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胡明 《新闻界》2005,(6):146-147
高校新闻媒介包括校报、校园电视台、校园广播电台、新闻网站等,这些“准大众传播媒介”在高等学校新闻宣传、信息传递、沟通了解等工作中发挥了巨大作用,对高校的建设发展起到了保驾护航的作用。高校的这些媒体,虽说规模较小,但也自成体系,“麻雀虽小,五脏俱全”。校报同报纸一样,采、写、编、排、校、印、发,样样俱全;校园电视台的摄、录、编,节目主持、配音配乐、节目播出,每个环节都马虎不得;校园广播电台从节目录制到现场播音,更是来不得半点虚假;网络新闻虽说可以由校报编辑部提供稿源,但网站管理维护却需要专业技术人员来完成。一般来说,高校校报为对开四版,半月报,有的重点大学可能是周报,校园电视台办有一个频道的自办节目,广播电台定时播出新闻和自办节目,网络新闻及时更新,滚动播出。  相似文献   

2.
高校校报作为党的新闻事业的组成部分之一,是高校进行舆论宣传和加强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工具,在高校两个文明建设中发挥着重要作用。随着我国新闻事业的不断发展,党对新闻工作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同时也给高校校报提出了一个新的课题:办好校报,出高质量的校报。但就目前校报的情况来看,人少工作多是一个带有普遍性的问题,再加上校报自身的特殊性,提高质量有着诸多困难。针对上述矛盾和问题,我们将视线转向在校大学生的身上,认为培养一支学生记者队伍协助办报,非常重要,而且也是切实可行的。实践证明:在全面推行素质教育的进…  相似文献   

3.
在校园的文化载体中,最重要的就是校报,它为学生的相互学习和共同进步提供了一个优良的平台。而校报中的副刊,则直接影响着学生的文学创作热情以及对文学之路的向往。但由于社会文化氛围的不断改变,校园文学也在逐渐地衰落,具体表现在:对于文学活动的开展,学生已没有多大的兴趣,有很多的学院级报刊已经停办,无论是在数量还是在质量方面,校园文学报刊皆有明显的下降。与之相对应的是,校报副刊的质量和数量也有了很大的下滑。校报副刊编辑应及时采取有效措施改善目前的状况。高校校报副刊所面临的问题1.大多数作品没有自己的个性,同  相似文献   

4.
高校校报改革与发展的新思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静  卢国华 《青年记者》2007,(12):36-37
传媒在社会组织结构中扮演的角色越来越重要。高校校报作为高校主流传媒,除了要履行好构建和谐校园的职责外,必须要追求自身的和谐发展,也只有在解决好自身发展中的问题的基础上,才能够在构建和谐校园的建设中充分发挥作用。同时,高校校报的发展也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好时机。2006年6月,教育部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高等学校校报工作的若干意见》,  相似文献   

5.
网络环境中校报传播形态的衍进与创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江 《新闻知识》2007,(10):103-104
我国的高校校报与国家高等教育事业发展始终相伴。从全国第一份校报1895年创刊(天津北洋大学《北洋大学校刊》)到目前,我国共有1000余家高校有自己的校报①。高校校报既是"传统"的校园媒体,同时,在新时期高等教育事业中仍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6.
浅议信息时代高校校报的发展出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校校报是高校重要的思想政治教育阵地和宣传舆论工具,在推进高校党的建设,思想政治工作与精神文明建设,繁荣校园文化,推动教育事业发展和人才培养方面,发挥了积极的作用。然而,近年来,随着新兴媒体网络的兴起,校报的生存和发展受到前所未有的挑战。如何在当前信息多元化形势下使校报勃发生机,充分发挥自身优势,更好地为高等教育事业服务,是值得深思和探讨的一个重要问题。  相似文献   

7.
肖东 《今传媒》2015,(2):130-131
在新媒体大行其道的时代,作为校园主流媒体的高校校报受到极大冲击,面临了前所未有的生存发展危机。实事求是辩证分析形成困局的主客观因素,系统求解目前的破局之道,在强化权威主导性、增强服务意识和坚持引导性原则方面积极创新,方能在前进路上发挥作用,戮力前行。  相似文献   

8.
高校校报是高校党委和行政的机关报,是高校校园内占主导地位的媒体,在高等教育事业发展和人才培养方面具有重要作用,担负着在高校引导舆论、交流信息、弘扬新风、培育新人、维护稳定和繁荣文化、传承文明的重要使命。在培养学生记者成长成才方面更能说明问题,  相似文献   

9.
随着信息时代的逐步发展,高校校报副刊出现了一些作品不大气、作品同质化的现象比较严重、与其他版面相比竞争力下降、后备力量不足等困境,所以我们应该紧扣网络时代的脉搏,与时俱进;强化主题,结合自身特色,以个性吸引读者;提升学生的素质,办出有活力的高校校报副刊,帮助高校校报副刊走出困境。  相似文献   

