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我国不仅存在着显著的地势梯度,而且存在着明显的经济梯度。从自然梯度来看,我国由西向东海拔高度逐渐降低;从社会经济梯度来看,我国由西向东社会经济水平逐渐升高,地势梯度强化了经济梯度。由于我国经济发展格局具有非均衡性,东西部地区农村居民消费行为、消费结构等方面都存在较大差异。一、农村居民消费结构的实证分析 (一)消费结构变动度结构变动度是用来考察平均每年消费结构的变动程度,一般用期末各类消费占消费额的百分比减去期初同类消费占消费额的百分比,将相减之差的绝对值相加即获得一  相似文献   

2.
施祖辉 《预测》1997,16(6):14-16,4
上海城乡居民消费结构变动和消费增长水平的分析与预测施祖辉(上海财经大学财经研究所200433)“九五”期间,随着上海城乡居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尤其是住房消费的全面启动,居民的消费结构已发生明显变化。从消费结构的变化趋势看,城乡居民的生活消费已由生...  相似文献   

3.
消费与人类的生存、社会发展息息相关 ,生产和消费是互相依存、互为前提的经济行为 ,生产的目的是满足不断提高的物质和文化生活的需要 ,其标志是居民生活消费水平的不断提高和消费结构的不断优化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日趋完善 ,消费对生产的影响和制约作用日益扩大 ,消费结构的变动直接影响到商品结构 ,进而影响到产业结构的调整。“八五”期间 ,我国消费品的生产和流通已基本实现了市场化 ,城镇居民基本达到了小康型的消费结构 ,并向富裕型迈进 ,农村居民已基本实现了温饱型的消费结构 ,并向小康型迈进。消费结构在引导生产 ,决定…  相似文献   

4.
苏建军 《未来与发展》2012,(2):109-113,89
利用2001-2010年入境旅游消费时间序列数据,采用旅游消费结构变动度、旅游消费弹性系数和旅游消费结构指数3个关键指标,分析了山西省入境旅游消费增长及其对国民消费的贡献。结果发现,山西省入境旅游消费结构指数总体上"先升-后降-再升"的格局,其中,入境旅游物质消费呈下降趋势,而非物质消费呈上升趋势;从入境旅游消费结构变动度看,各项旅游消费的结构变化较大,购物消费变动最大,住宿和交通消费次之,变动趋势最小的是娱乐消费;从入境旅游对国民经济的拉动作用看,入境旅游消费对国民经济的弹性系数超过1,入境旅游对国民经济增长的作用日益明显。其中,旅游购物消费对零售品消费的促进作用高于旅游餐饮消费对社会餐饮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5.
近20年来中国食物消费变化与膳食营养状况评价   总被引:34,自引:6,他引:34  
文章分析了1978年以来中国城乡居民食物消费量和消费结构的变化,结合弹性系数分析探讨了中国食物消费的变动趋势,并估算了1978年~2001年中国城乡居民膳食营养素摄入水平。在估算中,提出了利用食物消费支出和营养素摄入之间的关联来订正营养素摄取量估算值的方法。研究发现,城乡居民间接粮食消费持续增长,已经替代直接粮食消费成为粮食总需求增加的主要因素;城镇居民的食物消费正向动植物并重的方向发展;参照2010年中国营养发展总体目标,目前中国城乡居民摄入热量均已达到要求,但是城镇居民蛋白质摄入尚欠,脂肪摄入量超标较多,食物消费结构有待进一步调整优化;农村居民蛋白质和脂肪摄入量都偏低,食物消费水平和膳食营养水平尚需进一步提高;不论从食物消费结构还是人均摄入能量、蛋白质和脂肪等营养素的状况来看,农村地区居民的生活水平都较城镇居民要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农村居民食物消费水平的全面提高不容忽视。  相似文献   

6.
本文选取1995-2014年省际年度面板数据,对中国城乡居民消费结构特征展开剖析,通过增加人口构成、收支水平、消费惯性等影响因子,对LA/AIDS模型进行拓展,从消费份额角度实证分析了城乡居民消费结构变动的原因,有效克服了“加总谬误”.研究发现:①人口构成对城乡居民衣着、家庭设备及用品、医疗保健的消费占比具有极大促进作用;②收入水平对提高城乡居民食品和家庭设备消费支出占比提升显著.③城镇居民消费结构对消费惯性的依赖程度远远高于农村.为城乡产业布局调整和有关经济政策制定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7.
线性支出系统与安徽城镇居民消费结构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消费是经济运行中的重要变量,是经济增长的助推剂,消费支出水平及其结构是人民生活水平高低的直接反映。本文应用线性支出系统对安徽城镇居民消费结构及其变动趋势进行了分析。1线性支出系统线性支出系统是英国经济学家斯通(R.stone)于1954年提出的一种需...  相似文献   

