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恶之花》出版之初,遭到了评论界普遍的猛烈抨击,并引起了人们广泛的好奇。多少年以来,法国著名诗人波德莱尔及其代表作《恶之花》被包裹在一片危险甚至邪恶的气氛中,本文旨在分析波德莱尔其人及其代表作《恶之花》,透过诗人看似邪恶的诗歌触摸到一种名叫责任和道德的特别救赎方式。  相似文献   

2.
《麦克白》悲剧的实质是贪念和不满足占据人性中美好的一面。但这个剧本最令人震撼之处并不在于主人公如何由一个伟大的英雄蜕变成千夫所指的独夫民贼,而在于主人公在不择手段追求权力顶峰的过程中内心的矛盾斗争,以及由作恶产生的强烈恐惧意识。最终,人性的堕落击溃了主人公内心的安宁,使之精神崩溃,在强烈的幻灭感中身败名裂。本文以麦克白人生的起伏为主线讨论他的心理变化,进而剖析莎士比亚对他的心理刻画。  相似文献   

3.
波德莱尔不仅把对色彩的理解运用到绘画评论中,更把色彩意象带到了诗歌的创作中。《恶之花》中的色彩之美以及个人化的色彩体验不仅带给读者强烈的感官刺激,同时激发了读者潜意识中的共鸣。《恶之花》中六部分内容配以六种浓淡各异的颜色,意蕴丰富。波德莱尔精心设计的色彩,搭配时而和谐,时而失调,时而美,时而丑,以此表现现实世界之丑与诗人的理想世界之美的冲突,象征魔鬼的地狱和上帝的天堂之间的对立,反映诗人对光明、美丽的向往和追求。  相似文献   

4.
罗焕 《文教资料》2006,(25):63-64
莎士比亚在著名悲剧《麦克白》中多次描写了发生在不同人物身上的睡眠,这些睡眠都具有同一个深刻的象征意义,那就是死亡。本文从剧中人物邓肯、麦克白和麦克白夫人的睡眠来分析其中的死亡象征意义。  相似文献   

5.
《麦克白》是威廉·莎士比亚的四大悲剧之一,讲述麦克白毁于自身欲望的故事,文笔生动,结构严谨。本文拟从阐述、悬念、危机、高潮、结局五个要素来分析此剧的情节,以期对其组织结构、思想内涵和创作技巧有更加深入的理解和把握。  相似文献   

6.
《麦克白》所以能将一个弑君篡权的杀人凶手做为悲剧主人公,是因为剧作家莎士比亚在这出剧作中,展示了麦克白由“巨人”蜕变到十恶不赦的大恶棍时的心路历程。通过对他心理道德、精神、信念沦丧过程的揭示,入木三分地将美好的东西一点一点毁灭了让人看,自然也就引发起了观众、读者深深地悲悯和惋惜之情。  相似文献   

7.
夏尔·波德莱尔(Charles Baudelaire1821—1861)是法国十九世纪最著名的现代派诗人,象征派诗歌先驱。他的诗集《恶之花》以独特的魅力冲击着人们传统的审美价值,并开一代新诗歌流派之先河。反观其诗集中的“死亡”诗组对死亡的礼赞和向往,不仅让我们得以一窥诗人独特的诗歌艺术,同时也让我们上溯探寻到诗人走过的充满矛盾,交织着失望和希望,悲观而又不甘气馁的人生之路。  相似文献   

8.
<麦克白>是莎士比亚四大悲剧中的一部重要作品,其中描写的女性形象被人们长期忽略甚至误解.<麦克白>中所描写的女性是莎士比亚四大悲剧中所受压迫最深的一部作品,这与莎翁当时的社会环境和自身经历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9.
通过格雷玛斯的符号矩阵理论对莎士比亚名剧《麦克白》的分析,文章意在揭示剧作当中所交织的善恶力量和主人公内心的善恶两面,指出决定主人公悲剧命运的主客观因素,从而加深对剧作悲剧性的理解。  相似文献   

