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谢荷生 《上饶师专学报》1991,11(6):29-32,58
本文从青年马克思的求实精神这一侧面探讨了科学唯物史观形成的内在机制。马克思从康德、费希特转向黑格尔,从继承黑格尔哲学转向对黑格尔哲学的批判,都是求实精神的生动表现,求实精神是青年马克思的思想的灵魂和宗旨,是马克思理论发展的内在动力。  相似文献   

2.
关于唯物史观的逻辑起点问题,学术有不同的看法,通行的主要有两种,即“物质起点说”和“实践起点说”,而笔者认为这两种说法都似有不妥,本文从对“现实的人”的涵主及“现实的人”作为唯物史观逻辑起点依据的揭示上,论证了唯物史观的逻辑起点就是“现实的人”这一例题。  相似文献   

3.
学术领域广泛将历史唯物主义的发展建立在马克思唯物史观的奠基作用之上,唯物史观与历史唯物主义之间是同义还是需要划分鲜明的楚河汉界,自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以来受到了广泛争论。无论是从哲学科学还是社会学的角度,对二者学科性质和哲学地位的归属都十分必要。在梳理唯物史观三大侧重维度和历史唯物主义三大意涵层次的基础上,从性质意涵、创立背景和学科界定的角度指出:不能根据唯物史观和历史唯物主义的表面区别而忽视其内在同一,划定严苛的楚河汉界并非明智之举。  相似文献   

4.
科学精神与道德精神是马克思唯物史观的双重维度。这一双重维度在马克思唯物史观的理论酝酿、理论雏形、理论创立和理论拓展四个发展阶段中,经历了"统摄于道德精神的科学精神之沉默与凸现——科学精神与道德精神的自为结合——科学精神与道德精神的初步有机统一——科学精神与道德精神的具体、自觉的统一"之渐进发展历程,在马克思唯物史观中获得生成性统一并不断融合、升华。  相似文献   

5.
物质生产是历史唯物主义的逻辑起点,是人类第一个历史活动.本文旨在研究"物质生产"这一理论在经济范畴的基本内涵,探讨物质生产是如何决定和影响社会经济的发展.在知识经济、信息社会发达的今天,辩证、发展、全面地认识马克思政治经济学理论,更能深入理解马克思主义科学体系,把握经济社会发展的规律.本文认为,马克思的物质生产理论对于解释现今的经济问题,如经济危机,仍然具有很强大的说服力,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6.
构建基于“公共阐释”的当代中国阐释学派,需要对西方阐释学和当代阐释学发展的现状作出深刻反思。反观西方阐释学发展的道路,在西方阐释学传统中,一直存在着“私独性”与“公共性”、“私人理解”与“公共理解”、“方法”与“反方法”之间的“阐释”的张力。在这种张力的支配下,阐释学要么演变为局限于某一特殊学科范围内的阐释学,要么成为...  相似文献   

7.
资产阶级学者以“人类中心说”和“物质决定论”蓄意制造马克思和恩格斯的对立是没有道理的。在马克思恩格斯的思想发展中既有共同点又有不同点,但他们都通过各自不同的道路共同走向政治经济学研究,进而共同创立了历史唯物主义。不能抹杀恩格斯在历史唯物主义创立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9.
《德意志意识形态》(以下简称《形态》)第一次清算以往青年黑格尔派,建构了科学的实践观点,阐明唯物主义历史观,所以被称之为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石。《形态》作为马克思主义历史观中最具特色和决定意义的理论成果,更加启发了当代理论界的诸多思考,至今仍然引发人们不断求索。为此,有必要探讨《形态》中的基本思想,分析唯物史观的主要内容和基本观点,结合现实阐述唯物史观的理论意义和当代价值。  相似文献   

10.
马克思历史哲学的逻辑起点是个人的存在,而根据人的存在与本质有区别的理论,马克思的历史观可以被表述为人的存在与本质统一的过程,统一所依赖的就是物质实践,于是可以用物质实践范畴统摄历史的本体结构,从而完成"历史之谜"的解答。  相似文献   

