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采用电化学沉积将铂纳米颗粒固定到碳纤维微电极上,制备了一种新型铂纳米颗粒修饰微电极.将铂纳米颗粒修饰微电极与毛细管电泳联用,对抗坏血酸进行了检测.探讨了铂的电沉积时间、电位,氯铂酸的浓度,缓冲溶液pH、浓度,检测电势和分离电压等对该电极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该电极对抗坏血酸的线性范围为1.0×10-6~8.0×10-6 mol/L和8.0×10-6~1.0×10-3 mol/L,相关系数分别为0.998 1和0.999 2,信噪比为3时,检出限为8.0×10-7 mol/L.利用该电极实现了果汁中抗坏血酸的定量检测.  相似文献   

2.
本文采用化学还原氧化石墨烯的方法制备了纳米银-石墨烯(Ag-GR)复合材料,用此材料制备了纳米银-石墨烯电化学传感器(Ag-GR/GCE),并利用循环伏安法研究了咖啡因的电化学行为。以0.01 mol/L的H2SO4为底液在0.51.7 V电压范围,于1.579 V左右有一氧化峰,线性范围为2×10-61.7 V电压范围,于1.579 V左右有一氧化峰,线性范围为2×10-66×10-5 mol/L和6×10-56×10-5 mol/L和6×10-52×10-3 mol/L,检出限(S/N=3)为6×10-7 mol/L。将传感器已用于咖啡因的检测,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3.
以毛细管悬汞电极为检测电极,设计制作了毛细管电泳-电化学检测系统.分析了谷胱甘肽在Hg电极上的电化学氧化,确定了谷胱甘肽的毛细管电泳-电化学检测的条件.谷光甘肽检测的线性浓度范围为1.0×10-7-8×10-5mol/L,检测限为1.5×10-8mol/L.  相似文献   

4.
研究了对苯二酚(HQ)在玻碳电极上于磷酸盐缓冲液(PBS)中的电化学行为及其电化学动力学性质。结果表明:HQ在该电极上有一对可逆的氧化还原峰,峰电流与扫描速度的平方根(v1/2)呈良好的线性关系。这说明HQ在该电极上的伏安行为是一受扩散控制的可逆电化学过程。在pH为6.08的PBS缓冲液中氧化峰电流与HQ的浓度在5.0×10^-6-2.5×10^-5 mol/L范围内呈良好的线性关系,Ipa(μA)=-1.444-0.077 8 c(μmol/L),相关系数r=0.996 5,检测限为4.75×10^-6 mol/L。同时利用电化学方法确定了该电极反应过程是双电子转移,并测得传递系数α为0.626,扩散系数D为7.4×10-7 cm^2/s,电极反应速率常数kf为6.8×10^-4 cm/s。  相似文献   

5.
采用Hummers法制备石墨烯,将石墨烯分散于壳聚糖中滴涂在玻碳电极表面制得石墨烯-壳聚糖修饰电极(CTS/GR/GCE电极),分析研究了三聚氰胺在CTS/GR/GCE上的电化学行为。实验结果表明:当扫描电压范围为01.9 V,扫描速度为100 m V/s,扫描三聚氰胺待测液时,在0.8 V附近出现一对明显的氧化还原特征峰。三聚氰胺的线性检测范围为5×10-31.9 V,扫描速度为100 m V/s,扫描三聚氰胺待测液时,在0.8 V附近出现一对明显的氧化还原特征峰。三聚氰胺的线性检测范围为5×10-35×10-5 mol/L,检出限为1×10-5 mol/L。对于实际样品的定性和定量检测效果明显,加标回收率为93%5×10-5 mol/L,检出限为1×10-5 mol/L。对于实际样品的定性和定量检测效果明显,加标回收率为93%101%。  相似文献   

