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去年四月,《光明日报·文荟》刊载了周士琦先生的《莫名其妙的“买单”》一文。他说的“买单”应当是“埋单”,确实不错;但周先生大概不是岭南人,解释得似是而非,尤其对粤方言本身似有隔膜。在  相似文献   

2.
在习题教学中,常碰到一华似守恒而非守恒问题。这类问题,似是而非,迷惑性强,学生容易上当。如何鉴别,笔者从思维和知识的不同角度作了有益的探讨。  相似文献   

3.
作文指导题目精析:随记,就是随手的记录,特点是篇幅短小,表现形式灵活。生活随记,就是记录的内容来源于生活。这种训练有以下特点:材料来源广——所见所闻、所思所感;不论事情大小——从国家大事到家庭琐事,从社会新闻到学校生活;记叙自由——不定日期,不拘形式。重点指导:生活随记,虽然从内容选择上很自由,但也不是说只要来源于生活的就都可以写,而应有所选择——选择那些给你留下深刻印象、有切身感受的事来写。比如说,李刚听同学赵明说:赵明的邻居大嫂是一位小学教师,已经50岁了,但还参加“小学教师大专自学考试”。听到这件事,李刚感触很深,当天就写了一则生活随记。这则随记的内容就很好。因此,随记的内容不在大小,而在于你的感受是否深,是否新,是否能实实在在地给人一点启发。  相似文献   

4.
“和合”,又称“和”,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概念,指异质事物的多样化统一,而非所谓的“无冲突境界”,它与“同”、“争”一起,构成了这个世界的三种关系态。其中,“和”也许不是最终形态,但却是最成熟的形态,世界越来越趋向于“和”的状态。表现在政治上,即是地球一体化与世界多极化的矛盾统一;表现在经济上,即是对传统封闭式重复经济模式的打破,以及特色经济统一体的逐渐确立  相似文献   

5.
浅议和合思想的哲学基础及其现实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和合”,又称“和”,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概念,指导质事物的多样化统一,而非所谓的“无冲突境界”,它与“同”、“争”一起,构成了这个世界的三种关系态。其中,“和”也许不是最终形态,但却是最成熟的形态,世界越来越趋向于“和”的状态。表现在政治上,即是地球一体化与世界多极化的矛盾统一;表现在经济上,即是对传统封闭式重复经济模式的打破,以及特色经济统一体的逐渐确立。  相似文献   

6.
阿尔都塞基于唯科学的和结构主义的立场,在矛盾问题上反对“一元决定”论,主张“多元决定”论,认为黑格尔关于自然、社会、精神的矛盾及其发展观是“一元决定”的还原主义;马克思主义则认为矛盾是“多元决定”而非“一元决定”的结果,社会、历史是“多元决定”而非还原主义的产物。阿尔都塞的“多元决定”论既有合理因素又有片面性。  相似文献   

7.
麋鹿传奇     
麋鹿,俗称“四不像”,是中国特有的一种鹿科动物。因为它的角似鹿而非鹿,头似马而非马,身似驴而非驴,蹄似牛而非牛。麋鹿和大熊猫一样,是我国特有的古老珍兽,可它的命运比起大熊猫坎坷要悲惨得多。  相似文献   

8.
言语形式是言语内容与情感的载体,引导学生关注、揣摩言语形式,是语文教学的当务之业。《涉江采芙蓉》一诗中,诗人以多重转折的言语形式,在多重矛盾中不断升华情感,终于将情感蓄积得愈加浓烈和深沉。《涉江采芙蓉》中设置的多重转折与矛盾是:美好在险远——“兰泽多芳草”;欲赠却远隔——“所思在远道”;离乡却还望——“还顾望旧乡”;情深却相离——“同心而离居”;知心难偕老——“忧伤以终老”。  相似文献   

9.
求学不求似     
<正>“学我者生,似我者死”,晚年的齐白石如此道。这句看似矛盾的话却为我们厘清了“学”与“似”的概念。郑板桥在谈论画竹的时候,一反流行的说法,说自己“胸无成竹”,践行了求学不求似的真章。实际上,不只绘画,从处世及为人,我们都应求学不求似。也许有人会将两者混为一谈,但学与似有本质差别:学,是“胸无成竹”,是汲取了先人的智慧,进而发展出独立创新的见解与创造;  相似文献   

10.
幼儿园教师如同一个“信息源”,每时每刻都在向幼儿输出信息。言语信息自有其自身的价值。而非言语信息,如动作、表情等,在幼儿教育中同样显得很重要。这是因为幼儿的思维具有具体形象、易受暗示的特点,所以教师应该重视非言语信息的正确传递。一次,在向幼儿介绍“空气”时,为了讲清“空气到处都有”的道理,我先拿出一只塑料袋,  相似文献   

11.
目前对于“新状态”小说内涵的界定,似有似是而非之嫌。虽然,有的论者至高无上旁若无人地宣谕着在他看来是无庸置疑的真理,并以请君入瓮的指令性叙述方式强行纳入他的理  相似文献   

