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 毫秒
1.
中华民族在创造型人才上竞争尚处于劣势,一个重要的原因是教师素质跟不上时代的发展。不同的社会背景对教师的知识结构有不同的要求。面对新时代的挑战和新课程的实施,教师的功能发生了前所未有的变化,最重要的一方面是教师的知识结构必须现代化。  相似文献   

2.
论学校道德教育现代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潘忠宇 《教育探索》2005,(10):69-71
学校道德教育既是整个社会道德教育的有机组成部分,又是学校德育工作的重要内容。我国社会进一步变革发展、世界全球化和信息化趋势、当代学生思想发展,以及学校道德教育本身的发展都要求新世纪的学校道德教育与时俱进.走向现代化,并使其呈现主体化、人本化、生活化、个性化、民主化、实践化、自律化、层次化、开放化和网络化等十大趋向:为此,必须在学校道德教育的观念、内容、过程、方式等方面实现现代化。  相似文献   

3.
德育就是教给人们正当合理的道德规范和培养内在的崇高德性,现代化是现代性在物质的、制度的、观念的三个层面的增加和扩展。德育现代化是变革固有传统,选择、融合世界各民族优秀特质,有意识地对现代人在心理、思想、道德等方面向现代化转变的进程。人的素质建设和德行修养是一个社会精神文明的关键,国民的精神素质问题是一个民族、一个国家的根基性的问题;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最终成败取决于人的现代化。在整个德育现代化过程中,人的现代化与德育现代化相辅相成,没有人的现代化,德育现代化就失去了自身的价值,而没有德育现代化,人的现代化也就失去了导向和规范。  相似文献   

4.
德育现代化是中国式现代化语境中的德育本体反思和改革逻辑。德育治理现代化是德育现代化的价值范导和质量担保。基于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要求和德育系统要素理论,德育治理现代化具有德育制度供给的引领性、德育目标与内容的调适性、德育实施过程的协同性、德育评价的创新发展性等时代特征。以此为据剖析现代化进程中德育治理现代化面临的现实困境,重塑其价值底色和实践逻辑。德育治理范式的现代化转型要求多方德育主体从刚性管制到积极范导,实现德育制度供给引领的伦理化;从功利浸染到生命觉解,匡立德育目标与内容设计的生命在场;从被动接受到深度参与,重构德育过程的生态化;从封闭单一到开放全面,增强评价体系的多元化。以德育治理现代化实现德育现代化,助力中国式教育现代化与中国式现代化实施进程。  相似文献   

5.
不同教师拥有不同的教育观念,就会在教育实践中构建出各自特有的教育面貌。本对国际国内当前在教育观念,尤其是德育观念上新的发展趋势进行扼要介绍,并对我国教师传统德育观念及其造成的德育误区进行简明分析,以探讨新时期教师应树立的新的德育观念。它包括批判的思想观念、发挥学生主体性的德育观念、回归生活的德育观念和终身学习的德育观念。  相似文献   

6.
7.
教师的现代化是人的现代化的重要内容,制作优质课件是教师现代化和现代素养的主要表现。现代化进程的历史经验启示人们:教师对课件的制作不能停留于器物层面,要在理解符号和符号系统概念的基础上,从提高自身的符号素养出发来探讨课件制作中出现的问题。  相似文献   

8.
教师作为教育现代化“人”的要素,其现代化同样是一个缓慢的渐进性过程。借鉴哲学本体论层面的研究,可以从工具性存在、关系性存在、精神性存在等三个角度理解教师职业存在的本质。教师教育观经历了第一代以“教师培训”为核心、第二代以“教师专业发展”为核心,正在向第三代以“教师学习”为核心逐步转变的过程。基于此,在教师学习过程中应当遵循情意原理、强化内隐属性、遵从同构迁移等三个过程性原则,以促进教师及教师教育的现代化。  相似文献   

9.
钱春旭 《教育探索》2000,(10):63-64
思维是人类理性地把握现实对象,进行精神生产的重要环节。教育现代化要求每一位教师重新审视自己的思维习惯,积极培育现代化教育所需的思维品质,以形成与现代化教育相适应的现代教师的思维方式。 一、现代化教育突出了教师现代思维的指向 当今教育改革的性质决定了教师恩维方式的基本类型。现代化教育是我国教育发展的目标,其最终目的是要把人的素质提高到空前的高度,以适应现代社会对人的要求。目前教育界对现代化教育的探讨已从其定义、意义的思辨研究阶段转向对其如何实施的实证研究阶段,这意味着原有的教育方法、课程设置、教学手…  相似文献   

