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劳动”是人类文明发展的最重要与最基本的方式,是提升国民经济的强大动能。纵观当前,以智能技术为主体的新型劳动形式,不仅给传统劳动带来挑战,也冲击了人们传统的劳动理念。大学生劳动教育应顺应时代发展潮流,充分借助和发挥智能设备、智能技术、智能手段,使劳动教育拥有全新的育人形态,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结合智能时代对人类劳动的影响,明确劳动教育价值重塑的内容,分析劳动教育的问题,提出科学合理的劳动教育实践路径。  相似文献   

2.
杜维明先生于1985年提出"体知"概念,以诠释不同于主体与客体、道德与知识两分的现代知识论的中国传统认知途径。个体的审美无疑是一种身心感知的过程,单单靠逻辑分析与现象描述并不能完成美感之体验与境界之升华,这就需要"体知"与语言之结合,亦可以说是冯友兰先生所说的"正的方法"与"负的方法"的结合。将体知应用于审美教育,能使个体在实践过程中实现对二元关系之超越,真正在实践中实现审美教育,从而提高大众审美教育的质量,予人们发现美的眼睛与感受美的心,在生活如此喧嚷浮躁的今天,给人们以心灵的憩息所。  相似文献   

3.
教育惩戒是教育理论与实践领域中一个重要的问题。教育惩戒具有促进学生社会化,引航“问题学生”,强化教师职责职权的“成人”价值;助力维护正常校园秩序和学校正义空间的“成事”价值。教育惩戒的实践向度主要体现为:理念向度:从“规训”到“教化”;主体向度:从“一元”到“多元”;情感向度:从“惩恶”到“扬善”;道德向度:从“合理”到“正当”;法律向度:从“规约”到“合法”。  相似文献   

4.
智能时代,机器取代部分人力劳动,使人的劳动意识日益淡化,劳动本质不断虚化,主体地位逐步弱化,本质属性趋于异化,不利于人的全面发展和社会进步。因此,科学有效实施劳动教育,强化人的劳动意识,使自由自觉的劳动成为生活方式,使劳动超越谋生手段局限,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和社会进步,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5.
回归教育原点来审视教育问题,可以使智能时代的教育更加贴近真实生活,切实发挥教育功用。完整育人是智能时代的教育原点,回归原点是智能时代教育的应然选择。教育原点回归需要从教育目标、教育主体、教育评价等方面共同来落实,具体实践策略是:强化需要,激发回归动机;明确目标,形成思想引领;提升素养,创造回归条件;全面评价,加强实践牵引。  相似文献   

6.
人工智能技术的应用对劳动内容、劳动关系、劳动组织等诸多方面产生了变革性影响,呈现出劳动变革的多维图景。智能技术革新与价值理念变革给劳动教育带来冲击与挑战,高校劳动教育面临技术升级消解劳动价值认同、智能变革造成劳动教育内容窄化与扩容的矛盾、身体离场弱化教育实践效果等挑战。智能时代劳动变革引发劳动技能结构调整、劳动内容产生质变、劳动存在价值亟待深度挖掘,劳动教育需在相关层面调整转向。应对智能时代劳动变革的新特征,劳动教育需体现价值导向之新、教育内容形态之新、教育实践方式之新,以推动未来劳动教育蓬勃发展。  相似文献   

7.
人工智能时代,我国已经将智能教育纳入中小学的教育体系。从试点到全国普及,我国的中小学智能教育正在逐步地发展和完善。基于对我国中小学智能教育现状和不足的分析和总结,在中小学智能教育的全面推进和落实方面提出了一些参考性的建议和意见,希望对促进中小学智能教育,推进教育改革和创新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8.
劳动教育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社会进步的必要途径,必须结合时代需要和学生身心发展特点。基于目前部分学生轻视劳动、不爱劳动,劳动精神不能得到良好传承的现状,智能时代的劳动教育应充分利用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向历史性、生活化、创新型、生命性等方面积极转型,走劳动教育与历史、生活、科技、生命等相融合的实施路径,发挥以劳育人的价值,使学生会劳动、爱劳动,从而培养出堪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  相似文献   

9.
10.
劳动教育是学生全面发展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学生的身心健康与社会的稳定进步具有积极作用。新时代背景下,乡村学校开展劳动教育实践是我国劳动教育再出发政策的必然要求,也是实现乡村教育振兴的重要内容。乡村学校有效开展劳动教育的关键在实践路径的建设和拓展。研究发现,当前我国乡村学校劳动教育的实践路径主要包括校内外职业劳动体验,...  相似文献   

11.
新时代背景下,大学生劳动教育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加强大学生的劳动教育,具有极为重要的时代价值.2020年3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对新时代大学生劳动教育提出了新的期望与要求.加强对劳动价值的宣传引导,构建完善的劳动教育课程体系,拓宽劳动教育的实践载体,树立"五育"并举的新时...  相似文献   

