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办报难,办报难,难在办一版,难在办“要闻”。多难?说“难于上青天”是夸张,但算个“老大难”,怕没有一个搞新闻的会持异议。这让人头晕脑胀又叫人魂牵梦萦的“要闻”呵! “要闻”之难者多矣,大略言之,不外会议消息多,领导人一般性活动的消息多,讲话和大块文章多,空话套话多,如此等等。因了这几多,便有老百姓读报“从报屁股读起”之类的讥议。副刊、后几个版上的专刊文章乃至新闻,离生活近,离基层近,离老百姓近,近则“可读,可信,可亲”,有亲和力,于是离“进”庶几近矣。换言之,我们不少报纸,是靠后几版走进我们的受众之中的。  相似文献   

2.
名副实不副到现在还有不少人把副刊称之为“报屁股”。有些副刊的编辑同志,听到这个不太雅的名字,就会有些不舒服,有一种低人一等之感,仿佛无端被人奚落了一通似的。我看问题出在两方面。言者是相沿成习,用旧的观点看新的报纸副刊;听者也是心中有鬼。副刊之被称为“报屁股”,也是由来久矣了。唐宋时代的“邸报”,大约还没有副刊,也决不会发表李白、杜甫和三苏的诗、或者柳宗元、欧阳修的散文小品。我国报纸最早的副刊,据说是1897年(清光绪二十三年)十一月一日,上海的英帝国主义者办的字林西报上辟了一版叫“消闲报”的副刊;三年以后,上海同文报也开辟了“同文消闲录”。名曰“消闲”,  相似文献   

3.
先说一个真实的小故事:某县,一专职新闻干事写了篇针对本县弊端的批评报道,见诸报端,不想竟引起县委书记勃然大怒:“胡闹!我们拿钱养着你们这些新闻干事,难道是让你们戳屁股的吗?”言者,“理直”气壮,闻者哭笑不得。然而甭管是哭是笑,我倒觉得这位县委书记的“道理”是从另一角度(且不说“从反面”  相似文献   

4.
离“五一”长假还有一个多月,已经有同事开始计划如何度过这难得的7天时间了。有的说要睡几个大觉,把长期欠下的睡眠补回来;有的说要抓紧时间报个培训班充充电;还有的说要回一趟老家看看,几年没有回家了……  相似文献   

5.
去年12月31日的《宜兴报》出版后,我们编辑部接到不少来信、来电、来访,赞扬这期《宜兴报》一版版面,有新意,惹人看。为什么这期《宜兴报》一版版面如此受欢迎呢?这是我们进行版面创新的结果。我们认为,新闻改革,不仅新闻内容要更新,而且新闻版面也要创新。版面有新意,惹人看,才能激发读者的“阅读欲”。相反,版面“严肃有余,活泼不足”,不“抓人”,再好的新闻内容也不能引起读者的关注。因此,我们提出了“不拘一格选要闻,精雕细刻划版样”的要求,鼓励编辑拿出好版面来。  相似文献   

6.
产业报在经济类报纸中是很大的一个层次。这些报纸虽然程度不同形成了自己的特色,但是“内行人不屑看,外行人不想看”的现象多多少少还存在着。产业报要吸引读者,要有一定的影响力,就必须确立自己在本行业中“最有权威的发言人”的地位。那么,如何确立呢?我认为可以从下面几点入手。一、结合党中央、国务院有关经济工作的重要指导精  相似文献   

7.
我喜欢看新聞。每天早晨抓起报紙来,一般的情况,总是先看新聞,再看其他的东西。 說起来也不应該,有时看到一些新聞,常联想到过去听人講的一个故事。这个故事說: 在封建时代,有一个县太爷,最爱唱京戏。这个县太爷的京戏唱得怎么样?故事里只用了一件事情来說明这个問題。故事說: 有一次,县太爷过堂审問一个犯人。按那时的法律,这个犯人是应該判死刑的。这个县太爷郑重其事地問犯人:“你願意死还是願意活?”  相似文献   

8.
副刊四题     
报屁股与后花园报纸副刊,从前人称“报屁股”。究竟是何出典,人们说法不一。最近看到一种说法,即早年有人到报社访  相似文献   

9.
“三多一少”谈要闻朽木这个题目是看了中央电视台《焦,久访谈》栏目的感想及联想。倒过来说,先说少。这“少”是从《焦点访谈》的“多”生发出来的。具体,人说,《焦,久访谈》自今年4月才开张,但却始终瞄准现实生活中的“焦,点”,或反映群众关心的、与百姓切身利...  相似文献   

10.
产业报在经济类报纸中是很大的一个层次。这些报纸虽然程度不同形成了自己的特色,但是“内行人不屑看,外行人不想看”的现象多多少少还存在着。产业报要吸引读者,要有一定的影响力,就必须确立自己在本行业中“最有权威的发言人”的地位。那么,如何确立呢?我认为可以从下面几点入手。  相似文献   

11.
大千世界,无“集”不有。有的喜欢集邮,有的爱收集火花,还有的热衷于收藏古钱币,而我却独爱集报。谈起集报的酸甜苦辣,真是别有一番滋味在心头。我是江苏省如皋县广播站的播音员,在学校我就喜欢搞剪报。闲暇之余,泛舟报海,知识的浪花,尽收眼底。每年我都要花上近百元钱,订阅十多种报纸,同时还常常到邮局的报刊零售亭买报纸看。1984年夏天,我从每周广播电视报上得知上海电视台和《上海电视》杂志社联合举办“国际知识竞赛”的消息,便抱着试试看的想法,报名参加了。整整一个月的时间,我先是查书找资料,100道试题做了还不  相似文献   

