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为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日本政府秉持开放、共享、自由的本科STEM教育价值理念,以日本STEM教育本土化的开放性、协同性特点为依据,制定《日本本科STEM教育监测指标》,完善教育质量评价体系。该检测指标以日本教育政策理念、课堂教学改革、STEM教育内涵为指导,具体针对STEM教育理念、STEM学习方式和STEM教学效果等三个领域展开教学评估监测,并取得了较好的效果,通过分析日本本科STEM教育质量监测指标的基本逻辑特征、框架和具体内容,建议我国高等教育和教育评价工作应以教育政策理念和教学改革为导向,注重STEM学习方式设计,保障我国本科STEM教育质量;倡导产学政一体化教学,形成协同效应;以更高水平的教师队伍支持高等教育评估实践,不断改进我国本科STEM教育质量监测体系。  相似文献   

2.
当前美国面临学生对STEM课程学习兴趣不高和教师参与STEM教学改革持续性不强的困境。在此背景下,美国大学协会实施了《本科STEM教育计划》,通过制订明确的改革目标体系、选取有代表性的改革试点大学、形成STEM教育网络以及建立跨校际的改革数据反馈机制来扩大改革的影响力。在执行上,试点大学通过在转换STEM基础课程中探索建构学科融合课程、提升教师的参与度、开发教学评估工具和协同校内资源四个方面的策略来支持教师适应STEM基础课程的转变。《本科STEM教育计划》的实施促进美国本科STEM教育改革从分散化向系统化转变。  相似文献   

3.
创新力是目前世界各国着力发展的重要内容之一。教育,尤其是STEM教育是推动创新力的重要途径。美国非常重视STEM领域内的教育和就业问题。《美国竞争力与创新力》报告指出,美国STEM教育现阶段状况不佳主要是受到昂贵的大学教育成本、贫乏的学术准备、人口因素、缺乏本土核心工作人员等方面的影响。为此,美国政府决定采用加大高等教育经费投入、鼓励学校与社会加强联系等方式来改善现状。  相似文献   

4.
为了更好促进美国STEM教育改革,美国出台了《STEM2026:STEM教育创新愿景》。该报告提出:STEM教育要从娃娃抓起;STEM教育要丰富生源,让更多弱势群体接受优质STEM教育;STEM教育要从校内走向校外,构建校内外一体化的STEM教育环境;STEM课程要注重学科的交叉整合,不仅要实现科学、技术、工程和数学之间的融合,还要重视STEM与其他学科的融合;STEM教学要融入游戏且具有风险性,让学生在探究中感知STEM教育的魅力,且养成不畏险阻的科学精神;STEM考评方式要多样且能促进学生更好地学习,为此考评方式要创新且具操作性。  相似文献   

5.
美国STEM教育政策文本述评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美国STEM教育政策是由美国联邦政府自上而下推动的一项国家长期教育战略规划,分别于2007年、2010年以立法的形式加以推进,近期更是密集出台了各项政策。其主要内容包括STEM教育目标与评估政策、师资培养政策、经费政策以及教育公平政策等。STEM教育彰显了美国教育的实用主义理念,并且带有较为明显的"国家意志"色彩。  相似文献   

6.
7.
张志  袁磊 《教学与管理》2022,(30):101-104
随着全球科技的快速发展,科技教育成为提升国家核心竞争力的重要手段。为了培养更多的复合型创新人才,美国先后发布了多条STEM教育相关政策。分析美国近十年的STEM教育政策,了解美国STEM教育发展的特点,可以为我国STEM教育的发展提供理论基础。文章首先梳理了美国STEM教育政策的历史演变过程,以2011-2020年美国的STEM教育政策为研究基础,总结了美国STEM教育政策的三大变化。其次,归纳出美国STEM教育的五个特点:以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和能力为目标、以开发多学科交叉的STEM课程或项目为前提、以多方合力为手段、以创新教学评价方式为突破口、关注教育公平。最后,结合我国STEM教育现状,阐述了美国STEM教育政策对我国STEM教育发展的启示:加强顶层设计,完善STEM教育政策;变革教学方式,提升学生STEM素养;强调证据导向,提高STEM课程开发质量;构建教育评价体系,创新STEM教育评价方式。  相似文献   

8.
STEM是"科学(Science)、技术(Technology)、工程(Engineering)和数学(Mathematics)"四门理科学科首字母的缩写。美国STEM教育的实施,已经为全球的教育改革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相似文献   

