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周细兰 《学周刊C版》2019,(6):188-189
本研究主要采用问卷调查法,以"青少年依恋问卷"为测量工具对983名中学生进行施测,探讨青少年亲子依恋、同伴依恋与学业成绩的关系。结果发现:(1)青少年父亲依恋、母亲依恋、同伴依恋与学业成绩呈显著正相关,说明青少年的依恋水平越好,其学业成绩就越好。(2)父亲依恋、母亲依恋能显著预测学业成绩,而同伴依恋对学业成绩的预测作用不显著。  相似文献   

2.
该研究采用青少年与父母和同伴依恋问卷(IPPA)、自尊量表(SES)、问题行为早期发现量表(PPCT)对北京市三所职业中学的学生进行调查,目的是测查亲子依恋、自尊对问题行为的影响。结果发现:高三年级女生的自尊水平高于男生,其他年级男生和女生的自尊水平没有差异;母子依恋的信任与问题行为有负相关,母子疏离与问题行为有正相关;父子依恋与问题行为有负相关;自尊与问题行为有负相关。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索留守儿童情绪性问题行为与亲子依恋的关系。方法:采用留守儿童情绪性问题行为量表和亲子依恋量表对湖南省醴陵市226名中小学生进行调查。结果:父母离开时间长短导致留守儿童情绪性问题行为中感冷漠因子存在显著差异;情绪性问题行为因子与父母亲亲子依恋、母亲依恋、父亲依恋因子存在显著的负相关。结论:亲子依恋能够对留守儿童的情绪性问题行为做出预测,母亲依恋比父亲依恋的预测力要好。  相似文献   

4.
以黑龙江省鸡西市某小学4—5年级的444名儿童为调查对象,结果发现:儿童的社会行为与母子依恋相关显著;儿童的社会行为在性别上差异显著;亲子依恋与性别上有一定的相关;温暖、亲密和稳定的依恋关系,是影响儿童以后心理健康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5.
由于中国特殊的历史文化背景,祖父母(外祖父母)看护1—3岁孙子女是一种非常普遍的现象,1-3岁是亲子依恋形成的关键期,苓阶段看护者如果能给予儿童恰当的照料,不仅能使儿童形成安全的依恋,也有助于培养健全的人格。文章通过访谈法探讨祖父母看护特点、形成的历史、生态结构,分析了祖父母看护与亲子依恋的关系,并提出提高祖父母看护质量的策略。  相似文献   

6.
7.
童年创伤是指个体儿童期(13岁之前)遭受过的非意外人为性质的身体伤害与心理伤害。研究发现,童年创伤会对青少年抑郁产生影响,具体表现为童年创伤会增加青少年抑郁发生的风险,加重青少年抑郁的程度。为减轻或预防童年创伤对青少年抑郁产生的不良影响,学校和家庭应当对童年创伤事件进行关注和防范,为青少年创设良好的成长环境,并为他们提供必要的情感支持和帮助。  相似文献   

8.
亲子依恋是亲子关系中的一个十分重要的方面。亲子依恋是指婴儿寻求并企图保持与父母亲密的身体联系的一种倾向,是婴儿与父母之间一种积极的、充满深情的感情联结。它对于激发父母更精心地照料后代,形成儿童最初的信赖和不信赖的个性特点有着重要作用。目前国外关于该领域的研究已积累了丰富的资料。本就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论述。  相似文献   

9.
为探讨青少年的亲子依恋、自我控制、学校氛围与网络游戏成瘾的关系及作用机制,为预防和干预网络游戏成瘾寻求合理有效的措施提供科学依据,采用父母依恋量表、自我控制量表、学校氛围量表、网络游戏成瘾量表对866名中小学生及其家长进行调查。调查结果:(1)中小学生的亲子依恋对其网络游戏成瘾具有预测作用;(2)自我控制能力在亲子依恋和网络游戏成瘾关系中起中介作用;(3)学校氛围调节了中介路径的后半段以及直接路径。结论:良好的亲子依恋关系,积极的学校氛围,可以促进中小学生自我控制能力的发展,最终达到预防和减轻网络游戏成瘾,增强社会适应,得到健康的身心发展。  相似文献   

10.
亲子依恋对儿童社会性发展影响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儿童早期的亲子依恋经历与其社会性发展之间联系密切,大量的研究是围绕着依恋与同伴交往、依恋与心理健康及依恋与社会认知三方面展开的,但是这些研究还存在以下不足:首先,对儿童依恋安全性的发展研究不足;第二,母子依恋与父子依恋各自对儿童影响的关系揭示得还不够;第三,对依恋关系的内部作用机制认识还不清楚。  相似文献   

