身边的生活缺少足够的感受,对许多有意义、有情趣的生活没有细细体味,或缺少体味的能力。改变“无米下锅”的主要途径就是要培养学生感受生活的…  相似文献   

13.
为克服以往作文教学弊端,提升作文教学有效性,教师必须实施体验式作文教学,指导学生返顾生活,表达成长之所悟;参与活动,表达亲历之所感;直面情景,表达观察之所思;品味所读,表达学习之所得。体验式作文教学要做到真实性与虚拟性、独特性与意义性、细致性与多样性的统一,让作文训练回归学生实际生活,回归写作主体发展轨道。  相似文献   

14.
徐龙年 《丽水学院学报》2001,23(6):51-53,58
作文不是什么特殊和神秘的东西,“作文是生活的一部分”,凡是有点文化和生活体验的人都可作文,都能作文。叶圣陶认为,学写作要训练思想,要培养情感。他提倡语文老师本人应经常练笔,并鼓励学生多写多改,自能作文,自能合度,力求写出既通又好的文章来。叶老还深刻 地批判了“应试偏向”,让学生走健康活泼的作文之路。叶圣陶的作文教学思想,对我们今天的语文改革和作文教学仍有很现实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5.
情感是学生作文的灵魂,中学生作文中普遍存在情感表达缺失问题。造成中学生作文情感缺失的原因主要是学生的课外阅读量少,受应试教育的冲击,受影视、网络的影响,受自身习惯影响,作文缺少个性。教师在作文教学中要注重培养学生的情感,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渗透情感,使学生感受生活,真情作文。  相似文献   

16.
作文是学生最头疼的一件事,作文有技巧吗?如果说有,那应该就是点点滴滴的生活积累。积累需要释放,需要反映在文字当中,这就需要我们有效的调动学生的情感体验。本文就试从如何调动学生情感来谈作文技巧。  相似文献   

17.
作文教学的目的在于唤醒人的精神和心灵,把写作主体潜在的想象力、创造力和表现力,也即真实而鲜活的生命力都尽情地释放出来。让学生回到生活,在生活体验中实现生命的自我提升,努力实现学生的自主作文,催化个体言语生命的成长。本文从情感源头、素材积累、内涵提升三个角度深刻剖析了唤醒式作文教学模式。  相似文献   

18.
陈琦 《考试周刊》2014,(51):44-44
作文教学是把语文知识和写作技巧高度综合起来开展教学,以学生进行写作练习为主的一项系统工程,是洞察学生精神世界的重要窗口,但作文教学一直是初中语文教学中的一个老大难问题。实践表明,新课程标准下的初中作文教学应注重从生活实践中积累素材,激发学生的真实情感,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鼓励学生参与生活,引导学生抒发真情实感,张扬写作个性,使学生的作文放射出个性的光芒。  相似文献   

19.
姬爱芝 《考试周刊》2010,(17):63-64
情感因素在作文教学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在写作教学中教师应诱导学生积极的情感体验,打开学生情感的闸门,使学生有感而发,抒真情,写真事,吐真言,以情导行;激发学生热爱生活的情感,丰富生活体验,生活即作文,以情育情;用情感激励,以欣赏的眼光去看待学生学充满童真童趣的语言,让学生感受写作的快乐,激发学生的创作情感,使作文教学步入良性循环的轨道。  相似文献   

20.
黄益芹 《考试周刊》2015,(17):52-55
作文教学似乎是语文教学的一块壁垒,让语文教师甚为头疼。作者在几年作文教学中发现初中生写不好作文与情感匮乏有很大关系。作文本质上是一种创造性活动,是最具个性化的学习行为。优秀的作文应该是有个性的,有独特的自我感受,自由真实地表达内心世界,并且文质兼美。中学生作文情感缺失的主要原因在于缺少关注社会、关注自然、关注他人、关注自身的意识。一个在生活中情感缺乏、麻木迟钝的人,他的作文自然是干巴巴、枯燥无味的;一个情感丰富的人只有关注生活,细心观察生活,做生活中的有心人,才能在作文中表达自己对生活的感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