12.
Metaphor和比喻:英汉比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现代西方语言学中的“metaphor”和汉语中修辞格“比喻”似是而非,两者有相同之处,更有不同之处。这源于号琶空容及其语言表现形式的统一与矛盾。就修辞层面而言,metaphor和比喻近乎一致;而在认知层面上,它们在结构、范围和研究目的等方面则存在很大出入。  相似文献   

13.
陈浪 《考试周刊》2009,(41):97-98
高职院校的应用英语专业发展至少面临着以下三个矛盾:一,专业教育和英语教育的矛盾;二,知识覆盖和教学时间的矛盾;三,培养要求和生源素质的矛盾。解决这些矛盾的方案有:一,选择有依托的专业作为应用英语的专业方向:二,尽量选择管理类而非技术类的专业作为专业方向;三,删选英语基础相对较好的生源。  相似文献   

14.
季可凡 《作文大王》2022,(Z2):24-25
<正>“个头高挺脖子长,健步如飞似闪电。言语幽默显智慧,有求必应就属他。”最近,校园里流行着这样一段顺口溜,说的就是我们的陆云校长。他是我们学校的五大校长之一,被同学们戏称为“长颈鹿校长”。只因他个子很高,差不多有一米九,走起路来更是昂首阔步,那样子像极了一只长颈鹿。他的“四只眼”闪烁着智慧的光芒,颇有学者风范。  相似文献   

15.
英语和汉语是差别巨大的两种语言。前者体现的是西方文化,后者体现的是东方文化。无论在语言层面上还是在思维层面上,英语和汉语都有很多不同之处。而习语是语言和思维的浓缩,是文化的典型体现者。由于东西方语言文化的差异,有些英语习语看似与某些汉语习语含义相同或近似,而实质上却大相径庭。正是这些“似同实异”或“似是而非”的情况给英语习语的汉译增加了困难。只有了解这些“似是而非”之处才能在英汉翻译时避免“失足于陷阱”,避免出笑话,防止出大错。本文拟就英语习语汉译时的“似是而非”现象进行初步探讨。以期能为读者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6.
北京师范学院附属中学英语教师李静纯,运用心理学知识改进英语教学,通过三个教学班的实验,初步总结出一套英语训练方法:“结构—交流”教学法。“结构——交流”教学法实验,是从探索人的言语心理活动的实际状况和主要规律出发,寻找更带基础色彩的智力因素,以提高学生对言语材料的感知能力(即言语信息的输入能力)和存储能力(即言语信息的存储、编排能力),以及对言语材料的运算能力,  相似文献   

17.
言语的“隐形信息”是言语表达的一个重要方面。既可以表达说话人的“言外之意”、“声外之意”、“意外之意”,也可以表达断续、重复、省略词语的完整、深层、不尽的“隐形”义,以多种形式表现言语的“隐形信息”,准确表达和丰富了言语的思想情感。言语的“隐形信息”和修辞相辅相成、互相促进,对言语的“隐形信息”的训练,不是一般意义上的言语训练,而是一种由浅入深的,难度较高的修辞训练。  相似文献   

18.
祖国的珍奇     
在我们祖国辽闊的土地上,生長着无数的动物和植物,其中有不少是世界上稀有而仅出于我国特产的动植物,它們在政治上、經济上意义都是很大的。在初中动物学和植物学教科书上也曾提到祖国的特产,因此在这里向大家詳細的介紹几种祖国所特有的珍奇的动植物,供教学上参考,并进一步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四不象 Elaphurus davidianus 一、名称及其在分类学上的位置: 四不象亦称麋鹿,由于它“尾似驢而非驢,蹄似牛而非牛,角似鹿而非鹿,頸似駝而非駝”,故名四不象。  相似文献   

19.
英语习语汉译中的“似是而非”现象探微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英语和汉语是差别巨大的两种语言。前体现的是西方化,后体现的是东方化。无论在语言层面上还是在思维层面上,英语和汉语都有很多不同之处。而习语是语言和思维的浓缩,是化的典型体现。由于东西方语言化的差异,有些英语习语看似与某些汉语习语含义相同或近似,而实质上却大相径庭。正是这些“似同实异”或“似是而非”的情况给英语习语的汉译增加了困难。只有了解这些“似是而非”之处才能在英汉翻译时避免“失足于陷阱”,避免出笑话,防止出大错。本拟就英语习语汉译时的“似是而非”现象进行初步探讨,以期能为读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20.
新诗标准问题属于批评而非创作范畴,其目的不是为了束缚而是为了释放诗歌中“异己”与“抗议”的声音与力量。论文从精神旨趣、意象思维、言语多义、韵律和谐等方面区分诗与非诗,再从具有提撕精神的价值、富有“原创性”的品格和提供多元化阐释空间三方面提出好诗标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