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张燕 《考试周刊》2012,(19):12-13
徐志摩的散文《我所知道的康桥》集中体现了他“爱、美、自由”的单纯信仰和人生追求,向我们袒露了至情至性的纯关人格和人性。  相似文献   

2.
王忠杰 《考试周刊》2012,(39):10-11
徐志摩的散文情感充沛,文采斐然,呈现出浓丽华美、空灵飘逸的独特个性。本文以徐志摩散文《我所知道的康桥》中的修辞手法为例,探究徐志摩散文风格的成因。  相似文献   

3.
徐志摩的散文《我所知道的康桥》和诗《再别康桥》,既记录了他思想发展的轨迹,又展现了他文学创作的成就,从中不但可以看出徐志摩作品中的意境美、动态美、韵律美和语言美,也可以感受到散文和诗所表现的现实与想象、客观与主观、渐入与投入的不同,用不同体裁表现同一题材,且美伦美奂,又各具特色,正见徐志摩左右逢源、才力富厚的大家风采。  相似文献   

4.
<正>徐志摩在英国剑桥留学期间所记《康桥日记》的下落已经明晰。我近读胡适日记,便知道了这争来要去的三册日记的下落。胡适日记曰:"读志摩(1921年)的《康桥日记》有一段云(其为英文现译如下):七十多年前,麦考利在他的日记里评论道:现在,研究把意义弄得清楚明白的这种重要的艺术是如此之少!除了我本人,别的有名的作家很少思考这一点,许多人似乎  相似文献   

5.
一、漫溯康河 (播康桥照片)这是康桥,徐志摩从这里开始他的寻梦之旅,而《再别康桥》就是诗人寻梦之旅的一次沉默放歌。今天,我们就沿着岁月的河流漫溯,重温他那康桥之梦。  相似文献   

6.
徐志摩是一个才气横溢、交游极广的浪漫主义诗人。《再别康桥》以其独特的魅力把徐志摩的诗歌创作艺术推向了顶峰,同时这部作品被学术界公认为是中国现代诗歌史上脍炙人口的经典名篇。康桥曾寄托着诗人美好的人生理想.对徐志摩来说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因此,他后来曾满怀深情地说:“我的眼是康桥教我睁的,我的求知欲是康桥给我拨动的,我的自我意识是康桥给我胚胎的。”  相似文献   

7.
【我解读】 “康桥的灵性全在一条河上;康河,我敢说是全世界最秀丽的一条水。”这是徐志摩在《我所知道的康桥》一文中对康桥的倾心之赞。对康桥如此的挚爱,使得诗人情不自禁地将诗情浓缩于康河之上,于微波柔情中建构出一片圆融唯美的艺术意境——《再别康桥》。  相似文献   

8.
<正>1921年,初入剑桥大学的徐志摩就对充溢英国的"大自然情结"充满浓厚兴趣。他发现,当时英国诗人大多都是大自然的观察者、爱好者和崇拜者,特别是湖畔诗人对于自然风物的长久痴迷和沉醉崇拜的风尚,强烈地触动了青年徐志摩的诗心,从而成为他的浪漫诗情的母体。由此,他的文艺观开始形成。这时的徐志摩常常独自一个人痴痴地游走于康桥之上,聆听近村的晚钟声,河畔倦牛的反刍声。大自然的优美、宁静、和谐在这星光与波光的契合中不期然给予他灵感。他曾经满怀深  相似文献   

9.
试论徐志摩散文的情感特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徐志摩是中国新文学中“新月派”的代表作家。他以诗歌饮誉文坛,在散文创作上也别具一格。他生前出版了《落叶》、《巴黎的鳞爪》、《自剖》3本散文集;遇难后,有人替他编印了《秋》、《爱眉小札》和《志摩日记》等,还有数十万字的散文散见于当时的报刊杂志上。这些写于20年代的散文作品,与他的诗作一样,富有浪漫才情,充分展示了自己的内心世界。笔者曾在《徐志摩散文的诗化特征》一文中论及他的文体风格,本文将着重探讨其散文的情感内涵和抒情特色。  相似文献   

10.
绝唱     
一篇《再别康桥》使我遇见了志摩,也爱上了志摩;一部《人间四月天》令我体味了志摩,也感触了志摩。于是在假期我与好友一起拜访了徐志摩故居之海宁小洋房。光亮人生一句“他唱,直唱得旅途上到处点上光亮,层云里翻出玲珑的月和斗大的星”,在我嘴里被反复地吟诵着。这正如志摩那短暂的生命,  相似文献   

11.
艾巍 《文学教育(上)》2008,(20):100-100
“轻轻的我走了/正如我轻轻的来/我轻轻的招手,作别西天的云彩……”这跳跃的文字常常将我带人清波荡漾的康桥,欣赏一首悠扬的康桥乐曲,从中领略徐志摩诗化的人生。诗中表达的阵阵轻乐和徐志摩深崇闻一多先生在诗歌创作上关于“音乐美、绘画美、建筑美”的主张有关,《再别康桥》将“音乐美”发挥得淋漓尽致,  相似文献   

