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癌——写这个字时。要怎么样才能坦然无畏?事实上。长期以来医学上的手足无措,已经使得这样一种身体病患,演变成了精神疾患:恐惧、孤独、绝望。加之中国几千年来对疾病“讳莫如深”的社会心理,更加剧了这种身体病患的精神性伤害。从统计数据看。眼下,或在未来的一段时期内,“癌”在中国人中将越来越多见。而人们对癌的心理。也将由个体逐渐向群体发散,并由群体向某些社会层面蔓延。如此。癌心理将成为社会公共心理之一种。所以。如何直面癌现实。以什么样的心态和精神面貌对付癌。是一个再也不容逃避的社会课题。  相似文献   

2.
童琼 《青年记者》2015,(6):58-59
作为一种大众传播活动,正确认识受众心理变化是实现电视新闻传播效果的基础。尽管资讯、求知、娱乐等日常性社会心理需求还是人们观看新闻节目的重要动机,然而人们表达个人意愿、参与公共事务、满足自我价值实现的"自我认同"心理需求也更加迫切。它体现了人们对个体化生存向社会化存在的不断进发,属于一种较高层次的社会心理需求。目前学界对受众心理和电视新闻报道创新多有论述,从宏观角度对媒体与受众心理需求的关系也有  相似文献   

3.
张悦 《新闻世界》2013,(7):50-51
【摘要】随着社会的发展,消费不再单纯的指实体的消费,而是由现实的、物质的满足转向一种心理的满足。以向偶像致敬,重现乐坛经典为宗旨的明星模仿秀节目《百变大咖秀》,凭借其对经典的消费,对怀旧情感的消费,对明星身体与性别的消费,给综艺娱乐节目带来一股新意,也给大众带来一场视听盛宴。  相似文献   

4.
刘云 《新闻传播》2013,(6):175-176
现代消费文化使女性身体的物化倾向愈发明显,而这一趋势在作为大众文化心理诉求重要承载者的广告中得到了最为集中的阐释。本文结合具体实例,分析了现代广告中女性身体审美观物化倾向的几种表达路径,指出它反映的是女性在社会中作为被定义对象的"客体性别"存在的现实。  相似文献   

5.
"弃档"现象亟待解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改革开放将我国带入一个复杂的社会转型期 ,这是一个由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 ,由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转变的时期."弃档族"的出现 ,便是转型期的一种社会现象.  相似文献   

6.
江泽民总书记在 2000年 2月 1日关于教育问题的重要谈话中指出:"教育是个系统工程,全社会都要关心和支持。尤其是要加强对青少年学生进行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的思想教育,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这项工作不仅教育部门要做,宣传思想部门、政法部门以及其他部门都要做,全党、全社会都来做。"作为宣传媒体,电视在这方面当然负有义不容辞的责任。 一、电视是青少年接触和 了解社会的主要窗口   青少年学生正处在社会化过程初期,处在从自然人向社会人转变的关键时刻,身体在发育,心理也在发生变化。身体…  相似文献   

7.
中国电视真人秀节目近年来可谓是风起云涌,备受追捧,探其原因我们不难发现,一方面此类节目满足了受众对于他人(特别是明星)日常生活的好奇心理和窥探心理,另一方面节目通过"虚拟"与"现实"的融合,为受众带来娱乐和情感上的释放。湖南卫视全新开播的《中餐厅》正是立足于展示"明星的生活体验"这一现代社会中深受广大受众所喜爱的话题来进行,将"明星""生活""体验"这些热点元素推到镜头前,很好地把握了受众的心理和现实环境,同时将一种生活方式、价值观念以及中华文化的认同感传递给受众。本文将从传播学中的拟态环境构建对受众心理影响的角度出发,对节目《中餐厅》做一浅析  相似文献   

8.
刘洪 《图书馆杂志》2012,(6):107-111
随着中国社会向商业化变革,人们面临的心理问题对自身生存的威胁,远远大于一直困扰于中国人的生理疾病。传统的生物医学模式面对已经产生的大量社会疾病和心因性疾病,显得力所不逮,逐渐被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所取代。这种医学模式的转变,使注重整体功能的中医学大放异彩,也为"阅读疗法"提供了发展的契机。"阅读疗法(bibliotherapy)"一词源出于希腊语,由"图书(biblion)"和"治疗(oepatteid)"合成而来。  相似文献   

