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彭铁明 《湖南教育》2006,(10):20-21
作为辅助书面语言表达的标点符号,它有两种呈现形式:一种是社会约定俗成的语言形式,一种是体现个人意志和智能的言语形式。在文学作品中,作为言语形式而存在的标点符号和作者以文字形式呈现的言语一样,都体现着作者的意志和智能。因此,我们在阅读文学作品时,除了留意以文字形式呈现的作者言语外,也要留意与之紧密相联的作为言语形式而存在的标点符号。  相似文献   

2.
教学语言浅显易懂、内容所指一目了然的文言文,教师极易陷入“忘言”的泥淖,复制千人一面的教学模式.解决这一问题的途径是紧紧抓住言语形式,由言语形式出发到文学、文化,再从文学、文化回归到言语形式.文言文的比较阅读,可以着力于作品的言语表达、写作方法、文章构思、作者思想等诸多方面.遵路识真、想象还原、咀嚼语言、比较差异,是四种有效的回归言语形式的文言文教学途径.  相似文献   

3.
刘茜  王丽  刘革 《考试周刊》2012,(59):25-26
语码切换是指双语者在两种或多种语言(方言)之间转换的行为。对语码切换及代价的研究主要是在言语产生和言语理解两个层面展开的,文章对国内在这两个领域的相关研究做了较系统的介绍,并在此基础上对言语产生与言语理解中的语码切换行为和机制进行了对比。  相似文献   

4.
教学过程是一种信息交流过程,交流可分为言语和非言语两种形式。师生间的言语交流是主要的交流手段,“而大部分非言语交流不是代替言语交流而是伴随言语”出现。但尽管如此,非言语交流却具有言语交流  相似文献   

5.
致谢是和谐类的言语行为,本质上是礼貌的,得体的使用自然是关键。而感谢言语行为的研究多侧重于静态的条件分析和跨文化对比分析,本文则以顺应论为理论框架将感谢言语行为的得体性理解为一种顺应性,即感谢言语行为的得体运用是一个动态的、受顺应驱使的一个过程。在此过程中,受惠人在感谢言语行为语言形式和策略层面上作出一定的选择去顺应整个致谢过程中的交际语境以实现该言语行为的得体运用,从而促进交际的成功,最终以利于建立或维持和谐的人际关系。  相似文献   

6.
用计算分析的方法,以“解剖麻雀”的形式,对同一作者相同体裁的文本进行了细致的比较研究,系统地描写了庄重与幽默两种言语风格在修辞特征上的具体形态,并在此基础上推衍出了庄重风格和幽默风格建构的基本原则。不仅以科学的形态指明了两种言语表现风格的基本特征,也与前此言语风格研究“印象式”的非科学研究模式划清了界线,从而为中国修辞学及言语风格研究的科学性奠定了一块基石。  相似文献   

7.
关于课堂教学中非言语行为的作用许凤,毛东明课堂教学活动是师生依据信息交流得以实现的。而课堂上这种交流形式主要有两种;言语交流和非言语交流。言语行为是教学活动中信息交流的主要方式,人们对其比较熟悉。非言语行为主要包括面部表情、目光注视、人际距离、个人修...  相似文献   

8.
恭维语是人们社交语言中使用频率较高的一种积极表达礼貌的言语行为,也是人际关系的"润滑剂".作为言语交际的一种形式,对比英汉两种形式的恭维语,中西方不论男性或女性,都有很大的相似性,同时也存在着话题和句式上的不同.二者不仅存在着大量的文化差异,而且也存在着性别差异.从语用角度和一些相关原则,探索和把握中西方文化和价值观差异,对有效提高跨文化交际有着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9.
网络语言是新兴的一种语言形式,聊天室的言语是其中一种。本文运用顾日国的礼貌原则分析了网络聊天室言语的特点,并将其和日常生活会话进行比较,证明匿名性是网络聊天室言语不礼貌的主要因素,网络聊天室有其独特的礼貌原则。  相似文献   

10.
一、言语形式与言语理解 在交际过程中,可以用平铺直叙的方式来叙说事件,说明道理,也可以运用多种修辞方法进行表达;一句话(或一段话)可以说得清楚明白,也可能出现失误,如发音不准、用词不当、条理紊乱、表达不清。因此,我们可以把言语形式分为常规言语形式、超常言语形式、失误言语形式等等。 常规言语形式是指没有特殊言外之意的言语形式,它的字面意义与说话人所要表达的意思是一致的。超常言语形式是具有特殊的言外之意的言语形式,它的字面意义不完全是甚至完全不是所要表达的意思,听话人不能仅仅从字面上去理解,失误言语形式包括常规言语形式的失误形式与超常言语形式的失误形式。失误言语形式是与非失误言语形式很对的。常规言语形式的失误形式与非失误形式的区别是明显的,超常言语形式的失误形式与非失误形式则不易区分。 从对言语形式的理解的角度看,可以有对言语形式的简单重建、字面意义的理解,也有对深层含义、特殊含义的理解。交际过程中的误解、不理解、曲解等都可能发生不同言语形式的不同理解层次上,其中所谓对特殊含义的理解不仅是对超常言形式的特殊的言外之意的理解,而且包括对常规言语形式带上听话人个人色彩、听话人赋予特殊含义的理解。后一种理解实际上是一种误解,而非正  相似文献   

