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吴中四杰”之一的初唐诗人张若虚,仅存诗二首(收在《全唐诗》中),但他却因一首咏月诗《春江花月夜》而流芳千古。闻一多先生盛赞此诗“以孤篇压倒全唐”,是“诗中的诗,高峰上的高峰”。自古以来,中国诗人对“明月”之咏叹一直婉啭于神州大地,从《诗经》中的“月出皎兮,佼人僚兮,舒窈纠兮,劳心悄兮”(《诗经·陈风·月出》),  相似文献   

2.
意象就是融入了诗人思想感情的某种形象,它的终极作用是承载诗人的思想感情。在浩如烟海的中国古典诗歌中,以明月为意象的诗词比比皆是。明月意象积淀着很深的文化内涵,并深深地植根于民族的深层文化心理之中。作为原型意象,它成为中华民族的一种无意识的极富象征意义的具象。其思想内涵概括起来,有以下几点:1.象征女性的阴柔、恬静、美丽和纯洁在中国传统文化中,人们总是有意无意地利用明月意象来构架他们的作品,在诗人们看来,以月喻女性发髻、皮肤、眉黛及其阴柔恬静、多情善良的性格,从而塑造出女性光艳美丽的动人形象,是再美不过的了《…  相似文献   

3.
“阿尼玛”(anima)是原型心理学术语,指人类集体无意识领域两种重要的心理原型。现代心理学家卡尔·荣格认为,在每个人无意识深处都沉积着人类世代经验的记忆,即集体无意识。这种无意识的种族记忆为我们展示了一组生动有力的原始心象,即“原型”。原型能通过神话、宗教、梦、幻想和文学作品表现出来。文学批评家借原型来表示常出现于文学、神话或民间传说,并能在读者心中激起强烈情感的一类形象、细节描述、情节或人物。  相似文献   

4.
柳亚子生活的时代正是中国近代社会大转型的时代 ,也是中国资产阶级旧民主主义革命一浪高过一浪的时期。作为一个与辚辚的历史车轮同轨前行的革命诗人 ,柳亚子以其高度的政治热情和卓越的诗歌天才 ,对这场为推翻清王朝、建立中华民国而进行的伟大革命 ,作了真实的记录和热情的歌吟。这不仅使其早期的诗歌唱出时代的最强音———表现出了富有时代特征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内容 ,而且还使其在中国诗歌史上占有了十分重要的位置 ,对后来的诗歌产生了较大的影响。  柳亚子诗歌的民主革命内容 ,首先体现在对清王朝的黑暗腐朽的深刻揭露 ,对祖国的…  相似文献   

5.
诗人以诗作为生命形式的呈现,以他所建构的那个象征世界而永存;但由于这个世界的多维构成和动态特征,使得把握这个世界的象征结构变得十分困难。我们的工作是力图寻绎出横贯于《磨剑室诗词集》的完整性象征动作,进而把握贯穿于这种象征性动作之中的象征结构。  相似文献   

6.
月亮在中华民族的审美生活中占有重要地位,吟咏明月几乎是古典诗歌一个永恒的主题。而李白诗歌中的“明月”意象更具有无限丰富和深刻的内涵。  相似文献   

7.
月亮在中华民族的审美生活中占有重要地位,吟咏明月几乎是古典诗歌一个永恒的主题。而李白诗歌中的明月意象更具有无限丰富和深刻的内涵。  相似文献   

8.
邹志红 《教师》2012,(32):62-62
明月是中国古典诗词中使用频率最高的意象之一。中国古代诗人曾无数次借助那高悬夜空、横亘千古的玉轮,以玄心洞见、妙赏深情的解读方式进行着一次又一次的灵魂与宇宙间的无限沟通,从而为后人创造了一个又一个韵味隽永、美妙绝伦的灵感源泉。明月的意象既来源于自然界独一无二的天文现象,  相似文献   

9.
李白与月,有着不解之缘。月亮是山川的慧眼,寄托着李白的浪漫情致。李白月,月有依恋,月有苍茫,月有含思,月有深曲,让人着迷难忘。  相似文献   

10.
柳亚子与陈英士同为南社成员,又同是同盟会中的骨干分子。辛亥革命前后,柳亚子主要以南社为基地,以文学为武器,宣传革命思想;而陈英士则以同盟会为组织,开展武装斗争。他们文武互补,密切配合,结下了深厚的革命情谊。  相似文献   

