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黄靖 《科教文汇》2008,(20):86-86
本文认为提高作文教学效益,必须要从学生的实际出发,根据学生的个性特征和认知水平,实现三个转变:即要实现由“为他人作文”到“为自己作文”的转变;要转变先“作前指导”再“学生写作”这一程式化的教学模式;要实现由程式化评语到“师生心灵对话”评语的转变,只有实现了这三个转变,才能有效地提高高职作文教学效益。  相似文献   

2.
蔡良好 《知识窗》2012,(9X):44-44
<正>作文评改是作文教学的一个环节,其中凝聚了教师评判和审阅的心血。写作文评语是作文评改的方式之一,也是师生进行写作交流的一个渠道。曾经,学生也很关注教师的作文评语,会因为作文得到教师的称赞而欢欣鼓舞,或者因为遭到教师的批评而灰心沮丧。然而,有时学生并不能完全明白教师评语的意思,而教师在评改学生的作文时,也经常感到困惑,不知应该怎样写作文评语,才能明确地指导学生写作,提高学生的写  相似文献   

3.
陈卫新 《科教文汇》2009,(12):122-122
评改是作文教学中的重要一环,给学生作文下评语,则是这一环节的点睛之笔。叶圣陶先生说:“批改不易挑剔,要多鼓励,多指出优点,此意好。”然而,传统的作文评语大多公式化、模式化,僵化教条的语言不仅不能激发学生的写作热情,而且还会让学生产生畏惧写作的心理。本文就从学生的角度出发,来谈谈如何在语文教学中给学生作文下评语。  相似文献   

4.
冯丹红 《大众科技》2011,(6):139-140
作文评语作为一种特殊的言语形态,要它能起到沟通师生心灵的纽带,点燃学生写作热情,呼唤人生价值回归,让学生重视人格的养成及关注"我"这个生命个体的发展从而迸发出文学创作火花的作用,就要求老师必需放弃"句子通顺、结构完整、中心突出"等千篇一律的评语模式,以有效的情感式作文评语从关注字词句结构转向关注创作主体的。  相似文献   

5.
殷长青 《科教文汇》2010,(14):102-102,104
传统的作文批改一般是对每篇作文都要写详细的评语。这不但耗时而且效率不高。笔者对高三学生作文的批阅进行了一些改革,把全班的作文分类,选取一些有典型意义的作文详细批阅,并把评语形成文字印发给全班,让学生结合范文品读评语。经过两个学期的改革,发现这种做法能切实提高学生的作文鉴赏力,学生的作文水平有了明显提高。  相似文献   

6.
传统的作文批改一般是对每篇作文都要写详细的评语。这不但耗时而且效率不高。笔者对高三学生作文的批阅进行了一些改革,把全班的作文分类,选取一些有典型意义的作文详细批阅,并把评语形成文字印发给全班,让学生结合范文品读评语。经过两个学期的改革,发现这种做法能切实提高学生的作文鉴赏力,学生的作文水平有了明显提高。  相似文献   

7.
德央 《西藏科技》2011,(11):46-46
对于语文教师而言,批改作文常常让他们觉得无可奈何。对于学生而言,教师的评语总是让他们。那么,如何评改学生的作文呢?笔者从老师批改作文及对学生作文的评语总让学生心灰意冷、长期这样批改学生的积极性自然就荡然无存等方面发表了自己的观点。  相似文献   

8.
语文教师在作文教学中普遍存在着老师批改作文,学生看评语的现象。这样,学生错误地认为修改作文是教师的事,不仅得不到作文修改与推敲方面的锻炼,还会养成写完了事的不良习惯。作为语文教师要转变观念,通过以读促改、以批促改、上好讲评课,把作文教学的着力点放在培养和提高学生修改作文的能力上。  相似文献   

9.
语文教师在作文教学中普遍存在着老师批改作文,学生看评语的现象。这样,学生错误地认为修改作文是教师的事,不仅得不到作文修改与推敲方面的锻炼,还会养成写完了事的不良习惯。作为语文教师要转变观念,通过以读促改以批促改、上好讲评课,把作文教学的着力点放在培养和提高学生修改作文的能力上。  相似文献   

10.
作文教学一直是中学语文教学的重点难点。老师不知道如何进行有效指导,学生不知道如何提高写作能力。如何进行指导呢?要让作文走下神坛,放开学生的胆,解放学生的眼,放飞学生的心,培养他们的写作兴趣,激起他们写作的愿望;要让作文走进生活,鼓励学生摘抄积累、自主写作,让写作成为他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老师教学也应该有序化,进行专项训练,讲解写作技巧,同时让学生学会自评自改,切实提高写作能力。  相似文献   

11.
马昌军 《科教文汇》2008,(19):93-93
评语是作文批改中的重要一环,因为评是改的基础,评为改服务,改是评的目的,是作文教学环节中的点睛之笔。作文评语必须改革,朝着人性化—“以做人为作文之本,用作文促进做人”的方向改革,并以此为契机教育学生边作文边做人。则与学生做心灵的对话,心灵的零距离接触。  相似文献   

