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高等学校为了有序组织教学活动,有依法处分学生的权力.高校处分学生行为直接影响到公民受教育权能否实现,而受教育权是宪法赋予公民的一项基本权利.因为缺乏对高校处分学生行为的有效规范与监督,导致一些高校处分学生随意性大,侵害学生合法权益的现象时有发生.高校处分学生行为具有明显的单方性、强制性等行政行为的特征,是行政行为.依法治国理念要求高校的管理也要遵循法治理念,因此必须加强对高校处分学生行为的法律规制,这既顺应了时代发展的需要,又可以有效地规范和控制高校处分权,保护学生受教育权等合法权益.  相似文献   

2.
论大学生受教育权利的司法救济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学生受教育权不客侵犯,而实践中侵害大学生受教育权的现象屡见不鲜。鉴于此.引进司法救济制度,平衡高校与学生之间的法律关系,保障学生受教育权的充分实现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完善和发展我国的司法救济制度,对促进“依法治教”进程和宪政改革的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历史意义。  相似文献   

3.
在我国社会转型时期,由于《行政诉讼法》等成文法内在的局限性,则会使一些法律没有明示予以保护的合法权益被排斥于司法救济之外,出现行政诉讼中的司法救济真空。这将导致在某些行政诉讼中,两个法院"踢皮球"现象的存在,使广大人民群众对作为社会最后救济权利和公平正义象征的司法权失去信任。弥补这些行政诉讼中出现的空白,完善立法,加强立法解释,可以使一些在行政系统内部反复申诉的行政上诉案件进入法院的大门,大大提高政府机关及其工作人员的行政质量,对于增强广大人民群众对政府的信任,促进行政诉讼的健康发展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
关于高校与学生之间的法律关系,主要有特别权力关系和教育契约关系两种观点.我国系大陆法系国家,大陆法系国家传统的观点认为高校和学生之间的法律关系是特别权力关系,学生对高校给予的处分是不能请求司法介入的.随着特别权力关系的发展,这种局面已经改变了,高校学生处分权开始接受法律的监督.高校对学生的处分可以分为因一般纪律而做出的处分与因学业原因而做出的处分两种.因学业原因而给予学生的处分,因学问的专业性在一般情况下排斥司法介入,只有处分对学生产生重大影响时,司法才可以介入,进而审查处分的程序是否正当、处分是否有不正当的目的、是否滥用了权力,当然,还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审查处分是否合理.  相似文献   

5.
目前弱势群体的许多基本权利受到侵害而无法行使诉权,对弱势群体的司法救助条件和程序比较混乱,诉讼释明引导明显不足。在对弱势群体进行司法救济的可行性进行论证后,提出应当确立宪法司法保护机制、扩大救助范围、明确救助条件和程序、建立诉讼保险制度,并就如何正确行使释明权,加强对弱势群体的诉讼引导提出了自己的观点,以期引起全社会对如何完善弱势群体司法救济问题的关注。  相似文献   

6.
高校学生处分权是高等学校自主管理权的组成部分,它的行使直接关系到学生的切身利益,甚至是关系到学生受教育权的实现。近年来,大量高校学生诉母校不当处分案的出现,引发社会的广泛关注,掀起高校学生处分权与受教育权讨论的高潮。本文从高校学生处分权性质入手,分析二者冲突的原因,提出相应的解决对策,以实现两者利益的平衡。  相似文献   

7.
学生身份权是公立高校绝大部分学生的重要权利.为了保护学生的合法权益,也为了监督公立高校退学权的合法行使,亟待把学生身份权的救济纳入司法领域.从现代公共行政的视角分析,公立高校退学权是一种行政权力,公立高校是行政诉讼的适格被告,公立高校强制剥夺学生身份权行为,亦在行政诉讼受案范围之内.因此,司法完全可以介入,为学生身份权的保护提供司法救济.对公立高校强制剥夺学生身份权行为的目的合法性,程序正当性和校规解释的合法性进行审查,是司法救济学生权益的三种方案.  相似文献   

8.
在村民自治实践中,村委会违反民主程序、擅自侵害村民合法利益的现象普遍存在.法院一般把这类纠纷作为民事案件处理,以违反法定的民主决策程序为由确认集体财产处分合同无效.然而,在法解释论层面,此类合同的无效是难以成立或难以证明的,而且,村民也没有资格请求撤销合同.然而,如果把此类纠纷作为行政合同案件纳入行政诉讼救济,那么法院可以违反法定程序为由撤销行政合同,从而直接而有效地保护村民合法权益.  相似文献   