11.
柳亚子一生以诗为生命,创作了大量诗篇,其主要成就在于旧体诗的创作。茅盾说:我以为柳亚子是前清末年到解放后这一长时期内在旧体诗词方面最卓越的革命诗人”,他自己也说旧体诗“是我的武器”,主张以唐诗中的积极浪漫主义风格来创作鼓吹革命的诗歌,为斗争服务。因此对明代尊唐派诗人陈子龙和夏完淳非常推崇,更赞誉顾炎武和龚自珍;同时他反对宋诗的形式主义诗风,以及后来宗法黄庭坚为首的江西派的“同光体”。由于尊唐的  相似文献   

12.
柳亚子是晚清到新中国成立后这一时期的时代歌手,是一位杰出的爱国者和革命诗人。他的著作很多。一九八三年二月,《柳亚子文集》陆续出版了,另外还有一些选本如《柳亚  相似文献   

13.
艾青诗歌中存在三大原型意象群:东方原型意象群、《圣经》原型意象群、希腊神话原型意象群。这标示着艾青在整合现实主义与现代主义方面的卓越成就。  相似文献   

14.
柳亚子创作风格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柳亚子创作风格论邵迎武每个作家都希望自己的声音不被他人淹没,都希望让时间之手亲自打上的戳记永远鲜亮如初。可在时间的魔河面前,许多名噪一时的作家都逐渐被消解了;无论他们曾经怀有多么强烈的愿望,一旦他们的创作活动成为“历史”,人们所谈论的便往往是“这一代...  相似文献   

15.
作为一个与辚辚的历史车轮同轨前行的卓越诗人,柳亚子高度的政治热情和倥偬的斗争生涯,使他不可能醉心于建构某种美学理论体系,也未给后人留下这方面的专门论著。诚然,柳亚子在序、跋、书札、诗词中谈论文学的文字并不少见,如在《胡寄尘诗序》中,柳亚子阐发了一系列与时代精神相契合的重要美学见解,《长歌一首,赠步陶(艹臣)楼伉俪》则具体申述了对新、旧文学的深刻认识;但柳亚子并未对其所涉及的问题展开论述——文体的性质限制了他。可是,当我们联系柳亚子的全部诗歌创作,并将其有关文学的种种论述加以排比、分析与综合,便不难寻绎出横贯其中的审美取向。——如果我们既把艺术创造工程理解为一种自由的审美活动,又不排斥理性因素对创作的引导和规  相似文献   

16.
本文采用心理分析理论研究哈尼族神话,得出哈尼族神话中存在着“期待原型”的结论。文章举了许多例子加以说明。为了进一步说明哈尼族神话的期待原型,作者又把哈尼族神话与汉族神话作了比较。文章不止于此,还论证了哈尼族神话期待原型产生的根源,认为其根源在于哈尼族的悲剧历史,具体说来,是哈尼先祖食物匮乏、自然灾害、战争失利和迁徙等苦难经历烙印在人们的心理上而形成的。  相似文献   

17.
意象是中国诗词的基本审美单元,明月意象是李白诗歌中使用较多的意象,蕴含着李白的生态智慧,从生态视角对李白诗歌的明月意象进行解读,以此展现出诗人与自然的和谐生态关系,解构李白明月意象构成的新鲜生动丰富的生态世界,为李白的诗歌研究提供一个新的视角。  相似文献   

18.
通过解读中英诗歌主题原型与意象原型的异同,探讨同一母题或意象原型在不同民族的诗人那里是如何被赋予不同的文化含义,从而进一步明晰民族文化与诗歌创作的关系,以期从文化视野中进一步领略诗歌创作的审美情趣。  相似文献   

19.
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由于各种复杂因素的影响,诗歌逐渐从大众的视野中淡出,走向"边缘化"。从文学发展的顺延性关系来看,诗歌的落寞是无法阻挡的,是时代发展与文学发展的必然趋势。诗歌的"边缘化"恰恰标志着诗歌开始回到它应有的发展轨道上来。"边缘化"意味着诗歌与主流意识形态逐渐疏离,不再作为政治的附庸而走向独立,是诗歌具有"自觉意识"的肇始。  相似文献   

20.
荣斌是广西诗坛中一名知名的先锋诗人。他的先锋性主要体现在以诗论诗的元诗书写、卸下伪装的救赎诉求、面对枪口的死亡想象等方面,形成了独具特色的诗歌特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