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教育部制定并颁布的《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对阅读教学提出了明确的目标:能根据自己的特点,扬长补短,逐步形成富有个性的语文学习方式。通过阅读和思考,领悟其丰富内涵,养成独立思考、质疑探究的习惯,增强思维的严密性、深刻性和批判性。新课标明确地把发展学生的个性放在很重要的位置,尤其是阅读教学的实施建议中明确指出:“阅读是学生个性化的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的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  相似文献   

2.
陈娟 《现代语文》2005,(10):63-63
在语文教学中,阅读教学是一个重要的环节,它不仅帮助学生学习语言文字的特点,而且担负着构筑学生的“精神家园”、重塑学生“个性人格”、净化学生“灵魂世界”的重大使命。《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教科书编者、文本之间的多重对话,是思想的碰撞和心灵交流的动态过程。阅读中的对话与交流,应指向每一个学生的个性阅读。”这些已深刻揭示了阅读教学的本质,也暗示我们教师必须改变原来的阅读教学模式,由“独奏者”角色逐步过渡到“伴奏者”角色,以人为本,尊重学生的个性,引导学生从自己的情感体验出发,去实现与文  相似文献   

3.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学生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让学生在积极主动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陶,获得思维启迪,享受审美乐趣。要珍视学生的独特感受、体验和理解。”在此视野观照下,对文体的解读方式  相似文献   

4.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阅读实践。”然而,阅读教学的现实是必须的,集体的活动远远多余自由的、个体的活动。那么,怎么让学生在阅读过程中充分张扬自己的个性,放飞自己的思维,使之受到情感的熏陶,获得思想的启迪,享受审美的乐趣呢?  相似文献   

5.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学生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地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三年来,在对小学语文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方式的实践研究中,本人对个性化阅读有了新的认识,有了新的体验。  相似文献   

6.
《语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语课程丰富的人内涵对学生精神领域的影响是深广的。学生对语材料的反映又是多元的。”不同的学生阅读同一章产生不同感受和体验。语阅读教学要珍视学生自主阅读所产生“不同的感受和体验”——也就是尊重学生阅读的个性化行为。传统的语阅读教学不珍视学生阅读实践中的个性化行为。一篇章,划分段落层次老师讲定了,人物形象老师分析定了……这样,老师的讲解分析代替了学生阅读实践主体意识活动。老师把自己的阅读体验强加于学生。  相似文献   

7.
陈龙标 《师道》2012,(6):33-33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但在传统的阅读教学中,教师仍习惯用自己的思维去“框定”学生的思维。用自己的观点去“统一”学生的观点。学生“读”教师之要“读”。“想”教师之所“想”,“答”教师之所“问”。这既违背学生阅读的基本规律,也与课标的要求背道而驰。 有鉴于此,作为语文教师,我们应呼唤并大力落实学生个性化阅读实践。教学中,我们必须充分相信学生,不过多规范,不越俎代庖,要给学生自由的空间,把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权利还给学生,关注学生的独特体验,尊重他们的多元理解。包容他们的奇思妙想,让学生的个性潜能得以张扬。  相似文献   

8.
几十年来,语文阅读教学一直为专制化、共性化、先入为主、人云亦云的理念和行为所统治。在这些理念和行为的统治下,学生自主阅读的权利被剥夺,个性被压抑,想象力和创造力被扼杀。如今,新课程标准像一篇解放的宣言,让我们找回了平等、自主、个性与尊严,而适合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和语文学习规律的个性化阅读,正在为语文阅读教学带来曙光。《语文课程标准》的“课程总目标”共列了10项内容,具体阐述阅读的是第7项。而真正让学生实现课程总目标第7项乃至第10项的,当首推“发展个性”和开展个性化的阅读,因为课堂上的专制化与共性化,已成为当前阅读…  相似文献   

9.
(一)什么是个性化阅读在传统的阅读教学过程中,教师统一的要求、划一的指导忽视了学生的个性差异和学习潜能,限制了学生个性的发展,使得阅读教学失去了应有的灵动与生气。《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让学生在积极主动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启迪,  相似文献   

10.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学生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阅读应注重对语言文字的理解与感悟.注重内心对文字的情感体验。阅读教学应尊重学生的个性特点.正视学生的认知、体验、水平差异,实施分层教学,引领个性化学习.努力为学生支撑展示个性的广阔天空.  相似文献   

11.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强调“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又强调“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这一理念使学生这一主体得到了极大的尊重,师生互动、生生互动,课堂教学出现了新的局面。但是,由于不能正确理解和把握这一理念的真正内涵,如:“个性化理解”在语文阅读教学中有多大空间?文本的个性化理解,对于中学生而言,其主要取向是什么?在阅读教学中,应怎样处理个性和共性之间的关系?应怎样把握个性化理解和理解的随意性之间的区别?等等,以致我们的教学出现了偏差。下面这一组文章.从不同方面对这一问题进行了深入的探讨.希望对广大教师能够有所帮助。[第一段]  相似文献   

12.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  相似文献   

13.
尤文君 《教学随笔》2009,(12):26-28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以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要珍视学生的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实施新课程倡导的个性化阅读教学,是培养学生语文素养的一条必由之路。那么,在教学实践中如何引领学生个性化阅读呢?  相似文献   

14.
王成 《教学与管理》2010,(10):26-27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学生的个性化阅读是一种创造性的精神活动。在语文学习中,要鼓励学生根据已有的经验,获得独特的感受,教师评价时要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对学生个性化的阅读,教师要宽容但不能纵容,即允许学生阅读中所发生的“误读”,但对其中的错误不能不置可否,更不能无原则地鼓励。因为不管如何解读文本,有些底线是不能违背的,教师应引导学生理解教学内容的价值取向。  相似文献   

15.
《语文课程标准》提出了个性化阅读的概念,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  相似文献   

16.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个性化阅读教学已成为一个时代的新课题,吸引着我们向这一领域深入研究。只有把个性化阅读教学的新理念贯穿彻到当前的语文课程中,才能把语文教学的改革推进到一个新的境界。那怎样开展个性化阅读呢?  相似文献   

17.
新《语文课程标准》明确地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的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很显然,这段阅读教学建议是以发展学生个性为出发点与归宿点,倡导语文阅读教学走个性化阅读教学改革之路。如何有效地开展个性化阅读教学呢?  相似文献   

18.
小学《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可见,作为教师,应当引导学生真正走进文本,让他们的心灵与文字相碰撞。情感与内容相融合,学生在语言文字的充分浸染下,读出自己的心声。那么教师如何组织引导学生的阅读实践又不干扰学生的阅读呢?  相似文献   

19.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耍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显然,个性化阅读是新课标所大力倡导的阅读取向。在语文教学中,我们要遵循语文学习的规律,关注学生的个性差异,唤醒学生阅读的个洼化,发展他们的个注,让阅读成为个性张扬的舞台,让课堂成为生长个性的土壤。  相似文献   

20.
《语文课程标准》提出的“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这一观念,已经越来越被广大的语文教育工作者所接受,并且正在进行如何落实教学实际的探索。然而,在教学实践中,有些教师由于不能正确理解和辩证地把握个性化阅读的内涵,以致出现了课堂教学中学生学习过于自由化,课堂教学形式过于花样化等等现象,由此引来一些新课程阅读教学的诟病。那么怎样培养学生个性化阅能力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