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天气状况不仅关系到我们出行是否方便,庄稼是否受灾等问题,而且还直接影响到人民生活、社会安定、甚至人类生存这样的大问题。地球最底层大气是“对流层”。对流层是指从地面开始,到离地面10~12公里高处的这层大  相似文献   

3.
黄德揆 《百科知识》2007,(5S):20-20
天气状况不仅关系到我们出行是否方便,庄稼是否受灾等问题,而且还直接影响到人民生活、社会安定、甚至人类生存这样的大问题。  相似文献   

4.
基于GPS数据的电离层模型和电离层延迟改正新方法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根据大地测量、地球物理、空间物理和导航等领域的若干重要GPS科研项目的需要,系统研究了电离层延迟的高精度模拟和改正方法.报告的内容主要涉及GPS系统的电离层延迟的高精度改正,如何通过修正静、动态单、双频用户的电离层延迟影响,进一步改善GPS测量的精度和可靠性,改进增强型GPS广域差分系统的电离层模拟及利用GPS监测电离层的理论和方法等.  相似文献   

5.
采用长春市CORS、吉林省测绘局在长春市的GPS连续跟踪站以及IGS在长春设立的站点(CHAN)的数据分别对夏季和冬季的电离层进行建模。利用多项式模型对长春市区域电离层进行建模可以得到很好的精度,电离层的季节性变化明显。  相似文献   

6.
电离层层析成像技术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作为日地空间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电离层对无线电通讯、卫星导航与定位以及人类的空间活动有着重要的影响。电离层层析成像技术的出现,为探测电离层的时空结构开辟了广阔的前景。目前,层析成像(Computerized Tomography,简称为CT)技术在电离层探测上的应用还很薄弱,很多具体工作还没有开展。为了对CT技术在电离层探测上的应用有个全面、系统的了解,本文对近年来CT技术在电离层领域的研究及进展进行综述,并对电离层CT技术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同时对未来待开展的工作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7.
为了从日本电离层频高图中准确地获取特征参数和电子密度剖面,提出了利用数字图像处理等技术对频高图进行转换的方法。该方法是利用Radon变换、最大类间方差法和连通分量标记法等对频高图进行滤噪优化和格式转换。利用该方法开发出频高图批量处理软件,并结合SAO Explorer软件对日本Okinawa地区的频高图进行电离层特征参数的提取和电子密度剖面的自动度量实例分析,通过对转换前后特征参数f0F2的统计分析得到可接受率分别为52.1%和90.1%。结果表明,该方法具有较高的可靠性和精确性。  相似文献   

8.
根据大地测量、地球物理、空间物理和导航等领域的若干重要GPS科研项目的需要,系统研究了电离层延迟的高精度模拟和改正方法。报告的内容主要涉及GPS系统的电离层延迟的高精度改正,如何通过修正静、动态单、双频用户的电离层延迟影响,进一步改善GPS测量的精度和可靠性,改进增强型GPS广域差分系统的电离层模拟及利用GPS监测电离层的理论和方法等。  相似文献   

9.
郝书吉 《今日科苑》2006,(7):I0021-I0021
建立了电离层加热天线阵的数值分析模型,并对模型进行矩量法求解,且通过特例和已有文献结果作了比较。最后利用该模型计算了一平面阵列的电流幅度分布和各单元馈电点的阻抗值,并对计算结果作了简单分析。  相似文献   

10.
通过对电离层的涵义与电子层的结构介绍,提出了电离层变化对短波广播产生的一些影响,并说明了短波广播根据日期、季节进行换频的重要性和意义。我们应该对电离层变化给短波广播带来的影响进行进一步的分析,并将短波广播的工作效率进一步提高,保证短波广播工作的质量的加强。  相似文献   

11.
短波广播电离层传输对于短波广播的主要形式,适用于远距离传播,但在传播后的短波通信效果不良,需要在发射前进行相关预测工作。本文着重探讨短波广播电离层传输及预测软件。  相似文献   

12.
双频雷达高度计电离层色散效应误差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由于现代星载雷达高度计采用了脉冲压缩技术,引入了电离层色散误差,在双频高度计的低频段该误差更明显。本文基于全去斜技术的理论模型,推导了这项误差的机理,提出可以把该误差等效为二次相位误差,并结合具体参数给出了分析的结果。本文还讨论了Chirp信号的多普勒误差对测高的影响。最后,作者通过计算机仿真得到了电离层色散效应对系统点目标响应的影响,对前面的结论进行了验证。  相似文献   

