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这次规模空前的抗震救灾媒体大行动中,各电视媒体自觉的、及时的、长时间的、打破常规版面推出的新闻直播和特别节目,给媒体面对重大突发事件如何应急反应提供了一个范例,必将在中国电视史上记下浓墨重彩的一页。但是,我们也理性地看到,省级卫视在这次抗震救灾报道中,原本激烈的竞争进入了新的层面,进行了一场特殊的实力大比拼,而这其中所体现出的快速反应能力、资源整合能力、品牌影响力的比拼,正是当前卫视竞争的一  相似文献   

2.
赵华 《新闻世界》2010,(8):250-251
本文以青海卫视玉树地震报道为切入点探讨了地方电视媒体在功能实现方面存在的问题,分析了大众传播媒体的功能及其在危机报道中的变化和拓展,对地方电视媒体功能重构进行了一些思考。  相似文献   

3.
新媒体环境下,广播媒体如何发挥既有优势,在公共突发事件报道时,传递更加迅速、丰富的信息内容,是广播进一步发展的重要课题。广播先天具有成为国家应急机制组成部分的优势,新媒体环境下,广播应急机制的建立和完善,具有超越媒体发展层面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
日本大地震后,中国国际广播电台的环球资讯广播及时启动突发事件应急报道机制,发挥多语种、多媒体资源优势,推出了长达10余天、每天多达10余个小时的直播报道,同时充分利用新媒体网络资源以及与地方电台合作的优势进行了全方位、多角度的立体式报道.  相似文献   

5.
王朋进 《视听界》2008,(4):40-42
当突发事件报道成为媒体经常性的任务时,怎样才能保证高效.有力、负责任地完成任务,越来越成为一个现实的问题。本文在对美国、日本、英国等国媒体重大突发事件报道策略作分析之后,提出了建立重大突发事件报道应急机制的思路。  相似文献   

6.
突发事件是新闻媒体热衷的报道内容,也最考验媒体智慧与记者能力.自媒体的兴起,使传统媒体报道突发事件的时效性、权威度乃至运作模式都受到了新的挑战.作为传统媒体的广播在突发事件报道中有自媒体无可比拟的优势,通过有效的快速反应机制、明确媒体定位、果断取舍信息和充分利用自媒体,广播可以放大自身的这种优势,在突发事件报道中赢得先机.  相似文献   

7.
杨丽莉 《新闻世界》2014,(4):155-156
突发事件历来是社会各界关注的焦点,同时也是媒体机构竞相报道的新闻。新媒体时代,突发事件的报道愈来愈多。但是由于长期以来对突发事件报道的认识不统一,采取的态度和手段也不相同,产生的报道结果也不同。本文在分析突发事件报道中存在的问题及其原因的基础上,结合最近发生的几起突发事件,来探讨新媒体环境下,媒体机构应该坚持哪些原则,如何提升突发事件报道水平、改善报道技巧,同时兼顾新闻价值和社会价值。  相似文献   

8.
王薇 《东南传播》2013,(7):120-122
突发事件,由于其突如其来和不可预知,极易引发公众的信息饥渴,因此突发事件的新闻报道,往往成为媒体纷争的战场,一方面可以先声夺人,迅速扩大媒体影响力,另一方面可以检验并展示媒体的综合实力。然而,在资讯渠道五花八门、传播网络四通八达的新媒体时代,特别是随着自媒体的崛起,个人可以通过微博、微信、社交网络、手机等自媒体,迅速进行信息传递。从2008年汶川地震的新闻报道开始,新媒体传播对以电视为代表的传统媒体的突发事件报道就逐步产生着强烈的影响,特别是原先曾经拥有直播利器的电视媒体,在突发事件报道中,也呈现优势不复存在的尴尬局面。以"5.20"福州五一路楼房倒塌的报道为例,通过对不同传播渠道、传播效果的分析,思考在新媒体时代,电视媒体如何更好地进行突发事件报道。  相似文献   

9.
顾萱  林牧 《新闻世界》2012,(3):118-119
本文选取2011年国内有关突发事件报道的论文进行内容分析,发现国内学者对于突发事件报道的研究话题主要集中在几个方面:突发事件媒体的应急机制以及如何发生作用,新老媒体各自的优缺点以及融合趋势,媒体的舆论引导和议程设置,媒体的社会责任。经分析,发现研究者对于突发事件报道内容上侧重于个案分析基础上的定义界定、原则和建议归纳,较少有自身的特点的深层挖掘、存在的问题和改进办法分析,前景展望以及与国外同类研究的对比等。本文在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突发事件报道研究的趋势以及拓展策略。  相似文献   

10.
赵亚丽 《新闻世界》2011,(9):279-280
新闻媒体对公共突发事件的应急新闻报道,是近年来社会关注的焦点。媒体应该提高这种报道的能力,以此来加强媒体在公共突发事件中的舆情引导作用。本文从突发事件报道亟须改进及突发事件报道的原则和方法两方面来探究关于公共突发事件报道的得失,有利于规范公共突发事件的报道。  相似文献   

