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读李思强先生诗集,如同看一面镜子,读出了他生命历程的真实和丰富,引起我心灵冲撞和共鸣,我最强烈的印象是他坦诚、亦如赤子的诗人,他向往海洋,讴歌生命,他是海鸥,翱翔在大海上空,他是海洋的精灵,在狂涛惊涛中歌唱;历经坎坷,他洞察这个世界,冷眼放洋观世界,用自己人生的阅历审视时代的进程,也向自己人生海洋的彼岸拼搏,招一招手,告别昨日的他,面向新的未来.这本集子分八辑,但突出体现在诗里的李思强先生的海洋情结,无论从"走出老牛坡"诗中第四节:来到海边听涛声/那涌起的浪/那迭起的波/我任浪拍击/我任风触摸/还是我的牛悄悄地告诉我/这是妈妈心中的河;也无论从"实践者"诗中:绕海转了十八圈/如歌的涛声依旧,都可以印证这一面.而在"海之心歌"一诗中,诗人这种向往海洋的情结表现的更显现,尤为最后两节:  相似文献   

2.
友人送我一本诗集———一本印刷精美飘散着墨香的新书。捧在手中仔细观看 ,虽不曾细读 ,却早已惊喜不已 ,一颗被天气的溽热折磨得慵懒浮躁的心 ,顿时来了精神。因为它是吾友牛人由作家出版社出版的第一部诗集 ,也是这位如牛一样的关中汉子在他跨入人生秋季的一份难得的收获。于是这本厚厚的集子便在我的手中沉甸甸着。不容易啊 ,一位大公司的当家人 ,一个一丝不苟一心扑在事业上的企业家 ,虽说他喜好文学 ,也常写点小诗 ,但一个忙字捆绑了他 ,想要真正弄出点名堂 ,谈何容易。牛人毕竟是牛人。谁料他竟心存大志 ,居然在诗坛沉寂几乎被人遗忘…  相似文献   

3.
我是用逼近秋天的心理 ,打开这部诗集的。作为诗人 ,我喜欢在秋天里读诗。仰望天空中一片比一片白净的云朵 ,这个时候 ,能走进我视野里的诗 ,无疑都是透明的。可以这么说 ,面对诗人李思强《彼岸挥手的孩子》 ,我突然颖悟“纯粹”一词意味着什么 :纯粹的季节 ,纯粹的生命 ;纯粹的感觉 ,纯粹的魅力 ;纯粹的艺术 ,纯粹的人格。而这“纯粹”的一切 ,都让他接替秋天 ,很经典地还原在众人走过的 ,或是阅读着的大地上。这期间 ,我捕捉得最多的 ,是什么在诗人的呼吸中燃烧 ,并且一直燃烧着。记得彼岸的诗人余光中说过 ,把初秋的云朵裁下来 ,宜绘唐寅…  相似文献   

4.
李思强是一位农民 ,是共和国的同龄人。他在为自己的诗集《彼岸挥手的孩子》(作家出版社 2 0 0 1年 7月第一版 )所写的序言中有言 :“据说我父亲很勤劳是后来学的 ,因为他的父亲是地主。”这无疑涉及到了中国的地主———不说全部 ,只说其中的一部分 ,他们的致富 ,是不是也有勤奋的因素在起作用这样一个多少有一点离经叛道的理论问题。对此 ,我不想在这篇文章里加以议论。但无法回避的事实却是 ,由于有着这么一位地主爷爷 ,在“以阶级斗争为纲”的那几十年岁月里 ,李思强就只能无奈地成为社会的弃儿 ,其遭遇正如他自己所云“蹉跎岁月三十余…  相似文献   

5.
诗歌是文学艺术的最高级形式 ,因为诗与人在生命和心灵的深层血魂交融 ,高度统一 ,没有真切的人生体验和感悟 ,就不可能感发 ,而且必须意象生动 ,意境幽美 ,诗句清新凝炼 ,形式奇丽妙美。正如牛人在《诗》中所写的 :用一杯 /灵魂的酒 /把心点燃 ;又如在《诗人》中所写的 :你是诗 /我是人 /微妙的幽会 /来自心底 /可见诗之美妙和难以读解。那么 ,怎样解读和欣赏作者的诗呢 ?一、从人生道路寻觅心灵轨迹在作者的诗中 ,《走出老牛坡》是最重要的一首。因为这是作者对自己人生经历的完整抒写 ,全诗四节 ,可理解为 :诞生的悲剧 ,命运的选择 ,生命…  相似文献   