8.
赵佳  朱雨可 《资源科学》2021,43(9):1764-1777
居民消费结构和投资结构良性互动是畅通国民经济循环、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和生态环境高水平保护的重要路径。本文基于投资视角,从理论角度阐释居民消费结构变动对环境效率的影响机制,并利用2003—2017年中国省际面板数据,使用系统GMM模型实证分析了居民消费结构升级如何通过投资结构变化影响环境效率。研究表明:①在影响机制上,受环境规制、投资回报、清洁技术等因素影响,居民消费结构变动伴生的消费偏好改变将引起投资结构变动,并进一步作用于环境效率;②居民消费结构从生存型向发展型升级不仅对环境效率会产生直接正向影响,还会通过投资结构变动间接影响环境效率,但间接影响效应的大小和方向取决于投资结构偏向;③居民消费结构升级有利于推动投资结构向第三产业优化,进而正向促进环境效率提高。但投资结构若偏向高污染行业,虽能提高产出水平,但环境效率反而会因环境污染出现下降。因此,加快消费结构绿色转型、引导投资向发展型消费倾斜、加大顺应消费结构升级的低排放、气候适应型投资是实现经济与环境可持续发展的可行选择。  相似文献   

9.
一次能源消费结构变动对碳强度影响的灵敏度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王韶华  于维洋 《资源科学》2013,35(7):1438-1446
运用通径分析明确了一次能源消费比例的相互关系及其与碳强度的直接与间接关系,在此基础上计算一次能源消费比例分别对碳强度和GDP的贡献,据此分析一次能源消费结构变动对碳强度影响的灵敏度.研究结论表明:煤炭消费比例是碳强度增长的主要推动因素,其他能源(水电、核电、风电等)消费比例、灰因素等是碳强度增长的主要抑制因素.依据一次能源消费结构变动对碳强度影响的灵敏度矩阵的结论,降低煤炭消费比例,提高其他能源(水电、核电、风电等)消费比例对降低碳强度的贡献最大,优化能源消费结构可以降低碳强度4.5722个百分点,对实现“十二五”规划碳强度目标的贡献潜力为26.9%.  相似文献   

10.
1 问题的提出消费是一种行为 ,是消费主体处于延续发展自身的目的消耗物质资料和非物质资料的能动行为。消费是社会再生产中的一个重要环节 ,在社会再生产的四个环节中 ,生产是起点 ,分配 ,交换是中间环节 ,消费是终点。由于社会再生产是一个不断运动、不断发展、不断循环的过程 ,因此 ,消费是第一个经济循环的终点 ,又是下一个经济循环的先导 ,是保证国民经济不断运转的原动力 ,是实现社会再生产良性循环的关键。现代消费问题已不再简单地是一个消费问题或不单独局限于经济意义上的消费问题 ,它大量涉及到民俗、民风、民族、地域 ,不同国…  相似文献   

11.
消费是社会再生产的重要组成部分,贯彻在生产的始终。消费拉动作用在一定条件下可以超过投资的影响作用,决定着经济增长速度的快慢和质量的高低。不同的消费模式往往伴随着不同水平的经济增长,近年来,我国将刺激消费的扩大内需政策确定为经济增长的基本立足点和长期发展策略,本文拟对此作初步探析。  相似文献   

12.
研究消费结构的变动趋势,利用扩展线性支出系统模型(ELES)模型,对2008年相关数据进行了截面分析和弹性分析.通过分析结果得到在我国城镇居民消费结构的特点和变动趋势,并简要提出促进我国城镇居民消费结构升级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3.
消费结构是国民经济一系列重大比例因素之一,它是指人们在消费过程中所消费的不同类型消费资料之间的比例关系,反映一定时期的消费状况和消费水平。从根本上看,消费结构是由生产结构所决定的。然而,消费结构却又能表现出一定时期内消费需求的方向。根据消费需求的发展和变化,合理地调整生产布局和产品结构,则正是实现综合平衡,促进国民经济按比例协调发展的重要条件之一。  相似文献   

