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一提到荒诞派戏剧,人们就会想到欧美的一些剧作家和作品,比如法国剧作家尤奈斯库的《秃头歌女》和贝克特的《等待戈多》。但是中国的戏剧中也不乏优秀的荒诞派作品,其中包括电影和小剧场戏剧,它们产生于不同时期,却同属荒诞流派。  相似文献   

2.
荒诞派文学     
<正>"荒诞"(absurd)一词由拉丁文"sardus"(耳聋)演变而来,在哲学上指个人与生存环境脱节。荒诞派文学,是20世纪西方后现代主义文学重要的流派之一,主要是指戏剧创作。它采用荒诞的手法,表现世界与人类生存的荒诞性。荒诞派戏剧于20世纪50年代初诞生于法国巴黎,随后在欧美各国产生了广泛影响,统治西方剧坛长达二十年之久,七十年代初走向衰落。"荒诞派戏剧"一说,最早见于英国戏剧评论家马丁.艾思林1962年出版的《荒诞派戏剧》一书。荒诞派戏剧的哲学基础是存在主义,它拒绝用传统的、理智的手法去反映荒诞的生活,而主张用荒诞的  相似文献   

3.
"现实"和"真实"是两个不同的概念,前者强调客观"存在性",后者注重"内在性质"。作为20世纪现代派文学重要组成部分的荒诞派戏剧突破了传统戏剧的艺术表现手法,以平庸的故事情节、分解的语言和破碎的人物取代传统戏剧中跌宕起伏的故事情节、突出尖锐的戏剧冲突和完整的人物形象。总而言之,是以一种荒诞的手法表现荒诞的世界。对于荒诞派戏剧是否能体现现实世界,以及它所体现的现实是否具有真实性,一直存在着争议。尤奈斯库是荒诞派戏剧的代表人物,其三部作品《秃头歌女》、《椅子》、《犀牛》在表现生活、表现人物方面的确能以一种反传统的方式折射出当时社会环境和人的内心世界,较好地诠释了荒诞派戏剧真实观及具体表达手法,强调通过人物的言语动作表达作者自身对世界的看法,并让读者慢慢体会,力图进而将作者心中的真实转化为读者的真实理解。  相似文献   

4.
爱德华·阿尔比是荒诞派戏剧在美国的主要代表人物。在其早期剧作中,他继承了欧洲荒诞派戏剧的传统,把荒诞戏剧的主题与手法和美国的社会现实有机地结合起来,以先锋戏剧形式生动地表现了当代美国人的孤独、精神衰亡、恐惧与绝望,从而大大丰富、发展了荒诞派戏剧。  相似文献   

5.
1950年5月11日晚,法国巴黎的梦游人剧院里空空荡荡,仅有的三名观众正在观看剧作家尤金·尤奈斯库的独幕剧《秃头歌女》。剧中那荒诞不经的情节和语无伦次的对话,使几个到场的观众感到莫名其妙。这出戏是对传统戏剧的严重挑战,可又因“反传统”而遭到冷落,然而,它却宣告了一个新的戏剧流派的诞生。1963年,当法国的另一位剧作家贝克特的具有同样风格的剧作《等待戈多》在巴比伦院上演后,竟一举轰了法国剧坛。虽然挑剔的巴黎观众对此褒贬不一,但是,这一全新的剧种却在观众的心底产生了旨烈的震颤。就在《秃头歌女》上演后的第十年,英国戏剧理论家马丁·埃斯林发表了题为《荒诞派戏剧》的论著,从而在理论上为这一戏剧流派正式定名。  相似文献   

6.
马丁.埃斯林在《荒诞派之荒诞性》一文中对荒诞派做了精辟的解读。他认为“荒诞派“其实并不荒诞,而是从一种特殊的角度对这个世界和整个人生的一个严肃的认识和深刻的理解。以往,我们总是把荒诞派戏剧带给人们的这些观念当成西方社会罪恶的根据,这实在是一种误读。“荒诞派“是以超越我们日常认识轨道,超脱于现实社会纷扰之后,对现实世界的理性抽象。因此,我们应给荒诞派更多一些理解和宽容。  相似文献   

