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课堂教学活动是学校教育的最基本途径和方式,也是实施素质教育的关键。我们在理念上一直强调要使学生生动、活泼、主动地得到知识和发展。但事实上,“教师讲,学生听;教师问,学生答”的传统教学模式一直把持着课堂,忽略了学生的有情感、有需求地参与课堂教学活动。针对教学中存在的弊端,我认为中学语文教学应遵循“主体参与”的原则,充分调动学生参与学习活动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  相似文献   

2.
学生学习语文的主体意识主要表现为学生自觉主动的投身于语文实践活动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为了有效激发并不断强化学生学习语文的主体意识 ,我做了这样一些尝试 :一、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动机语文教学中 ,“凡是用来推动学生进行语文学习活动的内在原因或内部动力就是语文学习的动机。”(《中国中学百科全书》)。人们无论做任何事情 ,总是靠一定的动机来推动的。如老师要求学生背诵一篇文章 ,学生如果事先无欲背的动机 ,即使在老师的监督下去背诵 ,也不过是敷衍了事 ,效率很低。因此 ,激发学生学习的动机尤其重要。然而怎样激发呢 ?我的做法是…  相似文献   

3.
赵燕 《辅导员》2013,(9):56+65
语文课程改革的重点之一就是改变学生被动学习的方式,确立学生在课堂上的主体形象。在新课标中也有这样的理念:学生是学习的主人,发展的主体,是教学之本。这样,教师在语文教学中就应该构建以学生为中心、自主学习为基础的新型课堂,在教学过程中努力体现学生的这  相似文献   

4.
语文课程改革的重点之一就是改变学生被动学习的方式,确立学生在课堂上的主体形象.在新课标中也有这样的理念:学生是学习的主人,发展的主体,是教学之本.这样,教师在语文教学中就应该构建以学生为中心、自主学习为基础的新型课堂,在教学过程中努力体现学生的这种主人地位,彰显学生学习的自主性.下面,笔者就此问题谈谈自己的实践和探索体会.  相似文献   

5.
<正>语文课程改革的重点之一就是改变学生被动学习的方式,确立学生在课堂上的主体形象。在新课标中也有这样的理念:学生是学习的主人,发展的主体,是教学之本。这样,教师在语文教学中就应该构建以学生为中心、自主学习为基础的新型课堂,在教学过程中努力体现学生的这  相似文献   

6.
张建 《内蒙古教育》2013,(12):17-18
职业高中的语文教师到底是一个什么样的角色?这一看似简单的问题如果仔细思考,却发现并不是我们想象当中那么容易回答。比如说对于当下人们常说的“教师主导,学生主体”(当然也可以说成“学生主体,教师主导”,要看不同的语境,笔者本文讨论教师的地位问题,故放在前面),明确指出了教师在教学中的“主导”地位,语文教师当然也不例外。但如果局限于这样的理解,那我们就离开了具体的语文教学情境,离开了职业教育的具体情境,显得不太精确。又比如有人说,在职业教育中文化学科的教育要服从职业教育,这话尽管有时搬不上台面,但在实际的职业教育情境中常常是事实,在这样的现实中,语文教师的主体意识基本就被模糊了。因此说,无论从理论的角度讲,还是从现实的角度讲,我们必须厘清职业教育中语文教师的角色定位,必须让语文教师的主体地位向现实回归。一、主体地位及回归含义我们这里强调职业教育环境中语文教师主体意识的回归,不是说教师要重新成为语文教学一言堂的主人,也不是说教师要取代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体。主体回归是指语文教师应当结合学科特点,结合职业教育的需要,真正以具有工具性作用的语文去帮学生奠定听说读写的基础,真正以具有语文味和人文性的语文去帮学生奠定人文基础。而其中的“回归”则是指在迷失中找寻回到语文本质的路,是指语文教师  相似文献   

7.
<新课程标准语文(实验稿)>中强调:培养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学生学习观念的转变、主体意识的增强以及学习环境的宽松和谐等都有利于上述要求及课堂教学目标的实现.  相似文献   

8.
周军 《考试周刊》2007,(44):101
新课程的语文教学改革强调以学生自主学习为中心,以全面提高语文素养为目标,不断增强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明确自己在语文学习中应担当的角色,增强语文学习的主体意识是让学生由自发学习语文转变为自觉学习语文的关键。  相似文献   

9.
<正>在教学中,教师的引导作用较容易体现,但学生的主体地位却不易保持,许多学生习惯被动地接受知识,缺乏参与的积极性,这需要教师通过不懈的努力来树立学生的主体意识。笔者从实践入手分三个方面浅谈如何构建学生的主体意识。一、创设情境带领学生进行课文的学习课文学习需要通过细致的阅读,并结合学生经验来拓宽认知空间,不断地融入学生的情感、感悟,结合阅读内容加以细化、深化,这需教师创设一定的情境,带领学生与文本深入对  相似文献   

