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作为教育频道强档栏目的“科教新周刊”,要想吸引观众的眼球,获得稳定的收视率,除了继续运用好电视媒体的硬件外,最关键的就是必须开发好电视媒体的软件———传播者的思想,体现一定的策划思想。一、盯住“专业受众”,做足专业频道文章经济市场化,频道专业化,是当今电视媒体发展的主流特征。虽然频道分工分流和分化了观众群体,但同时也给电视工作者提供了更为广阔的创意空间。固然,电视传媒的对象是大众,但是,专业频道的观众除了具备一般观众的品性外,还有一些特殊的收视需求、收视心理和收视习惯。我们将这部分观众称为“专业…  相似文献   

2.
湖南卫视2005年推介片取名《牌时代》,可谓一语中的,我们的电视媒体已进入频道的品牌经营阶段。像买东西一样,现在的观众对电视频道的选择也是货比三家、认“牌”消费。继“频道专业化、节目精品化、栏目个性化”的“三化”战略,中央电视台今年提出“频道品牌化”。从“专业化”到“品牌化”,提法的变化体现出的却是电视媒体经营思路的转变,专业化主要从电视媒体频道节目内容的生产角度而言,而品牌化则从电视媒  相似文献   

3.
广播和电视媒体频率、频道的专业化已经把媒体的宣传内容细化到了相当专业的程度,人们习惯把这种传媒现象称为分众化时代,也有的人称之为碎片化时代。分众化时代的到来,受众可以按照自己的喜好,任意选择自己喜欢的节目,尤其是电视媒体随着数字电视的实现,几十个甚至上百个频道几  相似文献   

4.
何伟 《记者摇篮》2008,(6):14-15
广播和电视媒体频率、频道的专业化已经把媒体的宣传内容细化到了相当专业的程度,人们习惯把这种传媒现象称为分众化时代,也有的人称之为碎片化时代。分众化时代的到来,受众可以按照自己的喜好,任意选择自己喜欢的节目,尤其是电视媒体随着数字电视  相似文献   

5.
王彬 《记者摇篮》2009,(4):39-39
频道专业化是国内外电视媒体发展的潮流,这个理念已在我国电视节目制作者、策划者、决策者之间形成广泛共识。然而,随着频道过剩时代的来临,专业化频道面临着不可回避的竞争压力和困惑,甚至走入了为专业而专业的误区。因此,跳出纯专业化的误区,确定频道风格,实施差异化的战略,应当是向频道专业化迈进过程中不可逾越的阶段。  相似文献   

6.
电视会终结吗?这是伴随着新媒体时代到来而浮出水面的一个问题。事实上,新媒体时代可能带来的不是电视媒体自身的终结,而是传统电视传播模式的终结。未来电视的传播将不再是基于频道和栏目(节目)的单向线性传播,而是基于碎片化信息的、由电视媒体及其观众两大主体共同完成的多级传播。  相似文献   

7.
深圳广播电影电视集团都市频道是深受本土观众欢迎的电视媒体,也是深圳广电集团强力打造的第一地面频道。在深圳这个资讯非常发达的城市里,都市频道连续5年在深圳地区所有电视频道中蝉联收视冠军,它的影响力、观众忠实度、社会美誉度独占鳌头。从纵向的频道自身发展轨迹来看,都市频道作为主流电视媒体的社会价值和经济价值连年攀升。从2007年开始,都市频道整体收视率超过香港翡翠台,完成了深圳电视史上历史性的超越,引领深圳电视媒体进入了"本土黄  相似文献   

8.
卢璟  卢纲 《新闻前哨》2022,(21):38-39
短视频的持续升温,使之逐渐成为新一代社交流行语言,同时,也成为传统媒体融合发展过程中最具代表性的新媒体形式。以严肃性著称的传统电视台,也尝试“乘风而行”。湖北广播电视台垄上频道从原创公益电视短视频出发,凭借新潮的新闻形式以及亲民的表达方式收获观众的一致好评,有效打破了人们对于“三农”专业频道的刻板印象,为融媒体时代主流媒体短视频的“出圈”和“破局”起到了示范作用。  相似文献   

9.
王振华 《记者摇篮》2006,(12):56-57
与其它媒体相比,电视对于大众影响力越来越大的同时,有些电视新闻也是快速失去观众信任。这一现实十足反映出新闻行业,特别是蓬勃兴起的电视新闻的双重性,也就是商品属性和非商品属性,正因为这种集卖品和非卖品于一身的特点,使电视媒介迫切需要与广大电视观众之间建立一种和谐的传播模式,实现有效传播。一、和谐传播——电视面临挑战的迫切需要在这个注意力经济时代,观众已经成为媒体竞争的焦点,报纸、杂志、广播、互联网以及各种假日户外活动,一切媒体和亚媒体都在与电视争夺眼球,电视独霸天下的时代已经成为历史。与此同时,面对更多频道的…  相似文献   

10.
满意度是对节目素质的一个衡量,它可以用来培养观众的收视惯性,继而提高节目的收视率。电视媒体已经进入极其专业的领域,其经营也要是专业的经营。陕西电视台公共政法频道在六年的经营中,一直着眼于观众忠诚度的培养,不断提高节目的观众满意度,继而完成频道品牌形象的塑造。央视  相似文献   

