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聊斋志异》的语言,典雅工丽、生动活泼,极富表现力.本文主要是从语言典雅美的特点进行论述的.《聊斋志异》很多单个句子中都引入了典雅、古朴的语词,同时以此构建许多雅致的情节和堪称典雅典范的篇章,这些共同为作者构筑语言典雅美作出了贡献.  相似文献   

2.
初中阶段作文一般从以下两个方面进行构思:中心与材料、结构与语言,其中语言对写好作文非常重要,教师应加强训练学生语言的表现力.好的语言可以为文章增光添彩,但语言表现力不是短期内就能速成的,它需要多读书、多练笔,书读多了,写作文才能厚积薄发,信手拈来.因此,如何快速提高学生的书面语言表达能力,是初三作文教学中一个比较漫长而又至关重要的环节.  相似文献   

3.
教师指导学生读同一篇文章,有的学生对文章的语言一读就懂,读完文章便领会了全篇大意;有的虽然反复诵读,却未能把握它的中心意思;有的读了,不但能马上说出哪些词句写得好,具有怎样的表现力,还能看出语言上的欠缺;有的却看不出文章有什么语言特色,对语句的好环优劣说不出所以然.形成这种状况的原因是多方荫的,但其中重要的一点,就是不同的学生所表现的语感不尽相同.毋庸置疑,语感的强弱对学生读写听说能力的培养有不容忽视的作用.  相似文献   

4.
一、缺少积极语言的积累 作文语言贫乏系语言积累少,要重视积累语言.积累语言,主要是多读、多背.学生读一篇篇与其各方面水平大致相当,内含多种多样词语、句式的文章,一般能理解.如果这个判断正确的话,那么由此推论学生头脑里积累的语言应是相当丰富的.因心理语言学告知,阅读与写作一样,也需凭借头脑中积累的语言.既然学生头脑里积累了丰富的语言,为何作文却又语言贫乏?或曰这积累的语言为何能迁移于阅读,不能迁移于写作?  相似文献   

5.
江莉英 《文教资料》2010,(14):55-56
要培养学生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情感,指导学生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文字,语文教师在教学中就必须以“品读语言”为核心.让学生感受语言强大的表现力和美妙的神韵。鉴于此,本文从抓住文眼,读中品味;潜心会文,推敲揣摩;多元探读,激活思维这三个方面进行了具体剖析。  相似文献   

6.
乔金秋 《成才之路》2013,(10):26-27
朗读是一种有声的语言行为,朗读在性质上从属于"感悟、积累和运用语言的语文实践活动"。学生进行充满感情的朗读,能更好地领会文章的思想内容,加深对文章主题的理解,从而引起感情上的共鸣,从中受到艺术的熏陶。朗读对学生的教育感染作用不容忽视,朗读能够锻炼学生口才,有效地促进学生说话能力的提高,通过朗读,促进记忆,通过熟读成诵启发顿悟,增进理解;丰富和提高语言表现力,密切读与写  相似文献   

7.
邢翠东 《山东教育》2011,(26):35-36
从学生的阅读习惯来看,学生阅读能力不高,普遍对文本存在"走马观花"的阅读习惯,不能抓住文本中的"有效语言"进行阅读,读不出或读不懂文章的精彩之处,找不到富有表现力的语言,谈不出个性的深刻思考,或有思考却不能形成口头或书面顺畅的文字。写作教学中,学生的作文普遍欠缺"有效语言",要么"背"例文、"套"例文去应付考试;要么空话连篇,不能表达真情实感;要么语言平淡乏味,不能打动读者。语文教学大多是在模式  相似文献   

8.
尤婷婷 《考试周刊》2015,(24):88-89
任何一种语言的形成都离不开语言材料大量有效的输入与积累。在我国,学生在课堂上所学的英语句子,除了早读外,其他时间很少运用,由此带来的后果严重影响了学生的听说训练,限制了学生语言能力的发展。中国传统的语言教育历来十分重视朗读和背诵。我们一直强调要听、说、读、写、译全面发展,可见读和说是语言学习中不可或缺的。学生的朗读和背诵过程是广泛吸取语言营养的过程,也是提高学生英语口语能力和英语成绩的必经之路。  相似文献   

9.
典雅是人的社会属性的高级表现,典雅语言是一种凸显人良善的德性修养、文雅的审美趣味、谦恭的交往态度以及含蓄蕴藉、耐人寻味等艺术效果的语言。从历史层面观照,典雅语言训练具有引领学生亲近、圆融和超越语文生活世界的功能;从价值角度审视,典雅语言训练具有对学生精神世界进行引领、建构和升华的质效;从语文课改现实聚焦,典雅语言训练有助于语文教学三维目标的落实、开拓和萃取。  相似文献   

