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胡釴是清代乾嘉时期关陇诗坛的代表人物,他虽以诗驰誉名场,但填的词在当时也很有名。由于其词仅以稿抄本的形式流传,后人难得一见,所以并没有进入研究者的视野。甘肃省图书馆馆藏的胡釴《续东游草》稿本,创作于清乾隆二十四年至二十五年。据笔者统计,稿本中有45题55首词作,从未刊布,因而极具文献价值。现予以辑补,以供学界参考。  相似文献   

2.
天宝十一年秋天,盛唐著名边塞诗人高适赴河西,入哥舒翰幕为掌书记,直到天宝十四年,佐哥舒翰守潼关,离开河西.入幕河西,是高适实现政治理想的开始,也是高适政治上飞黄腾达的开始.期间,高适创作了很多边塞诗,抒写了自己在河西的所见所闻所感.入幕河西对研究诗坛和政坛的高适,都有重要的意义.但是,高适入幕河西,到底是哪一年,众说纷纭,莫衷一是.考察高适的诗歌,尤其是其在河西所作诗歌和杜甫、王维的相关诗歌以及新旧唐书的记载,当以天宝十一年秋天入幕河西为是.  相似文献   

3.
明妃诗杂说     
赵釴在《鷃林子》一书中写道:“苕溪设古今人作明妃词曲多一意。唯吕居仁独不蹈袭,其诗云:‘人生在相合,不论胡与秦。但取眼前好,莫言长苦辛。君看轻薄儿,何殊胡地人。’夫诗在言志,岂贵新奇,此何指谕。呜呼,是诗也,使李陵闻之,诚中阿堵。若诵于苏子卿之侧,当咋舌自愧矣。”(见《丛书集成·鷃林子》)  相似文献   

4.
开发河西走廊诗歌文化资源,将河西走廊诗歌文化课程纳入学校研学课程体系,是"河西走廊诗歌文化资源课程资源开发"课题组推动家乡学子研习边塞诗、实现知行结合的一项有力措施。课题组组织学生开展"追寻古人足迹,饱览河西形胜"特色研学活动,将反映河西走廊边塞风光的历代优秀诗篇的赏析作为研学旅行的推手,游历目的地涉及一带一路河西走廊段重要节点城市,在时间和空间两个维度为游学参与者带来了全新的课程体验。  相似文献   

5.
汉魏之际,鲜卑部落联盟中的秃发部转徒到甘、宁境内。后来,他们主要活动在河西地区,史称“河西鲜卑”。从公元二六五年西晋建立时起,“河西鲜卑”便作为内迁民族中最先反晋的斗争力量,成了西晋王朝深感棘手的“胡患”。到四世纪后半叶,当中原土地被匈奴、鲜卑、羯、氐、羌等民族先后分裂割据之时,它又“擅命”河西,与后凉、北凉、西秦、西凉以及大夏政权相并峙,跻于十六国之列。(一) 秃发鲜卑部落联盟的形成  相似文献   

6.
艾冲 《家教指南》2003,(3):50-54
本文论述唐代河西地区二都督府建制之演变。凉州都督府的名称、治所无明显变更 ,瓜州都督府曾几度徙置为肃府、沙府。河西二府的管区在武德中变迁较大 ,贞观后趋于稳定 ,凉府管三州、瓜府管二州。河西二府职权扩大为监管迁入其境之吐谷浑、铁勒、西突厥及九姓胡诸族人口和唐廷特授的军事专制、处理其他专项事务之权  相似文献   

7.
士族是魏晋南北朝地主阶级中一个腐朽没落的阶层,但士族与敦煌文化有着非常密切的关系,追溯河西士族形成与发展的历史,便可清楚地明白这一点。众所周知,早在西汉后期,河西就形成了地主士族势力,魏晋时期又有新的发展,已成为一股势力极强的特权阶层。十六国大动乱开始,中州世族也流转河西,加入河西士族的行列。《资治通鉴》123卷文帝元嘉十六年十二日条胡注:“永嘉之乱,中州士人避地河西,张氏礼而用之,子孙相承,衣冠不坠,故凉州号为多士。”中原士族的加入,使河西世族集团势力大增。五凉时期的各个政权,其兴衰成败无不与世族大族息息相关。  相似文献   