7.
马丁.埃斯林在《荒诞派之荒诞性》一文中对荒诞派做了精辟的解读。他认为"荒诞派"其实并不荒诞,而是从一种特殊的角度对这个世界和整个人生的一个严肃的认识和深刻的理解。以往,我们总是把荒诞派戏剧带给人们的这些观念当成西方社会罪恶的根据,这实在是一种误读。"荒诞派"是以超越我们日常认识轨道,超脱于现实社会纷扰之后,对现实世界的理性抽象。因此,我们应给荒诞派更多一些理解和宽容。  相似文献   

8.
荒诞派戏剧在20世纪50、60年代的欧美剧场曾经风光无限,这些作品用“荒诞”的形式表现“荒诞”的主题以折射“荒诞”的现实世界。哈罗德.品脱,作为荒诞派戏剧的代表人物之一,对它进行改造创新,重新加入现实主义的元素,使他的作品走出以塞米尔.贝克特等人为代表的荒诞派作品的典型的样式,成为别具一格的“品脱风格”。戏剧《看管人》是“品脱风格”的经典之作。文章将通过对剧中的人物以及创作手法的分析来反映品脱的哲学思想及其写作风格。  相似文献   

9.
张继升 《山东教育》2005,(29):43-44
荒诞派戏剧是20世纪50年代在法国兴起的一个戏剧流派,是西方现代主义文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这个流派最初被人称为“反戏剧派”或“先锋戏剧派”,到了60年代初,英国戏剧理论家马丁·埃斯林根据该派所呈现的艺术特点而在《荒诞派戏剧》一书中,正式将其定名为“荒诞派戏剧”。它产生的原因是多方面的。首先,第二次世界大战中骇人听闻的法西斯暴行,使人们对一贯尊崇的社会道德标准和价值观念产生了根本性的怀疑;社会灾难的深重,给人们的精神世界投下了巨大的阴影。赤裸裸的金钱关系彻底撕去了人世间温情脉脉的面纱,让人们得以洞见那些曾在这…  相似文献   

10.
“荒诞派”是二次世界大战后出现在西方的一个重要的戏剧流派。英国戏剧评论家马丁·艾思林在《荒诞派戏剧》中对此作了专门研究,分析了它们的思想特征和艺术特征,把它们正式命名为“荒诞派戏剧”。 荒诞派戏剧的主要代表作家有贝克特、品特、尤涅斯库、阿达莫夫、涡比和库塞尼等。他们都从不同的侧面反映了世界瞬息万变、不可捉摸、不可理喻的荒诞性;人与人之间互相隔绝、孤独陌生的荒诞状态;人被物化、人与物隶属关系的彻底颠倒;人失去自我本质的异化。荒诞派戏  相似文献   

11.
诺奖封神榜     
哈罗德·品特(Hdrold Pinter)英国剧作家,1930年10月出生于伦敦,被评论界誉为萧伯纳之后英国最重要的剧作家,也是当代西方荒诞派戏剧在英国的最重要代表,其主要作品有《生日宴会》、《门  相似文献   

12.
爱尔兰裔作家塞缪尔·贝克特(Samuel Beckett,1906-1989)是1969年诺贝尔文学奖得主。他深受欧洲现代主义文学思潮的影响,创作了一系列反映战后西方社会荒诞现实的小说和戏剧,成为20世纪两三个最重要的作家之一。从1952年起,他先后推出了《等待戈多》(Waiting for Godot)、《残局》(Endgame)、《克拉帕的最后一盘磁带》(Krapp's Last Tape)、《快乐的日子》(Happy Days)等戏剧,以奇特的艺术手法揭示现代人严重的孤独感和异化感,标志着荒诞派戏剧的诞生和崛起。  相似文献   