10.
高校校报、学报现状与未来发展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高等学校的校报和学报,是高校的"旗帜"和"窗口".虽然其性质、功能略有不同,但它们所处的地位和作用基本是一致的,有许多共同点.本文就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新形势下,高校校报、学报的地位和作用、存在的问题以及如何发展等问题,进行了一些思考和探讨.  相似文献   

11.
高校校报发展面临的挑战和对策   总被引:18,自引:0,他引:18  
张岚 《新闻记者》2004,(8):20-22
进入21世纪,高等教育快速发展,网络迅速兴起,高校中的传媒也强势扩张。在这种形势下,高校校报的生存空间受到挤压,其作用的发挥也受到影响。如何适应形势,谋求发展,是当前高校校报面临的重大课题。新形势下高校校报面临的挑战高校校报有着悠久的历史和光荣的传统,它几乎与中国近代高等教育同时出现,是中国近代高等教育发展的历史见证,从1895年创刊的天津北洋大学《北洋大学校刊》算起,我国校报已走过了一个多世纪的发展历程。新中国成立前,我国共有大学校报25家,到1966年,高校校报已发展到229家,占当时全国1200多种报纸的近五分之一。到目前…  相似文献   

12.
制度的缺失、人才的匮乏、技术的滞后、观念的陈旧,成为阻碍我国高校图书馆发展的瓶颈。为了进一步促进我国高校图书馆的健康发展,消弭这些瓶颈,这就需要加强我国高校图书馆的立法、增加制度供给和制度支持:从“以书为本”过渡到“以人为本”,缓解人才危机;加强信息技术建设,培养高素质的技术人才;转变旧观念,使得高校图书馆从封闭型转向开放型,实现最大程度的资源共享。  相似文献   

13.
网络的迅速崛起使高校校报渐失校园主流媒体的地位,而媒介融合越来越成为一种趋势,部分高校校报走上了数字化的道路。本文分析了高校校报数字化的现状和特点,着重探讨校报数字化的空间拓展,认为校报需要在保留原版审美特质和语言的基础上,整合校园其他媒体,适应网络阅读需求,改变原有的组织结构和管理流程,使校报向着更专业化的交互式媒体发展。  相似文献   

14.
我国高校校报及从业人员发展状况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通过对全国376家高校校报的584名从业人员进行问卷调查,从校报的机构设置、办报经费、专职人员、岗位性质、出版周期、版面容量,办报人员的年龄结构、学历结构、职称结构、从业时间、工作单纯度等多方面全方位进行了分析,发现高校校报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并据此提出了合理的建议.  相似文献   

15.
高校学报具有促进学科建设,培养学术人才的功能;学科建设可以提升学报的学术水平;学术队伍是学报发展、学科建设的中流砥柱.  相似文献   

16.
高校学报-学科建设-学术队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校学报具有促进学科建设,培养学术人才的功能;学科建设可以提升学报的学术水平;学术队伍是学报发展、学科建设的中流砥柱.  相似文献   

17.
何伶 《新闻世界》2012,(7):30-31
俗话说:"巧妇难为无米之炊",期刊的"米"就是作者撰写的稿件。期刊要保持健康稳定的发展,首先必须拥有一支属于自己的创作队伍——作者。本文就作者队伍的培养途径和培养方法做了一些探讨。  相似文献   

18.
SWOT模型对高校校报经营管理的生存环境分析有助于高校校报形成有利于自己发展的环境。本文基于SWOT分析了高校校报的优势、劣势、机会、风险,认为高校校报:具有行业优势,信息、资金资源优势,人力资源优势;体制存在弊端、激励机制缺乏,办报理念陈旧、读者意识不强,经营能力品牌意识弱、市场化运作水平低;改革发展宏观、微观政策环境良好,可遵循新闻规律、提高可读性、打造精品,可加强队伍建设、重视校报网络化、优化资源配置,须改革管理体制、引入市场机制;直面相关媒体的威胁,面临受众的挑战,受采编队伍的牵制等。该分析有助于高校校报明晰优势,规避风险,抓住机会进行发展。  相似文献   

19.
耿宝福  王茹 《青年记者》2007,(18):42-43
目前,高校校报35岁以下的青年编辑记者是校报编辑队伍的生力军和主力军。在许多高校报社,青年编辑记者数量占到报社工作人员的一半以上,他们生存状态直接影响到高校校报采编队伍的稳定和发展,影响到高校校报的生存与发展。但是,与校报界中老编辑人员相比,青年编辑记者中普遍存在的"五重五轻"思想问题相对突出。因此,客观深入地研究高校校报青年编辑记者的思想问题,着力改善他们的思想状态,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对于新时期办好高校校报,更好地为高校办学服务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20.
章在对江苏省高校图书馆队伍现状调研的基础上,分析了江苏省高校图书馆队伍现存的主要问题及其原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