9.
介绍了美国进行STEM研究生教育改革的背景,认为内寻公平、外求强大是美国STEM研究生教育改革的外在动因;提规模、保质量、增效益、调结构是美国STEM研究生教育改革的内在动因。“效率优先、更加注重公平”贯穿着美国STEM研究生的招生、培养、毕业三个环节,遴选优秀的学生攻读STEM研究生学位,严格地培养STEM研究生,让STEM研究生顺利找到合适的工作是美国STEM研究生教育改革的发力点。在改革过程中,政府、社会和学校各司其职,共同推进美国STEM研究生教育改革。  相似文献   

10.
吉林省高校本科STEM教育课程的发展为我国STEM课程建设提供了分析样本与经验参考.经分析,吉林省32所本科层次高校中仅有13所开设了STEM教育课程,在所开设的STEM教育课程中,课时分配与资源配置存在着不足,此外,学生的学习方式、评价方式创新性不足,STEM教学给予学生的帮助不多.总体来看,吉林省高校本科STEM教...  相似文献   

11.
12.
13.
《现代教育技术》2019,(9):108-114
文章采取案例研究法,以美国八个典型的STEM教育项目为案例样本,从评价主体、评价对象、评价内容/指标、监督反馈等四个评价维度对美国STEM教育项目评价机制进行了分析,发现美国STEM教育形成了一个比较完善的评价机制闭环。在此基础上,文章探讨了美国STEM教育项目评价机制对我国STEM教育的启示,提出了建立第三方评价机制、制定指导实践的评价指标、关注特殊群体的STEM教育、优化监督问责机制等建议,以期为构建我国STEM教育项目评价机制、促进我国STEM教育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美国STEM教育研究自1986年诞生起,经过30余年的发展,已引起了世界各国的广泛关注。文章首先通过文献分析,将美国STEM教育研究的发展历程分为发轫阶段、勃兴阶段和拓展阶段,并举例概述了各阶段STEM教育研究的具体情况。随后,文章从研究逻辑、研究思路与研究取向三个维度,分析了美国STEM教育研究的特点。最后,文章从学理探讨、顶层设计与实证探索三方面,分析了美国STEM教育研究对我国的启示,以期为我国STEM教育的研究与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美国本科教育的新挑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进入新世纪,美国高教界围绕竞争力问题进行了广泛的讨论和研究。美国六大教育团体和其他机构对美国本科教育所面临的危机与挑战进行了深入探讨,并对如何应对这些挑战提出了相应的对策。这些研究成果对正处于大众化时代的我国本科教育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6.
STEM教育就是将科学、技术、工程和数学融合在一起的教学,也是一种整合性很强的教学模式,主要提升学生的科学探究素养和实践操作能力。STEM教育在教育目标上表现出综合性,在课程内容、实施方面表现出动态性,实践性是在实践中探究科学知识和解决现实问题的凸显,学习里涉及的操作能力与逻辑思维的习惯将直接影响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和创新能力。同时,对各学科实践SETM教育的研究进行比较,可以发现一些目前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相似文献   

17.
长期以来,美国一直引领全球教育改革的潮流。2018年12月,特朗普政府公布了《制定成功路线:美国STEM教育战略》。该战略从愿景、目标、路径等方面规划了未来五年美国STEM教育的发展蓝图,对美国未来的STEM教育发展与人才培养具有战略指导作用。基于此,文章首先梳理了该战略提出的背景,随后从发展目标与实施路径两个角度对该战略进行了重点解读,最后从顶层设计、参与主体、教育实践、效果评估等方面探讨了该战略对我国STEM教育的启示,以期推动我国STEM教育的发展,为课程改革和人才培养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大数据在教育领域的运用主要通过教育数据挖掘和学习分析两种路径与方式。美国STEM教育监测指标体系就通过立足于大规模数据调查和统计、构建指标的数据层次类别模型、建立健全指标的数据收集机制等方式,实现了对指标相关数据的收集、获得和分析处理,为成功将大数据应用于STEM教育监测指标体系的构建与完善奠定了基础。我国在借鉴运用时,要立足于教育学立场,将大数据视为一种新的思维方式和路径;正确看待大数据的优势和劣势;基于大数据,构建和完善教育监测指标体系;建立健全大数据应用于教育的相关技术平台和体制机制。  相似文献   

19.
20.
研究以教育社会学为视角解读美国STEM教育的发展.发现来自不同层面的利益裹挟虽为STEM教育赢得迅速完成从教育思潮到课程实体演进的外力支持,却也产生了更隐蔽的工具理性压制与育人价值缺位,使其成为新自由主义下市场操控教育的有力工具;亦使STEM教育本身走向了育人目的市场化、课程价值政治化以及开发技术标准化,偏离"全面发展的人"的培养初衷.这启示我国STEM教育在本土化建设中,应跳脱舶来的STEM教育功利主义框架,谨慎界定其价值边界,规避过度市场化风险,遵循STEM教育作为新兴科目的内在演进规律,以回归其育人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