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通过无侧限抗压强度谈验,测得不同穆.入比水泥土试样在不同龄期情况下的无侧限抗压强度.将不同掺入比的水泥土无侧限抗压强度与龄期之间的关系进行回归分析,可以对水泥土后期强度进行预测.  相似文献   

2.
为研究水泥土在侵蚀性溶液影响下的力学性能,进行室内模型试验,自制含有侵蚀性物质的配王水,研究水泥土在氯化镁溶液中浸泡7d、14d、28d后的无侧限抗压强度规律,得出:随着浸泡时间的延迟,水泥土的无侧限抗压强度增加;随着浸泡溶液浓度的增加,水泥土的无侧限抗压强度降低;在短期时间内,水泥土的无侧限抗压强度受化学侵蚀影响较小.  相似文献   

3.
沈耀剑  薛文  陈刚 《科技通报》2019,35(1):124-128,134
对水泥搅拌桩桩身的强度测试,施工现场与《水泥土配合比设计规程》中所述室内试验在取样方法上存在差异,导致现场检测与室内试验结果间产生差异。本文分别采用原状土和风干土制备水泥土试样,模拟施工现场和室内试验原材料,研究原材料不同、水泥掺入比和水灰比等配合比参数不同对水泥土无侧限抗压强度、抗剪强度的影响规律。当水灰比为2.0,水泥掺入比分别为15%、18%、20%时,水泥掺入比的变化对两类水泥土的无侧限抗压强度和黏聚力的影响均不明显。当水泥掺入比为20%、水灰比分别为1.3,1.5,1.7时,两类水泥土的无侧限抗压强度和黏聚力均随水灰比的增大而减小。配合比设计参数相同时,风干土样水泥土的无侧限抗压强度和黏聚力均高于原状土样水泥土,而原状土样水泥土的内摩擦角则略大于风干土样水泥土。试验结果显示,风干土样水泥土的强度测试结果与原状土样水泥土之间存在显著差异,采用根据规范试验方法所得的力学性能指标指导实际工程将偏于危险。  相似文献   

4.
为合理处置垃圾废灰,现将垃圾废灰作为改性材料应用到水泥土中,将垃圾废灰,水泥和淤泥质土在水的作用下,通过一系列复杂的化学反应形成一种新型的水泥复合材料。通过室内无侧限抗压强度试验,研究了不同废灰掺量、不同水泥掺量以及不同龄期对水泥土无侧限抗压强度的影响规律。试验研究表明:随着龄期的增长、废灰和水泥掺量的增加,水泥土的无侧限强度增加;在养护龄期早期,水泥土的无侧限强度增加速率较缓,后期增长相对较快;水泥土的破坏特性随着养护龄期的增加由塑性破坏逐渐过渡到脆性破坏;当废灰掺量与水泥掺量比在1~2之间,水泥土的抗压强度最大,且废灰最佳掺量为10%~15%。  相似文献   

5.
垃圾飞灰改性水泥土的无侧限抗压强度特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付全越  陶松垒 《科技通报》2019,35(3):162-165,171
将垃圾飞灰、水泥和土加水按一定比例配合成垃圾飞灰水泥土。在试样压实密度和养护条件相同的条件下,研究垃圾飞灰改性水泥土的无侧限抗压强度(qu)特性。利用室内静三轴仪器进行无侧限抗压强度试验,分别考虑在3、7、28 d 3个不同龄期下所有水泥土的无侧限抗压强度变化规律。主要从应力应变关系曲线、养护龄期、飞灰掺量变化对水泥土无侧限抗压强度的的影响规律。试验研究结果表明:所有试样的应力应变关系曲线都可分为4个不同的阶段:(1)结构微孔隙闭合阶段(2)线弹性阶段(3)局部变形阶段(4)稳态破坏阶段;在养护龄期早期3~7 d,飞灰掺量0%~9%的水泥土无侧限抗压强度缓缓降低,7~28 d,qu开始呈正比例增长;在同一龄期下,飞灰掺量为0%~6%时,qu是逐渐减小的,超过6%后,飞灰参与水泥土水化的二次反应,qu开始增大。研究结果对于飞灰应用于工程实际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6.
从国内外研究现状出发,阐述目前国内外在研究水泥土受侵蚀方面的现状,以硫酸镁为侵蚀物质,自配水泥土,进行室内试验研究,浸泡时间为7d、14d、28d,进行无侧限抗压强度研究,指出硫酸镁对水泥土短期内的影响较大。  相似文献   

7.
王立峰 《科技通报》2012,28(9):31-35,66
把纳米硅粉掺加到水泥土中,并对纳米硅水泥土进行无侧限抗压强度试验,借用地质学的矿物切片技术,对不同配合比下的纳米硅水泥土进行磨片,在显微镜下对薄片进行对比分析,并对部分试样进行了电镜扫描和X射线衍射分析。实验结果表明,纳米硅可以改善水泥土的宏观力学性能,对于增强水泥土而言存在一最佳掺量。小于这一个掺量随着纳米硅掺量的增加水泥土无侧限抗压强度增加,超过这一掺量反而会降低水泥土的强度。显微镜下纳米硅水泥土为嵌镶结构,白色相和黑色相部分嵌镶于微透明的红褐色的基质之中。石英、长石为粘性土中较为稳定的成分,显微镜下边缘清晰,无色透明。它一般不与纳米硅、水泥的水化产物,石英表面为水泥的水化产物和粘土矿物等所覆盖。水泥土中小于50 um的小孔隙随着纳米硅掺量的增加而增加,孔隙分布较均匀,而到了强度的最佳掺量后,小孔隙减小而大孔隙增加,从而降低了水泥土的强度,显微镜下对纳米硅水泥土孔隙及其分布特征的分析有助于对纳米硅增强水泥土的固化机理的研究。  相似文献   