14.
基于弹性脱钩的中国经济增长与能源消费脱钩关系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弹性脱钩方法,并借鉴Tapio脱钩评价标准,构建经济增长与能源消费的脱钩分析模型,进而从能源消费总量、不同种类能源消费以及三次产业能源消费三个角度分析我国经济增长与能源消费的脱钩关系。研究发现,1991—2012年,我国经济增长与能源消费总体呈现弱脱钩状态,要进一步实现强脱钩,提高能源效率是关键;能源消费结构和产业能耗对我国经济增长与能源消费的脱钩关系产生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15.
在我国,老年产业存在着很多的空白,老年产业是一座待挖的“金山”,中国有1.45亿的老年人,其消费潜力巨大。老年产品从研发、生产、仓储物流以及销售等环节,都蕴藏着巨大的市场商机。老龄化社会的到来,消费结构将发生巨大变化,老年消费品市场会变得越来越广阔。  相似文献   

16.
一、寻找我国经济新增长点的路径 当前,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是保证我国经济快速、持续、健康发展的战略性决择。在商品经济和市场经济的条件下,社会生产是生产、交换、分配和消费的再生产过程,经济增长与再生产的四个环节都直接相关。所谓寻找新的经济增长点就是寻找这四个环节中的薄弱环节,所谓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就是培育这一薄弱环节,由此入手带动整个经济的发展。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经济的迅速发展,我国经济已实现了从卖方市场向买方市场的转变,经济发展已从资源约束为主  相似文献   

17.
能源碳排放是全球温室效应最主要的贡献因素,要实现低碳发展,必须调整能源消费结构。本文基于分省能源终端消费数据,采用K-means聚类法和STIRPAT模型,对中国省级层面四大类能源的消费比重、时空分异、演化及其影响因素的研究结果表明:(1)1990—2014年间,各省煤炭消费比重不断降低,不同省区在不同时段石油消费比重变化呈现多样性特征,各省天然气消费比重整体仍处在较低水平上,电力与热力消费比重整体保持着持续增加的趋势;北京、天津、上海、江苏、广东、海南、甘肃、青海和宁夏处于相对较优的低碳能源消费结构;(2)1990—2014年期间,中国能源终端消费结构呈现出不断改善的趋势,其地域分布一方面呈现出明显的地带性分布特征,同时也表现出一定的产地消费导向特征;(3)能源消费强度、第二产业比重、能源生产结构和资本投入等依次对以煤炭为主的能源消费结构有正向促进作用;土地城市化、能源自给度、科技进步和进出口贸易等具有反向抑制作用;而人均GDP、人口城市化和实际利用外商直接投资的作用不显著。建议在省区层面着力调整能源消费结构,关注河北、山西和贵州等地能源产地消费导向问题,并通过加快推进产业结构高级化进程、合理安排城市化进程、提升科技创新能力和增强对外开放水平,以有效改善各省能源消费结构、降低碳排放,实现低碳发展。  相似文献   

18.
经济与环境协调发展的模型分析与计量检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邹庆  陈迅  吕俊娜 《科研管理》2014,35(12):175-182
为了分析经济与环境间能否实现协调发展,本文首先将资源环境因素纳入内生经济增长模型,运用最优控制方法得出了可持续发展能否实现以及实现条件。在此基础上,以我国1995-2011年30个省的CO2排放为例,通过构建联立方程模型和运用3SLS法对EKC假说进行了计量检验。结果表明:(1)当消费跨期替代弹性等满足一定条件时,即可实现经济与环境间的协调发展;(2)虽然现阶段经济增长与CO2排放呈正向变动,但EKC假说仍是成立的,即我国最终能实现两者间的协调发展;(3)工业结构、贸易开放度和城市化水平对碳排放不利,能源强度、一次能源消费结构和环境规制则正好相反,其中能源强度是影响碳排放的关键因素。  相似文献   

19.
消费是推动经济增长的重要动力,而消费之所以能推动国民经济的增长,是由于消费结构的转换和升级,同时,消费结构的变化是产业结构演进的根本和最终动因,它为产业结构、产品结构的调整提供方向.通过对江西省城镇居民消费结构的特点及其发展趋势进行数据分析,揭示出消费结构的变动规律,为调整本省产业结构、制定经济政策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20.
通过对比分析2010年以来我国信息消费规模及消费总支出的增长、居民消费支出和居民收入的增长,揭示了我国信息消费的发展特征。通过构建信息消费率和信息消费贡献率,研究了2010年以来我国信息消费对经济增长的影响。构建了信息消费系数,揭示了我国信息消费水平的发展阶段及其特点。深入分析了我国信息消费结构变动的趋势、规律和发展特征,进而提出信息消费是拉动内需增长的重大领域。最后就促进信息消费、开拓信息消费市场提出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