12.
打小就喜欢《再别康桥》这首诗,很想有机会在课堂上和学生一起为它唯美的意境面陶醉。记得在一个孤寂清冷的冬日晚上,友人给了我一本《志摩的诗》。耶个晚上我如获至宝,从此记住了一个用生命抒写爱、自由和美的诗人——徐志摩。  相似文献   

13.
“他太任性。”读到他的散文时,我这么想。“他太任性,虽然很热情。”读到他的诗时,我这么想。“他太任性,不属于这个世界。”听说他的故事时,我这么想。“他死的方式还是那么任性。”看到胡适悼他的文章时,我这么想。第一次听到“徐志摩”三个字,觉得这个名字很美。再读到那首脍炙人口的“悄悄的,我走了,正如我悄悄的来,我挥一挥衣袖,不带走一片云彩”,觉得这句诗,这名字实在是种极完美的搭配。在散文《我所知道的康桥》中,那诗化的语言所描绘的如画的景色固然令人陶醉,但我更欣赏他那段关于单独的妙论。他喜欢独处,这不论是在《我所知道的…  相似文献   

14.
朦胧空灵的康桥世界--浅析《再别康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康桥,即英国著名的剑桥大学所在地。1920年10月—1922年8月,诗人曾游学于此。康桥时期是徐志摩一生的转折点。诗人在《猛虎集·序文》中曾经自陈道:在24岁以前,他对于诗的兴味远不如对于相对论和民约论的兴味。正是康河的水,开启了诗人的性灵,唤醒了久蜇在他心中的诗人的天命。因此他后来曾满怀深情地说:“我的眼是康桥教我睁的,我的求知欲是康桥给我拨动的,我的自我意识是康桥给我胚胎的。”(《吸烟与文化》)  相似文献   

15.
徐志摩的随笔式散文《我所知道的康桥》一经问世即成为阅读经典。作者借画家的笔法抒写康桥的景物,运用中国水墨画与西洋油画的不同绘画技法,为我们呈现出灵性优美、自然生动的康河风光,这使得全文具有一种浓郁的绘画美,堪称一篇杰出的美文。  相似文献   

16.
“康桥” ,现在通译为“剑桥”。剑桥是英国东南部城市 ,位于剑河(即“康河”)之上 ,英国历史悠久的剑桥大学就在这里。剑桥大学创立于 12 0 9年 ,由数十个学院组成。中国现代文学史上著名的浪漫主义诗人、“新月派”代表徐志摩于192 0年 9月从美国到英国 ,先在伦敦大学政治经济学院攻读政治经常学博士学位 ,后进入剑桥大学王家学院 ,成为特别生 ,随意选课听讲 ,直到 192 2年 8月回国。在回国之前 ,他作了长诗《康桥再会吧》。 192 5年 3月 ,徐志摩到欧洲漫游 ,4月到英国。 192 6年初 ,写出散文《我所知道的康桥》。 192 8年 6月 ,诗人再次…  相似文献   

17.
我看鲁迅     
读小学时,妈妈总是读鲁迅先生的章给我听,我总是不耐烦地对妈妈说:“妈妈,拜托您别读了,您老是读鲁迅的章,我都听厌了。我知道他是伟人,是作家,可我并不喜欢他的章呀!”没想到升人初中后,我竞对鲁迅先生有了和以前完全不同的认识,对他的章更是爱不释手。  相似文献   

18.
徐志摩曾经说过,他这一生的周折,大都寻得出感情的线索。在这里笔者并不是要先验地套用这句话来理解《再别康桥》,只是在重读《再别康桥》后确实感到两者之间有一种内在的联系。在1922年8月徐志摩离英返国前夕曾作《康桥再会吧》,从题目上来看“再会吧”,“再别”似乎都是作别,  相似文献   

19.
一个二十岁的女孩写信给我,说是看了我的书,觉得我会理解她,因此想把自己的故事说给我听。这封信不长,故事也很简单,女孩喜欢上了一个并不熟识的男孩子,而这个男孩子是有女朋友的。女孩知道他们是不可能有任何结果的,但还是跑到男孩子家附近谋了份工作,只为能每天都看见他,而事实上看见的常常是他和他的  相似文献   

20.
《再别康桥》是著名诗人徐志摩的代表作,它是作者重游康桥前后甚至整个人生苦旅中的一次心灵放歌。其艺术特点是通过描述康桥之景来抒发内在的深情,意境优美,情景相生。而作为新月诗派重要代表的徐志摩在实践闻一多提倡的“三美”主张中,更是将音乐美发挥到了极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