12.
本文认为提高作文教学效益,必须要从学生的实际出发,根据学生的个性特征和认知水平,实现三个转变:即要实现由"为他人作文"到"为自己作文"的转变;要转变先"作前指导"再"学生写作"这一程式化的教学模式;要实现由程式化评语到"师生心灵对话"评语的转变,只有实现了这三个转变,才能有效地提高高职作文教学效益。  相似文献   

13.
作文教学,尤其是作文修改,因为没有固定的模式可依,没有现成的道路可走,一直以来,都是语文教学的一大难点。传统的“学生作,教师改”的作文批改模式,套路深,模式老,老师的批改重在指出习作中的缺点与不足,老师批改纠错的初衷,是想把错误摆在桌面上,以引起学生足够的重视。但在教学实践中,这种批改方法,不但不能引起学生足够的重视,反道在学生写作兴趣上泼了一盆冷水,学生作文上交之后,对自己的习作能不能得到老师赏识总是怀揣期待。当这种期待的火花,一次次被冷水浇灭之后,学生便不再期待老师的评价,写作的热情也慢慢消退。老师费时费力,学生不买账,写作批改成了令师生头疼的一件事。正所谓“作文一笔糊涂账,改与不改一个样”。写作如学习一样就是要我学,要我写,缺少了写作的主动性,缺少了写作的自觉性。如何通过作文批改,重新点燃学生写作的火苗,燃起学生写作的兴趣之火,让学生爱上写作,变要我写为我要写,是语文教师在作文评价教学实践中努力的方向。  相似文献   

14.
评改是作文教学中的重要一环,给学生作文下评语,则是这一环节的点睛之笔。叶圣陶先生说:"批改不易挑剔,要多鼓励,多指出优点,此意好。"然而,传统的作文评语大多公式化、模式化,僵化教条的语言不仅不能激发学生的写作热情,而且还会让学生产生畏惧写作的心理。本文就从学生的角度出发,来谈谈如何在语文教学中给学生作文下评语。  相似文献   

15.
老师指导学生观察积累要狠下功夫,要有意地锻炼和培养学生观察事物、分析事物的能力,这才是解决学生写作缺乏材料即“治本”的有效措施。指导时,老师要培养两种学习能力。一是学会从观察中发现以前未发现的事物特点;二是学会记录这些新的发现,并加以合理想象,通过整理、分析,转化为作文材料。  相似文献   

16.
吴小彬 《科学中国人》2014,(3S):220-220
《新课标》上明确指出:写作教学要“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要求学生说“真话、实话、心里话,不说假话、空话、套话”。而如何才能做到呢?这是众多老师一直发愁的问题。长期以来,由于种种原因,写作成了困扰广大语文老师和学生的一大难题。我们农村小学更是如此。很多学生怕上作文课,作文错别字多,词汇贫乏,言不及义。针对学生作文中的诸多问题,总结作文教学的困惑,以及相应的对策。认为作文教学必须认清问题,从培养写作兴趣入手;调动学生的写作积极性,注重学生的生活实践和阅读积累;把评改交给学生,运用多种多样的作文评改方式,才能切实提高作文水平。  相似文献   

17.
作文训练是一条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途径 ;互批作文则是冲破写作定势、提高学生创新作文能力的重要环节。因为反复互批 ,可以引起争辩 ,使无疑处生疑 ,从而达到拓展创造性思维、提高智力水平的目的。这种“互改—互批—互评”的意义在于三个方面 :一、打破了束缚创造力的“思维定势”学生对作文的“一作一批”,见惯了 ,感到满足 ,不再有什么“非份”要求。有了这种“定势”,知识上少有长进 ,思维上没有创新。而反复互批“作文”,于不疑处“设疑”,就能摆脱“一作一批”的习惯性程序的羁绊 ;就能对老师的面评和同学的批改进行纵横推敲、追根究…  相似文献   

18.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学生获得知识的强大动力,是提高学生作文能力的内在力量。让学生在激励性评语中、比较中、自我展示中获得成功,从而激发学生的兴趣。  相似文献   

19.
作文评语是老师与学生沟通次数较多、范围较大的一种文字交流方式,对提高学生的作文水平,激发学生作文的兴趣,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小学中年级学生初试写作,就像婴儿牙牙学语,他们所用的每一个特别贴切的词语,所造的每一个特别精彩的句子,都使我兴奋不已.  相似文献   

20.
<正>近几年以来,作文一直是困扰老师和学生的一大难题。许多学生可以说达到了"谈作文色变"的地步,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有很多。如何改变这一局面也成了许多语文老师面临的一大难题。作为一名年轻的语文教师,虽然经验尚浅,但也在教学过程中逐渐摸索了一些作文教学的方法:一、注重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正所谓"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要想学生能够写出好的作文,首先要让学生爱上写作文,让他们产生写作的兴趣。孔子曾说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