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唐厚梅 《留学生》2010,(8):48-48
刚去美国读博士的时候,在系里听到风言风语.说是中国留学生只喜欢与中国人做室友。有一次有个教授就在我面前嘀咕:“那英语怎么提高?怎么能了解美国文化?”为了不加强他们的这种印象,我就铁了心找美国人当室友。  相似文献   

2.
一个美国人来到中国工作。中国朋友给他接风,席间一个人对大家说:“不好意思,方便一下。”朋友给美国人解释说:“方便”就是去洗手间。美国人点点头记住了。过了几天,美国人参加一个酒会,一个人在碰杯的时候说:“希望方便的时候去美国看看”。美国人百思不得其解:为什么要在“方便”的时候去美国呢?但始终忍住没问……又过了几天,一个美女主播要采访美国人,打电话预约,问美国人,能不能在自己“方便”的时候去采访他,美国人忍不住问到:为什么要在你“方便”的时候采访我?美女主播马上说:那就在你“方便”的时候好了,美国人当即晕倒,第二天买了机票立马回国了。  相似文献   

3.
梁实秋先生回忆在美国留学时有这样一件趣事:有一位热爱中国的美国老太太,虽然不懂中国语文,可是很喜欢听中国人念诗,喜欢听那种抑扬顿挫的声调。当时有几个中国留学生在她家落脚,一次晚饭后大家闲坐聊天,老太太要求中国学生读一首中国诗给她听,人家推举梁实秋。梁先生吟诵了贺知章的《回乡偶书》,老太太听了微笑地摇头说:“不对,不对,这不是中国式的读诗。”梁先生立刻明白了,她是要自己摇头晃脑、拖长音调地朗读。  相似文献   

4.
《青海教育》2006,(7):96-96
我作为一个在美国生活了十多年的人,有责任和读们分享自己的观察:美国的孩子与中国的孩子为什么会不同?  相似文献   

5.
在美国通行的教科书里,编者不约而同地提到了三位中国名人。这三个中国人分别是:陶渊明、杨玉环和李自成。课本中是这样描述陶渊明形象的:“他不是一般的中国农民,他跟士大夫阶层的人士保持着紧密联系,经常在一起喝酒吟诗。  相似文献   

6.
《生活教育》2011,(7):93-94
刚去美国读博士的时候,在系里听到风言风语,说是中国留学生只喜欢与中国人做室友。,有一次有个教授就在我面前嘀咕:“那英语怎么提高?怎么能了解美国文化?”为了不加强他们的这种印象,我就铁了心找美国人当室友。 “不”的意思就是“不" 第一个美国室友也是个在读博士。不过她搬家的第一天,就和我遭遇了文化碰撞。看着她搬家进来,我感觉既戏剧化又娱乐。原因是她的家私里面,居家过日子该有的东西几乎什么都没有,  相似文献   

7.
我有太多太多的梦想,人们说“鱼和熊掌不能兼得”,也许不能,但我要去尝试,我希望不管在哪里都能鱼与熊掌兼得。我的梦想一:美国人能够真正认识中国和中国人。我的梦想二:中国能够找到在低龄人群中发现运动员的新方法。我的梦想三:中国人能够了解篮球。我的梦想四:中国篮球能够树立自己的风格。我的梦想五:中国球员不再寻找借口。  相似文献   

8.
有个跨国机构对非常多的中国、美国和日本的孩子进行一项调查:你最尊重的人是谁?请列出你心目中的第1位到第10位,本国的和外国的都可以。  相似文献   

9.
大约 10年来 ,我一直在做中国古代思想史的研究。从我开始涉足这个领域 ,我的那些中国朋友就在好奇一件事 :我 ,一个美国人 ,为什么要研究中国 ,而且是古代中国。毕竟 ,从那些他们熟悉的美国电影里 ,十几岁的美国孩子总是把时间花在赛车和玩橄榄球上——我几乎想不到哪一部好莱坞影片里 ,英雄在学习古代汉语。因此他们的这种好奇 ,部分地是这些美国电影造成的。但另外也是因为美国人学习和研究古代中国 ,似乎必须有一个和中国人不同的理由。下面 ,我将会从我的个人背景和历史原因这两个方面来谈我学习和研究中国文化的原因。学习和研究古代…  相似文献   

