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回建 《档案天地》2009,(5):45-50
中国自占以来就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在数于年的历史发展进程中.各个民族经历了无数次的兴衰、嬗变、迁徙融汇、分合交叠.相互吸纳.杂居共处,在相对发达的农耕文化吸引下逐步凝聚在一起,形成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大杂居.小聚居”的格局。尽管各民族的文化传统有所差异.民族地区之间发展程度不一,  相似文献   

2.
散居回族经济既是我国少数民族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又是我国回族经济不可分离的主体,它为我国经济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散居回族经济是伴随着散居回族的形成和发展而逐渐发展起来的。也就是说,散居回族经济的发展是由散居回族经济的主体即广大散居回族劳动者的居住状况、劳动条件和发展环境所决定的。从散居回族经济发展历程来看.大致经历了长达近千年的自然经济条件下的自然发展;  相似文献   

3.
第五节 回族文化对散居回族经济发展的导引 文化是国家、民族全部智慧和文明的集中体现,是保持国家、民族生机与活力的强大精神内核,是经济发展的深层推动力。回族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蕴.在近千年的生存和发展中.民族文化得到了进一步的培育和丰富.对回族的生存与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作用。特别是散居回族,虽然散居在祖国各地.但是共同的民族文化却使他们的价值观、道德观和生活习惯代代相传.形成了具有本民族特色的传统文化。  相似文献   

4.
散居回族经济特征是散居回族经济区别于其他民族经济的最显著的特点和标志,也是散居回族经济最具个性的地方,反映了散居回族经济的本质特点。散居回族经济特征是指由散居回族劳动者素质、散居回族经济的资源禀赋、发展环境和主客观条件,以及经济结构、经济规模、经济理念、经济活动方式、经济运行机制等多方面内容组合而成,反映了散居回族经济个性的经济象征和标志。  相似文献   

5.
回建 《档案天地》2009,(8):39-47
(二)发挥资源优势,提高散居回族资源利用率 我国回族散居地区地大物博.自然资源储量丰富,品种齐全,在全国资源地理格局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此外,散居回族地区生物资源复杂多样.是我国经济可持续发展的自然资源基础所在.合理开发、利用、保护这些自然资源.不仅是散居回族地区发展的需要.也是全国发展的需要。  相似文献   

6.
回建 《档案天地》2009,(7):46-49
(接上期) 第五章 散居回族经济融合提升发展的实践路径 第一节 散居回族内部经济发展中的融合提升 一、以内部的合作化提升散居回族整体竞争力 (一)内部合作化是散居回族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 改革开放以来,散居回族的专业化分工与合作基本上是在市场引导下自发发展起来的,缺乏有力的政策支持和引导,因而具有范围小、层次低、扩展慢的特点。许多地方把专业化分工和产业化经营看作是将来的事情,  相似文献   

7.
中外许多学者认为,中国是21世纪全球经济的发动机。此话准确与否需要时间检验,但从几乎世界上所有有影响的国家(地区)和经济体对中国频频“示爱”这一点看,中国无疑已成为世界经济多极化中最受关注和追捧的一极。2004年,我国政府的“经济外交”重拳出击,把中外经济交流与合作推上了一个新台阶。  相似文献   

8.
回建 《档案天地》2009,(1):52-55
经济增长方式是推动经济增长的各种生产要素的组合形式和多种要素组合起来推动经济实现增长的方法和形式。其核心内容是生产要素分配和使用的方法和形式。经济增长方式从一定意义上体现了经济要素的不同组合和实现经济发展的途径和目标。散居回族经济增长方式是散居回族经济不同要素的组合.反映了其经济发展的途径和目标.是推动经济发展的内生力。  相似文献   

9.
中华民族,是由56个民族组成的大家庭,在历史的长河中每个支民族。都有自己的发展史。作为中华民族大家庭重要组成部分的、人口位居第三位的回族。她的产生、成长和发展更具明显特色,既传承着伊斯兰文化的优良传统:又有机融合于中华民族总体发展之中。中共唐山市委常委、市委组织部长回建(回族)同志,曾两度在孟村回族自治县担任主要领导,现身处繁重岗位、笔耕不辍,以《中国散居回族经济发展研究》为题,完成他的博士学位论文。通观全文,立论高远,研析深刻。富有新意,材料详实可靠,可说是一部融历史性、学术性、知识性于一体的具有重要价值的力作。对于我们正确理解和执行党的民族政策。对于我们通力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其参考意义之大是不言而喻的。征得作者同意,本刊从本期起,将连载部分章节,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10.
《档案天地》2009,(4):46-50
一、马克思、恩格斯关于民族经济发展理论 马克思、思格斯在揭示人类社会发展规律、探索无产阶级革命理论的同时.十分注意对民族和民族问题的研究。马克思主义的民族理论形成于19世纪40年代,有其深刻的社会历史背景。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之间矛盾的出现和急速加剧迫切要求有适应社会生产力发展的新的思想理论加以指导.因此。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应运而生.  相似文献   