11.
12.
本研究采用青少年依恋量表和心理韧性量表作为研究工具,对流动儿童依恋特点及其对心理韧性的影响进行研究.结果发现:女生、家庭收入高于3000元、公办学校的流动儿童亲子依恋中社会度和心理韧性中的目标专注均高于男生、家庭收入低于3000元、打工子弟学校的流动儿童;流动儿童亲子依恋的总分与心理韧性的各维度、心理韧性总分与亲子依恋各维度均有显著相关;安全型流动儿童的目标专注、情绪控制、家庭支持和人际协助四方面均显著高于其他三种依恋类型的流动儿童,恐惧型流动儿童在以上四方面均最低.尽管流动儿童个人、家庭、学校因素对其心理韧性有预测作用,但流动儿童亲子依恋对其心理韧性有更强的预测性.  相似文献   

13.
为考察亲子依恋关系对大学生抑郁易感人格的影响,采用问卷调查法考察了271名大学生,研究结果显示:(1)完全安全依恋组在抑郁易感人格中的敏感好胜、封闭防御、自我专注与退让顺从四个维度上得分显著低于完全不安全依恋组或部分安全依恋组。(2)亲子之间的疏离,特别是与母亲的疏离对大学生抑郁易感人格中的敏感好胜、封闭防御、自我专注与退让顺从四个维度有显著预测作用,但亲子依恋关系对严谨认真维度的影响不大。  相似文献   

14.
青少年家庭依恋、朋友依恋与网络游戏成瘾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探讨青少年依恋性与网络游戏成瘾的关系,为网络游戏成瘾的干预工作提供参考。以500名青少年学生为研究对象,以适合我国青少年现状的依恋问卷和台湾学者陈淑惠所编制的《中文网络成瘾量表》为研究工具,采用积差相关分析与回归分析方法得出:焦虑性因素与网络成瘾存在显著正相关;亲和性因素与网络成瘾基本上无显著相关;家庭依恋与朋友依恋中的焦虑性因素均能显著预测网络成瘾。  相似文献   

15.
青少年家庭依恋、朋友依恋与网络游戏成瘾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探讨青少年依恋性与网络游戏成癌的关系.为网络游戏成瘾的干预工作提供参考.以500名青少年学生为研究对象,以适合我国青少年现状的依恋问卷和台湾学者陈淑惠所编制的<中文网络成瘾量表>为研究工具,采用积差相关分析与回归分析方法得出:焦虑性因素与网络成瘾存在显著正相关;亲和性因素与网络成瘾基本上无显著相关;家庭依恋与朋友依恋中的焦虑性因素均能显著预测网络成癌.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低年级大学生亲子依恋、孤独与手机依赖三者的关系。方法:采用手机依赖指数量表(MPAI)、亲子依恋问卷(IPPA)和感情与社会孤独量表(Emotional versus Social Loneliness Scales)对甘肃省四所高校的1800名一二年级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1)大学生手机依赖的检出率为17.31%;(2)手机依赖的大学生与非手机依赖者在亲子沟通、亲子疏离及孤独上得分均呈显著差异(P<0.001);(3)亲子沟通与孤独和手机依赖都呈显著负相关,亲子疏离与孤独和手机依赖均显著正相关,孤独与手机依赖显著正相关(P<0.01);(4)孤独分别在在亲子沟通、亲子疏离与手机依赖的关系之间起部分中介作用。结论:低年级大学生亲子依恋对手机依赖的影响是部分通过孤独的中介作用实现的。这些结果对于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低年级大学生亲子依恋、孤独与手机依赖三者的关系。方法:采用手机依赖指数量表(MPAI)、亲子依恋问卷(IPPA)和感情与社会孤独量表(Emotional versus Social Loneliness Scales)对甘肃省四所高校的1800名一二年级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1)大学生手机依赖的检出率为17.31%;(2)手机依赖的大学生与非手机依赖者在亲子沟通、亲子疏离及孤独上得分均呈显著差异(P<0.001);(3)亲子沟通与孤独和手机依赖都呈显著负相关,亲子疏离与孤独和手机依赖均显著正相关,孤独与手机依赖显著正相关(P<0.01);(4)孤独分别在在亲子沟通、亲子疏离与手机依赖的关系之间起部分中介作用。结论:低年级大学生亲子依恋对手机依赖的影响是部分通过孤独的中介作用实现的。这些结果对于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8.
青少年对网络的不当使用导致了网络依恋行为的出现,网络依恋对青少年心理发展存在负面影响。影响网络依恋的心理原因主要有强烈的好奇心、心理上的孤独感和社会支持的缺乏、生活中自我调节和社会资源的缺乏、自我效能感的缺失等,针对这些问题应采取消除网络依恋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19.
张峰 《考试周刊》2007,(3):46-47
亲子沟通研究是当代家庭教育研究的重要课题。本文从青少年心理健康发展的角度阐述了亲子沟通研究的意义,并通过对国内外亲子沟通研究现状的总结分析提出了该领域研究存在的问题及展望。  相似文献   

20.
亲子沟通是指家庭中父母与子女之问交换资料、信息、观点、意见、情感和态度,以达到共同的了解、信任与互相合作的过程.本研究主要对国外亲子沟通理论,影响因素及亲子沟通对青少年心理发展的影响等几个方面进行了述评,并对该领域研究存在的问题及发展趋势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