9.
残疾人受教育权的法律救济体现了社会正义和人权保障的理念。我国针对残疾人受教育权救济的法律体系和组织机构逐步健全,但仍存在司法救济缺乏法律依据、行政救济缺乏可操作性、其他救济方式发展不完善的问题。应加快相关立法进程,提高立法质量,完善法律救济的程序和机制,启动宪法救济制度,增强残疾人法律维权意识,以此保障残疾人受教育权的实现。  相似文献   

10.
高校在处分学生的过程中,应当按照合理、公正的程序进行,在给学生处分的同时,注意保护学生的受教育权。在实施处分权的过程中,高校应公正、公开,要将学生的处分纠纷纳入行政复议的范围之内,并建立学生申诉制度,进而保护学生的合法权益。  相似文献   

11.
目前,关于行政规划的探讨已经取得了一些成果,许多的教科书也把这种新型的行政方式予以写入,但是行政规划的救济问题没得到根本解决。实务中,关于行政规划的案例并不少见,但解决的方式却多是以规划后续行为进行起诉,对规划本身却不多提及。该篇认为针对规划本身之救济,应解决其救济对象、可诉性等问题,进而予以制度构建。  相似文献   

12.
司法救济权是一项基本人权,罪犯应当拥有司法救济权并且不得克减.建立罪犯司法救济机制的必要性在于可以实现保护罪犯基本人权、预防犯罪、制约权力、促进监狱治理法治化等目的.建立罪犯司法救济机制必须抛弃特别权利关系理论,树立基本人权理论,承认刑事执行行为是行政行为,形成权利救济的法治观念.  相似文献   

13.
内部行政行为的司法救济问题在当前的理论研究上存在争议,法律规定上也有一定的模糊性,这样的状态已经影响到了行政诉讼的顺利进行和行政相对人权益的保护。本文试图从性质上对内部行政行为做一区分,将其划分为工作性质和人事性质两类不同的内部行政行为,将工作性质的内部行政行为划分为对相对人权利义务产生实际影响的行为和对相对人权利义务没有实际影响的行为,将前者纳入司法救济范围在理论上和法规上是无障可行的。  相似文献   

14.
谢明 《嘉应学院学报》2007,25(1):106-110
村民选举权是村民自治权的一种,也是目前在村民自治的实践中落实较好的一项民主权利。然而,由于种种原因,在村民自治的过程中,村民的民主选举权仍受到不同程度的侵害。现行法律法规却缺乏对村民选举权的救济规定。因此,有必要通过立法救济、人大的监督救济、村民自治体的自身救济、行政救济、司法救济等手段,来加强对村民选举权的法律保障。  相似文献   

15.
当前,大量应通过诉讼途径救济的纠纷涌入信访渠道,对法治实践构成很大冲击。群众信“访”不信“法”的重要原因,在于司法的公信力不足。因此,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要“加强司法公信建设”。而要提高司法的公信力,就必须重新塑造法官的职业形象,积极推进司法的公开进程。具体建议有:科学考核,建立法官的淘汰机制;重视品行,完善法官的选任程序;深化改革,推进司法的公开进程。  相似文献   

16.
行政诉讼是WTO司法审查的一种重要形式,WTO协定要求司法审查机构必须具备独立性,我国行政审判体制在形式上独立于行政机关,但实际上仍受到行政权的严重干预。要真正实现行政审判的司法独立,就应当在现行行政审判体制的基础上进行相关制度的改革。  相似文献   

17.
关于教育纠纷救济方式的几点反思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随着教育纠纷的日渐增多,学界对教育纠纷的救济方式也各抒己见,但在依法治国的框架内出现过多的依赖于诉讼救济这一方式。事实上,诉讼救济并不能穷尽救济方式,在一定的情形下,诉讼外救济是一个不错选择,但我国现存的几种诉讼外解决方式也需要进一步完善。  相似文献   

18.
论法院对仲裁裁决的司法审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仲裁机构的仲裁裁决是否需要经过法院的司法审查,理论界存在争议。但是,无论是从当事人订立仲裁协议的初衷而言,还是从法院工作的性质来说,仲裁裁决要得到法院的承认与执行必需经过司法审查。法院对仲裁裁决的审查的依据是民事诉讼法、仲裁法及其他司法解释的相关规定。法院应从仲裁协议、仲裁程序、适用证据以及是否违反公共利益等方面对仲裁裁决进行司法审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