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法制新闻报道中经常出现媒介审判现象,即媒介在司法审判前对涉案人员做了超前的审判预测.媒介通过带有主观倾向性的报道向受众展示"真相",进而影响社会舆论,用"媒介真实"向"客观真实"发出挑战.要使媒介审判回归于正当的舆论监督,新闻媒介要规范新闻报道、严肃新闻评论,对法制新闻报道、评论的最终目标应定位于普及法律知识、沟通社会信息、协调社会关系,用真实可靠的事实和公正客观的评论为受众展现真实客观的世界.  相似文献   

2.
真实是新闻的生命,坚持新闻的真实性原则是新闻自身特性的要求,是受众自身发展的需要,也是媒体自身生存的要求.但是新闻的真实性并不表示所有的事实都可以成为新闻,新闻报道必须加以选择.有选择就有倾向.这就引出了新闻的倾向性问题.在认识新闻的真实性和倾向性二者关系时,我们应看到新闻的真实性和倾向性之间是辩证统一的关系.这就要求我们在新闻报道中,应尽可能增强真实性,减少倾向性,做到客观公正、全面、平衡地报道事实.  相似文献   

3.
袁芳 《声屏世界》2016,(7):51-53
"澄清谬误、明辨是非"是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新闻舆论工作座谈会上提出的新闻媒体的职责和使命之一.要实现这一职责和使命,媒体必须在新闻报道方面做到客观真实,在新闻评论方面做到理性公正,在普及知识方面做到准确科学.  相似文献   

4.
运用新闻细节提升舆论引导的准确度、有效性及传播功能已成为提高舆论引导能力的重要一环。"新闻的客观性和真实性取决于新闻守门员对事实的选择。媒体对一个新闻事件的事实选择、概括、解释的倾向性决定了新闻报道的客观性。越公正、平衡、客观、准确地选择事实,新闻就越接近客观和真实。"①应该说,新形势下受众对新  相似文献   

5.
新闻客观真实性与政治倾向性是辩证统一的关系,这是因为: 第一、新闻客观真实性与政治倾向性的关系是物质与精神,存在与意识辩证统一关系的真实反映。辩证唯物主义认为: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反映物质;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又反作用于社会存在。新闻的本源是事实即物质东西,新闻报道的内容与形式,在本质上都是物质的、客观的。新  相似文献   

6.
徐斌 《新闻实践》2011,(12):F0003-F0003
新闻的客观、公正,是新闻报道的一条基本准则;新闻的倾向性,是新闻报道的一条基本规律。这两条看起来是矛盾和冲突的,但这恰恰是新闻的两个不同面。只要新闻真实这个核过硬,那么,新闻报道这个果,越多面就越丰富、越多彩。  相似文献   

7.
"新闻审判"(trial by newspaper),也叫"媒介审判",是指"新闻报道干预、影响审判独立和公正的现象"。原是西方媒体中的一个概念,这两年在中国国内不断被人们提起。新闻审判意指新闻报道超过法律规定,干预、影  相似文献   

8.
出现在大众传播媒体中的"偏向"现象,是相对于新闻报道能否做到"真实"、"客观"、"公正"和"中立"而言的.换言之,新闻记者存对某人物某事件进行报道时,会或多或少地糅合进一些带有"偏见"、"偏袒"或"偏向"性的因素,从而导致"媒体偏向"现象的产生.  相似文献   

9.
本文通过分析有关"复旦大学投毒案"的新闻报道,发现媒体基于媒介责任,在报道该案过程中不断对媒介审判进行自我修正,以达到向公众传递新闻事实的目的。研究发现在报道司法案件过程中,报纸媒体和网络媒体都存在相似的自我修正过程,均能够更加理性客观地对待司法审判,该结果对此前大多数研究批评媒体过度进行媒介审判、干预司法的传统理念进行了补充和反驳。  相似文献   

10.
真实、客观、公正地报道新闻是新闻报道的基本要求,但有些记者或媒体在报道时容易充当"裁判员"的角色,戴着有色眼镜或者带有感情色彩,导致报道有失偏颇甚至真实性受到冲击、舆论导向偏激。尤其是对"富二代"、"官二代"等社会特殊群体的报道,容易陷入标签新闻的误区,用抨击性或嘲讽性的标题吸引眼球,却忽视了新闻的真实性和客观性,其后果严重的会煽动社会不满情绪,影响社会稳定。要解决这个问题,就必须从根本上重视新闻的真实性和客观性,记者和媒体主动承担社会责任,增强新闻专业主义。  相似文献   