8.
杨巨源,唐代弘农杨氏家族杰出的诗人代表。与其交往者有白居易、刘禹锡等著名的诗人,也有不问世事的方外之士。其诗歌内容涉及广泛,不惟皇族显达,亦有胡姬妓女,荒山塞漠、荆楚吴越皆能入其诗中。无论是从杨巨源诗歌内容,还是其诗歌数量、质量来看,杨巨源在其家族乃至中唐都享誉当时、当世。长期以来,学界对杨巨源及其诗歌未予以重视。文章通过对杨巨源诗歌的研究,旨在对其人、其诗有清晰认识,并对其爬梳,进而对其诗歌意蕴、诗歌成就有完整而全面的把握。  相似文献   

9.
论李益的两篇佚文及其文章创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清代费廷珍、胡釴等修撰的《直隶秦州新志》卷之十一下艺文下收录唐代李益的两篇佚文,兹录于下: 敬兄箴 善事兄长,乃谓之弟。胡今之人,惟事之肆;侮老慢上,毫无顾忌?就其所行,称以不悌。彼必自知,其名实厉。名且难当,胡不自励?能敬能爱,斯免物议! 劝学箴 人而不学,何异鹿豕;理义不明,纲常废弛。孔孟六经,为学之始。所言不外,君臣父子,夫妇昆明,五伦之理;推而广之,修齐平治;约而言之,礼义廉耻。曲学之士,稚博青紫;…… 后注,右二箴,旧志载之,今不忍弃,盖亦不惟其人而惟其文也。 后人对这二篇佚文之真伪多存疑虑,或避而不谈,本文不揣浅陋对此试作论述,并兼及李益的文章创作。  相似文献   

10.
李琴 《家教指南》2023,(6):21-33
敦煌祁家湾西凉M369画像砖由墓主夫妇、胡人驯狮及牛车鞍马图像三大部分组成,图像继承了汉魏以来流行的墓主与百戏搭配的“墓主人宴饮图”形式,加入了河西地区新出现的牛车鞍马图像组合,形成了一种新的图像布局。这种新的布局形式源自河西地区,随着北魏平定河西,又影响了北魏平城时代墓葬壁画的布局。M369画像砖中的胡人驯狮属于百戏的一种,也是十六国时期河西地区特有的新题材,属于西凉伎的一项重要内容,北魏继承后,到唐代十分流行。  相似文献   

11.
唐代酒肆发展非常迅速,发达的酒肆文化深刻影响着诗人的精神气质、审美观念和诗歌风貌。作为社交娱乐场所,酒肆为各层次文人提供理想的交流空间;酒妓在酒肆中进行歌舞表演并以此为媒介与诗人产生种种联系;酒肆题壁风尚推动了诗歌的传播、交流与欣赏;文人开酒肆作为当时之习尚也使诗歌与酒肆紧密联系起来。唐代"酒家胡"逐渐勃兴,胡文化以胡姬酒肆为中介渗入唐人生活,带给诗人新鲜的审美感受,影响了诗人创作心态和诗歌风貌。酒肆文化催动了唐诗刚健气质的生成,促进了诗人诗歌技艺的精进,这些都极大地推动了唐诗的发展。  相似文献   

12.
李红 《现代语文》2010,(3):120-121
中国诗学一向重视"意"与"象"的关系,明朝著名诗评家胡应麟在《诗薮》中说:"古诗之妙,专求意象"。贺敬之的抒情诗是植根于中国传统诗歌肥沃土壤中茁壮成长的一朵奇葩。贺氏抒情诗非常突出的特点就是其在诗歌意象运用上的独到和精妙,本文拟对其诗歌意象词运用的特点和意象叠加现象进行初步的探析。  相似文献   

