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瞭望》新闻周刊不久前刊发了一篇题为《应对“网上群体性事件”新题》的文章,文中谈到:“受访的基层干部将处置‘网上群体性事件’的手段缺乏概括为‘三个进不去’:对网络,基层党组织‘进不去’,思想政治工作‘进不去’,公安、武警等国家强制力‘进不去’。”为什么进不去?即使他们都进去了,网民能够如他们所愿而“静声”吗?就此话题本刊记者专访了人民网舆情监测室秘书长祝华新,他对网络群体性事件有自己独特的解读。  相似文献   

2.
3.
媒体的变革,使得微博等新媒体成为舆情爆发的源头。网络舆情事件频发,对社会政治生活形成多方面的影响,急需进一步健全完善网络舆情管控的法律体系,进行管理控制与引导规范。其中,出台管控的法律是根本,健全引导体系是关键。我国微博舆情现状分析1.微博谣言泛滥谣言(lie)不等于流言(rumor)。流言有自然发生的,也有人为制造的,但大  相似文献   

4.
微博作为一种新的网络应用形式,其圆桌式的信息交流和共享机制带给受众全新的媒介体验.随着微博影响力的扩大,越来越多的专家学者、社会名人和热点事件当事人通过微博发言,有关重大热点事件的关键词总能占据微博话题榜前列.微博也因其纵深介入公共事务,成为重要的信息发布载体之一,影响事件的发展进程,改变网络舆论载体格局.  相似文献   

5.
人民网舆情监测室组建于2008年7月,该室建立了一套较完整的网络舆情监测体系.从以定量方式反映社情民意到出版"史上最贵的杂志"<网络舆情>(纸质杂志加网络版3800元/年,目前有约4000个用户)、再到舆情应对咨询顾问服务,它如何形成流水化产品作业、做到叫好又叫座?  相似文献   

6.
作为社会化媒体的重要类型,微博综合了短信、博客、社交网站、即时通讯等特点,已成为继新闻网站、论坛、博客之后,网络舆论生成的主要载体。本文从话语权的角度切入,以新浪微博为例,分析微博平台不同人群话语影响力的差异,思考这种差异产生的原因和带来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张纬宇 《新闻世界》2014,(4):113-114
微博作为一种新兴的网络交流工具,近年来在我国发展迅猛,日益成为公众关注社会事务和表达意见的重要平台,并表现出巨大的影响力,成为网络舆论的另一推手。本文分析了微博舆情的形成机制、传播特点和引导策略。  相似文献   

8.
《新闻前哨》2012,(11):7
翁敬宏蒋秋兰在2012年第4期《当代传播》指出,党政机构微博以信息发布的权威性、便捷性、实效性和信息的综合性、互动性等特点、亮点频现,已经成为党政机构发声的新渠道和行政手段的有效辅助之一。但也存在问题:(1)有效互动不足,有政治作秀之嫌。(2)微博机构公信力不够,缺乏说服力。(3)微博语言官腔化,信息更易被漠视。(4)有效管理缺乏,连续报道少。改进建议:  相似文献   

9.
本文主要从传播学角度出发,探析非常规突发事件网络舆情引导中党政机构微博存在的问题,如有效互动不足、政治做秀之嫌、公信力不够、缺乏说服力等问题。另外,针对问题相应提出改进建议,如优化互动、坦诚相待、从拼粉丝到拼解决问题、从"灌输"到"参与"、制度化、常规化等等。  相似文献   

10.
李波 《新闻大学》2015,(1):145-149
新媒体的迅速发展,微博热潮使信息传播途径、方式发生变化,微博意见领袖正在引领和掌控者微博的主流信息,左右社会的舆论导向。因此,结合微博意见领袖的泛众化、圈群化、显性化的传播特征,分析微博意见领袖在网络舆情发端、发展和低谷期中的作用,总结在网络舆情中的影响力,并就网络舆情中如何识别、培养和正确引导微博意见领袖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11.
什么是话语权?说得通俗点,就是人对社会发生现象的"说话权"、"解释权"和"发表权",即控制舆论的权力.一个社会中,谁掌握了"话语权",谁就能将"自己的利益"反映出来,谁就能将"自己的意志"表达出来,谁就能引导整个社会的舆论走向.  相似文献   

12.
他们扇动思想的翅膀,鸟瞰于云霄之上;然后又俯冲下来,细察于青萍之末……大到整个人类近代史的历程,小到当代中国一颗普通心灵的悸动,都摄入他们的眼底。于是,就有了振聋发聩的《中国改革的历史方位》和《改革阵痛中的觉悟》。罗荣兴说:“要相信科学的力量,没有一个领域和问题不在科学的覆盖之下。”曹焕荣说:“要借助理论的力量,增强报道的‘厚度’和‘力度’。”祝华新说:“记者也不妨作点哲学思考。”科学真理可以为改革引航,可以抚慰每一个迷惘痛苦的心灵,那么,它的光芒也应洞照新闻改革领域。循着这个思路,我们拜访了这三位中青年新闻工作者,结合其新作,与他们一起探讨新闻改革。  相似文献   

13.
《新闻界》2016,(2):68-72
新媒体时代,传统的点对面的信息传播模式被打破,人们对言论自由期望被很大程度上激发,自媒体的广泛应用使得网络成为各种信息的集散中心。在互联网的群体传播状态中,各种意见的表达形成强大的意义空间,在相互斗争、多元博弈中推动舆论的形成。在突发舆情事件中,舆论的变化体现了传统媒体、互联网(包括手机)、个人/意见领袖的话语博弈,直接影响了突发事件的舆论引导。  相似文献   

14.
本文以新浪微博为例,以定量的内容分析方法,对网络新媒体——微博的话语权分配情况、议程设置形成机制进行研究,进而分析微博话语权与议程设置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15.
徐栩 《新闻世界》2013,(5):177-178
关注就是力量,围观改变中国。因微博不同于传统媒体的特性,使得微博舆情一旦形成就呈几何倍的速度扩散。然而,基于情感认同而聚集的微博舆情有时是非理性的。面对复杂多变的微博舆情,以微博应对微博舆情,不失为一条直接、快速、有效的途径。  相似文献   

16.
17.
微博——实现民众网络话语权的“助推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周馨 《新闻世界》2011,(7):127-128
微博的出现不仅仅是传播手段的变革,它同样也是实现民众话语权的"助推器"。因为民众话语权的实现要考量到民众自身的话语权实践热情、国家的包容力以及渠道的表达力度和畅通程度,而微博的崛起,在某种程度上恰好满足这三个方面的要求,所以民众网络话语权的实现将会借此获得新的助推力。  相似文献   

18.
19.
20.
从研究高校网络舆情的现状和特点入手,深入分析高校网络舆情面临的复杂形势,从应用研究的层面探析增强高校网络舆情引导有效性的方法和手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