11.
我国早在2006年出台了《国家突发事件总体应急预案》,对突发事件的信息发布作了规定,媒体作为影响大众的工具,肩负着引导舆论的社会责任,如何做好重大灾害性突发事件的媒体应急报道,是值得探讨和研究的问题。特别是作为离重大突发事件发生地最近或与发生事件有关联的地方媒体,既要把握好报道时机,追求报道的真实性和认同感,又要注意舆论引导、把握传播方向,与各个方面协同作战、密切沟通,还要坚持以人为本,把握报道尺度。更好地报道突发事件,是摆在地市报人面前的一道生动课题。  相似文献   

12.
在当今社会中,经常会有各种各样的重大突发事件,会给社会发展造成较大的影响。而在进行重大突发事件报道的过程中,电视媒体作为一种重要的主流媒体,在信息传播和沟通过程中起着较为重要的作用,相对于现代化的各种新媒体而言,在信息传播公信力以及信息获取资源方面具有自身独特的优势。所以为了充分发挥出电视媒体在重大突发事件报道中的作用和价值,需要电视媒体方面,对相关的内容报道引起足够的重视,并且保障重大突发事件报道的质量。本文对电视媒体进行重大突发事件报道的意义进行了初步的分析,并进一步探究了做好重大突发事件报道的有效策略。  相似文献   

13.
在新技术条件下,新媒体的内容已扩展到产品形体、渠道占有等更宽广的范围。准确把握新媒体时代的"内容",转变内容生产机制和集成方式,将是主流媒体提升传播能力、拓展生存空间的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14.
当今社会是一个信息膨胀的时代,互联网飞速发展,手机APP应用方便快捷。面对传统媒体逐渐走向式微,地方电视媒体应充分运用融媒体手段,抓住重大新闻事件报道契机,塑造自己的权威性与话语权。本文结合新闻创新,以厦门卫视参与报道"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为例,重点从节目策划、内容编排、记者现场报道、虚拟技术及多点连线运用等面向,探讨地方媒体在重大新闻报道中如何更好地发出自己的声音。  相似文献   

15.
加强和改进重大突发事件报道,是我们党对新闻规律进一步认识的体现.也是我们党对重大突发事件中媒体作用进一步认识的体现。应该看到.在抗震救灾过程中.我们电视媒体作出的及时、准确、翔实、持续性报道,已经成为国家应急救灾体系的一部分。它既是全国人民获取信息、了解灾情的主要渠道,也为中央领导科学决策部署提供了重要参考,还及时制止了各种谣言,稳定了群众情绪,并凝聚了人心,引导了舆论.动员了整个国家,发挥了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因此.加强应急报道机制建设,对今后搞好重大突发事件报道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6.
高博 《新闻世界》2013,(7):74-76
【摘要】面对网络、手机等新媒体的冲击,电视媒体如何转型是其不得不面对的问题。浙江卫视在我国省级卫视中比较有影响力,在媒介融合背景下,其新闻节目通过转变传播观念、节目形式创新等取得了不俗的效果。本文通过探讨浙江卫视新闻节目的创新实践,梳理电视媒体在新媒体环境下的应对之策。  相似文献   

17.
突发事件因其不可预知的突然性而具有广泛的社会关注度,因此成为媒体争相报道的对象。近年来,风凰卫视通过美闰“9·11”事件报道在华语媒体中迅速崛起,中央电视台国际频道通过伊拉克战争报道得到普遍认可,中央电台中闰之声通过汶川特大地震报道获得广泛赞誉等等,都成为“突发事件报道成就媒体”的典型例证。  相似文献   

18.
快速反应和持续关注是报道突发新闻的基础。在突发事件发生后,民众亟待从媒体获取关于事件的各种信息,这时会出现庞大的信息缺口,而率先填补这个缺口的媒体则会在突发事件发生后短暂的信息稀缺时期获得大量的受众关注。在报道本地突发新闻时,地方媒体因其接近事件发生地而更具报道时效的优势,更适合做填补信息缺口的角色。  相似文献   

19.
徐红晓 《传媒》2021,(20):47-50
面对极端天气引发重大灾情这一突发应急事件,河南广播电视台第一时间启动防汛救灾应急报道机制,积极履行媒体职责使命,创新融媒体应急报道实践,真实地记录河南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人民至上、生命至上"防汛救灾重要指示的具体行动,再现了凝聚军民万众一心、众志成城战洪魔的动人场景.河南广电的防汛救灾融媒报道,彰显了媒体的初心使命和责任担当,更为媒体深度融合形势下如何创新做好重大突发事件应急报道进行了有益探索和大胆实践.  相似文献   

20.
近年来,各种自然灾害和社会突发事件日益增多,公共危机事件频频发生,对主流媒体如何有效应对突发事件、有力引导社会舆论提出了新的课题,而增强应急能力、提升引导水平正是其中的关键。笔者认为,应急能力是媒体快速、持续和深入开展报道的基础,在应对突发事件的报道中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当然,作为系统结构,应急能力不是某种单一能力,而是由快速反应能力、统筹协调能力、应变创新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