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共产党宣言》蕴含着丰富的马克思主义斗争思想,深刻回答了马克思主义政党必须坚持的斗争原则,即坚持为绝大多数人谋利益的根本立场,坚持把无产阶级作为实现斗争胜利的根本依靠力量,坚持马克思主义政党在斗争中的领导权。进入新时代,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进行的具有许多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仍然属于马克思主义所讲的无产阶级自我解放斗争范畴。因此,重温马克思主义诞生的标志之作《共产党宣言》并从中汲取斗争智慧,对于新时代的伟大斗争具有指导价值。  相似文献   

2.
3.
斗争精神是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的题中应有之义,是新时代党和人民干事创业的精神特质。发扬新时代斗争精神,是弘扬新时代中国精神、推进伟大事业的着力点。全面认识和准确把握新时代斗争精神,对在新时代条件下进一步解放思想,激励人们以应有的精神状态为党和人民的伟大事业英勇奋斗,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4.
伟大建党精神是中国共产党的精神之源,贯穿于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历程之中.坚持真理、坚守理想是中国共产党的旗帜和灵魂,践行初心、担当使命是中国共产党奋斗的主题和主线,不怕牺牲、英勇斗争是中国共产党的顽强意志和英雄本色,对党忠诚、不负人民是中国共产党的政治品格和政治优势.  相似文献   

5.
理论斗争是政治斗争、经济斗争在思想文化上的体现,是无产阶级反对资产阶级的斗争的基本形式。坚持理论斗争是推进科学社会主义事业的基本要求,贯穿科学社会主义运动始终,是无产阶级政党坚持以马克思主义统一全党思想认识、巩固团结奋斗局面的重要历史经验;也是我们“依然处在马克思主义所指明的历史时代”的必然要求,是防范化解前进道路上重大风险挑战、破解“大党独有难题”的重要路径。必须重视和坚持马克思主义理论斗争,进行包括理论斗争在内的具有许多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  相似文献   

6.
7.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伟大斗争”。在新时代开展伟大斗争,要发扬斗争精神。作为中国马克思主义和共产主义的先驱,李大钊的一生都在为国家前途命运和人民幸福生活而不懈斗争,是“敢于斗争、善于斗争的表率”。李大钊的斗争精神体现在国家前途与命运之斗争、思想文化领域之斗争以及信仰与主义之斗争等方面。在伟大斗争视域下,大钊精神对弘扬国家意识和爱国精神、促进思想文化建设、坚定马克思主义信仰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8.
年轻干部的培养,事关党和国家事业、命运和前途。使年轻干部养成斗争精神和斗争本领,是党的一项十分重要的工作,需要在理论引领、实践锻炼、机制保障等多方面下功夫,以促使年轻干部更好地肩负起新时代民族复兴的历史使命。  相似文献   

9.
实事求是、群众路线与独立自主是毛泽东思想活的灵魂。在这一活的灵魂中,包含着丰富而深厚的伦理意蕴。(1)实事求是蕴含着毛泽东思想求是务实的伦理精神;(2)群众路线凝聚着毛泽东思想“贵民”、大公无私和克己奉公的伦理追求;(3)独立自主揭示了毛泽东思想从民族大利出发,自尊自信、自强不息的伦理品格。  相似文献   

10.
公共精神的“伦理”形态和“道德”形态实质上是两种“异质同构”的存在.“伦理”形态是客观的存在,“道德”形态是主观存在,二者统一于人伦规范和人德规范.因此,公共精神的普遍构建不仅要求内在德性的造就,也要依赖外在刚性要求的型塑,在“外—内”的生态中造就公共精神.当代公共精神的构建应包含如下举措:加强公德教育,培育现代人的公共感;完善奖惩机制,形成“德—得”生态互动;净化社会环境,形成遵道贵德的风尚.  相似文献   