13.
“电离层结构时空演化特征及反演技术”系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项目(863计划)“空间灾害性天气监测与典型效应评估关键技术”中的第三课题,课题旨在通过电离层电磁结构的正反演技术的研发,构建电离层等效电流体系、电导率结构;通过对顶部电离层特征参量时空演化特征的研究,构建能够描述这些特征参量基本的时空演化的气候学模式,攻克电离层电磁结构的快速反演前沿技术,形成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软件模型。通过课题的研究,获取与灾害性空间天气等相应的电离层电磁结构和顶部电离层特征参量的基本时空演化图像,为空间天气预警技术的发展提供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14.
地震作为突发性自然灾难,给人类带来了巨大的灾难,具有严重的破坏力。最近几年,世界各地发生的严重的地震也说明了全球进入了地震活跃期,这也给人类敲响了警钟,地震的可预测性是全世界至今无法攻克的难题,也是地震界研究的热点和难点,科学家通过以往的地震发现,地震前夕可以引起电离层的扰动,并以此作为地震预报的突破点进行深入的研究。本文就电离层在地震短临预报中的应用进行了深入的分析和探讨。  相似文献   

15.
为更好掌握华北地震观测网所得到的空间环境特性,为地震前兆与电离层特性的相关性分析提供依据。以沈阳地震台电离层斜测站接收到长春-沈阳、北京-沈阳、新乡-沈阳、苏州-沈阳等探测链路的最高可用频率(MUF)为基础,利用电离层反演方法获取路径中心的电离层临界频率,并通过非线性时间序列分析方法和多维空间重构方法,分析了与地震相关的电离层F_2临界频率的时空变化规律:a.6时左右出现最小值,逐渐增大直至正午前后达到最大值,再逐渐减小至第二天日出。b.冬季的昼夜极差最大,夏季的昼夜极差最小。链路距离较长的昼夜极差相对较大,链路距离较短的昼夜极差相对较小。c.冬季幅度值较高,春秋季幅度值较小。d.纬度较高的随季节变化明显,纬度较低的随季节变化较为平缓。上述研究可为地震前期电离层异常特征分析及其与地震前兆研究提供基础。  相似文献   

16.
邓惠琴 《科技风》2014,(6):78-78
为了提高精密单点定位精度,本人通过编程实现了电离层改正的双频伪距改正法和Klobuchar模型。分别将这两种算法加入到伪距单点定位程序中,通过定位结果分析发现Klobuchar模型优于双频伪距改正法的改正效果。  相似文献   

17.
在电离层风暴期,现存的电离层F2层临界频率预测方法不能满足实际应用的要求。根据磁层ap系数和太阳黑子月均值作为风暴期训练序列,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神经网络的电离层F2层临界频率预测新方法。模拟结果表明,这种新方法比现有的预测方法(STORM模型和Cander提出的神经网络方法)具有更好的预测性能。  相似文献   

18.
在美国阿拉斯加荒芜的原始森林中,大批无线电技术人员正忙于一项神秘的工程——被称为“高频有源北极研究工程(HAARP)”。如果从森林边缘的口子进入,沿着弯曲的汽车道跑上近百公里,就突然会碰到一条带刺的铁丝网挡住去路,里面耸立着几十个无线电发射天线的塔架。这些装置是1994年12月刚完工  相似文献   

19.
将灰理论应用于电离层fo F2的短期预报中,基于灰色距离信息熵确定样本序列最佳灰色预报长度,构建基于残差修正的预报模型,并利用中国地区多个观测站的观测数据进行检验。研究表明,平均灰色距离信息熵的计算结果反映了太阳自转的周期性影响;高纬度地区预报方法的精度高于低纬度地区,且在太阳活动较为剧烈的季节,预报方法的误差相对较大;提前1天预报结果的平均相对残差在1MHz以内,平均精度在90%以上。为今后电离层短期预报提供一种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20.
王丽黎  辛楠 《科技通报》2020,36(8):9-13,30
甚低频电波传播特性分析与预测是提高甚低频导航/授时系统精度的关键。本文基于甚低频电磁波在"地-电离层"波导中的传播理论,结合IRI模型和NRLMSISE-00大气模型以及传播矩阵方法,构建了甚低频电波传播场强实时预测模型。对比了不同电离层模型间的差异以及电离层参数的时变特性,仿真预测了接收点场强及其日变化情况,并与文献实测结果进行了比较。计算结果表明:本文预测结果与实测数据吻合较好,较采用电离层指数模型的传统解析方法精度得到明显提升,可更有效地反映接收点场强的时变特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