10.
文章以波德莱尔《恶之花》中的《黄昏》一诗为切入点进行分析,将诗人波德莱尔的“应和论”中的寻求的意象与作者的精神状态相对应,并结合时代背景及作者的生平,以瓦莱里等一些诗论家的理论为指导,再次肯定了《恶之花》的历史地位及其艺术魅力和影响。  相似文献   

11.
莎士比亚在悲剧《麦克白》中大量地运用了超自然因素,起到了推动剧情发展、渲染全剧气氛、凸显人物心理变化、反映作者人文主义思想的作用。  相似文献   

12.
贺亚男 《海外英语》2012,(14):174-175,177
正统观念中,基督教的救赎是通过上帝之子耶稣的殉难来实现的,但从更抽象、更宽泛的意义上来说,救赎可以通过时间、死亡和挚爱来变相获得。《麦克白》中时间救赎的主题非常明显,即通过使过去、现在、将来达到与上帝时间的永恒合一,来拯救处于世俗时间中的人。结合奥古斯丁关于时间和人类思维(记忆与期望)的关系,可以看出,麦克白的悲剧不仅仅是一个高尚的人因为性格缺陷而走向自我毁灭,而是在于他在犯了罪的同时,关上了自己的救赎之门。  相似文献   

13.
具象层面与象征层面显而易见的“互”呈现在《狂人日记》与《长明灯》之中,此为“整体性象征”。而象征意境的营造与“象征的抒情”几乎贯串于鲁讯先生《呐喊》与《彷徨》这两部小说中,这是鲁讯先生广泛地吸纳古今中外小说中的象征艺术,将之融贯与创新的结果。  相似文献   

14.
《麦克白》是莎士比亚四部悲剧作品之一。作品通过对超自然因素以及多种意象的描写、对麦克白这一矛盾而且复杂的人物形象的塑造来表现权力与野心对人性的摧残与吞噬。文章针对麦克白人性悲剧的始末进行分析并阐述麦克白的悲剧给人们的启示。  相似文献   

15.
莎士比亚是一位语言大师,他的戏剧台词是诗与散文的巧妙结合。本文对《麦克白》中的几种修辞手法进行分析,从而得出结论:莎士比亚巧妙运用了各种修辞手法,使得语言充满诗性,作品得以流传世代,成为经典。  相似文献   

16.
本文通过对波德莱尔与鲁迅的时间意识的比较,寻找二者在思维方式、价值取向上的异同。悲观主义的时间意识以及思想的双重性,是这两位作家的创作共性,而"求真"与"求善"两种不同的价值追求,是两位作家时间意识内涵不同的主因。  相似文献   

17.
刘少杰 《文教资料》2011,(24):28-30
《麦克白》是莎士比亚心理描写的杰作,作品着力塑造了新时代的悲剧主人公形象:他们从中世纪的蒙昧中苏醒过来,在近代黎明的照耀下,力求实现自己雄心勃勃的野心。然而,由于时代的束缚和自身的局限,他们同环境和自我内心矛盾的斗争中,遭到不可避免的失败和毁灭。本文力求分析《麦克白》中作者所赋予作品的人性的无尽的欲望与永久毁灭的辩证哲理。  相似文献   

18.
《麦克白》与《奥塞罗》是莎士比亚广为人知的两部悲剧。《麦克白》与《奥塞罗》同为悲剧 ,却有着不同的主题、性格各异的主人公及推动剧情发展的情节结构。两部剧本的比较将有助于探讨文学作品欣赏的多重角度和人性泯灭的悲剧所体现的人性与灵魂的挣扎。  相似文献   

19.
表文从莎士比亚“天上对应”的角度,阐释了《麦充白》中的命运幻象与主人公心路历程的发展,力图揭示莎剧中体现出的人类悲剧实质。  相似文献   

20.
《百舌鸟之死》是美国南方女作家哈帕·李的唯一一部小说,作品一经发表就众口交誉。小说象征手法的运用对烘托主题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文章试从部分场景,人物和小说题目中分析作品的象征手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