10.
作为一名现代教师应具有以下几个方面的现代化修养:  相似文献   

11.
教师教育不仅是强化教师专业知识与专业技能的过程,也是一项不断提升教师伦理道德的活动。教师教育评价要服务于教师教育质量的提高就要持续地关注教师伦理与道德教育问题。教师道德教育评价包括对教师道德教育目标的评价、道德教育课程落实度与创新性的评价、教育过程德育因素的评价以及教师道德教育效果的评价等方面。  相似文献   

12.
教师教育治理体系现代化是教师教育发展的基本要求,是教师教育由数量扩充向质量提升转变的必然趋势,也是当前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迫切需要。教师教育治理体系现代化是以促进教师专业发展、提升教师教育质量为目的,多维主体协同参与,通过协商、审议、合作等方式,推进教师职前培养、入职指导和职后进修一体化的新型教师教育体系,它具有专业性、系统性、开放性、协同性和实践性等特征。教师教育治理体系是一个有机的系统,包括目标体系、主体体系、课程体系、评价体系和机构体系。推进教师教育治理体系现代化,需要明晰培养目标、协同多维主体、整合立体内容、实施常规监测和统整各级机构。  相似文献   

13.
教师道德权威及其重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由于对道德权威的错误理解,事实上教师已丧失了在道德教育过程中的权威性。真正的教师道德权威体现在让学生感受到道德价值的权威性,从而对道德价值产生发自内心的尊重并追求和选择之。角色尊重是教师道德权威产生的源泉,对学生品德心理结构和活动的深入了解是实现教师道德权威的基础。  相似文献   

14.
由于权威主义教育观、教师权威与教师个人权威以及现实权威的混淆等主观误读和道德教育的知识化、"知识大爆炸"、多元价值观的冲击、道德教育的边缘化等客观因素的消解,当今青少年的道德教育呈现式微状态。只有实现道德教育中的教师角色转变、道德分层教育中的角色切换,把握教育客体的品德心理结构以及提升教师道德修养获得角色尊重以重新建构教师权威,才能充分发挥其在青少年道德教育中的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5.
教师德育力是指教师引导学生内在德性养成的影响力,督促学生遵循外在道德规范的执行力,引领学生欲求美善生活的感染力,促使学生做出道德行动的号召力。教师德育力来源呈现出从"外在的超验自然"到"内在的人的自然"、从客观到主观的古今之变。随着现代性社会的"去魅",道德教育的客观基础被瓦解,从而导致了教师德育力的乏力。在中国的语境下,教师德育力增强需要重新整合古今中外的道德教育资源,以期形成新的道德教育传统,通过教师德育力的提高,培育学生的自制力、学习力、判断力与行动力,最终引领学生树立社会参与意识和责任感,促使学生达到道德自律,选择过值得过的良善生活。  相似文献   

16.
德育现代化是一项事关国家发展是否健康的重大问题。一个国家要发展,不仅经济要发展,物质要富裕即物质的现代化,更重要的是要有道德高尚综合素质高的公民。作为迅速崛起的发展中国家,更需要大批全面发展的高素质人才来促进国家的健康发展。而这些高素质人才的教育问题就是重中之重。德育现代化为解决现代教育中的德育弱化及轻视现状敲响了警钟。为使德育现代化能够在大中小学的教育及公民教育中普及,其理论渊源的提出就显得尤为重要,就德育现代化的理论依据作一详细论述。  相似文献   

17.
论全球化视野中的教师角色现代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全球化为宏观背景,指出教育现代化必然要求教师角色的创新,进而阐释以“平等中的首席”为内核的新教师观,包括教师要成为教育学意义上的交往、学生自主性学习的促进和学生精神资源的开发。由此而引发教师职业素质的再建构,即发展其包容性和创新性思维素质、现代性和世界性人格素质以及新颖鲜活的教育理论素质。  相似文献   

18.
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素质的现代化要求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教师是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过程中的主导者。教师素质的高低是决定和影响教学质量、教学效果的关键因素。面对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的现代化发展趋势,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必须要具备适应现代化的综合素质。  相似文献   

19.
教师人格主要是指教育者的态度、品格和性格等方面的特征,或者说是可以育人的资质特点。教师的人格犹如灵魂,专业知识与能力等犹如躯壳,二者相辅相依,方可共同构成健全的教师职业形象和影响力。教师应是人类良知的源泉、社会道德的天平与社会正义的化身,是人类心灵世界的最后一块净土的守望者,用良知和人性引领学生步入理性精神的天堂和纯洁心灵的王国。  相似文献   

20.
本文综合运用教育现代化理论和教师教育研究的成果,运用教育科学理论研究教师教育的发展,为揭示现代化的教师培养内容及发展规律提供理论依据,从而选择适应教师未来发展与变革需要的教育模式,推进教师教育现代化进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