6.
当我接到诗人李思强的诗集《彼岸挥手的孩子》 ,首先我被这部诗集的精美装帧所吸引 ,随之打开诗集被一首首动人心魄的诗篇所震撼。诗有韵律情趣、归纳排比的创作特征 ,结构灵活 ,思想深邃 ,形成全诗的厚重感。诗人把激情与非凡的想象当作《彼岸挥手的孩子》 ,在大海中遨游 ,在时空中穿梭 ,让读者随诗人的浩瀚而观瞻苍穹 ,饱览一种博大与雄浑。李思强是秦地长安城郊区土生土长的诗人 ,尽管这块“秦中自古帝王都” ,有肥沃而富饶的土地 ,但肥沃的土地却没有让他感到丰腴与富庶 ,在饥饿与劳顿的切肤之痛中 ,他有了一种真切的生命感受。当这种感…  相似文献   

7.
诗人李思强 ,男 ,自号牛人 ,西安东郊灞桥人 ,与共和国同龄 ,当代企业家。在 5 0余载的蹉跎岁月里不断与命运抗争 ,先以农耕为伴 ,又习瓦工木工 ,再染指诗书画 ,自修完成大学课程。现为西安氵产河开发区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总经理。工作之暇 ,喜好文学 ,时有诗作面世 ,尤以自由诗见长。《彼岸挥手的孩子》由中国作家出版社于 2 0 0 1年 7月出版发行 ,是李思强近年以诗人的情怀 ,抒意人生 ,讴歌改革开放的力作 ,使处于低谷中的诗坛激起微澜。为此 ,陕西省作家协会、陕西省文学家联合会举办李思强《彼岸挥手的孩子》作品研讨会 ,与会专家、学者畅所欲言 ,对诗人的奋斗历程、诗作的宏观构思、微观立意、写作技巧等方面进行了多方位、多层面的探讨和肯定。本刊特编发这组稿件 ,以企更多的读者了解诗人及其诗作。  相似文献   

8.
《图画》是蔡元培早期的文章。它所介绍的知识在当时比较新,现在来看则有许多不足之处。在备课时需要作些补充。例如:『体之感觉何自起,曰,起于远近之比例,明暗之掩映。』比例和明暗是客观景物给予人的部分透视现象。图画是客观景物的形状、色彩、明暗、距离等作用于人的神经引起的审美情绪的反映。仅仅说感觉起于『远近之比例、明暗之掩映』是不大全面的。  相似文献   

9.
《彼岸挥手的孩子》是诗人李思强奉献给诗坛的一束凝重而又坦诚的精神之花 ,正如作为一个企业家 ,他为社会创造着物质财富一样 ,他 ,李思强在物质上完成着他自己 ,实现着他自己 ,同时 ,他更在精神上提升他自己 ,完美着他自己。《彼岸挥手的孩子》明白无误地告诉我们 ,那个在彼岸挥手的孩子不是别人 ,而正是诗人李思强或者说是诗人李思强的诗作。这里李思强与诗作是一而二又二而一 ,是浑然不可分的。但 ,他们又是一种彼岸的存在。对于现实生活来说 ,李思强显然是一个有作为的精明的企业家 ;但不同于某些企业家的是 ,李思强还拥有另一个世界—…  相似文献   

10.
<正>"我们走着瞧!我这可算是恨上你了,恨上你们了!我再也不会回来了!"这是哈里去天堂前说的最后一句话。《天蓝色的彼岸》讲述的是主人公哈里在车祸后去向了另一个世界。他并不知道自己到底死了多长时间,他也曾试图回到他还活着的世界中去,并且对他的家人说一声抱歉。可是这在现实生活中是不可能存在的,他更加不可能说出那句埋藏在他心中好久的话。我们谁也不知道自己死了以后会是什么个模样,也许死后会等着去"天蓝色的彼岸"。可是当我们去了另外一个世界以后,留给家人的却是无尽的悲痛。因此,我们更应该好好地活下去,抓紧时间做自己想干该干的事情,去珍惜身边爱我们的每一个人。不要像书中  相似文献   

11.
《随想录》是巴金心灵历史的一块路碑,在思想上、文学上都获得了双向丰收。表现了对民族、祖国、人民真挚、深沉的爱,强烈的自审精神和忏悔意识以及讲真话的勇气,构成了作品深邃的思想品格和独特的审美境界。面对着这座令世人仰视的艺术高峰,人们无论从哪个角度去审视、观照,都会获得异样的感受和深刻的启迪。  相似文献   

12.
在这个信息爆炸、甚嚣尘上的时代,也许有时你会吃惊地发现,原来我们竟是如此匮乏文化的底气,紧张和浮躁困扰了你,使你的思想无法自由灵动,真我的心找不到宁静的栖息地,只能不由自主地随着脚步沉闷喘息。  相似文献   