8.
通过室内无侧限抗压试验的方法,探讨不同浓度的碱性离子在不同龄期下对水泥土的力学效应;以氢氧化钠溶液模拟碱性环境,研究掺入外掺剂的水泥土在碱性环境下的强度变化规律。试验结果表明:双掺水泥土的无侧限抗压强度要明显高于单掺外掺剂水泥土的强度;碱性环境对水泥土的强度有一定的促进作用;水泥土强度随着溶液浓度增加而变强。  相似文献   

9.
通过室内试验分析了无侧限单轴受压条件下纳米硅粉水泥土的荷载-变形全过程曲线及试样破坏特性。基于循环加卸载试验,探讨了纳米硅粉水泥土损伤变量的演化规律,分析了纳米硅粉掺入比对水泥土损伤特性的影响,为研究纳米硅粉对水泥土的微观改性机理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水泥土损伤模型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10  
王立峰  朱向荣 《科技通报》2003,19(2):136-139
假定应力主轴与材料主轴重合,并在加载过程中保持不变,在此基础上,推导出水泥土的损伤模型,提出了针对水泥土的损伤演化方程;对水泥土进行无侧限压缩加-卸荷试验,确定了水泥土损伤演化方程中的参数,对其进行了试验,证明了模型的合理性。  相似文献   

11.
以呼和浩特地区的红粘土为原材料,用粉煤灰改变红粘土的性质,重点研究粉煤灰对红粘土强度及含水量的影响,通过对粉煤灰改良土的无侧限抗压强度试验和水稳定性试验,确定了所用的红粘土在掺加粉煤灰10%时,其无侧限抗压强度和水稳定性为最优.  相似文献   

12.
采用高分子表面活性材料进行土壤固化研究,检测了固化土的无侧限抗压强度和CBR值。研制的PAMCATS土壤固化剂具备良好的固结强度、水稳定性,具备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13.
俞钦钦  王立峰  陈建建  冯利坡 《科技通报》2019,35(12):155-160,174
以垃圾废灰作为改性材料,将其与水泥、淤泥质黏土和水混合成新的复合水泥土材料,通过室内无侧限抗压强度试验,在不同废灰掺量、不同龄期、不同水泥掺量的条件下,研究垃圾废灰水泥土的极限应变以及垃圾废灰水泥土平均弹性模量的变化规律。试验结果表明:垃圾废灰水泥土的应力应变关系经历弹性变形、局部变形、应力衰减、残余强度等四个阶段。养护龄期早期7~14 d这段时间是平均弹性模量增加的主要快速阶段。水泥掺量的增加在不同养护龄期下对同一废灰掺量水泥土的平均弹性模量既有促进作用也有抑制作用。当养护龄期为28 d,水泥掺量为20%,废灰掺量为5%时,垃圾废灰水泥土的平均弹性模量最大。本文的研究成果为工程应用提供了试验数据和理论依据,具有一定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4.
本文总结了水泥土抗压强度的影响因素和水泥土的变形特性;基于临界状态理论.推导出低掺量水泥土的屈服函数,并讨论了屈服函数的一些特性.  相似文献   

15.
分析水泥稳定土混合料中水泥掺量对水泥稳定土早期无侧限抗压强度的影响,并得出结论.  相似文献   

16.
采用马鞍山钢渣公司的钢渣为研究对象,通过系统的室内试验,分析研究在水泥稳定土中掺入适量细钢渣代替部分土后,混合料的无侧限抗压强度的变化情况.结果表明钢渣取代部分土以后的水泥稳定土的无侧限抗压强度比不掺钢渣的情况有明显提高,提高幅度在30%~150%之间;水泥钢渣土混合料的抗压强度随钢渣掺量的增加,先增长后降低,掺量在20%~40%之间时,强度较大,达到峰值段.  相似文献   

17.
王立峰 《科技通报》2012,28(7):102-106,129
将纳米硅基氧化物作为水泥土的外掺剂,作者在大量试验的基础上,研究了纳米水泥土抗压强度的影响因素和变化规律,初步探讨了纳米硅增强水泥土的机理,提出了纳米硅与水泥土相互作用的观点,得出了一些重要结论。  相似文献   

18.
为探究一定配合比(熟石灰∶土∶砂=1∶3∶6)的三合土的各项性能是否满足古月桥桥体修复中对填充层材料的要求。对三合土进行了抗压、抗折强度等试验,测得该配合比下7 d、28 d无侧限抗压强度远小于60 d、90 d无侧限抗压强度,现场施工时需保证三合土层达到足够的养护龄期。试验结果表明90d无侧限抗压强度达4.86MPa,可满足古月桥填充层材料的强度要求,此外SEM显微结构形貌图片显示该配合比下的三合土试件粗颗粒较多且大孔隙较多,表明抗压强度与抗渗性能存在较大的提升空间。  相似文献   

19.
通过分析水泥改良土击实结果,结合郑西铁路客运专线水泥改良土路基填筑施工的现场实际情况,对击实最大干密度和无侧限抗压强度与延迟时间的关系进行分析研究,提出根据水泥改良土的延迟时间对施工过程进行现场控制。  相似文献   

20.
本文对水泥稳定粒料的配合比设计、施工流程和试验检测等方面进行阐述,并且探讨了混合料中水泥剂量与无侧限抗压强度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