9.
不敢老去     
许鞍华导演的电影《桃姐》,是一部探讨老年人生命关怀问题的影片。生老病死,是人生无法回避的命题。当人慢慢走向衰老,对身体无法掌控、力不从心之时,陪伴会变成一种很需要的心情。古人云:死生亦大。生与死作为生命最重要的两端,现代社会"生"比"死"在心理、观念、法律等诸多层面得到更大关注,尊重自当别论。曾经的"只生一个好,政府来养老"变成了如今二胎生否之论。"老"岂是"生"就能解决的简单问题。养儿防老是中国旧传统,根源于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缺乏社会保障,只有依靠家庭。现随社会条件改善,养老和医疗保险遍惠城乡,老人得到了社会一定的照顾,儿女对老人的负担亦有所减轻。有儿女照顾自是福事,可是伴随着中国进入老龄化社会,以及社会现实突发导致的多元化状况,同时存在着一对夫妻至少养4老、失独、寡居、空巢等各种情况,解决老有所养问题仅靠家庭养老,如缘木求鱼般  相似文献   

10.
“新闻价值”理念传入中国后,在适应中国社会结构和文化传统中,创造性地理解和发展出了中国化的新闻价值规范。在数字时代,新闻业由“固态化”向“液态化”转向,近期的人工智能现象级产品AIGC更让机器成为了独立的传播者,传统的新闻规范受到多种因素冲击,因此,新闻价值需要从历史、社会、文化、心理,甚至更具想象空间的应用场景等多重维度重塑建构,形成一种新的新闻选择专业标准。  相似文献   

11.
社会心理,作为对社会生活的认识、情感和意向的一种表达,一方面,它是社会变迁的“风向标”,另一方面,它是时代精神的“晴雨表”。改革开放以来,尤其是进入20世纪90年代至今,我国社会心理变化的主要趋势与特征表现正如沈杰在《中国社会心理嬗变》一文中所说:在价值观取向上,从注重理想向强调实际的方向发展,从注重义务向强调权利的方向演变,从注重集体向强调个体的方向转化;在社会心态上,从封闭化走向开放化,从情感化走向理性化,从单一化走向多样化。在此背景下,人物通讯写作范式也相应出现了一系列的变化,反映出人物通讯内在的演变规律。价…  相似文献   

12.
《全国新书目》2015,(4):12-21
由中央电视台科教频道与中国图书评论学会合作推出的"2014中国好书"揭晓,通过推动和引导全民阅读,丰富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传递精神正能量。"中国好书"自2014年开始每年举办一次。组委会通过专业审核、大众投票与专家评审相结合的方式,从每年40余万种新书中精选出30种左右具有较高思想艺术和知识水平、较大阅读价值和社会影响力,能够对时代、社会、个人生活产生重要影响的精品畅销好书,于每年的4月23日世界读书日当天,通过央视一套的颁奖盛典向  相似文献   

13.
人的身体分为自然身体和社会身体,自然身体向社会身体转化的过程就是人的社会化过程,呈现一个合适的形象是社会身体对自然身体的必然要求.在消费日渐成为主流的当前社会,为呈现合适的形象而引发了一场巨大的“身体消费”.身体消费现象无处不在,特别是在广告作品中.本文分析了身体消费现象在广告中的表现,探寻了广告引发身体消费的原因,对...  相似文献   

14.
《新闻界》2018,(8):59-67
不同于海外移民报刊,亦不采取帕克的移民报刊研究路径,本文主要关注一种面向国内受众、由本国移民商业中介所创办的新型移民媒体。文章具体通过对移民微信公众号"A"推送的文章进行话语分析,分别从个体、社会、国家三个层面研究移民中介是如何通过社交媒体动员人们移民。研究发现,个体层面上该移民媒体将读者的个人身份构建为"世界公民",而非"国家公民"或是"民族成员";社会层面上存在诸多问题,加重了社会安全感的缺失;国家层面上向读者描绘了一个社会不稳定、制度不健全的我国形象,与之相反,他国则是一个令人向往的"乌托邦"。从中可以发现,移民媒体在动员过程中,将对中国公民的身份意识建构、国家形象传播产生重要影响,亟需引起重视和研究。  相似文献   