11.
斗争精神是国家发展道路上不可或缺的宝贵品质,在国内国际双循环新发展格局下,青年学子承担着发展自己、建设祖国的重任.培育和践行高校大学生斗争精神是时代主题的呼唤,分析时代压力与社会风气,通过自我价值的塑造解决学生群体中"佛系""躺平"的萎靡风气,唤醒其反听内视、踏实苦干、敢于承担、奉献社会的性格品质,是斗争精神的价值旨归...  相似文献   

12.
作为承载着伦理精神发育与生长的伦理实体,民族精神既蕴含着对精神本质的追求,又外化出活的伦理世界,同时表现为各种价值合理性的规律存在:它不仅决定着国家与民族的生存,是形成价值共识的原动力;而且还是世界精神的诞生地和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13.
对马克思主义伦理学要以与时俱进的精神加以发展,就必须以现实提出的问题为对象,研究前人没有研究过的新领域和新问题。代际伦理这一在现实生活中已经突出的问题就是这样的新领域和新问题。它主要包括:可持续发展的代际伦理支持问题、道德价值观的代际及其代际沟通问题、代际公平和代际正义问题、家庭代际伦理问题、现代科技所带来的代际伦理问题等。这些问题都是当今马克思主义伦理学必须关注和研究的问题。  相似文献   

14.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伦理越来越显示出其在经济发展中的必要性和必然性。经济活动呼唤伦理精神,至善至美的伦理精神必须要以市场经济为基础。  相似文献   

15.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是一部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理论斗争与理论发展史。时至今日,这一理论斗争与理论发展经历了一个理论斗争引领理论发展、理论斗争遮蔽理论发展、理论斗争复兴理论发展的“否定之否定”过程。当前,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仍然面临着理论斗争与理论发展问题,面临着在理论发展过程中与教条主义、反马克思主义、自身的分化演化和宣传...  相似文献   

16.
坚持发扬斗争精神,是中国共产党在前进道路上必须牢牢把握的重大原则。将斗争精神融入高校思政课程,是化解“两个大局”交织风险、培养堪当民族复兴重任的时代新人、落实教育事业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推进新时代高校思政课改革创新的必然要求。斗争精神的融入,要优化教学目标设计,实现精神属性与课程属性的精准契合;优化讲学内容设计,实现教学学理性与亲和力的有机结合;优化教学方法设计,实现思政小课堂与社会大课堂的贯通。  相似文献   

17.
斗争精神是马克思主义固有的理论品格。斗争精神源于马克思主义的人民性、实践性和革命性。以中国式现代化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防范化解重大风险,应对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必须发扬斗争精神。新时代新征程,发扬斗争精神要找准斗争方向、注重斗争方法、增强斗争本领。  相似文献   

18.
回溯科学的"伦理精神转向"之浮现背景可知,科学精神与伦理精神殊异的根本并不在于"自由"精神本真层面的不同,而在于规约范围、归责对象和对科学的作用层面不同。二者虽然具有不同的本质和内涵,但在促进科学技术健康有序发展和使科技合乎人性的"自由"根本旨归上是一致的。因此,跳出科学精神和伦理精神抽象二分的狭隘视阈,立足于"自由"的人性高度和开阔视野,从科学与自由的角度高屋建瓴地分析和把握科学精神和伦理精神之间的关系,才能抓住当前论争的实质及其意义所在。  相似文献   

19.
从历史上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毛泽东普遍重视斗争哲学,到改革开放以来我党对和谐哲学的重视,反映了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新发展,显示了以实践为特征的马克思主义哲学在不同时代主题的拓展和变化。  相似文献   

20.
所谓和谐社会,不是一种社会形态,而是一种社会状态与价值追求,具有深厚的伦理底蕴和历史的积淀。因此,构建和谐社会,离不开坚实有力的伦理精神支撑。与时俱进、被赋予崭新内容和意义的新时代伦理精神必将展现出独特的文化魅力,引导和推进和谐社会构建进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