11.
回建 《档案天地》2009,(3):47-53
一、散居回族村庄经济结构调查分析 散居回族村庄经济是散居回族经济结构中的主要组成部分,据2000年第五次人口普查数字统计.全国共有回族人口9816805人,其中居住在农村人口5369712人,占回族人口的54.70%。可见,居住在农村和从事农业的回族人口还占很大比重.而散居回族中村庄经济发展也是其重要的一支。  相似文献   

12.
回建 《档案天地》2009,(4):45-45
(二)散居回族传统经济特色需要在工业化背景下拓展 在历史上,散居回族经济发展在产业选择、技术更新等方面都具有自己的特色。具体表现为,在商业方面,回族具有悠久的经商传统和杰出的经商禀赋。回族商人的经商禀赋来自三个方面的影响:一是回族的先民来自波斯、阿拉伯商人.子承父业.其后裔大多以经商为生.另一部分人虽由于外部环境的制约而改行从事农业生产.但仍保留兼营商业的优良传统。  相似文献   

13.
龙德华 《新闻界》2000,(1):46-46
《经济日报报》总编辑艾丰说:“要搞好经济报道,首先要了解经济,这样才能做到经济和新闻的结合。”把这句话放在民族地区的经济报道上来看,那就是搞好少数民族地区的经济报道,就必须弄明白少数民族地区经济发展状况,也就是少数民族地区经济发展的个性。 少数民族地区一般经济欠发达。这是少数民族地区经济状况的最大个性,但并不仅止于此。中西部汉族地区同样也有经济不发达地区,却各有自身的历史等背景因素。一般说来,少数民族地区经济欠发达的原因主要有社会历史原因、民俗人文因素、生存环境恶劣这几个方面。 这几种因素或者共同…  相似文献   

14.
回建 《档案天地》2009,(2):47-52
二、散居回族产业结构 (一)产业结构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 散居回族产业结构是散居回族内部各产业之间的比例关系和结合状况,它对散居回族经济发展具有重要作用。产业结构是由于社会分工的细化和产业部门的出现,人们用于研究产业的变化而创立的经济范畴。  相似文献   

15.
回建 《档案天地》2009,(9):41-48
(3)产业集群有利于促进专业化分工。提高劳动生产率。集群内大量专业化的企业集聚在一地,通过分工与协作。实现规模生产。随着区域需求的集聚.生产规模不断扩大。而规模的扩大进一步要求分工专业化.从而形成合理的分工。同时。由于专业化市场的形成.市场需求量的增加.形成正反馈机制.专业化分工将进一步得到加强。  相似文献   

16.
石丽婷 《大观周刊》2011,(21):58-59
2011年这沃斯经济论坛中国成为焦点,西方国家意图去掉中国的新兴经济体身份,使其承担更多国际责任。通过对新兴经济体概念的界定,新兴经济体的实力凸显和经济地位的提高来分析西方国家对中国“摘帽”行为背后的目的,又详细分析了当前中国作为发展中国家存在的各种问题,来确定其新兴经济体的身份。积极推进发迭国家与发展中国家之间的合作,共同加快全球经济复苏。  相似文献   

17.
杨强 《大观周刊》2011,(23):51-51
农业经济是综合经济实力的重要体现同时也是国民经济的基本单元,我省民族地区由于历史、地理、政策等各方面的原因,民族地区经济发展仍以一般农业经济为主,多数县仍然是国家级贫困县,所以壮大县域农业经济发展水平直接关系到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本文从我省民族地区发展特色农业经济入手,分析了当前我省民族地区特色农业经济发展的一些主要问题,从而希望引起理论和实践工作者的关注和探讨。  相似文献   

18.
伴随着中国经济的体量增长,经济的增长必然面临下滑趋势。与往年不同,7.5%的增速对于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中国来说,开始变成一个“有压力”的目标  相似文献   

19.
媒体点评     
姚眉  王波  赵小平 《传媒》2003,(5):12-12
不必要的媒体争论 某报去年12月10日刊登文章称,随着时代的发展,“民族英雄”这个概念应该扬弃了。“英雄”就是“英雄”,它不需要“民族”这个前缀。 民族是人类在历史上形成的一个有着共通语言、共同地域、共同经济生活以及表现于共同文化上的一种稳定的群体。随着历史上民族与民族利益之间的冲突,无论中国还是世界,都出现过许多次民族之间  相似文献   

20.
少数民族语言广播是我国新闻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由于朝鲜民族多与汉族和其它民族共同集聚在一起,加之朝鲜语广播事业起步较晚,目前面临着诸多新的机遇与挑战。加强散居地区朝鲜语广播事业,将本民族的特色报道出来,成为我国少数民族新闻的一项非常重要的工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