15.
"左"和"右"本来是表示人体左右手的名词,后来被赋予了不同的社会意义,受到崇尚,具有了更深的文化内涵。从考古学和生物学的资料来看,中国从史前到殷代一直保持着"尚右"的传统,到了周代却出现了"逆转",在很多场合中有了"尊左"的现象。"尊左"与"尚右"从周代开始并存于中国文化之中。"尊左"的实质是对"尚右"的偏离,它是在阴阳观念的支配下,作为一种特殊的象征性仪式而存在的。"左"与"右"沟通了中国古人的身体、社会结构和宇宙观。  相似文献   

16.
中国互联网空间的灰色文化已经悄然出现。继李毅吧"屌丝文化"之后,以戒赌吧为代表的网络社区又滋生出带有底层狂欢特性的"戏耍堕落"话语现象,这象征着中国网络空间话语调性的再一次下沉。本文以戒赌吧为案例分析了其利用身体化流行语与行业黑话结合的话语生成机制,解读了在其传播扩散过程中出现的"把关人"缺位和意见领袖重生的奇观现象,并从微观的社会心理层面和宏观的社会结构层面对现象成因进行剖析,得出结论:社会底层群体为应对认知失调而采取的"话语狂欢"策略本质是一次危险的逃避,关注中国农村的空心化问题和城市流动人口管理症结是解决问题的根本途径。  相似文献   

17.
陈心眉 《今传媒》2023,(3):25-28
依托快速发展的移动网络与新媒体技术,健身不再只是个人层面的身体改造实践,还是人们向内形塑自我认知和体态、向外获取与输出身体相关信息的社会联动行为,逐渐成为了一股流行的社会运动风潮。本文以“云健身”为切入点,将处于健身活动中的身体不仅看作消费社会中臣服的、被铭刻的客体,也看作风险社会中对抗的、充满创造力的主体,并在对这组既对立又统一的观念的探讨中,搭建讨论身体以及围绕身体展开的实践活动的双重理论框架。  相似文献   

18.
在综艺选秀、相亲、亲子等电视节目扎堆传播的当下,《中国成语大会》另辟蹊径,在节目中融入了中华传统文化精髓,将文化元素与电视节目形态有机融合,向观众传递了追求人文精神和继承经典的情感诉求。节目自开播后,一改过去人文节目"观众认可度高,收视率低"的现状,受到了公众普遍的关注与推崇。究其原因,笔者认为《中国成语大会》借助传统文化向观众传递了一种乐观积极的主流思想,同时也迎合了时代变迁之下的国家和公众的心理需求。当前,我国进入到了社会转型  相似文献   

19.
王蕾 《传媒观察》2014,(12):54-55
正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但在全面转型期必然生发种种社会问题,参与解决社会问题,给身处社会问题之中的人们以人文关怀,是党报的社会责任。新华日报纪实版"人文"、"记录"秉持这一理念,做了成功的探索。一、解决社会问题与党报的角色担当中国社会正处在从传统向现代化的全面转型期:从自然经济、计划经济社会向市场经济社会转化;从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转化;从农村社会向城市社会转化;从  相似文献   

20.
本文借鉴社会学中的身体理论,从女性主义的视角审视媒介身体叙事话语中所体现的社会权力结构和权力支配关系.通过对身体的社会分析,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身体的生理差别如何建构起社会性别的观念,以及性别暴力如何通过媒介的身体叙事得以表达和强化.女性的被压制与抗争借由身体这一符号象征得到最充分的体现,女性身体因此成为受辱与反抗的双重之域.本文以具体的媒介报道案例为语料,通过对媒介话语的分析,剖析当前社会深层心理中存在的或隐或显的性别歧视和性别暴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