11.
"失信"小考     
失信,失去诚信.明明白白,无须考证. "真实是新闻的生命",多年来如雷贯耳.对于当今纸质主流媒体来说,信誉自然是其在长期运作过程中形成的权威性和影响力,反映了社会公众对其新闻报道的真实性,客观性、时效性等方面的综合评价.  相似文献   

12.
"娱乐"一词,在"新闻娱乐倾向"和"新闻娱乐化"中的地位不可等同视之,当前很多关于新闻娱乐化的争论,很大程度上和没有很好地区分开两者有关."新闻娱乐化",是媒体以追求自身利益为目的,努力迎合大众的负面心理的现象,集中表现为媒体以夸人编造事实,煽情、炒作等作为手段追求新闻的轰动效应."新闻娱乐化"之所以广受诟病,在于娱乐化作为媒体盈利目的而存在的事实,背离了新闻严肃的真实、客观、公正的原则,损害了人众真实,止确认识外部事物变化的权利.  相似文献   

13.
吴玉群 《东南传播》2013,(3):127-128
真实、客观和公正地进行新闻报道,是每一位新闻工作者的基本素质。然而,大量虚假新闻的出现,直接侵蚀了新闻的基本价值,更败坏了媒体的公信力。由于其潜在的危害性,"隐性"造假新闻在诸多虚假新闻中的危害性位居前列。  相似文献   

14.
谢欢 《青年记者》2016,(29):17-18
随着网络媒体的兴起,新闻报道的固有模式被革新,传统媒体的话语霸权被打破,使媒体传播出现了许多前所未有的表征,如议题设置全面化、群体效应凸显、“蝴蝶效应”加剧、传统媒体和网络媒体实现“共振”.但新闻法学界认为,新闻自由的滥用会产生两种结果,一是媒体审判,二是涉嫌新闻侵权.因此,媒体应该掌握好“度”,坚守新闻专业主义,客观、真实、准确地报道新闻事实,挖掘事实真相.笔者以“复旦投毒案”作为案例,着重分析文本内容的新闻框架,具体研究问题为:媒体在报道“复旦投毒案”时是如何组织内容的?媒体报道的方式是怎样的?存在哪些不当报道?  相似文献   

15.
新闻要"讲故事",需要媒体从业者走到新闻背后.但一旦这些被挖掘出来的"真实故事"涉及公民个人隐私,就未必是新闻了.此时,媒体对这些新闻报道得越真实、越全面、越生动,对公民隐私权的侵害就会越严重.在最近有关甲型H1N1流感报道中就出现了侵犯患者隐私权的事情,值得媒体从业者思考.  相似文献   

16.
传统媒体如何避免被“网络审判”绑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钱增 《新闻实践》2009,(6):69-70
"媒体审判"指的是电视、报纸、广播等传统媒体对司法机关正在办理,但尚未定论的民事或者刑事等案件的事实和性质,抢先作出带倾向性观点的大量报道,从而对司法机关客观公正依法处理案件产生不良影响的媒体行为.  相似文献   

17.
新闻评论一般是用来表明媒体、公众、政府的态度和立场的,通过对重大的新闻事件进行评论,不仅可以表明态度,还能指明方向.对新闻事件进行评论,也反映了媒体的倾向性和选择性.如果把媒体比喻为车的话,那么新闻与评论则是“车”的两个轮子,不可或缺.评论是旗帜、是灵魂、是风向标,如果说新闻是真实客观反映社会现实,那么评论就是表明媒体对于新闻的态度,因此评论历来都受到政府和媒体的重视.  相似文献   

18.
在拉萨"3·14"事件的报道中,一些西方媒体公然违背新闻报道的客观性原则,肆意歪曲事实真相,愚弄、欺骗公众,又一次暴露了隐藏在"客观"、"公正"幌子下的真实面目.本文通过一些西方媒体对"3·14"事件的歪曲报道,分析其歪曲报道的原因、手段及本质.  相似文献   

19.
本文以新闻专业主义的视角对"艳照门事件"、"重庆钉子户事件"、"杨丽娟事件"的新闻报道加以回顾,提出了当今社会新闻报道中出现的三个主要问题,呼吁媒体恪守新闻专业主义,以新闻专业主义为指导,采制更多有社会意义,有价值的社会新闻,从而改观社会新闻的现状.  相似文献   

20.
真实、客观、公正是新闻报道的基本原则,也是新闻媒体的社会责任.然而,在此次西藏暴力事件的报道中,一向标榜"客观公正"的西方媒体却一再歪曲事实.使西方民众迷失在媒体精心设计的谎言之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