10.
语文应是最能激发学习兴趣的学科。诗歌有丰富的意境,散文有优美的语言,小说有性格各异的人物,议论文有雄辩的论证,说明文有各种不同的说明方法。可是,令人遗憾的是不少学生忽视了语文课的特点,没有找到一种很适合的学习方法,使本来是一篇生动感人的文章,不能从宏观上理解把握,从微观上欣赏品味,致使学习起来昏昏欲睡,感到压抑和折磨。因此,在语文课的学习中,掌握较好的学习  相似文献   

11.
初一的新同学刚升入初中,在学习语文上可能会遇到一些困难,这里给你们提供一些学习方法,可能会对你有所帮助。阅读课文。每天能有感情的朗读课文两遍为最佳。通过阅读,能帮助自己把握全文大意,了解作者情感、文章特色等知识点。重点课文需精读,精彩语段必须背诵,有些课文泛读就行,可以提高阅读速度,提取有用信息即可。勾画重点。文中的生字、生词以至重点句、中心句、名句,勾画出来,一目了然,既能加深印象,又便于复习巩固。遇到精彩语段要划分层次、归纳层意。遇到疑难问题,勾画出来,还便于向老师和同学请教。查工具书。字典、词典、参考资…  相似文献   

12.
问题意识是思维的动力,是创新的基石。语文教学中,应从两个层面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即引导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带领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应注意两点:一是,教师要实现从传授到指导的角色转化;二是,不让问题止于教师。  相似文献   

13.
提高学生的语文学习效果,应注意的几点: 一、培养学习兴趣,发展语文爱好 孔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这里的“好”、“乐”都含有“兴趣”的成分。兴趣是学习中最活跃的因素,也是学习积极性的重要源泉,因此,培养学习兴趣很重要,它可以使学习化难为易,变苦为乐。以语文学习为例,一首优美的小诗,一部感人的名著都可能引起你对这门学科的兴趣,这种兴趣的产生似乎是无意识的,但你欣赏小诗、阅读名著的行为却是产生兴趣的契机,从这个意义上讲,这又是对兴趣的一种有意识的培养。当然,兴趣培养涉及的因素很多,如理想、性格、环境等,学生可以充分利用这些因素有意识地培养语文学习兴趣。  相似文献   

14.
职业学校语文学习方法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多年的教学实践中我发现,许多职中生语文成绩较差,不是因为学不好,而是因为学习方法不得当。那么怎样才能学好语文呢?现就这个问题谈一些个人看法。一、努力提高学习兴趣职业学校的学生普遍存在着“重专(专业课)轻文(文化课)”的倾向,认为专业课学好了,掌握一...  相似文献   

15.
语文课是学好其他学科的基础,但又不像其他学科有立竿见影之效,因此,应循序渐进,持之以恒。我们常常见到这样的情况,每逢作文课,有一部分学生拿起笔来总是愁眉不展地望着天花板,不知如何下笔。即使像挤牙膏似的挤出一点,也是词不达意,语言枯燥乏味。这是语文基础差的表现。要想立意谋篇符合要求,语言形象生动,遣词造句运用自如,必须学好语文课,这样才能具有一定的语文功底。一、要系统地学只有系统地学习,才能打好语文基础。现行的小学、初中、高中语文教材,就是一套比较完整的教材。首先,必须把这套教材学好,掌握牢。其次,其他各科教材也都…  相似文献   

16.
曾经有一位中文系教授感慨地说:“在完成识字教育后,哪怕所有语文课都让学生自己读书,也要比现在强。”这句话听起来似乎有些偏激,但并不夸张。语文教学落到这种地步,  相似文献   

17.
18.
谈个体主体意识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个体主体意识就是个人作为主体的一种独立自主意识。市场经济的发展使个人在主体上普遍获得了人格上的独立 ,从而唤醒并进一步强化了个体主体意识。积极培育个体主体意识 ,是我国当前社会发展的迫切需要  相似文献   

19.
在文化全球化的背景下,文化领域出现了一种反思、一种寻根的意识,谈传统文化和文化主体意识的人日渐多了起来。但什么是传统文化?什么是文化主体意识?文化全球化了我们怎么办?对这些问题却众说纷纭,莫衷一是。本文围绕这三个问题展开论述,阐述了传统文化的形成、内涵和特点,文化主体意识应包括哪些内容,以及面对文化全球化我们应该采取的正确态度。  相似文献   

20.
<正>古人云:"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这里的"渔",是一种技巧,更是一门艺术。学生一旦掌握这门技术,就能亲身走进知识宝库的大门,自由获取。作为教师,我们应如何当好授"渔"者?一、由"扶"到"放",学"一"当"十"小学语文教材中有许多写人、叙事、写景、状物的文章,因此,在教学这些文章时,我总是花些时间"扶"学生学习一两篇,让他们在理解知识的同时掌握学习方法,并运用已掌握的学习方法学习相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