10.
小学语文教学大纲明确指出:朗读能发展学生的思维,激发学生的情趣。学生朗读能力逐步提高.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就会逐步加深。由此可以看出.朗读在语文教学中的重要性。因此.朗读不再是单纯地读书.而是要从读中感悟文章.再将这些悟融人到读中去.并展现出来。一、朗读敲晌语言发展之门  相似文献   

11.
赵银娟 《小学语文》2012,(1):106-108
学习语言的重要手段和途径就是读,教师创设情境,让学生通过充分的读,获得独特的体验,引导想象、说话,加深对文章的理解,感受课文语言文字的魅力。同时力求达到积累语言,运用语言的目的。  相似文献   

12.
提高学生阅读能力,通过什么途径,运用什么方法,采取什么措施,达到什么要求,是个见仁见智的问题,对此,在教学中,我们进行了以下的尝试:1.提高阅读能力,重于语言材料的积累语言的积累就是多读书,多感受语言的表现力,使生动的字、词、句、篇在脑中留下印象。而老师的责任在于运用最优秀的语言作品,引导学生在最好的语言环境中多读、爱读、自觉地读,读成习惯。问题:学生现在的课外文中语句表达不通顺、中心不突出、语言贫乏、写法单调。课堂上,学生对句子的感悟、理解肤浅,表达更有语无伦次,抓不住重点的感觉。思考:语言材料的积累,是学生形成语…  相似文献   

13.
本文介绍了提高英语书面表达语言质量的几个方法技巧,即从遣词、造句、行文连贯和体现文章思想性四个方面入手,提升句子表现力,增加文章亮点,力求使写作教学更具实效,提高学生的英语写作水平及写作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14.
当代散文家韩少华的《记忆》和俄国作家屠格涅夫的《门槛》是两篇颇有韵味的散文诗。前者深沉含蓄,极富哲理,语言优美典雅、具有诗的特质:后者构思新巧,短小精粹,语言朴素纯净、富有表现力。怎样引导学生自读课文通过品味语言参透其内涵呢?针对当今中学生乐于表现自我、喜欢“露一手”的心理特点,我们除了让学生诵读鉴赏之外,还可以鼓励他们“班门弄斧”,仿写名篇,与名家一比高下。  相似文献   

15.
语文教学的根本任务是引导学生对经典作品的语言进行感受和鉴赏,通过对作品中极具表现力的语言进行教学,不但可以让学生领悟其丰富的思想内涵,体会其艺术魅力,而且能够逐渐培养学生思维的形象性、严密性和深刻性,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创新能力。文章试图从如何教学灵动的语言、精确的语言和充分的语言等三个方面,结合一些典型例子,提供一些基本的方法。  相似文献   

16.
《红楼梦》中的语言富有表现力,活化了人物形象,作者与书中人物的背景决定了用语比较含蓄,由此模糊语言占了不少比重。重组舍乃尔的十大模糊语言语用功能再次解读《红楼梦》,进一步发现书中语言运用的奥妙之处。  相似文献   

17.
语文能力的形成是主体亲历的一个过程。学生从接触语言学习材料到将外部语言转化为内部语言,是一个"感知—发现—积累—运用"的过程。学生学习语言的方式是"读"与"悟"统一的心理活动方式。"读"是理解文章的一种有效手段,是阅读教学的重要内容。《语文课程标准》中提出"鼓励学生多诵读,在诵读实践中多积累,发  相似文献   

18.
语言是作文训练的重中之重。无论是文章的主题还是作者的情感,最终都要依靠语言来完成表达。作文语言在强调规范、准确、通畅的同时,其表现力和感染力则直接决定着文章的质量。那么,如何让自己的语言富于表现力和感染力呢?语言要富于表现力和感染力,其打造应立足于语言的“鲜”“活”“意”“蕴”。  相似文献   

19.
张菁蓓 《文教资料》2009,(33):140-141
文章作者从语言学科的本质出发.从教学过程中教师、学生、教学内容三个方面分别谈了教学语言的重要性:教师运用丰富的教学语言的表现力,建构多功能的语言运用平台,培养自身浓厚的文化底蕴.使语文教学的语言呈现出感情与理性完美结合的质感。结合具体的教学内容运用不同情感的语言特色营造理想的教学语境;运用生动活泼的教学语言,能激发学生丰富的想象.课堂教学语言的优化是学生最好的学习资源;富有特色的教学语言是成功的语文课堂的必备要素。  相似文献   

20.
品味语言是语文教学的重要任务.学生只有通过对语言的品味才能领悟作品的内涵.体会其艺术表现力.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和思考,从而提高语文能力。文章作者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运用比较推敲、想象填补、涵泳诵读等方法来提高学生品味语言的能力,并在课堂教学实践中坚持以上方法进行品味语言的训练,让学生掌握理解语言的钥匙.使学生通过感受语言,接受美的熏陶,从而激发学生在语言中感受人文之美、母语之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