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语言美是人们一贯的追求,学生作文也不例外。语言美要求语言内容与形式俱美,形式美以内容美为前提。这里,笔者主要讨论学生作文语言形式上的美。从语言的篇章布局、句式构造、词语搭配及声音节奏等方面进行讨论,笔者认为语言具有整体美、均衡美、变化美、联系美以及艺术美。  相似文献   

2.
经济合同属法律件,英语经济合同语言使用的是庄重体。它追求语言的准确,严谨、庄重,并非语言的美学色彩和审美效果。但从美学角度考虑,英语经济合同语言具有较高程度的形式美,如齐一美,对称美,均衡美,节奏美以及多样统一美等,本试图对英语经济合同语言的形式美作一些探讨。  相似文献   

3.
浅议音乐课堂的教学语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俗话说“言为心声,音为心语”,语言在诸多因素上与音乐相通。音乐教师在认真钻研教材的同时,还必须注重语言修养,追求课堂教学语言的韵律美、形象美、意境美、直观美、从而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4.
语文是一门充满美的元素的学科。但很多教师开展教学时所采用的教学语言却无法体现出语文的美,使得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大大下降。教师不仅要将知识灌输给学生,还要追求教学语言的美。只有运用充满文学美、童趣美、情感美的语言展开教学,才能为学生打造一个美的语文课堂,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  相似文献   

5.
张丽钧 《上海教育》2011,(22):58-58
教育之美,是人间大美。“追求美”的教育意味着,教育要追求美;追求“美的教育”则意味要懂得教育之美,理解教育之美,并执著于教育之美。追求美的教育就是要以对教育美的理解,实现教育对美的追求;以教育对美的追求丰富与完善教育之美。  相似文献   

6.
要使教学生机勃勃、具有关的魅力,就必须精心追求教学语言的风格美。豪放的美,柔婉的美,灵秀的美,含蓄的美……教师应根据自己的特点扬长避短,不断丰富自己独特的教学语言风格.  相似文献   

7.
人类的审美活动是人类一切活动中最基本的活动之一,对美的追求是人类的一种永恒的追求。英语语言自身所蕴涵的韵律、节奏、交际功能、文化底蕴就是艺术的具体体现。英语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利用教材中语言的内在美营造课堂教学艺术化的氛围,促使语言技能的心智和躯体的感官活动、审美情感活动融为一体;并从美学的角度,挖掘教材的审美意义,师生共同欣赏篇章的艺术美、语言的形式美、字里行间的意蕴美,充分理解教材的美学内涵,以达到心灵的升华。  相似文献   

8.
英汉两种语言都追求音美、意美与形美,都是注重体现美感的语言。汉语在这三方面则体现得更为突出些。英汉互译时,在适当的条件下,我们应最大限度地发挥译语优势,体现其特色,增强其美感。  相似文献   

9.
苏霍姆林斯基说:"教师的语言修养在极大的程度上决定着学生课堂上的脑力劳动的效率。"教师运用美的教学语言,给学生以美的感染和熏陶,引导学生去探求真,获得善,享受美,从而使他们在知识上得到充实,智能上得到发展,思想上得到陶冶,灵魂上得到净化。本文试从"铺陈之美"抑扬之美"幽默之美"三个方面入手,对语文课堂要追求语言美进行简略的归纳阐述。  相似文献   

10.
语文学科的感性特点和儿童精神成长的美感需求决定了语文学科的"美感性",语文教师在实践中要运用美学理论,利用语文学科中美的元素、美的形象、美的语言形式对学生进行美的培育。具体的做法有:活化形象,在琅琅书声中感受语言的韵律美;含英咀华,在涵泳揣摩中体会语言的精当美;立象尽意,在还原想象中品味语言的意蕴美;言近旨远,在静思冥想中领略语言情理美;互文和解,在文本重构中激活语言的创造美。  相似文献   

11.
语文学科的感性特点和儿童精神成长的美感需求决定了语文学科的"美感性",语文教师在实践中要运用美学理论,利用语文学科中美的元素、美的形象、美的语言形式对学生进行美的培育。具体的做法有:活化形象,在琅琅书声中感受语言的韵律美;含英咀华,在涵泳揣摩中体会语言的精当美;立象尽意,在还原想象中品味语言的意蕴美;言近旨远,在静思冥想中领略语言情理美;互文和解,在文本重构中激活语言的创造美。  相似文献   

12.
教学语言融合之美的探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融合之美是教学语言高层次的风格美,研究这一课题,在当前教学改革不断深化的背景下具有特殊的重要意义。着重阐述了教学语言融合之美的美学特征、主要类型和追求途径三个问题。  相似文献   

13.
上好每一堂课是我们每一个教师孜孜不倦的追求。本文从思维、语言、气势等方面对英语课堂教学中追求流畅美进行探讨,以达到教学和谐艺术之美。  相似文献   

14.
徐志摩是20世纪二三十年代中国诗坛上很有声望的诗人。徐诗内容斑驳陆离,思想复杂;语言浅显,感情奔放;形式多变,追求艺术技巧。徐氏早已"云游"而去,但他的诗魂永不灭,形式美、音乐芙、意境美三者统一,构成了他的诗歌艺术观。  相似文献   

15.
思想政治课追求"教学美"是时代的要求,也是真、善、美的有机统一。政治教师只有在人格、教态、语言、情感等方面进行不断的修炼,在教学活动中有效地去创造教学美,才能产生感人的力量和审美的魅力,为学生的学习提供美,让学生能够在教学过程中欣赏美、体验美,从而学得轻松,学得愉快,学有所成。  相似文献   

16.
韵律一词通常用于诗歌与音乐中,但在翻译过程中,和谐的韵律美也是我们追求的目标。俄语翻译在保持翻译基本原则,追求翻译标准的同时,力求语言的韵律美。文章拟从语气、结构及语篇来具体分析影响俄语翻译中韵律美的因素。  相似文献   

17.
语言与内容完美结合,才会赢得读者的青睐;深邃的思想和丰富的情感,只有借助于精美的语言才会意蕴无穷。中考作文的语言常常呈现下列问题:语言枯涩、陈词滥调、故作深沉、空洞无物,缺少个性美、诗意美、灵动美、风趣美、意蕴美、音韵美,这主要是由词汇不丰、积累不厚、文化底蕴不足、阅读面不广、生活历练不够造成的。  相似文献   

18.
周兰 《华章》2012,(23)
新闻特别是广播电视追求短小精悍,但这绝不是说语言干枯、晦涩,广播电视的新闻语言应该是精炼的、优美的.新闻语言没必要过度讲究押韵对仗,但注意一些音韵美,会让稿件更好听、更吸引人.本文介绍了几种不同的句式,可以收到不同的音韵美效果.  相似文献   

19.
思想政治课追求"教学美"是时代的要求,也是真、善、美的有机统一.政治教师只有在人格、教态、语言、情感等方面进行不断的修炼,在教学活动中有效地去创造教学美,才能产生感人的力量和审美的魅力,为学生的学习提供美,让学生能够在教学过程中欣赏美、体验关,从而学得轻松,学得愉快,学有所成.  相似文献   

20.
《商洛学院学报》2018,(1):39-43
模糊语言学认为语言存在不确定性。如果语言翻译过分追求准确性有时会使文学作品丧失美感,尤其是在诗词翻译中,而追求模糊可以达到美的再现。以模糊语言学理论为理论基础,分别从词的模糊美、意境的模糊美和音形的模糊美这三方面对《声声慢》的英译本进行研究,来探讨宋词英译的模糊美再现,促进中国诗词文化的外传,在此基础上给文学作品翻译以启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