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读者之声     
湖北黄石市大冶有色冶炼厂宣传部彭建华:我原是一名普通工人,多年来酷爱《新闻与写作》,对我有帮助。尤其是“新闻来稿评析”、“新闻写作方法谈”、“当好通讯员浅谈”等栏目,诲人至深,百读不厌。通过学习,取得了可喜的成绩。被《人民日报》、《中国青年报》等全国数十家新闻媒介用稿1000多篇,连续10年被评为优秀通讯员、标兵通讯员,并被聘为黄石市中心报道组成员。  相似文献   

2.
我沒有进过什么新闻专门学校,也没有迈过任何新闻培训班之类的门槛。我之所以能够连续三年被《华北石油地质报》社评为优秀通讯员和记者;能够在1990年“石海记者站”通联工作会上连中三元(被评为优秀通讯员,一篇消息和一幅图片分获二等奖);竟然也能够登上了《河南日报》和《中国地质矿  相似文献   

3.
读者之声     
甘肃嘉峪关市酒钢原料处宣传部王鹏:《新闻与写作》,使“半路出家”的我由“外行”变成了“内行”。自一九九0年至今,我已在中央、省、市级报刊、电台发表新闻稿件200余篇,两次被《甘肃工人报》评为优秀通讯员。《新闻与写作》确实是一本质  相似文献   

4.
我是北京市崇文区粮食局的一名兼职通讯干事,在完成本职工作的基础上,从一九八一年开始坚持利用业余时间写稿,三年来,我写的稿件被《北京日报》、《北京晚报》、《工人日报》、北京人民广播电台等新闻单位采用一百三十多篇.去年,我被崇文区评为“优秀通讯员”. 我在写稿中的体会是,做为通讯员只有加强理论和政策的学习,不断提高对客观事物的观察判断  相似文献   

5.
近几年来,我写的稿件被新闻单位采用的日渐增多,并连续被《贵州日报》、贵州人民广播电台、《贵州工人报》等新闻单位评为优秀通讯员。因而,有的同行间我:你是凭“关系”还是凭“功夫”?  相似文献   

6.
我从1957年下半年开始写稿,到1994年底已37个春秋了。37年来,我在《人民日报》、《解放军报》、《经济参考报》、《工人日报》、《农民日报》以及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中央电视台等全国158家新闻单位刊稿5600余篇。连续13年被农八师、石河子市党委宣传部评为优秀通讯员,连续12年被兵团党委宣传部评为优秀通讯员,还被十多家新闻单位评为优秀通讯员。  相似文献   

7.
读者之声     
▲我是江苏淮阴商业学校企业管理专业的一名学生,名叫万建伟。我刚到学校,学校便让我负责宣传和通讯工作。我现在是校报《开拓》编辑、校广播站编辑和通讯组长。或许是我的兴趣和工作上的需要,我和《新闻与写作》结下了不解之缘。我的工作也收到了良好效果,受到了老师和同学的好评。先后被学校授予“优秀编辑”和“优秀通讯员”荣誉称号。贵刊的“当好通讯员浅谈”“通讯讲座”“新闻来稿评析”“刊林漫步”等栏目,内容丰富,有较强的可读性和适用性。美中不足的是“新闻来稿评析”嫌太单薄,内容也较单一,能否增加篇目,各种形式兼顾。  相似文献   

8.
2001年我荣获开封日报社通讯员好新闻奖,还被评为优秀通讯员。惊喜之余,体会到通讯员要脚踏实地写新闻。学习求“细”。各类报刊我都爱不释手,如痴如醉。自名“珍珠集”的小本子成了我的“随手宝”,里面记有“好标题”、“好导语”等,还粘贴了很多“好新闻”报纸剪样。现在,已存放近30本。我连续三年自费参加了开封日报社举办的通讯员培训班。不断地学、细致地钻、不停地写。心诚则灵,仅2001年,在《开封日报》等刊发稿件就40余篇。采访求“实”。《王庄村的民情夜谈会》被开封日报社评为通讯员好新闻,采访时颇费周折。…  相似文献   

9.
简讯     
平顶山12矿表彰优秀通讯员。元月五日,平顶山矿务局十二矿召开1990年度优秀通讯员表彰会,8名优秀通讯员获奖。会上,大家畅所欲言,这些业余通讯员在谈到自己写作中的甘苦时,不约而同地都提到了自己心爱的《新闻爱好者》,称她是“老师”、“朋友”、“指路人”。90年,该矿宣传科一年内共收到通讯员来稿285篇,其中98篇被局、市级新闻单位采用。(陈智)  相似文献   

10.
简讯     
开普公司为通讯员奖 《新闻爱好者》通讯员园地 日前,河南开普化工股份有限公司党委宣传部门作出决定,给予1999年度在企业宣传报道工作中取得良好成绩的公司优秀通讯员奖订2000年度《新闻爱好者》。 优秀通讯员们认为,《新闻爱好者》是一份雅俗共赏的全国新闻核心期刊,它犹如一位纯朴的老师,每月定期给通讯员们带来方方面面的知识,详细指导介绍先进经验,是通讯员们每期必读的杂志。相信2000年度的《新闻爱好者》将会给通讯员们带来更大的帮助。薛书增 通许县新闻报道 工作成绩显著 被河南省委、省政府命名为“文明单位”…  相似文献   

11.
基层通讯员在一起,常常互诉苦衷:有的为成天找不到新闻线索而发愁;有的为事情平平淡淡、没啥可写而苦恼;有的为采访受冷遇而抱怨,有的为每天发现的新闻线索太多,没有时间和精力去采写而发愁……笔者从事新闻工作十四年,年年被《莱芜日报》评为优秀通讯员,多次被《大众日报》、《农村大众》评为优秀通讯员.回顾从事报道工作的经历,我悟出了当好通讯员的几点心得,概括起来就是要有“六心”.  相似文献   