10.
我的中国胃     
有人说,世界上最完美的人生是这样的:拿美国工资,住英国房子,吃中国饭菜,再娶个日本老婆。的确,中国的吃世界闻名。中国人好吃,找个名堂就要吃。中国人敢吃,天上飞的除了飞机,水里游的除了潜艇,地上四条腿的除了桌子,什么都吃。中国人更会吃,别说那具有代表性的烹征流派就有八大菜系,单说这各地的特色小吃,  相似文献   

11.
问:我想听先生谈谈中国现当代文学在西方的接受状况。王德威:如果要说"现代中国文学"在欧美的学院建立一个制度、学科的话,应该是从1950、1960年代开始,主要有两个关键人物,在美国是夏志清先生,1961年《中国现代小说史》出版。这可能是在美国典范化建制化研究的开端。在欧洲应该是在1950年代末,布拉格查理大学,  相似文献   

12.
中国人的骄傲美国学者认为:美国最优秀的民族是中国人。据统计资料表明:在美国的各民族中,华人的平均文化程度最高。美国学者出身的参议员莫尼汉说:"美国最优秀的民族,个是过去的盎格鲁撒克逊民族.而是中国人、日本人及犹太人。"而中国人的智慧高超,"优于日本人...  相似文献   

13.
海外“中国学”与中国“中国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广义而言,海外研究中国者在过去统称为"汉学",现在则称为"中国学"。目前,鲜有中国人自谈中国学,而在美国则有美国学,不仅有研究群体,而且有学科体系,并在著名大学开设有相关课程,可授予学位,因而中国人也不可不谈"中国学"。"中国学"如果作为"学",就与其他学一样,不可能包罗万象,而是应有自己的研究对象、研究体系。中国人要与世界对话也必须回答:中国学是什么?中国学研究什么?如何研究中国学?本文将围绕以上几个方面展开讨论。  相似文献   

14.
【杯子】美国人:“你看过木头做的杯子吗?”中国人:“没有!”美国人:“那为什么你们中国字的“杯”是木字旁?”中国人:“杯”字旁边不是有个“不”字吗!也就是说它不是木头做的。  相似文献   

15.
《留学生》2013,(12):33-33
去过美国的人都会有一个疑问:为什么感觉美国的衣食住行都比中国便宜,而他们的收入又比中国高很多,到底是什么原因造成这些的呢?今天我来给大家分析一下。  相似文献   

16.
《中国孩子在海外》一书中有一个在美国读初中的孩子邵司晨,她在《我到底是谁》的自问中写道:“我到底是谁?很多时候我真是不明白。在美国小朋友眼里,我是个中国人……可在爸爸妈妈眼里倒像个美国人……”她喜欢听老师讲中国的长城,喜欢看中国的电视剧;但她不喜欢上...  相似文献   

17.
中国人智商探微美国人口专家研究认为:“中国人的智商大大超过欧洲人、日本人。”数十个行业中的智力测验结果,有8个行业的华人智商超过了美国人在建筑师、物理学家、博物学家中首选美籍华人,次为美籍日本人,而美国人属之后。用比较方法看智商的高低中国历史上曾出现...  相似文献   

18.
无论是文学作品,还是新闻报道,多年来,美国确实给无数望子成龙的中国父母一个画饼充饥的机会。不知有多少人坚信,中国孩子到美国读书很轻松。在这样的意识支配下,就有了下面这样的说法:如果在中国玩儿不转啦,孩子们,咱就投奔美国去!如今的各类媒体把这种说法演绎得几乎全民皆知。  相似文献   

19.
《家教世界》2011,(7):70-70
台湾学者柏杨讲过一个故事:两个广东人在美国靠边说话,美国人以为他们就要打架,急拨电话报案。警察来了,问两人在干什么,他们说:“我们在耳语。”  相似文献   

20.
赵才欣 《上海教育》2010,(10):18-19
我有个朋友,女儿在美国读书,他去美国探亲,回来以后跟我说:“我到美国课堂里面听课,听了以后,感觉跟我们中国内地的课堂有很大差异,差异在于我们中国的老师在课堂上是千方百计把有问题的学生教到没有问题就算完成任务,而美国课堂呢,正恰恰相反,他们要把没有问题的学生教到有问题才算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