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道家思想的生态观强调人要与生态自然万物同生共运,强调天、地、人之间的自然生态平衡关系;随着生态危机的日益加深以及人类自我意识的觉醒,道家丰富的生态智慧对促进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和缓解人与自然的生态矛盾对于高校大学生生态教育有着重要的借鉴价值。  相似文献   

2.
道德智慧是一种知人、知己、知物的综合意识和能力.是人能恰当地处理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自己之间关系的综合意识和能力,是与人的生存、生活、生命体验相结合的真切感受和实践行为以及在道德实践中积淀的安身立命所必须的核心德性品质.外在的道德伦理范畴或基本道德价值如何在个体人的身上经历一个心理的发生、发展过程并内化为个人的经验领域内的"道德智慧",这一过程是道德教育理论与实践的原点.  相似文献   

3.
《教育文化论坛》2012,(5):19-19
理解这句话,首先要弄清:何谓知者?何谓仁者?老子云:"知人者智;自知者明。"知者之知,乃明智之智,是为大智慧,非为小聪明。知者便是那些对自己、对人生、对人性有着足够的了解和领悟的人,并且因智慧而超脱;仁者,古人常说:仁  相似文献   

4.
<正>"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自我评价乃是大哲学家苏格拉底所认为的人生最困难的事。正确的自我评价,其社会意义在于帮助人成为社会人,有健康的人生观和价值观的人,使社会充满正气;而其个人意义在于帮助人成为一个健康快乐的自然人,认识自己,悦  相似文献   

5.
认识你自己     
<正>《吕氏春秋》中有这样一段话:"欲胜人者,必先自胜;欲论人者,必先自论;欲知人者,必先自知。"这句话告诉我们:一个人要想了解外面的世界,首先必须认识你自己。《孙子兵法》里也有一句名言:"知己知彼,百战不殆。"但是细作比较你会发现,"知己"要比"知彼"更为重要。因为"彼"是一个"变量",  相似文献   

6.
苏轼有言:“人之难知,江海不足以喻其深,山谷不足以配其陷,浮云不足以比其变。”这里所说的知人的不易,然而知人虽难,知己更难。自我认识的肤浅是心理异常形成的主要原因之一。那么,人应该如何认识自己呢?  相似文献   

7.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与儒家文化强调的"和合"思想有着密切的关系.儒家文化中的"和合"文化包括人与自然和谐、人与人和谐、人与社会和谐,以及人自我身心内外和谐.这些思想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8.
在中国人的话语行为中,"知"始终是频繁出现的修辞原型,这是值得我们关注的。从广义修辞学角度,联系"知己""知我""知音""知人"四个词语,分析"知"所蕴含的丰富的修辞原型意义。  相似文献   

9.
古代思想家老子说过:"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胜人者力,自胜者强。"由此看来,教师要实现专业成长,首先要从自身找原因,要善于突破自我认同危机的瓶颈,实现自我专业成长突围。一、从自卑中突围出来有人这样说过,原来世界上我们最不了解的人,竟是自己。教师要实现自身专业成长,就应充分认识自己,充分认同自己。一要走出封闭的自我,主动融入集体。教师要善于发现自己的长处,相信自己的能力,要勇于将自己融入到集体中,大  相似文献   

10.
<正>哲学很可能就在我们身边。除了极个别智商较低者外,一般人都是聪明的;在聪明的人当中,至少有三分之一以上是能走向智慧的,如果条件较好,就会有更多的人能走进智慧,这也就是走进了哲学。哲学即智慧之学,智慧者易走向哲学。学习哲学并不难,走进哲学并不难。  相似文献   

11.
知天之所为,知人之所为者,至矣!知天之所为者,天而生也;知人之所为者,以其知之所知以养其知之所不知,终其天年而不中道夭者,是知之盛也.虽然,有患.夫知有所待而后当,其所待者特未定也.庸讵知吾所谓天之非人乎?所谓人之非天乎?且有真人而后有真知.何谓真人?古之真人,不逆寡,不雄成,不谟士.若然者,过而弗悔,当而不自得也.若然者,登高不栗,入水不濡,入火不热,是知之能登假于道者也若此.古之真人,其寝不梦,其觉无忧,其食不甘,其息深深.真人之息以踵,众人之息以喉.屈服者,其嗌言若哇.其耆欲深者,其天机浅.  相似文献   