12.
梁斌 《军事记者》2005,(6):66-66
我从一名农村青年民兵成长为一名部队的新闻工作的。每年,我在省级以上报刊发稿均在100篇以上,多次被广州军区、广西军区评为优秀通讯员,年年被《广西日报》、《柳州日报》评为“十佳通讯员”或优秀通讯员,1次荣立二等功、3次荣立三等功、6次受到嘉奖。这些成绩的取得,离不开首长的爱护、关心和鞭策。感人的往事仍历历在目,令我终生难忘,催我不断奋进。  相似文献   

13.
我是一名业余通讯员,平常注重看书、读报、写稿,连续两年被县委宣传部评为“积极通讯员一,今年被《盐阜大众报》社和县委宣传部评为“优秀通讯员”。回顾自己走过的路程,我衷心地感谢无声的老师——《新闻通讯》给我的帮助。  相似文献   

14.
读者之声     
四川省峨眉冶金机械厂宣传部薛梅:我厂宣传部多年来坚持订阅《新闻与写作》。今年又将《新闻与写作》作为奖品奖给我厂15位优秀通讯员,以帮助他们提高写作水平。现在1—4期已发至他们手中,通讯员们纷纷称赞该刊办得好,尤其是“新闻来稿评析”及“当好通讯员浅谈”这两个栏目,密切联  相似文献   

15.
元月初,我莫名其妙地收到编辑部寄来的一份《新闻知识》(后来才得知是县电台为骨干通讯员赠订的)。我立即停下手头的工作,翻阅起这本杂志来。翻着翻着,被她吸引住了,竞错过了吃午饭时间。此后,我每月初都能按时收到《新闻知识》,并且每次都是从头至尾无一遗漏地阅读。个别篇目反复玩味。说实在话,我对其他刊物,大多翻翻篇目,拣重点的才浏览一下。《新闻知识》成了我离不开的朋友。我特別喜欢阅读“通讯员经验谈”。自己虽已写稿多年,但有时投稿不中便产生搁笔的念头。当读了与我有同样境遇的通讯员的经验时,被他们那种“不辍笔耕”贵在坚持的精神所感动。是啊,就是记者也难保每投必中,何况我们这些业余通讯员。没有爱心、恒心、信心,就不能成为优秀通讯员。于是,我又拿起了笔。通讯员的采写体会,为我提供了经验。可以使我在采写时少走弯路。几年来,我共在市级以上报刊发表稿件70篇。现在,稿件命中率在90%以上,这都得益于《新闻  相似文献   

16.
“盘点”去年刊稿的数量,令自己也惊讶:在省、市以上新闻单位刊稿138篇,其中中央级新闻单位21篇。分别被《人民铁道》评为百佳通讯员,被《中国企业报》、《经济早报》聘为特约通讯员,被江苏《党的生活》杂志聘为特约评刊员。你要我对投稿“招数”实话实说,那就是要树立通讯员投稿的“负责观”。对事实负责。这是对通讯员最重  相似文献   

17.
贵在坚持     
我是个残疾人,是个“半路出家”的农民通讯员。以前,我只是爱读书,喜看报,好写写画画。自1990年起,我订阅了《新闻爱好者》和《新闻与写作》等新闻写作的辅导刊物,受益匪浅。从此,我真正成为一名新闻爱好者。 我受《新闻爱好者》的启迪很深,对那些名作家、名记者的“新闻生活”很羡慕,决心扎根“通讯员园地”,深入“文字病院”,进行新闻写  相似文献   

18.
初学写稿,因为不得要领,眉毛胡子一把抓,自己觉得什么都重要,就把采访到的材料稍微加工整理,投寄给报刊、电台,结果是泥牛入海无消息。为此,我也曾对写新闻稿失去信心,认为自己在报刊,电台等新闻单位“没关系”,所以屡投不中。恰在这时,一位老通讯员向我介绍了《新闻知识》杂志,并送给我一本阅读。当我拿到这本杂志后,真是爱不释手,花了三天时间仔细看了一遍,我觉得这本杂志办得好,它设有二十多个栏目,尤其是《得奖新闻采写谈》、《新闻业务讲座》、《采写体会》、《我与新闻知识》及《通讯员之友》等栏目,更是贴近我们通讯员,就好象新闻老师给通讯员上课一样,效果非常好。 在《新闻知识》的帮助和指导下,近几年来,我的写作水平大有提高,不但经常为厂广播站写稿,还结合本厂实际,向报刊、电台投寄了许多新闻稿件,每年的“征文”稿件总有几篇获奖,我采写的《那山、那水、那情》一稿,被《三峡潮》一书收录,获得优秀奖。与此同时,我还被《陕西工人报》、《军工报》、《铜川日报》、《铜川人民广播电台》、《现代文化报》聘为特约通讯员和特约记者。  相似文献   

19.
我担任通讯员两年多来,先后在省以上报刊、电台发表了270余篇文章;有5篇编入中国广播出版社出版的《社会新闻集锦》一书;2篇获省优秀广播稿一等奖;1篇获全国优秀广播稿二等奖。一些素不相识的农村通讯员写信给我,问:“你的天地只有一个乡,为啥抓了那么多新闻?”说  相似文献   

20.
我是一名基层业余通讯员。从1983年九月以来,先后在报刊、电台发表稿件135篇,连续3年被《江汉石油报》评为优秀通讯员,荣立二等功一次。近3年业余新闻写作中我的体会是; 第一、处处留心,使大脑成为捕捉新闻线索的“永动雷达”。平时同一些同行们闲扯,有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