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文章首先阐述了大别山地区文化资源的精神内涵与时代价值,然后提出了大别山地区红色文化资源在地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融入策略,包括把大别山地区红色文化资源纳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课程体系、把大别山红色文化资源建设成为大学生接受的爱国主义教育和德育基地、把大别山地区红色文化资源建设成为地方高校校园文化的实践基地。  相似文献   

2.
《大别山抒怀》是安徽籍词作家王和泉和作曲家雷远生深入大别山地区田野调查而创作出来的声乐套曲,是大别山红色记忆重构的典型性作品。该套曲的创作和采风过程本身就是一次大别山红色记忆重构之旅,其主要的记忆重构路径是通过歌词的语义性和音乐曲调的非语义性达成对大别山红色文化的多维重构。在该套曲的传播过程中,军旅歌唱家的群体表达是为大别山红色记忆接力的重要助力。重新审视声乐套曲《大别山抒怀》的创作和传播过程,可以揭示中国共产党人伟大精神借由大别山红色文化记忆融入新中国新时代集体记忆的“音乐密码”。  相似文献   

3.
皖西大别山地区兼属淮河、黄河流域,特殊的地理环境造就形成了皖西大别山非遗民歌的丰富多彩和数量繁多,其中最璀璨、特殊的存在——红色民歌,在大别山地区广为流传。红色民歌借助传统民歌曲调,在内容上展现了革命时期,皖西人民坚忍不拔的革命勇气和英勇无畏的斗争精神,是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文化元素,日益渗透于人民的日常生活之中,成为皖西大别山区红色文化的重要内容。  相似文献   

4.
大别山红色影视文化具有历史精神的传承性、区域文化的整合性和价值观念的更迭性,文章以媒介融合语境中的红色经典、红色情怀和红色旅游三个层面作为研究起点,对大别山红色影视文化显性特征和隐性蕴藉做出多层面学理解析,横向剖析其与社会文化子系统的内在关联,纵向探究其时代传承的镜像语言。  相似文献   

5.
以大别山红色文化为切入口,纵观中国近代革命历程,探讨大别山红色文化资源生成过程,即"奠基——发展——形成"三个阶段;结合大别山老区的现实状况,透过资源内在潜藏的价值内涵,着眼于资源的利用,提出了"发展教育——开发旅游——加工文化"三项建设,充分发挥红色文化资源的经济效益,促进地区经济尤其是革命老区经济的发展。  相似文献   

6.
在红色文化研究热潮的影响下,大别山红色文化研究兴起,并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其研究重点主要集中在大别山红色文化的内涵、大别山红色文化资源的价值开发以及大别山红色文化产业发展研究等几个方面。但在当前研究中,存在着以应用性研究为主和地方本位主义等不足之处。  相似文献   

7.
大别山红色文化的形成是多元文化间相互碰撞、融合的结果,大别山红色文化在其形变的过程中,对中国社会产生了积极而又深刻的影响。在鄂豫皖革命根据地成立80周年之际,必然掀起大别山红色文化传承的新高潮。为此,在理论上,必须准确把握大别山红色文化的性质与内涵;在实践上,必须明确具体的传承措施。  相似文献   

8.
中国红色文化是在近代以来的中国革命过程中,以马克思主义先进文化为导向,融合中国特定区域内的多元文化,从而形成的一种独特文化形态。以大别山红色文化为例的考察表明,中国红色文化有其生成的特定内在成因和系统要素。就自然生态而言,特殊的地理环境构成了大别山红色文化所以生成的良好生态条件,大别山对红色人物具有人格润化作用;就社会生态而言,大别山红色文化的生成则有其特殊的社会经济根源、历史传统根因、系统内生因素、绵延文化脉流、前期文化诱因以及先进主导元素。对大别山红色文化生成的系统要素予以探讨,有助于人们具体、深刻地把握中国红色文化的基本特质并发掘其潜在价值。  相似文献   

9.
张翅鹏 《成才之路》2023,(24):121-123
大别山地区红色文化底蕴深厚,大别山精神是我党的宝贵精神财富和共产党人重要精神谱系之一。大别山精神和大学英语教学的融合是对红色文化的传承和发扬光大,既能增强学生的民族归属感和认同感,又能实现价值引领和立德树人。教师要深挖素材,把大别山精神融入课程体系;搭建科研教学平台,编写校本教材;开展第二课堂,丰富课外生活;利用新媒体,拓宽大别山精神传播渠道。  相似文献   

10.
大别山地区拥有红色歌谣、红色传说、红色影视、红色文学等非常丰富的红色非物质文化资源。在革命战争年代,它们是宣传和动员革命群众斗争的武器;在社会主义建设时期,它们能够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生活需求,提供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的精神食粮。  相似文献   