12.
道家哲学博大精深,是一个系统而完善的理论体系。道家哲学认为自然之道是无为自化,道具有自由的特性,顺应自由之道,才能维持自然的可持续发展;对社会的发展要实行无为而治,遵循事物发展的规律和人类的本性,让世界处于平等状态,社会才能和谐发展;人生境界上追求人的自由价值与自我、社会、自然的完美和谐,实现人的自由而全面的发展。道家哲学关于自由的思想以独特的智慧和丰富的经验来平衡身与心、物质与精神、人与自然的关系,在今天仍能给人以深刻的启迪,可以为普世伦理的构建提供一定的价值参考。  相似文献   

13.
人与世界的关系问题是海德格尔与老子哲学的一个共同议题。海德格尔与老子都不满他们所处时代的社会现状,在对现实社会进行批判的同时都提出了解救人类危机的方法。尽管他们的方法不足取,但因其强调了人与世界和谐一体的重要性,故有着深刻的现实意义。海德格尔哲学素以反对西方传统哲学著称,他认为,传统哲学研究的只是哲学的表层问题,即“存在是什么?”而他要研究哲学的深层问题“存在何以是存在?”即物之为物的问题。他进而认为,在物之为物的过程中,聚合着四重性因素即天、地、人和神,只有当它们同时聚合起成为一个整体的时候,事物才成为事物,世界也才作为一个整体生成。  相似文献   

14.
“知人者智,自知者明。”生命价值的开发取决于对自身生命的自我觉知,如何提升生命的自觉指数呢?  相似文献   

15.
王尧  杨俊国 《林区教学》2010,(12):27-28
《乐记》是先秦儒家乐教思想的经典之作。《乐记》凝结着中国先哲的智慧,它丰富的内涵,穿越时空隧道,在当代仍然有着不可低估的价值和意义。《乐记》的内在灵魂就是"和"。中国先哲强调三种和谐:人自身的和谐,人与社会的和谐,人与自然的和谐。《乐记》中所揭示的音乐的社会功能、和谐的内涵与步入和谐的路径,对我们当今弘扬和谐文化、构建和谐社会有着很大的启示。  相似文献   

16.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作为一种社会发展的哲学理念,既充满着悠久的中西传统哲学文化的底蕴,又有着深厚的马克思主义实践唯物主义基础,具有深刻而丰富的哲学内涵,即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人与社会的和谐、人的身与心的和谐以及国与国的和谐,而且,这四个和谐本身也是"四位一体"的和谐关系.它预示马克思关于"人"的"历史之谜的解答",即在共产主义理想的"和谐社会"中,实现了人的自然本性与社会本性向人自身的全面"复归",从而最终生成全面发展的"完整的人".  相似文献   

17.
卢望军 《江西教育》2012,(29):19-20
"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自我评价乃是大哲学家苏格拉底所认为的人生最困难的事。正确的自我评价,其社会意义在于帮助人成为社会人,有健康的人生观和价值观的人,使社会充满正气;而其个人意义在于帮助人成为一个健康快乐的自然人,认识自己,悦  相似文献   

18.
道德智慧是一种知人、知已、知物的综合意识和能力,是人能恰当地处理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自己之间关系的综合意识和能力,是与人的生存、生活、生命体验相结合的真切感受和实践行为以及在道德实践中积淀的安身立命所必须的核心德性品质。  相似文献   

19.
审视现有自我观,不难发现,经济人自我观异化了人的存在,在对和谐社会呼吁越来越强烈的当下,超越经济人自我观以建构和谐自我观成为必然。和谐自我观关注和自我有着千丝万缕联系的自我及他者的关系性存在,探讨自我与自我、自我与他人、自我与社会、自我与自然、地球及宇宙间的和谐共生。和谐自我观的教育建构需要从四个方面着手:创设丰富的教育环境、建设关系性教材、借助教师的力量以及个体的自我建构。  相似文献   

20.
追求邻里和谐历来是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一部分。随着现代性境域下传统伦理道德的式微与市场经济下市民社会的形成,个人主义乃至道德虚无主义盛行,他人成为自我实现目的的手段或工具。他者哲学的代表人物列维纳斯在汲取现象学中他人思想的基础上,进一步揭示他者与自我非同一的绝对他性,从而将他者作为主体自由的基础与目的,建构起"责任先于自由"、"我为他者负责"的责任主体观。从他者视域诠释中国传统文化中调节人际关系的伦理道德,不仅有助于实现传统文化的现代转型,对当代建构和谐社会、尤其是人际和谐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