13.
阿尔比《动物园的故事》的荒诞特色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美国剧作家爱德华·阿尔比受欧洲荒诞派戏剧的影响,结合美国社会现实,创造了独特的美国荒诞派戏剧.他的第一部剧作<动物园的故事>无论从主题和形式上都具有荒诞派戏剧的特色,开创了美国荒诞派戏剧的先河.  相似文献   

14.
尤金·尤奈斯库是西方当代荒诞派戏剧的奠基人,被称为“荒诞派的经典作家”。早年的尤奈斯库对戏剧很反感,认为古典戏剧的手法使舞台和人生脱节。为了对戏剧进行讽刺,他在1949年用极端夸张的手法编了一个名叫《秃头歌女》的剧本,此剧上演后,产生了未及预料的舞台效果,并引起了热烈争论。这件事使尤奈斯库悟出了一种新鲜的戏剧创作  相似文献   

15.
《等待戈多》是法国作家萨缪尔·贝克特的代表作 ,也是荒诞派戏剧的经典作品。《等待戈多》全剧共两幕、五个人物 ,故事发生在两天里 ,前后两幕里人物的活动没有什么变化。节选的这出戏最能代表全剧的特色———荒诞性。因此 ,教学中应从两个方面去引导学生 :一、从写作的背景来透视剧作的现实意义荒诞派戏剧的形成与发展有其特定的社会背景。“荒诞”是由拉丁文“耳聋”(Surdus)一词演变而来 ,意指个人与生存环境的脱节。古希腊悲剧作家埃斯库罗斯和索福克勒斯在其悲剧中 ,就提出过人类生存条件的残酷和荒诞性的问题。到了 2 0世纪 2…  相似文献   

16.
瑞典文学院10月13日宣布英国剧作家哈罗德·品特获2005年诺贝尔文学奖。 品特是英国当代最杰出的剧作家之一,是英国荒诞派戏剧的代表人物。这位文坛 巨匠多次直言不讳地批评英国首相布莱尔的政策,反对英国参加伊拉克战争。 10日,品特刚刚度过自己75岁生日。  相似文献   

17.
荒诞喜剧是在20世纪走向成熟的一种新的喜剧类型,荒诞性、悲剧感、哲理化是其突出的三个特点.荒诞派戏剧是它在西方的代表,也是这一喜剧类型走向成熟的标志.中国当代的荒诞喜剧则显得相对贫弱.赵耀民是中国剧坛第一位自觉致力于荒诞喜剧的理论探讨和艺术实践的剧作家,他的荒诞喜剧创作独树一帜,开拓了中国当代喜剧创作的新领域.  相似文献   

18.
周怿 《学语文》2006,(4):12-13
一、背景说明 《等待戈多》是荒诞派戏剧的代表作品。荒诞派戏剧作家提倡“形式即内容”的文学主张。作者采用象征的手法和混乱的、缺乏逻辑的语言揭示现实的荒诞和人生的痛苦,给人以深刻启示。读者若能从文本的语言形式人手,直接感知主题,深化人生体验,就能为今后欣赏不同风格的戏剧作品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9.
哈罗德·品特是20世纪荒诞派戏剧的代表作家之一,他一生的戏剧创作主要分为四个阶段:威胁喜剧、家庭戏剧、记忆戏剧和政治戏剧。《回家》是哈罗德·品特家庭戏剧的代表作之一,其创作手法在延续了威胁喜剧的艺术特点之外,还融入了家庭伦理等耐人寻味的道德元素。它以荒诞、匪夷所思,甚至是不可理解的人物关系为主线,以错位失衡的伦理关系作为反映当时社会道德的突破口,从另一层面丰富和发展了荒诞派戏剧的本质与内涵。  相似文献   

20.
“荒诞”指不合情理、毫无意义。西方现代主义文学在表现“荒诞”方面成就斐然,卡夫卡、萨特、贝克特等是这一文学潮流最杰出的代表。他们的作品在表现人的绝望和孤独、理想的虚无、存在的荒谬等方面,具有深刻而有巨大的艺术感染力。荒诞派文学是现代社会的产物,是人的精神出现危机而反思“存在”的结果,它具有批判、揭露、救赎的社会功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