13.
自从2003年胡丘陵的长诗《2001年,9月11日》问世,长诗写作这一"危险的"①旅程就成为胡丘陵诗歌创作的重头戏,之后更是佳作迭出,《长征》(2007),《2008,汶川大地震》(2009),《拂拭岁月:1949-2009》(2009)相继完成,并在诗歌界产生非常大的影响,《2008,汶川大地震》获得第四届"毛泽东文学奖",2012年6月,《胡丘陵长诗选》荣获首届"湖南省文学艺术奖",胡丘陵的诗作也被谢冕、蓝棣之等著名诗歌评论家称为"后政治抒情诗"或"第三代政治抒情诗"的典型代表。  相似文献   

14.
无论是《新课程标准》,还是新的模块考试试卷中,都突出了诗歌阅读鉴赏的重要性,特别是新教材中选取了相当数量的历代优秀诗歌。针对这一情况,我们在诗歌的教学中,必须重视教给学生阅读鉴赏诗歌的方法。明代著名诗评家胡应鳞说:"古诗之妙,专求意象。"可见诗歌大都借助"意象"表达情思,意象是作者情感的载体,  相似文献   

15.
纵观2007年全国各地的高考语文试题,发现诗歌的表现手法这一知识点受到了各地命题者的青睐。但从阅卷情况来看,很多考生不知诗歌有哪些表现手法。甚至不知诗歌的表现手法到底是什么?这表现在他们答题时瞎蒙胡撞,有的答案干脆是风马牛不相及。为了帮助同学们扫除这一盲点,下面特对诗歌的表现手法进行一下解析。  相似文献   

16.
唐代"安史之乱"爆发后,河西武威也很快发生粟特人的反唐斗争。第一阶段始于天宝十五载(756)六月,因哥舒翰兵败灵宝引发,翌月安禄山部将高嵩招诱河、陇将士,加剧了武威群胡的变乱,但遭镇压;第二阶段始于次年正月,武威粟特商胡安门物与河西兵马使孟庭伦共同起事,杀死金城太守及河西节度使周佖,翌月被太仆卿崔偁等平定。分处在东北与西北的两位粟特安氏竖起反唐旗帜,东西呼应,对唐帝国的统治造成了极大威胁。  相似文献   

17.
河西教育渊远流长,历史悠久。自汉武帝置河西四郡开发河西后,河西儒学教育就开始形成并迅速发展起来。到五凉时期,河西私学教育在中原长期战乱、官学沦落的大背景下,由于西州大族的支持和自身所具有的众多优势特色,取得了辉煌成就,形成了名儒众多、规模宏大、地域广泛、著述丰富的兴盛局面。  相似文献   

18.
1990年代诗歌的"失魅",与诗歌写作者在诗学立场上对诗歌主体"祛魅"密不可分。1990年代诗歌写作者主要是从主体的人称指代、主体的价值功能、主体的文化人格、主体在诗歌中的呈现方式四个方面,分别对诗歌主体加以"祛魅"的。这四点"祛魅"本身有其合理性和建构意义,只是由于对其的极端化和绝对化处理,甚至扭曲和丑化,才成为了导致1990年代诗歌"失魅"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19.
本文从三个方面对唐代的安姓胡人进行了研究。一、安姓胡人的来源:认为唐代安姓胡人主要来自昭武九姓中的安国,但也不能排除有一些是出自汉代以来迁入中国的安息人的后裔。同时指出史籍中和近人研究中关于安姓均出自胡人的说法不确。二、安姓胡人的分布:唐代安姓胡人主要分布于河西、河南(洛阳)、京兆(长安)、河北、六胡州、代北等地区,其中较详细地考证了安附国任刺史的维州不在剑南道,而应在六胡州一带。三、安姓胡人在唐初统一河西、六胡州的反唐以及安史之乱等事件中,都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相似文献   

20.
死亡意象不仅是海子诗歌中最重要的意象之一,也是我们认识诗人、进入其诗歌的有效途径。该文从四个方面对其死亡意象进行了阐释,以缅怀这位伟大的"诗歌烈士"。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