11.
科学性与道德性是马克思唯物史观的双重维度.可是,长期以来,国内外学界片面强调唯物史观的科学性而忽视了对其道德性的认识与研究,更没能将两者统一起来进行研究.这不利于我们完整准确地把握唯物史观.今天,在马克思唯物史观的研究中,坚持其科学性与道德性的统一性研究,深入反思并挖掘出其"真"的理论中"善"的追求,把信其真与信其善结合起来,具有非常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2.
关于马克思异化理论与唯物史观的关系,目前国外学界主要形成了两种不同的观点:一是“顶峰论”,二是“最远论”,都否认了异化理论对唯物史观确立的作用。我国学界把马克思异化理论当作仍未脱胎于黑格尔、费尔巴哈框架的不成熟作品,从而不太注重马克思异化理论与黑格尔、费尔巴哈的区别,相反地倾向于注重他们的联系,从而未能对异化理论与唯物史观学理关联的深入揭示。其实,在理论过渡上,马克思的异化理论与唯物史观是有深刻联系的,并且对唯物史观的确立有着重大的作用。这个作用主要是在变革近代哲学主题与范式上,通过“主体”的科学重构,克服西方传统认识论上“主客观同一性”论证的局限,使之转换和上升为本体论与认识论相统一的“主客体同一性”证明,建立了以融合了主客观的价值规律为内容的理论对象,最终完成真理观与价值观的统一,为进一步与历史观的统一和通向唯物史观奠定了基础。马克思异化理论研究是唯物史观学理建构的必要环节,是唯物史观确立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13.
唯物史观创立后,马克思对人和自然关系的研究较之前有了巨大发展.本文将从唯物史观创立前后马克思对人和自然关系的不同研究角度、对资本主义人和自然关系恶化的不同批判方式以及对解决资本主义社会人和自然严重对立的不同路径设想等三方面进行比较,以示唯物史观在其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14.
陈栋 《林区教学》2014,(6):66-67
唯物史观实现了社会历史观的伟大变革,成为哲学家们历来关注并激烈讨论的重要对象,不可避免地遭受到了许多质疑责难甚至被歪曲理解。根据时代与实践的要求,恩格斯晚年在一系列著作和书信中深入阐发并坚持了唯物史观的基本原则,并且创造性地丰富、充实和完善了其科学内涵,进一步捍卫和发展了唯物史观。  相似文献   

15.
16.
马克思唯物史观既是对社会发展过程的科学描述 ,同时也是从这一科学描述中生发出对资本主义社会的科学批判。这一科学的社会批判理论是对早期从人本学出发的价值批判理论的扬弃 ,是来自于资本主义社会的内在自我批判力的发现。可以说 ,唯物史观就是马克思主义哲学 ,把唯物史观仅作为一种实证学说 ,并从马克思早期著作中寻求一种哲学作为唯物史观的补充 ,都会导致对马克思哲学的误解  相似文献   

17.
李德顺 《铜仁学院学报》2010,12(1):24-28,40
马克思相距14个年头先后写出的两个纲领性的文件(《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和《〈政治经济学批判〉序言》)是他对自己新的哲学思想的集中表述。通过对这两个文件的深入解读和思考,可以清楚地看到,马克思哲学的理论特征和精神实质,在于它是一种以"实践的唯物主义"为基础,以历史唯物主义为标志的全新的哲学形态。  相似文献   

18.
"以人为本"的发展观与马克思主义哲学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杨谦 《教学与研究》2005,1(6):40-45
当代发展观经过了由"以物为本"到"以人为本"的转变,后者把一切人的最大化的全面发展视为社会发展的核心价值观和终极目标.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是"以人为本"发展观的哲学根据.要理解这一点,必须在理论上完整准确地理解唯物史观的出发点,要完整准确把握物质生产活动的双重意义.  相似文献   

19.
20.
考察马克思的成长环境、教育经历和思想发展历程,我们会看到马克思思想发展的各个阶段始终贯穿着浪漫主义的影响。这种影响表现在马克思古希腊艺术批评文本中就是存在着唯物史观和浪漫主义两种批评视野的交织,这两种视野构成我们理解马克思希腊艺术批评文本的双重维度。正视马克思希腊艺术批评文本视野的双重维度,特别是浪漫主义维度的重要作用,对于我们深入理解马克思主义文艺批评范式的内在本质特征,拓展马克思主义文艺批评的多维文化内涵,推动中国马克思主义文艺批评体系的时代创新具有示范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