12.
智能时代的教育主体行为存在失范风险,亟需明确行为失范的具体表现、类型及相互之间的关系,从而制定规范策略。研究采用了多案例研究方法,对26个案例信息进行编码,最终形成智能技术环境下教育主体行为失范的分析框架与模型。研究发现,智能时代教育实践主体的行为失范主要呈现出四种类型,即背离伦理/道德规范的行为失范、违反行业与技术标准的行为失范、脱离教育制度约束的行为失范以及触犯法律底线的行为失范,且失范行为在“原生性失范”“转型期失范”“过程性失范”“本质性失范”及“周期性失范”等五种层次之间进行演化。研究旨在为国家部门和相关组织制定政策和开展治理提供依据,以促进智能教育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3.
多维教育智能体的构建与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以《人工智能》网络课程为教学内容提出了多维教育智能体的模型、结构及其免疫算法机理,分析了利用多维教育智能全开发网络课程的特色和优势,最后以《人工智能》网络课程的设计与开发为例介绍了多维教育智能体的编程应用及其结论。  相似文献   

14.
15.
教育智能体是人工智能领域的重要研究方向,可助力实现教育的智能化、精准化和个性化,其对学习者的学习动机、学习情感、学习效果等有着直接且显著的影响.人工智能与教育的结合愈加紧密,但教育智能体尚处于探索阶段,为使教育智能体更好地服务教与学,文章通过对既有文献的梳理和归纳,对教育智能体的发展历程和应用现状进行了总结,并进一步明确了教育智能体的内涵和特征.教育智能体已在支持个性化学习、扮演虚拟教学角色、实现人机情感交互等领域取得应用,但仍存在决策精度较弱、对话能力有限、外观设计简单、情感交互不足等问题.未来,教育智能体将与大数据、深度学习、情感计算等技术深度融合,以其"智能"促进学习者的"智慧"发展,赋能教与学的变革与重构.  相似文献   

16.
买通 《教学与管理》2022,(34):24-28
推动课后服务从“有”到“优”转型是强化学校育人主阵地角色、整合学生学习经验的内在要求,也是教育政策演进的必然趋势。鉴于我国中小学学校课后服务实施普遍存在服务目标定位模糊、协同机制缺乏、质量难以保证、师资负担加重等制约性因素,亟待推动课后服务的提质增效,需要学校构建课程连续体,优化课后服务内容,鼓励多元主体参与,做好经费与师资保障等方面工作,维护课后服务的可持续性。  相似文献   

17.
智能时代引发了劳动力市场的巨大变革,其中以职业替代最为严峻和深刻。职业替代类型、程度和时间是智能时代职业替代的三个关键维度,智能时代的职业发展面临职业替代类型广泛、职业替代程度加深和职业替代时间缩短的风险,这对高等职业教育的专业设置、人才培养模式和通用能力培养提出了新挑战。加强风险管理、建立专业动态调整机制、变革人才培养模式、加强学生职业通用能力培养和构建创新创业教育新体系是高等职业教育应对智能时代职业替代风险的有效路径。  相似文献   

18.
时代的发展赋予了高校劳动教育新的价值和内涵。高校应当充分认识劳动教育对于大学生个人成长、高校建设以及国家与民族发展的时代意义,深刻把握新时代劳动教育的立德树人要求,从明确劳动教育目标、完善劳动教育方案、拓展劳动教育途径以及营造劳动教育文化氛围入手,构建劳动教育实践体系,为新时代复合型人才的培育提供保障。  相似文献   

19.
当前,各方对禁毒教育工作十分重视。禁毒教育的开展,具有多重价值意蕴:国家层面能激发家国情怀,提升制度自信;社会层面能维护社会稳定,促进长治久安;个人层面能保护个人生命,保障人民健康。禁毒教育的内容建构可从历史、知识、案例入手:以历史为镜,防范毒品再次侵蚀;以知识为基,介绍毒品种类及防毒方法;以案例为警,加深毒品危害认识。禁毒教育的主体架构上,党和政府统一领导,做好顶层设计;学校和社区组织协调,做到有序推进;具体实施者提升能力,着力有效落实。禁毒教育的实践策略上,营造环境,打造全社会禁毒氛围;优化方法,促进不同客体易于受教;创新载体,丰富禁毒教育形式。  相似文献   

20.
教育发展始终是时代的产物,工业时代的教育带有其明确的先进性,为经济社会发展和人的发展提供了重要支撑。以人工智能为代表的智能化时代,对于传统教育体系和教育制度带来最为深刻的挑战和影响,二者之间正在演义进化、加快催化和实现转化。与英美德法四大教育强国的实践路径不同,中国建设教育强国具有其内在逻辑、总体目标和战略优势,需要从总体战略、系统工程、制度创新、生态创建和区域联动等方面加以推进,以中国式教育现代化推进教育强国建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