11.
大别山红色文化是中国红色文化中一种独特的区域文化,其资源内容丰富、品相良好、数量众多、广为分布、延续性好,具有巨大的潜在价值。文化创新形成的良好文化发展背景、多方协作构成的强大社会推动合力、红色网站创造的优势资源整合条件、研究中心提供的坚实学术研究平台等是大别山红色文化资源保护与开发的正向影响因子。观念陈旧、资源分散、融资艰难、机制不活、人才短缺等是大别山红色文化资源保护与开发的负向影响因子。只有从实际出发,充分发挥其各种正向影响因子的积极作用,不断克服其各种负向影响因子的现实障碍,才能够成功地实现大别山红色文化资源保护与开发的理想的价值目标。  相似文献   

12.
大别山红色文化蕴含着丰富的革命精神和厚重的历史文化内涵,具有引领先进文化和传承红色基因的功能。结合高校所在地的红色文化资源,在思政课中让学生从红色故事中产生心灵震撼,激发爱国之情、报国之志,坚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理想信念。通过多种途径把大别山红色文化融入思政课教学中,实现讲、听、看、谈、做五位一体。以“思想道德与法治”课为例,将大别山红色文化与课程内容有机衔接,探讨教育价值和实现路径,以提高思政课的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13.
大别山是一块重要的红色革命根据地,这里有丰富的红色文化旅游资源,同时还伴生着独特的自然生态资源和历史人文资源。由于大别山横跨三省六市,交通不发达,加之革命遗存分散,保护开发资金短缺等原因,大别山红色文化旅游始终处于低层次运行之中。因此,打破区域障碍,统筹旅游资源,广开融资渠道,打造精品线路,扩大社会影响,提升服务水平,是大别山红色文化旅游发展的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14.
红色文化蕴含着丰富的革命精神和厚重的历史人文价值,红色文化是中华民族宝贵的历史遗产和精神财富。大别山地区独特的地域文化是红军的故乡、将军的摇篮,孕育了无数的革命志士。红色旅游产品是一种物质载体,它代表的是某一阶段所发生的历史性事件,是中国革命取得辉煌成就的历史缩影。大别山红色文化作为红色旅游景点,制作出的旅游产品应该体现出革命精神,而红色旅游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具体表现,是社会主义文化政策的先导。对红色旅游产品设计开发要提升目标,要有创新。  相似文献   

15.
文化是一个民族的灵魂和血脉。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离不开文化建设的繁荣和兴盛。文化自信是文化建设的首要前提条件,而红色文化中所蕴含的革命精神和情怀则是文化自信建设的不竭动力。大别山革命老区是我国红色文化的重要发源地之一,资源丰富,种类多样,特色鲜明,尤其以红安县最为典型。加强我国的文化自信建设,要充分发掘和利用大别山境内的各类红色资源,使大别山红色文化在我国文化自信建设中发挥重要的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6.
红色文化是中国共产党和中华民族的宝贵精神财富,是高校开展青年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资源。结合大别山红色文化进校园的现状,探索将大别山红色文化融入大学生思政教育的路径,以进一步促进大学生对红色文化的学习与传承,增强对红色文化的价值认同,丰富红色文化进校园的学生活动,促进思想政治教育针对性与实效性的提升。  相似文献   

17.
大别山地区抗战歌谣是指产生并流传于大别山地区抗战时期的革命歌谣。抗日战争时期,这些抗战歌谣全面反映了大别山地区的社会历史,其内容涉及日军暴行,激励与鼓舞人民抗日斗志,团结群众等方面,是大别山地区人民抗日斗争历史的生动记录,是红色大别山革命精神的重要载体。同时也成为我党发动、组织群众抗战的有力工具。  相似文献   

18.
对大别山地区体育旅游产业转型升级的有利条件和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合大别山地区旅游环境和红色文化,提出实现当地体育旅游产业转型升级的途径,给出了相应的建议。运用现代科技和网络,实现体育旅游营销手段和品牌的推广,更新观念,培养人才,以旅游市场为目标,培养更多的体育旅游人才。  相似文献   

19.
大别山红色财务精神呈现出官兵平等、军民一家,公正廉明、无私奉献,艰苦奋斗、勤俭节约,保障有力、效率优先等本质特征。弘扬大别山红色财务精神,有利于反腐倡廉的文化建设、干部群众的素质提升、财务管理的制度创新、节约型财务管理的实施。  相似文献   

20.
红色资源在价值观教育中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红色文化资源蕴含着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相一致的价值理念和价值追求。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培育中,区域红色资源具有特殊优势,如大别山红色资源中的大别山精神、服从服务大局的革命优良传统等。利用红色文化资源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培育的方法路径是多种多样的,其中"讲好"红色故事是行之有效的方法路径之一。讲好红色故事不仅靠讲、靠说,而且要通过一定的形式,如通过《红色历史文化通俗读本》阅读、红色讲堂、红色旅游、红色公祭、红色历史文化研究交流等形式把包含正能量的红色历史文化信息传达给受众,使受众在潜移默化中受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理念的熏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