6.
用循环伏安法扫描聚合和电化学还原石墨烯,制备聚L-苯丙氨酸/还原石墨烯修饰电极,该电极对对乙酰氨基苯酚具有较好的催化能力和较快的电子传递速率.利用循环伏安法和差分脉冲伏安法探究对乙酰氨基苯酚在该电极上的电化学行为,对乙酰氨基苯酚在电极表面的氧化还原过程受扩散控制.在最佳实验条件下,对乙酰氨基苯酚在0.610 V处产生一个氧化峰.采用差分脉冲法测定对乙酰氨基苯酚的线性范围为5.00×10-7~2.50×10-4mol/L,检出限为1.0×10~(-7)mol/L.该法用于测定药物中对乙酰氨基苯酚,结果满意.  相似文献   

7.
用卡拉胶将槲皮素固定在玻碳电极表面,槲皮素修饰电极在pH=2.0~6.0的磷酸氢二钠-柠檬酸缓冲溶液中出现准可逆的氧化还原反应,探讨了其电化学机理.槲皮素修饰电极对抗坏血酸具有电催化作用.催化电流与抗坏血酸的浓度在3.1×10-5mol·L-1~2.0×10~mol·L-1范围内呈良好的线性关系,其检测下限达1.5×10-5mol·L-1.  相似文献   

8.
研究多壁碳纳米管修饰玻碳电极上核黄素的电化学行为,建立高灵敏度测定核黄素的电化学分析方法.在0.05mol/L磷酸缓冲液中(pH=7.0),核黄素在-410mV(vs.Ag/AgCl,3mol/L NaCl)和-446mV处出现一对氧化还原峰.电流与核黄素的浓度在1.0×10-6~1.0×10-4mol/L范围内呈良好的线性关系,检出限为3.2×10-7mol/L.对1.0×10-5mol/L核黄素连续11次测定,相对标准偏差为1.2%,分别制作7个修饰电极,相对标准偏差为4.7%.进行样品片剂核黄素的分析,结果满意.  相似文献   

9.
利用自组装的方法制备了一种新型六氮杂铜配合物修饰的金电极。采用循环伏安法和电化学隧道扫描显微镜对该电极进行了表征。计算了该电极电子转移系数为0.42,标准速率常数为38S^-1。该电极可以有效地催化氧化多巴胺,当抗坏血酸浓度为1-5mmol/L时,可用于多巴胺的分析测定,检测限低至1.8×10^-8mol/L。  相似文献   

10.
用循环伏安法电聚合烟酰胺(3-吡啶甲酰胺),在玻碳电极上的制备了聚合物膜修饰电极,考察其对NO2^-及共存离子的作用情况,该修饰电极对NO2^-有良好的电化学催化作用和选择性,用差分脉冲伏安法(DPV)测定其氧化电流在N0f浓度1.68×10^-6mol/L~-1.76×10^-3 mol/L范围内呈线性关系,线性相关系数为0.999,检测限5.6×10^-7 mol/L。  相似文献   

11.
研究了Bi^3+在碳糊电极上的阳极溶出伏安特性,结果表明:在1.0mol·L^-1的HCl溶液中,于-0.055V处出现一灵敏的溶出峰,电极反应过程是受吸附控制的电极过程。并考察了测定Bi^3+的最优化条件,在1.0mol·L^-1的HCl溶液中,于0.4V富集80s后,以120mV/s扫描速度进行测定,结果表明:在1.0×10^-7-1.0×10^-4mol·L^-1浓度范围内,Bi^3+的溶出峰电流Ip与其呈良好的线性关系,检出限为6.0×10^-8mol·L^-1(信噪比RSN=3)。将该法应用于药物中铋含量的测定,回收率在99—102%,结果令人满意。  相似文献   