13.
角度之一,本文的描写美。作者采用精雕细刻的电影特写镜头的方式,描写了“挥手之间”主席的形象、人们的心情以及当时具有崇高美的场景。特别走对那具有历史意义的瞬间,用了几个平凡的动词,把作者在前面的一切交待、铺垫融合在这里,把历史的沉思汇在一起。后面又交待了这壮举的不可估量的历史价值。飞机起飞,笔锋转向人群,他们“涌上去”,“挥手”,“仰着头”,“目光”,“望着”,“不肯离去”。这淋漓尽致的素描,刻画出人们依依惜别的深情。再加上“挥手之间”前后人们的心情描写,更加浓了文章的气氛。且这年手瞬间的壮  相似文献   

14.
6个专题,145篇手记,篇篇都是一个独立的话题。随时可以拿得起放得下,读有所得。尤其是中学校长、班主任和任课教师,读后更会受到深刻启发。所有读过李希贵同志《教育艺术随想录》的人都会得出这样的结论:杏坛随想教育金言——读李希贵《教育艺术随想录》□孟繁润  高密的教育界同行见到李希贵同志的《教育艺术随想录》感到格外亲切,因为书中写的都是大家过去已经和现在正在做的事情。大家都为有这样一位深谙教育规律,有明确教育思想的教委主任自豪。  当教育积重难返、举步维艰的时候,1991年,他以缜密的思考和改革家的…  相似文献   

15.
付洪岭 《山东教育》2010,(1):99-100
托尔斯泰说:“理想的书籍是智慧的钥匙。”法国启蒙思想家、教育家卢梭“构思二十年、撰写三年”而成的教育著作《爱弥儿》就是这样一本理想的书籍,书中处处闪耀着智慧的光芒,可谓“博大精深,字字珠玑”。  相似文献   

16.
一个偏远的农村突然通了火车,村民们好奇地看着一趟趟列车飞驰而过。有一个小孩特别热情,每次火车来的时候都站在高处向列车上的乘客挥手致意,可惜没有一个乘客注意到他。他挥了几天手终于满腹狐疑:是我们村庄太丑陋?还是我长得太难看?还是我的手势或者站的地方不对?天真的孩子郁郁寡欢,居然因此而生  相似文献   

17.
读巴金的《随想录》而不受感动者,不是中国人。可以说,《随想录》是新时期文学作品中最伟大的,它的作者是当代中国知识分子的良心。作者的痛苦、反省、深思、焦虑,忏悔既是个人的,又是中华民族的。这是一部与全民族共忏悔的伟大的“忏悔录”。  相似文献   

18.
每天,昼和夜不知疲惫地重复交替着。黄昏是媒介,以自己沙尘般的暗黄天幕,遮住夕阳绚烂而无边的霞光,遍地绿油油的屏障上洒满灿烂金光,屏障后的红光渐渐消逝——一天到此结束,黯然黑幕笼罩长空。夕阳,它多想再看一眼世界,再把泛黄的云朵染成五彩,可是黄昏不许:有些事你无法决定,就像生与死。  相似文献   

19.
《挥手之间》这篇散文,写的是一九四五年八月二十八日,伟大领袖毛主席离开延安到重庆去同蒋介石进行“和平谈判”,延安广大干部和群众去飞机场送行的情景。全国人民敬爱的伟大领袖,为了国家民族的前途和命运,尽一切可能争取和平,大智大勇,深入虎穴,同蒋介石进行面对面的斗争,这是我国革命进程中一个历史转折点上的重大事件。方纪同志当时在延安《解放日报》工作,是现场参加者,印象甚深,感受也甚深。写成文章,如果安上个《深刻的印象》、《一件难忘的事》、《永不磨灭的记忆》一类标题,也未尝不可。但这只是单纯从作者个人的记忆着眼,未能体现主席此行的深远意义与所产生  相似文献   

20.
夏志萍 《学子》2014,(3):33-33
正很多时候我们经常会听到一些家长为孩子作的美好规划:让我们家孩子周末去学钢琴,暑假学游泳,寒假学舞蹈……把孩子培养成一个全能的人;也有的家长总是苦于孩子的调皮:我们家孩子真是调皮,谁都拿他没办法;……孩子就像一本难以读懂的"无字书",很多父母在孩子的诸多问题面前常常不知所措,困惑不已,于是乎,父母们就会运用自己的意识强加给孩子要去学这个,要去学那个,往往结果事与愿违。如何能够让孩子真正的以兴趣的方式掌握好各方面的知识,发展更广阔的能力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