11.
电视包装全称电视品牌形象设计与策划,它是对电视台的频道和栏目的整体形象进行外在的形式要素上的一种强化。随着市场的发展,每天数以千计的节目,使电视成为一个庞大的超级市场,在这种媒体过剩的背景下,电视进入了品牌时代,频道包装已经成为频道参与品牌竞争、增加广告收益、提高盈利能力的有力武器。频道包装被视为树立频道整体形象,彰显频道风格特色,吸引观众的重要手段。为适应电视媒体发展规律和观众收视需求,根据节目具体内容和频道特点,采用鲜明的节目形式,对频道进行整体介绍和宣传,并对节目内容进行精心编排和美化。电视包装主要分为频道整体包装、频道栏目的包装。电视包装还可以使用个性化的音  相似文献   

12.
随着信息化时代的到来,各类新闻资讯,海量时代信息,依托各种科技产品和由科学技术支持的新媒体已然融入到了人们的日常生活中.也给信息化时代的工作、生活带来了巨大的影响。在新媒体日益强大的环境下,传统电视媒体遭受着前所未有的挑战和冲击。本文通过分析传统电视媒体在新媒体下的困境,探寻未来电视媒体的发展之路.以及如何在新一轮的媒体竞争中化挑战为机遇。  相似文献   

13.
随着信息化时代的到来,各类新闻资讯,海量时代信息,依托各种科技产品和由科学技术支持的新媒体已然融入到了人们的日常生活中,也给信息化时代的工作、生活带来了巨大的影响。在新媒体日益强大的环境下,传统电视媒体遭受着前所未有的挑战和冲击。本文通过分析传统电视媒体在新媒体下的困境,探寻未来电视媒体的发展之路,以及如何在新一轮的媒体竞争中化挑战为机遇。  相似文献   

14.
新媒体时代伴随着科学的进步和经济的发展应运而生,极大地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提供诸多便利条件。对于传统媒体来说,新媒体带来强烈的冲击,尤其是电视媒体,更是面临着诸多挑战。电视导演作为电视媒体中的创作者,要顺应时代发展趋势,不断提升自己的职业素养,只有这样才能在新媒体时代下披荆斩棘,使电视节目得到观众的一致好评。因此,本文对新媒体时代下电视导演的职业素养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15.
随着湖南电视台频道制的成功运作和中央电视台的频道制改革的实施,越来越多的电视媒体走上了频道制的道路。万变不离其宗,制度的改革给电视媒体带来了便利,但是电视台的核心竞争力还是节目。优秀的节目可以吸引到更多的观众,提高电视台的收视率。除了引人入  相似文献   

16.
李宇 《传媒》2016,(5):63-65
社交是人类行为的重要特征,也是人类社会信息流通的重要方式.在虚拟社交空间诞生之前,人们在咖啡馆、剧院、竞技场、浴室等场所交流信息、开展社交.互联网的出现改变了人类交流、交往的方式,面对面的人际交流或多或少让位于虚拟空间里的交流.随着移动互联网的普及,社交媒体取得了空前的发展,虚拟空间里的社交活动已成为人类社交的重要方式,也改变了媒体经营管理理念和内容生产运作方式.半岛电视台一位频道负责人亚西尔·阿卜希拉阿胡(Yaser Abuhilalah)用比喻的方式定义了当下媒体与观众之间的关系:从前观众只是电视媒体的观看者,现在则是伙伴,因为媒体和观众之间需要相互借力、互惠互利.从真实的咖啡馆到虚拟的社交媒体,传统媒体一直需要这样一个分享、互动的平台.当前,社交媒体仍在发展之中,传统媒体也需要积极运用社交思维完善业务布局、管理模式和发展理念.  相似文献   

17.
当今媒体之间的竞争已经愈演愈烈,而电视媒体之间的竟争更是到了白热化的程度,专业频道的生存之道就在于实现专业频道品牌化.  相似文献   

18.
奚小兵 《视听界》2013,(1):62-63
“频道是观众打开电视的第一接触点,也是按下遥控器按键的直接反映,因此我们必须以频道为基础单位进行经营,着力提高观众规模和频道忠诚度。”世界传媒大亨、新闻集团总裁默多克认为,频道制运营对于电视媒体的发展至关重要。不过在我国,长期以来频道只是作为一个播出平台或呼号而存在,并没有成为运营主体。由于受传统计划经济体制和事业属性的影响,加之频道资源匮乏,  相似文献   

19.
一、专业频道兴起于“分众时代” 在“分众时代”背景下,专业频道是电视这一强势媒体布出的一着妙棋。专业频道是相对于综合频道而言的。综合频道是以新闻为龙头,包括文艺、社教、国际类等节  相似文献   

20.
频道专业化是电视改革的方向,这在理论上已经没有异议了。不少电视台在实践中也早已将自己的第2套节目由综合台改成了专业台(频道)。今年,又有一些省市进行有线、无线合并,实现了频道专业化分工。应该说电视人为频道专业化倾注了很多心血,遗憾的是,对现在地方台的一些专业频道观众似乎并不看好。其原因就是专业频道的特征并不明显。那么专业频道为何会特征模糊、专不起来?频道专业化究竟难在哪里?面对频道专业化实践中的难点,电视人又该如何应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