12.
小时候听老人讲过一个捉蛇的故事,尽管本人没有实践,但牢牢记着碰到蛇不要怕,先打“七寸”,后抓头,狠狠一甩,太平无事。近几年,《山西工人报》运用批评报道的手段搞舆论监督,我觉得非常相似“捉蛇的故事”,于是写出本文与同行共勉。 要瞄准“七寸” 不乱打全身 据说,蛇身从尾到头的七寸之处,是蛇的致命点。报纸搞批评报道一定要在所涉及问题的“七寸”上做文章,这是查案人员的下手之处,也是老报人的经验之谈。  相似文献   

13.
提高企业报质量,不能忽视要闻版这个重点。报纸的一版(包括企业报)应该是整个报纸的“龙头”版面。过去新闻界有一种流行说法:“读者看书从前至后顺着看,看报则从后至前倒着看”,先看四版的副刊。这种现象不能只用副刊的趣味性、娱乐性来解释。应该看到:读者的需求不光是趣味和娱乐。以发布重要新闻、宣传重要政策、传递重要信息为职能的要闻版,同样是读者的需求。问题在于要闻版的职能和功能有没有真正发挥出来,是不是满足了读者的需要。应该肯定,只要要闻版发挥了要闻版的作用,头版就一定能抓住读者。在这方面,《东风汽车报》所做的主要工作是“四抓”,即:抓头条,抓栏目,抓言论,抓编辑记者的素质。在办好要闻版的过程中,如何把这“四抓”抓出成效来?我们实际上是在“四抓”中贯彻了七个字:新、独、近、广、短、重、活。实践证明,用七个字改进要闻版,不仅符合新闻传播的普通规律,而且突出了企业报的特色;不仅使《东风汽车报》更象一张“新闻纸”,而且使这张报更符合“东风人”的口味。  相似文献   

14.
一月份,各报社照例要回顾一年来本地发生的重大新闻,顶头上司看了去年的《新月刊》刊有先一年的“十大悲”、“十大喜”等.叫本人也仿效《新周刊》来个本地“十大悲”、“十大喜”之类。笔者秉意掠过去的报纸,首先排除了本人供职的这家小报,一是因为地域范围太小,报道范围太窄;再则不客气地说.这家报纸一版可谓领导的“起居注*,会见外宾要报,出席会议要报。种草坪要报,在工厂指指点点也要根.独独没有群众的影子和一般性社会新闻。只好找本地最有名气的市委机关报.结果“十大工程”、“十大来访”编得顺手,而“十大悲”、“十…  相似文献   

15.
“总裁”撤了“总编”。原因不是别的,而是“总编”过分地宣传了“总裁”,犯了“有禁不止”的错误。这是新近发生在秦皇岛昌宁集团总部的一桩关于新闻的“新闻”。你说怪不怪? 昌宁给水设备集团总裁石山麟,曾多次要求《昌宁报》多宣传职工,多宣传基层,少宣传个人,少宣传上层,把这张企业报真正办成职工喜闻乐见的报纸。但是前一段时间,“石山麟”、“石总裁”屡见于报端,还有长达数万字的报告文学。石山麟一看觉得“不  相似文献   

16.
最近几年,山西日报一版上强化的倒头条形式,受到读者的好评。在本报编辑部,从前被人看不起的“报屁股”,现在成了编辑、记者发稿竞争的“第二战场”。在报纸同行中也产生了一定影响。什么是倒头条?就是指编排在一版右下角,按着接近头条新闻的规格的方法,强化处理的新闻,由于  相似文献   

17.
常听人说:“我肚里装着不少活蹦乱跳的人物形象,就是茶壶里煮饺子倒不出来。”究其原因,往往是缺乏一个可以让人物活动起来的“躯体”——故事和情节。戏剧研究家王国维有一句名言:“必合语言、动作、歌唱,以演一故事,而后戏剧之意义始全”。就是说,有了人物的语言、动作和歌唱,要演绎成一个故事,才能形成一部完整的戏剧。没有故事和情节,人物再多再有性格,也是一盘散乱的珠子,等到找到好的故事和情节,像一根红线  相似文献   

18.
在看电视听广播时,常听到一种吸气声伴随着播音员的播音,有时几乎每句话后面都带有这种声音,既难听又影响播音质量。 2001年12月20日,央视《焦点访谈》中《外轮变身之谜》的报道,那位配音女播音员吸气声贯穿于整个报道。12月26日《新闻联播》中,报道“吴仪在天津考察”、“广州地铁开工”等多条要闻时,配音的女播音员每吸一口气的声音被话筒放大夹杂在报  相似文献   

19.
毛主席在“中国工人”发刊词中说:“一个报纸既已办起来,就要当作一件事办,一定要把它办好。这不但是办的人的责任,也是看的人的责任。看的人提出意见,写短信短文寄去,表示欢喜什么,不欢喜什么,这是很重要的,这样才能使这个报办得好。”陕西日报和它的前身——陕甘宁边区群众报、群众日报,一贯遵守着毛主席的话,经常在群众中,特别是在和自己有密切联系的通讯员中以及积极读报的工农读者中,征集他们对报纸的意见,以便不断改进自己的工作。过去陕甘宁边区群众报,每期报纸一印出来,就常常先由编辑部的同志拿给群众去看,或者读给他  相似文献   

20.
无论是人物通讯、事件通讯和工作通讯还是其他种类的通讯,都具有新闻性、完整性、形象性的特点,都要求作者“抓住新近发生的典型事物、重要事件,从一个侧面或一个角度,写出一种思想、一个人物、一种经验、一个问题”,而且要写得“具体深刻,生动感人”。也就是说,从本质上看,通讯是要写故事的,是通过写故事来完成作者的主观意图的。因此,通讯的作者必须充分认识故事在通讯写作中的重要作用,找准故事、用好故事,让通讯真正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