11.
左高超 《读写月报》2022,(10):41-43
<正>语言是符号系统,它包含言语内容和言语形式两个方面。在学习中,其他学科是以学习言语内容为主,而语文学科则是以学习言语形式为主。言语形式是作者表情达意的主要手段,也是我们进行阅读学习的重要抓手。言语形式种类众多,在古诗文学习中经常涉及的几种包括标点符号、文言虚词、特殊句式和反常语段。接下来,笔者以统编版高中语文教材课文为例,结合一线学习实践,简要地和同学们谈一谈古诗文中这四种言语形式的推敲策略,以期对各位同学有所启发。  相似文献   

12.
学生的语文学习不仅是一种认知活动,更是一种体验活动。言语作品(主要是文学作品)的阅读过程,就是学生对作品言语内容、言语形式及言语形式与言语内容关系的体验过程。体验作品是体验感性的形象、性格、情节、技巧和意蕴等,而认知作品是把感性  相似文献   

13.
一、问题的提出内部言语是言语的一种特殊形式,是言语的高级形式。与外部言语相比,内部言语是一种不出声的默语,它的主要特点就是进行隐蔽的发音。内部言语是在外部言语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基础上逐步派生出来的。在产生内部言语的过程中,出现一种过渡形态——出声的自言自语。这种言语既有外部言语说出声音的特点,又有内部言语  相似文献   

14.
恭维语是人类言语交际的一种重要形式。但因受文化因素的制约,英汉两种语言中的恭维语之间存在着较大的差异。文章从恭维语的使用、应答模式、语用原则诸方面作了比较,探讨和论述了英汉恭维语之间的差异。  相似文献   

15.
语言交际是伴随着人类社会产生和发展的一种特殊的社会传承文化现象.但是语言不是唯一的交际工具,副语言习俗是伴随着语言产生与发展的非言语交际形式.从古至今语言交际行为,均含有“言语的”与“非言语的”两种最基本的形态.两种形态相伴随、相交织,在特殊情况下,非言语交际的副语言,甚至代行言语交际之功能.斯大林  相似文献   

16.
语境与隐喻     
在言语交际活动中,隐喻作为言语交际常见在中依赖语境,隐喻的构建和理解两个方面都必须有语境的参与才能完成。同时,隐喻作为一种比较特殊的活语形式通常起到突破旧语境、营建新语境的能动作用。本文就语境和隐喻的基本特征及功能展开,进行上述两个方面的讨论。  相似文献   

17.
黄曙光 《怀化学院学报》2006,25(12):136-137
幽默言语是人类日常话语中经常出现的一种语言交际形式。本文试图从认知语言学的角度探讨概念整合理论对英语幽默言语的解读,提出对幽默言语的成功解读至少需要两次概念的整合过程。  相似文献   

18.
一、对内部言语及其特点的理性认识 言语是个体对语言的一种具体应用,个体的言语一般有三种形式:口头、书面、内部言语.人的思维就是通过内部言语的形式进行的.这种内部言语,一般认为是一种简约化了的无声言语.  相似文献   

19.
英语教学是语言教学。语言是一种社会现象,个人的语言行为只有在社会与交际中才能发展起来。因此脱离了社会的人是不会有语言的,语言作为一种社会现象,其功能就是交际。交际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本能活动。交际可分为言语交际和非言语交际。我们教学中侧重的是用声音,符号来交际的言语交际。言语交际又可分为口头言语交际和笔头言语交际两种形式,交际是培养交际能力的手段。  相似文献   

20.
陈茜 《现代语文》2010,(11):91-92
教学是一门科学,又是一门艺术。课堂教学的本质是教师有计划、有目的地组织学生实现有效教学的活动过程。因此课掌教学又是一种交际行为,是师生互动的过程。这个过程是通过两种形式进行的。一是通过言语行为,二是通过非言语行为。后者是极其重要的形式。它主要表现为身姿行为、手势行为、目光语行为、交谈时的身体距离、仪态风度等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