12.
该文利用循环伏安法(CV)和线性扫描溶出伏安法(LSSV)研究了对苯二酚(HQ)和间苯二酚(RS)在聚噻吩/纳米二氧化钛修饰玻碳电极(PTh/NTiO2/GCE)上的电化学行为。该修饰电极作为两种苯二酚传感器表现出极好的灵敏度和选择性。在0.2mol/L柠檬酸-磷酸氢二钠缓冲溶液(pH 4.6),RS和HQ的氧化峰电位相距508 mV,且在PTh/NTiO2/GCE上的峰比在裸GCE上的高出6.5倍。在最佳条件下,PTh/NTiO2/GCE对HQ和RS在1.0×10-7~8.0×10-6范围内都有较好的线性关系,混合物中的检出限(S/N=3)分别为3.3×10-8 mol/L和3.7×10-8 mol/L。通过计算得出了一些动力学参数如电子转移数(n),质子转移数(m)。该法被用来同时测定废水中的RS和HQ结果满意。  相似文献   

13.
通过电沉积的方法将钯纳米颗粒固定到Ag微电极上,制成了钯纳米颗粒修饰Ag微电极,并将此作为毛细管电泳的检测器测定了葡萄糖,探讨了检测电位、分离电位、缓冲溶液的pH值等条件的影响.该方法线性范围为4×10-5~2×10-4 mol/L和2×10-4~1×10-2 mol/L,线性相关系数分别为0.997 0和0.997 5,检出限为1×10-5 mol/L,该微电极表现出良好的稳定性和重现性,迁移时间和峰电流的相对标准偏差分别为2.6%和3.1%(n=8),分别测定了2个健康人和2个糖尿病患者血清中的葡萄糖,所得结果与医院检测结果一致.  相似文献   

14.
报道了一种自行设计和研制的新型流动注射电化学发光(EcL)池,并对该流动注射电化学发光池的结构和性能进行了优化,在发光试剂鲁米诺浓度5×10^-10mol/L-5×10^-8mol/L范围内,检测池ECL强度随浓度呈现良好的线性关系,相关系数为0.9998,检测下限可达10^-10mol/L.该器件可用于H2O2的流动注射检测,测定线性范围为1×10^-4至5×10^-3mol/L,相关系数为0.9993,检测下限为5×10^-5mol/L.考察该器件在评估葡萄(美国进口红提)籽核和肉质的抗氧化性能方面的应用,经换算得出它们的抗氧化性能;红提籽为121mg H2O2/g,红提肉为5.1mg H2O2/g.即红提籽的抗氧化能力明显强于红提肉.在实际样品测定中,该流动注射电化学发光池具有较好的重现性,它结合了电化学发光的高灵敏度和流动注射的实用性,操作方便.  相似文献   

15.
提出了测定加替沙星的胶束增敏荧光光度法,并对影响加替沙星荧光性质的各种因素进行了研究。加替沙星浓度在2×10^-6~1.8×10^-5mol/L范围内与荧光强度呈良好的线性关系,检出限为65.64μg/L。加标回收率为90%-105%。该方法简便,快速,可直接用于药物制剂中加替沙星含量的测定。  相似文献   

16.
流动注射化学发光法测定盐酸利多卡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碱性介质中,当把鲁米诺和KMnO4的混合溶液注入到盐酸利多卡因溶液中时,会产生很强的化学发光现象.由此结合流动注射技术,建立了测定盐酸利多卡因的流动注射化学发光新方法.在优化的实验条件下,测定盐酸利多卡因的线形范围为1.0×10^-7~1.0×10^-5g/mL,检出限(3or)为4×10^-8g/mL,对1.0 ×10^-6g/mL的盐酸利多卡因进行11次平行测定,其相对标准偏差为0.25%.该方法已用于盐酸利多卡因注射液中盐酸利多卡因的测定.  相似文献   

17.
建立了测定谷氨酸的化学发光新方法,确定了该方法的测定最佳条件,并研究了抑制体系的机理。在最佳条件下,谷氨酸浓度在2.0×10^-8-5.0×10^-5mol·L^-1范围内与相对发光强度成正比,方法的检出限为6.0×10^-9mol·L^-1,对1.0×10^-6mol·L^-1的谷氨酸平行测定9次,相对标准偏差为2.5%。该法用于味精产品中谷氨酸含量分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